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网

牙齿是人体最硬的器官,牙齿的功能简单说来,主要有三大类:切咬和咀嚼、辅助发音、保持面部外形。牙齿的健康关乎着生活质量和寿命的长短,所以我们不能等牙齿出了问题,才想到去护牙。面对这些问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三叉神经第三支痛治疗-下齿槽神经封闭法”,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适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第三支痛,疼痛范围在下臼齿及其附近黏膜、下唇及舌区。
下齿槽神经封闭法主要有两种:
①口外穿刺法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肩下垫枕,头向后仰并转向健侧。穿刺点在下颌骨下缘稍下而偏内,下颌角的前方1.5—2cm处。置左手食指紧贴下颌支后缘(右侧封闭指尖向上,左侧则朝下),以指示进针的方向。右手持注射器由穿刺点刺入皮肤达下颌骨内侧面,与左手食指平行的方向沿骨面向上缓慢深入3.5-4cm,遇有触电感,则表示已至下颌孔。回抽无血,先注入2%普鲁卡因1—2ml,待下颌麻木后,再注射95%或无水酒精0.5-1ml。
②口内穿刺法 患者取半卧位,头后仰,张大口,以压舌板牵拉颌部向外,确定颊垫尖和翼下颌韧带的位置。穿刺点在颊垫尖和翼下颌之间的中点。以2%碘酊及75%酒精黏膜消毒后,将穿刺针由对侧口角向进针点刺入,并保持针尖与下颌磨牙咬合平行,进针约2—2.5cm时,即达下颌孔处骨面。回抽无血,先注入2%普鲁卡因1—2ml。3—5分钟后患侧下唇及舌尖处出现麻木感,则证实注射部位准确,然后缓慢注入无水酒精lml。若只作舌神经封闭时,注射方法同上,只是针尖抵达骨面后,再向后退回1cm,然后注射无水酒精。
注意事项:口腔黏膜发炎时,不可经口腔注射,以防止感染扩散。偶有个别病例发生反射性下颌挛缩,通常不需作特殊处理,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自行缓解。
③半月神经节酒精封闭法 适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第Ⅱ支痛或第Ⅲ支痛;第Ⅱ支痛同时第Ⅲ支痛;第1、Ⅱ、Ⅲ支同时发病者。本法疗效在90%以上。
作用机理:酒精等药液注射到半月神经节内后,神经细胞受到破坏,失去再生能力,从而阻滞其神经的传导功能,达到解除三叉神经痛的目的,是一种较好的三叉神经痛非手术治疗方法。当将无水酒精注射到三叉神经周围支神经组织上后,神经髓脂发生溶解,并凝固神经鞘及神经纤维的蛋白结构,造成神经纤维的远端变性,使注射点的神经分布区域感觉丧失。由于神经细胞体并未被破坏,以后则从注射点的近端又重新长出新的神经纤维,从而使麻木区域重建感觉。以上这一重建过程,一般需要2—3年。半月神经节经封闭后则与此不同,当把无水酒精注射到神经节内后,直接破坏了神经节细胞,使其失去了神经的再生能力,造成受累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永久性感觉丧失。因此半月神经节封闭治疗的效果,远较周围支封闭治疗效果持久。一般说来,周围支封闭后,疼痛消失维持半年至3年的时间,然而,半月神经节封闭后,疼痛消失的时间较为长久,有的病例可达到治愈。
