牙科网

牙齿是人体最硬的器官,牙齿是我们切咬、咀嚼、辅助发音、保持面部外形的功能承担者。牙齿是我们健康长寿的前提条件之一,由此可见从小爱牙护牙的重要性。小编已为您准备好了《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引起血肿的原因分析》,欢迎大家收藏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临床资料

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年纪最小的22岁,最大的52岁,性别和年龄无明显差异。其中实习生操作4例,本文作者操作2例,其他医生操作4例。用5ml注射器配6针头或5ml一次性塑料注射器,麻醉药为保质期内的2%普鲁卡因肾上腺素。

结果

10例患者在注射麻药初始或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以颧骨为中心,向耳颞部、鼻部、眼部、下颌骨体部呈放射性肿胀。面部明显不对称,患侧面部肿胀,口角歪斜,眼眦变小,皮肤呈现紫红色斑块,确诊为血肿。马上停止注射,立即压迫止血,用冷水或95%酒精纱布湿敷。血肿会在7-14d内缓慢吸收消失,皮肤颜色会由紫红转为绿色、黄色、恢复正常。同时注意口腔卫生,24h后经常热敷,配合抗生素+止血药+适量激素口服。10例患者血肿均在7-14d内消失。

讨论

本组病例在进行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时,未发现引起左侧面部血肿。10例血肿均发生在右侧。究其原因有解剖因素和操作因素。

1. 解剖因素:上牙槽后神经由上颌神经从翼腭窝内分出后,沿上颌骨的后面伴同名血管下降。上颌骨的后面又称颞下面,向后外方参与构成颞下窝及翼腭窝的前壁,以颧突、颧牙槽嵴与前面为界。后面与颧牙槽嵴在面部或口腔前庭皆可触及,是上牙槽后神经阻麻的重要标志。后面中部有2-3个小的牙槽孔,向下导入牙槽管,内通上牙槽神经及血管。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时,麻药即注至此处。后面的后下部,有粗糙的圆形隆起,称上颌结节,为翼内肌部分肌纤维的附着处。翼静脉丛简称翼丛,位于颞下窝内,颌内动脉的周围,它充塞于颞肌与翼内、外肌之间,为很稠密的静脉丛。在施行上颌结节阻滞麻醉时,若不熟悉解剖位置,易刺伤翼丛,发生组织内出血,在粘膜下或皮下出现紫红色瘀斑或肿块,即血肿。

2. 操作因素:①注射前没有仔细检查注射器针头是否有倒钩。②进针点位置、角度、深度偏差。进针点前移至颧牙槽嵴前或与牙长轴不成40°角(<40°)或没有沿骨面滑行(实际上在骨面外侧软组织内滑行)或刺入太深。③反复穿刺。④视觉误差。医生一般用右手操作,在麻醉左上牙槽后神经时比较顺势,可以在直视下操作,而在麻醉右侧神经时,必需用口镜拉开口角,只能张小口,基本上是在斜视下操作的,易导致进针点、角度、深度判断误差。

精选阅读

上牙槽后神经麻醉心得


对于上牙槽神经麻醉,大家可能最常见到的并发症莫过于“血肿”了。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在其神经走向的周围有一大堆的翼静脉丛伴随着,只要你一不小心就会“中招”。

血肿不能简单的理解为麻醉药进入血管,其实应该说是因为血管被刺破后,血液外渗年引起的。

有时候就算你一百个小心了,你也不能说没有血管变异的,还有女性,特别是处于生理期的女性(这一点确实让我吃过几次亏,在此和大家“分享”)。

其实,个人觉得,上牙槽后神经麻醉只要做局部浸润就行了,包括拔牙、开髓、甚至一般的上颌骨手术。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见解,如有不全之处还请各位不咎赐教!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引起暂时性复视1例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引起暂时性复视1例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是将麻药注射到翼下颌间隙内称翼下颌注射法。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口内直接注射法。我科门诊遇到1例麻醉后引起复视的患者,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49岁。2002年8月22日圆3残根要求拔除。检查:叩诊(—),无松动。以2%普鲁卡因2.5ml注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后约0.5min,患者感觉眼部麻木,随即出现视力模糊、复视。一般情况检查:神志清,精神佳,体温37.2℃,呼吸20次/min,心率84次/min,BPl7.6/10.5 kPa(132/78mmHg)。查体合作,左侧眼球运动轻度减弱,右侧眼球运动灵活,双侧视物模糊,左右单侧视物清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予以半坐位、头位稍前倾,嘱其闭目静息,同时适当地给予语言上的必要解释和精神安慰,及时控制和消除患者过度的紧张、焦虑情绪。约2 min后,患者自觉视物模糊症状逐渐减轻,并要求继续行拔牙术,故采用楔人法挺拔,将左下3完整拔除,操作过程顺利。约10mln后患者自觉复视症状完全消失。眼科检查:两眼视力正常。经30 min观察,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后离院。