1)前方入路法 病人仰卧面向上,皮肤进针点在颧骨结节F 1.5cm,偏内0.Scm,相当于上颌第2大臼齿对立处。无菌操作下局麻后,穿刺针从口角外侧约3cm向后、向上并向内刺人,与矢状面成15‘~20*角,即正面对准同侧瞳孔,从侧面看正对准同侧颧弓根部关节。从皮肤至卵圆孔的距离约5.5-6cm。当刺中后出现下颌神经分布区域的放射性疼痛,证明进针正确。然后再进针0.5—1cm达半月节内。必须非常小心,及时抽吸了解有无脑脊液或血液自针管孔中流出,确保部位正确后,再注入1%—2%普鲁卡因0.3ml,患者出现上颌或下颌神经的分布区麻木,即证明针尖位置正确。若眼支分布区麻木,表明针尖位置太深,应将针头拔出1~2cm,待普鲁卡因吸收后再缓慢注入酒精0.3ml,若眼支分布区仍麻木,应立即停药(酒精注入总量不超过1m1)。预防损害眼支出现角膜溃疡。若穿刺过深超过半月节,酒精沿神经根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头痛、头晕、呕吐及其他颅神经损害;针尖还可能损伤颅内动脉等引起出血并发症。酒精注射到半月节,破坏了三叉神半月节神经细胞,神经纤维不能再生,可获得治愈。而临床上大多数病例半年左右复发。 2)Harris侧人法与下颌神经注射法基本相同。应用半月神经节穿刺方向尺先测量病人两侧颧骨弓根结节基部的距离,确定卵圆孔位置。将半月神经节穿刺方向尺放人其口裂内,而后在患侧外上2.5cm处,用穿刺针朝着卵圆孔方向穿人。当针尖到达卵圆孑L后,再轻轻地推进5~8mm即达半月节内。若穿刺针尖在卵圆孔边缘受阻,可适当上下或左右活动针尖,即可滑过骨缘而人孔内。穿刺成功后先注入1%普鲁卡因溶液1m1,刺患者颊部、上下唇及舌部出现麻木,刺激性痛觉消失,即证明针尖准确的在半月节内。再注入无水酒精0.5ml,一般不超过lml。拨出穿刺针,取下方向尺,局部贴以纱布,胶布固定。
3)半月神经节甘油注射法 适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第一、二支痛;年老体弱或者有严重内脏疾病及不愿接受手术者。本法危险性小,注射后面部感觉保留。尤对三叉神经第1支痛者适合。注射方法:术前1小时服用安定5mg,病人仰卧,皮肤常规消毒,于口角外2.5cm处穿刺。先用1%普鲁卡因浸润麻醉,然后用20号腰穿针,针尖指向外耳道前方2.5cm及瞳孔正中位。进针时,为防止穿刺针进人口腔内,可用食指抵住穿刺侧口腔内壁,穿刺针穿过咽后壁后,收回手指。针尖穿过卵圆孔时病人有发作样剧痛,再深入1.5cm即达Meckell囊。在透视下或照X线正侧位片证实其位置。拔出针芯可有脑脊液滴出。注射0.2—0.25ml无菌纯甘油。如为第1支痛,则将病人换为仰卧、头低位,注射0.3-0.4ml甘油,保持此位置10分钟。K428.CoM

牙科吧延伸阅读

三叉神经第二支封闭疗法


(1)眶下孔封闭法 适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第二支痛。操作方法:三叉神经第二支经眶下孔穿出,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1cm,稍偏鼻翼外侧处,其管腔向上后外侧倾斜,故皮肤进针点稍低于1cm稍内侧。无菌操作局麻后,左手摸到眶下孔,右手持针缓慢穿刺孔内0.2—0.5cm。刺中后患者出现发病样放射痛,再缓慢注入95%酒精0.7ml。针头可在孔内稍进出活动,以促进酒精扩散,使神经分布区麻木。拔出针局部贴纱布。在操作中应注意穿刺不要过猛过深,预防酒精注入眼眶内。有时在寻找眶下孔时,因为上颌骨较薄可误刺人上颌窦内,抽吸时有空气可排除。
(2)后上齿槽神经封闭法 适用于疼痛部位在上臼齿及其外侧黏膜。操作方法: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头转向健侧。穿刺点在颧骨下缘与齿槽嵴成角处,相当于经过眼眶外缘的垂直线颧骨下缘牙交点。局部消毒,先用左手指将皮肤向下前方拉紧,用4—5cm长针头稍向后上骨方刺人,直达齿槽嵴的后侧骨面,紧贴骨面缓慢深入2-5cm,即达后上齿槽孔;回抽无血后,注射95%或无水酒精0.5~1ml。如若采用经口腔方法即在2、3臼齿间隙上的黏膜壁处作45°角向后上方刺人,并紧贴内面深入2.5—3.Ocm即达上颌结节,回抽无血,注射无水酒精0.5—1ml封闭。此法易引起感染。
(3)上颌神经封闭法 适用于眶下孔神经封闭失效者。操作方法有两种,一是侧入法,病人取仰卧位,头转向健侧。选择颧弓下缘中点的乙状切迹处作为进针点。穿刺针由该点垂直刺人(下颌切迹间隙),针尖稍向上向前,使针身与颅骨矢状面向上成115°角;针身与颅骨水平面向前也成.115°角。深4cm左右即可触及翼外板基底部的内面,针尖滑过冀外板前缘,再继续深入0.5cm即人翼腭窝内。若出现上颌部放射痛,则可固定针头,回抽无血,先注入2%普鲁卡因1ml,待获得上颌部麻木而且又无眼肌麻痹后,再注射95%酒精或无水酒精0.5~1m1。有时可因翼突的骨嵴过高而不能进入翼腭窝,遇到这种情况则须改为其他人路。二是前人法,体位同上。穿刺点取颧骨体下缘最低点,即相当于经眼眶外缘的垂直线与颧内下相交处。以22号8cra长的针头白该点皮肤向后、上内方刺人。穿刺针经翼颌裂中间进入,由侧面看,针头对着颧弓中点的方向前进,并且应紧贴上颌骨的骨面逐渐向内方深人进针约2cm,先达上颌关节,然后继续沿骨面推进,约至4cm后可突然感到脱空而滑人翼腭窝,然后再深人0.5cm即可刺中神经而出现触电感。此处至皮肤的距离一般不超过5cm。注药步骤和剂量同侧人法。
(4)经口腔腭大孔刺人法 患者取坐位,头向后仰,张大口。穿刺点在腭大孔的稍前方。此孔位于最后一个臼齿的内侧硬腭上,如自该臼齿舌面向腭中缝虚拟一垂直线,其中、外1/3交界处即为腭大孔。倘若上臼齿已脱落,则可借硬腭的后缘前方0.5cm处确定腭大孔的前后位置。口腔黏膜消毒局麻后,用细针头自腭大孔的稍前方由前下向后上方刺人,若遇骨面受阻,则须在附近刺探,直至针尖经腭大孔滑人翼腭窝内。在继续进针的过程中,当针尖触及管壁可有阻力感,借此则可验证穿刺针确在翼腭窝内前进。缓缓深入2.5—3cm,如有触电感出现,即表明已过翼腭窝并刺中上颌神经。注药步骤和剂量同侧入法。

三叉神经周围支之下颌神经


下颌神经为三叉神经第三支,也是最大的一支。为混合神经,既含有躯体感觉纤维,也含有运动纤维。白卵圆孔(图3—11,3—12)出颅腔后进入颞下窝。走行于翼外肌深面,发出脑膜支、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咀嚼肌神经等分支,分布于硬脑膜、下颌的牙齿及牙龈、舌前2/3及口腔底部的黏膜、耳颗区和口裂下的皮肤及咀嚼肌。卵圆孔是三叉神经第三支疼痛时进行治疗的常用穿刺部位。

(一)脑膜支(meningealbranch) 由下颌神经主干发出,经棘孔(图3—11,3—12)进入颅中窝,分布于硬脑膜及乳突小房的黏膜等部位。

(二)耳颞神经(auriculotemporalnerve) 起于下颌神经主干,与颞浅血管伴行穿过腮腺,分出关节支、腮腺支、外耳道神经、耳前神经和颞浅神经,与耳神经节、面神经、下牙槽神经和上颌动脉交感丛有交通支,分布于腮腺及颞区的皮肤等部位。