2 讨论

临床上下牙槽神经口内阻滞麻醉时可能会出现暂时性复视或失明,这是由于注射针头误人下牙槽动脉并且未回抽,推入的局部麻醉药逆行经脑膜中动脉、副脑膜中动脉、眼动脉等主要分支人眶,引起眼肌、视神经麻痹所致。一般情况下这种并发症会随局麻药作用的减弱逐渐消失。本例虽然在注射时回抽无血,但出现短暂的复视症状,可能是由于回抽不及时,头位后仰,进针偏上、过深等原因,导致麻药渗透、逆流人下牙槽动脉相对应的脑膜中动脉所致。

上齿槽神经阻滞麻醉翼丛出血的紧急处理方法


上齿槽神经阻滞麻醉翼丛出血的紧急处理方法

打上齿槽神经组织,拔出针后患者感觉局部涨痛明显,脸颊迅速明显肿胀,此时紧急处理采用压迫止血法,并用冰冻的纱布块(纱布打湿后放到冰箱的冷冻层)轮换压迫局部半小时,颊部肿胀消失,并嘱患者用冰冻的水瓶(纯净水)局部冷敷2小时。下午复诊时局部没有肿胀,皮肤颜色正常。予以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今日复诊一切正常。

翼丛出血是上齿槽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采取措施,出血会迅速扩散导致局部血肿,血肿一般需要两周后才可以吸收,采用冷敷加压迫止血,使局部肿胀马上消失并且由于压迫和冷敷使出血很快停止,可以避免患者两周的不适。

大家以后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惊慌,先用纱布在颊部压住局部(在口腔前庭沟也放置纱布团),防止继续出血,并叫助手开始冷冻纱布或找冰块包如纱布中,压迫半小时(也许时间可以短一点),一定会使出血停止和肿涨消失的。

拔牙时常用的阻滞麻醉办法有哪些?


拔下牙时常用的阻滞麻醉办法有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舌神经阻滞麻醉及颊神经阻滞麻醉。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常用口内注射法。病人张大口时,可见磨牙后方、咽腭弓之前,有一纵行索条样粘膜皱襞,即翼下颌韧带。它与上下颌牙槽嵴相距的中点线外侧3~4mm的交点即为注射标志。注射时,让病人张大口,将注射针放在对侧口角,即第一、二双尖牙之间,与中线成45°,注射针应高于下颌牙牙合面1cm,并与之并行,从注射标志处进针直达骨面,约深2.5cm,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适量麻药,而麻醉下牙槽神经。由于舌神经位于下牙槽神经前内方约1cm处,此时将注射针退出1cm,注射0.5~1ml麻药,即可麻醉舌神经。若将针退至肌层、粘膜下时注射麻药0.5~1ml,即能麻醉颊神经。拔下颌牙时需同时麻醉同侧的下牙槽神经及舌、颊神经,才干到达拔牙时无痛的目的。上述操作完毕5分钟后,患者感到同侧口角、下唇及舌尖麻痹、肿胀,即表示麻醉失效,可进行拔牙手术。

拔上颌牙时常用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腭前神经阻滞麻醉及鼻腭神经阻滞麻醉。上牙槽后神经支配除第一磨牙颊侧近中根外的同侧磨牙、牙槽突及其相应颊侧粘骨膜、牙周膜。腭前神经支配同侧双尖牙和磨牙的腭侧牙槽骨和牙龈等。鼻腭神经支配两侧尖牙腭侧连线前方的牙龈、腭侧粘骨膜和牙槽骨。拔双尖牙及前牙、第一磨牙时,还须在相应龈颊沟处行浸润麻醉。

行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时,普通从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的前庭沟进针,使注射针与上颌牙的长轴成40°,使针尖不断紧贴上颌骨外表向后上内方刺入2cm,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药。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的注射标志为腭大孔外表粘膜的小凹陷处,从颌平面观,腭大孔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线连线的中外1/3处。注射时,先让病人头后仰,大张口,使上颌牙颌面与地面成60°,注射针在注射标志稍前方刺入腭粘膜,向上后方推进至骨面,回抽无血,即可注入0.5ml麻药,由于腭粘骨膜瓣与腭骨附着严密,注射时较为用力,可见粘膜发白。注射麻药不可过量,注射点不可偏后,以免麻醉腭中、后神经,使软腭、悬雍垂麻痹不适而呈现恶心、呕吐。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的注射标志是左右尖牙连线与腭中线交点处的梭形腭乳突。让病人张大口,头向后仰,把注射针从腭乳突侧缘刺入粘膜,然后把针摆向中线,平行于中切牙长轴方向,向后上方推进约0.5cm,注入0.5ml麻药。由于该处组织致密,注射麻药时需用较大压力。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