(三)舌神经(1ingualnerve) 自下颌神经的后股发出后,经翼外肌和腭帆张肌之间,于下颌支内侧下降,于下颌骨内侧面横越茎突舌肌、舌骨舌肌,前行达口腔黏膜深面。舌神经与下牙槽神经、舌下神经以及面神经的鼓索、下颌下神经节有交通支相连。舌神经发出咽峡支、舌下支和舌支,分布于口腔底部及舌前2/3黏膜,传导该部位的一般感觉。

(四)下牙槽神经(inferioralveolarnerve) 下颌神经后股中最大的分支,为混合性神经。于蝶下颌韧带与下颌支之间下行,穿下颌孔进入下颌管,伴行于下牙槽动脉,至颏孔(图3—10)处分为两支,一支在下颌管内形成下牙丛,另一支穿出颏孔,称为锁神经。感觉纤维分布于下颌的牙齿及牙龈、颏部及下唇的皮肤和黏膜;运动纤维支配二腹肌前腹和下颌舌骨肌。

(五)咀嚼肌神经 为运动性神经,分支有翼内肌神经、翼外肌神经、咬肌神经和颞深神经,支配咀嚼肌。

三叉神经痛发作时可以累及三叉神经的一个、二个或三个分支,疼痛部位与三个支的支配区的分布一致。临床上常用的封闭疗法、射频热凝及手术疗法即根据三叉神经各分支走行的路径确定穿刺部位和手术部位,故对三叉神经的解剖应熟练掌握。三叉神经皮支的分布区见图3—13。

三叉神经第一支封闭疗法


疼痛复发及其预防
封闭治疗,若穿刺准确,一般收效迅速,可立即或于当日解除疼痛,某些病例(主要是在原处重复注射者)有时亦可延迟3日至数周后生效。为了延长有效期并预防疼痛复发,可采用以下方法:行酒精封闭后,同时或待患区出现感觉异常时,应用小剂量苯妥英钠(每日0.1—0.2g),并持续1~2个月,后每隔4-6个月再重复应用。文献上多认为80%酒精即足以造成神经坏死,倘若浓度太大,则易引起周围组织坏死。作者采用95%或无水酒精无不良反应。
常用的酒精封闭疗法有下列几种(图9—1、9—2):

1.三叉神经第一支封闭疗法 适用于三叉神经第一支痛患者。封闭方法:三叉神经第一支从眶上孔(眶上切迹)穿出,此孔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接处,沿上缘可扪到,无菌操作下用1%普鲁卡因溶液3—5ml作皮肤浸润麻醉。左手指摸及眶上孔,右手持穿刺针缓慢刺人,当刺中神经后即产生额部的放射性疼痛。然后注入无水酒精0.5ml,此刻感到较剧烈的放射性痛,不久疼痛区域完全麻木。倘若麻木不全,稍微调整针头再行穿刺注射无水酒精0.2—0.4ml,但酒精总量不超过1ml。拔针后局部加压1分钟,贴敷料消毒棉球。酒精注射后多产生上眼睑浮肿或淤斑,1周后可消失。一般疗效可维持3—8个月。

三叉神经的周围支之眼神经


三叉神经的周围支分为三支,分别称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眼神经由眶上裂进入颅腔,上颌神经由圆孔入颅,下颌神经由卵圆孔入颅。三叉神经的分支、分布见图3—7和图3—8。


一、眼神经
眼神经(ophthalmicnewe)是三叉神经的第一支,也是三个分支中最小的一支,仅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属于感觉神经。自三 叉神经节发出后,向前穿海绵窦外侧壁,走行于展神经及颈内动脉的外侧、滑车神经及动眼神经的下方,人眶前发出额神经、泪腺神经和鼻睫神经等分支,分布于眶、眼球、额顶、上睑、鼻背部的皮肤及部分硬脑膜。三叉神经在眶内的分布见图3—9。


(一)额神经(frontalnewe) 是眼神经最大的终末支,走行于眶顶壁与上睑提肌之间,约在眶中部分为眶上神经、额支及滑车上神经三支。
1.眶上神经分布于额窦黏膜及板障,其终末支经眶上孔(或眶上切迹)伴眶上动脉穿出到达额部,分布于骨膜与额顶部的皮肤。眶上孔(或眶上切迹)是三叉神经第一支疼痛时进行治疗的穿刺部位(图3—10)。

2.额支是额神经发出的小分支,也可由眶上神经发出,分布于额部皮肤及上眼睑。
3.滑车上神经走行于上斜肌滑车的上方,与滑车上动脉伴行,终末支穿眼轮匝肌、额肌,分布于额部中线附近如内眦、鼻背部的皮肤。
(二)泪腺神经(1acdmalnene) 是眼神经最小的终末支,经眶上裂外侧部人眶,走行于外直肌上缘,与泪腺动脉伴行至泪腺。泪腺神经与上颌神经的颧支有交通,控制泪腺分泌。
(三)鼻睫神经 经眶上裂内侧部人眶后,走行于上直肌和视神经之间,发出滑车下神经、筛前神经和筛后神经、睫状长神经及睫状神经节长根。
1.滑车下神经 走行于上斜肌与内直肌之间,分出上睑支和下睑支,分布于泪囊、鼻背部及上、下眼睑部的皮肤。
2.筛前神经 经内直肌与上斜肌之间,穿筛前孔进入颅前窝,然后穿筛板进入鼻腔,分为鼻内支和鼻外支;筛后神经于鼻睫神经接近内直肌上缘时分出,经筛后孔。两者分布于筛窦、蝶窦、鼻中隔、鼻甲及鼻腔黏膜。
3.睫状长神经 为鼻睫神经跨越视神经上侧时发出,经眼球后方进入眼球,分布于虹膜、角膜和睫状体。睫状神经节长根为鼻睫神经走行于眶上裂侧发出,进入睫状神经节。

三叉神经的周围支之上颌神经


上颌神经为三叉神经第二支,也仅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发自三叉神经节前缘中部,走行于海绵窦外侧壁,经圆孔(图3—11)进入翼腭窝。发出脑膜支、颧神经、眶下神经、上牙槽神经和翼腭神经等分支,分布于硬脑膜、上颌的牙齿、睑裂与口裂之间的皮肤以及口腔及鼻腔的黏膜。

(一)脑膜支(meningeal branch) 为上颌神经在颅中窝的起始部伴行于脑膜中动脉前支,分布于颅中窝的硬脑膜等部位。

(二)眶下神经(infraorbital nerve) 为上颌神经主干的延续,经眶下裂人眶后,与眶下动脉伴行,经眶下沟、眶下管自眶下孔穿出,分布于下眼睑、鼻翼部和上唇的黏膜和皮肤。眶下孔是三叉神经第二支疼痛时进行治疗的穿刺部位。

(三)颧神经(zygomaticnerve) 自上颌神经发出后,经眶下裂入眶,穿眶外侧壁前行,分出颧面支和颧颞支,分布于颧部和颞部的皮肤。颧神经与面神经的颧支形成细小的神经丛,进入泪腺神经控制泪腺分泌。

(四)上牙槽神经(superioralveolarnerves) 分为三支,其中上牙槽前支和上牙槽中支自眶下神经于眶下管和眶下沟中分出,上牙槽后支自上颌神经主干从翼腭窝内发出。3条分支形成上牙槽神经丛,分布于上颌的牙齿、牙龈以及上颌窦的黏膜。

(五)翼腭神经 发自上颌神经主干,前行至翼腭神经节,加入该神经节的眶支、鼻支和额支。

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


当患者药物和封闭治疗无效,或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体质较差、年龄较大、不能耐受更彻底的开颅手术,且疼痛范围较为局限,可采用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此种手术是将三叉神经周围支的末端切断并撕脱一部分,使该神经分布区域感觉消失,以便达到止痛的目的。此种手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并发症少,但手术后复发率较高。
(一)眶上神经切断术
1.适应证 适于三叉神经第1支痛者。
2.麻醉 眶上神经阻滞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
3.体位 仰卧位。
4.操作步骤
(1)患者取仰卧位,剃眉毛,皮肤用2.5%的碘酊或75%酒精消毒。
(2)局麻后,于患侧眼眉内作横切口,自眼眉内端向外延伸2—2.5cm,将皮下筋膜、肌肉及骨膜切开,于骨膜外向上下分离后用乳突牵开器将切口牵开,显露眶上神经及其内侧的滑车上神经。
(3)用两把血管钳分别将上述显露神经夹起剪断,然后分别向近端及远端旋转血管钳卷出一段神经,将近端撕脱几厘米,远端尽量从皮下撕脱。近端撕脱的愈长,疼痛消失维持的时间愈长久。近内侧的滑车上神经也按上述方法撕脱。
(4)手术切口彻底止血,逐层缝合,并加压包扎。
(二)眶下神经切断术
1.适应证 经药物治疗、无水乙醇注射等治疗无效,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痛。
2.麻醉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
3.体位 仰卧位。
4.操作步骤
(1)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颊部用2.5%的碘酊或75%酒精消毒。
(2)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局麻,同时将眶下神经或翼腭窝阻滞麻醉。
(3)平行于鼻唇沟斜坡做皮肤切口,或于眶下缘与眶下孔之间(约在眶下缘下0.5cm处)做一平行于下睑缘长约4cm弧形皮肤切口,分开肌肉直达骨膜。
(4)用骨膜剥离器向下将眶下孔周围组织及骨膜剥离,显露眶下孔,找出眶下神经及其分支。
(5)在眶下孔处用神经钩提起眶下神经,用两把血管钳夹住神经近端及远端,在血管钳之间剪断(图9—7、9—8)。缓慢旋转血管钳向外撕扯,将近端神经向外缓慢撕脱,撕脱神经愈长则效果愈好,一般撕出5cm。然后再用同样方法撕脱远端的神经。眶下孔用骨蜡涂抹填充,可起到阻碍神经再生的作用。
(6)逐层缝合手术切口,并加压包扎。
(三)经眶底三叉神经第Ⅱ支切断术
1.适应证 疼痛发作于面颊部、鼻下部、上颌牙和齿龈、口腔前庭黏膜等,三叉神经第Ⅱ支分布区域。
2.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3.体位 仰卧位。
4.操作步骤
(1)患者取仰卧位,患侧皮肤用2.5%的碘酊或75%酒精消毒。
(2)在眶下缘与眶下孔之间皮肤上作一约4em的弧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骨膜。
(3)找出从眶下孔出来的眶下神经血管束。用骨膜剥离器将骨膜从骨面上剥离,并向上越过眶下缘,将骨膜与眶底骨膜面小心分离开,用甲状腺拉钩白骨膜下方将眶组织及眼球轻轻向上拉起,显露出眶下管后方眶下沟内的神经血管束。
(4)用小骨凿将眶下孔上方的骨质及眶管顶壁凿去。此时可看到眶下孔、眶下管及眶下沟连在一起,而且三叉神经上颌支的眶内段可完全显露出来。
(5)眶内的神经血管显露清楚后,小心轻柔地将血管和神经分离开,然后把神经干在眶下孔处用两把血管钳夹住切断。此时,即可将神经干的远心端用神经钩从眶下沟和眶下管的壁上提起。再用另一把血管钳夹住在第一把血管钳的近心端部分轻轻向外牵拉。如此,再用第三把、第四把血管钳逐次夹住神经干的近心端并逐渐轻柔地向外牵扯,直至将神经干大部拉出。用上法拉出的神经干一般在4.5cm左右。被切断的上颌神经远心端用同方法撕脱出来。
(6)严密止血后,逐层缝合切口。
(四)下齿槽神经切断术
1.适应证 适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第Ⅲ支痛。
2.麻醉 下颌神经阻滞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
3.体位 仰卧,头偏向健侧。
4.手术操作方法
口外法
(1)切口始于下颌升支后缘,绕下颌角及距下颌骨下缘1.5cm再向前至颌下区,长约5cm(图9—9)。
(2)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沿下颌骨下线切开咀嚼肌及骨膜,向上剥离显露下颌角及升支颊侧骨面(图9—10)。注意保护好面神经下颌缘支。严密止血,逐层缝合。
(3)在下颌角至下颌最后磨牙远中联线中点处,用球形牙钻、骨凿在骨外板上形成直径约1.5cm的矩形或圆形骨窗。
(4)用刮匙等去除骨松质,显露下牙槽血管神经束,剥离出神经。止血钳钳夹下牙槽神经,切断后分别扭转撕脱其近、远颅段(图9—11、9—12)。下颌管内可填塞骨蜡。生理盐水冲洗创口,放置引流条,逐层缝合。
口内法
(1)取仰卧位。皮肤黏膜常规消毒后,在患侧下颌神经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溶液作阻滞麻醉;切口部浸润麻醉。
(2)经口内沿下颌支前缘,自下颌突下作直切口长约2.5cm。至下颌角时切口向舌侧及颊侧分开,使呈一侧“Y”字形(图9—13)。
(3)切开黏膜后,用剥离器向下颌支内侧面深部分离,分开颞肌与翼内肌,在以上肌止点处,即可找到下齿槽神经及舌神经。
(4)将神经上下进行游离至下颌孔处,用丝线套人下齿槽神经上,近端尽量向上结扎,远端稍向下结扎。在结扎线中间剪断,近端神经再向外牵拉后剪断。下齿槽神经远侧端拉住结扎线,后用血管钳缓慢地将全部下齿槽神经撕脱(图9—14、9—15)。
(5)手术切口严密止血后,逐层缝合切口。

脸痛牙痛警惕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痛有时也被称为“脸痛”,是一种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生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老年人脸痛或牙痛时要注意与三叉神经痛区分开。

1.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中最常见的疾患,如果溃疡部位不定且长年反复、间隔发作,则可能是复发性口疮,它是免疫性炎性疾病,虽然很痛苦,但危害不大。如果溃疡部位恒定,周围有残根、残冠、或者假牙,则创伤性口腔溃疡的可能性大,应在医师指导下调磨或拔除牙齿,服用抗生素1至2周,溃疡即会愈合。如果溃疡持续两周以上、部位恒定,消炎无效,溃疡基底较硬,就应做病理活检,排除癌变。

2.口腔肿瘤 对于口腔黏膜、舌、颌下区、腮腺区逐渐长大的肿物,活动性差,有压痛,或有下唇、舌部麻木,应警惕口腔肿瘤的发生。

3.牙周炎 如牙龈萎缩、牙结石、牙垢堆积、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牙周溢脓,这些都是牙周炎症状,应及时治疗。

4.牙颈部龋 由于老年人牙龈萎缩,易出现食物嵌塞,导致牙颈部自洁能力下降,极易发生牙颈部、根部龋,体查发现后需及时治疗。

5.牙龈瘘黄 由于龋病、外伤、磨耗等原因造成了残冠、残根没有及时治疗,极易形成根尖部牙龈瘘黄,在拍摄牙片发现后应尽量治疗、修复,否则要拔除患牙,因为病灶牙根反复发炎后还有可能造成全身感染。

6.三叉神经痛、颌面灼痛综合征 如果颌面部、口腔黏膜等部位出现刀割样、针刺样、电击样疼痛,持续几秒至数十秒,有明确的“板机点”(诱发点)则要考虑为三叉神经痛。如果部位不定,时间不定,强度不定,则可能是灼痛综合征。如果来自颞部颌骨内持续性疼痛,伴有某些其它症状,则要怀疑有肿瘤,必要时作CT检查。

临床统计约有五成三叉神经痛患者误以为自己患的是牙痛。据了解,三叉神经痛为发作性剧痛,白天发作较晚上多,每次最多一两分钟;而普通牙痛则初期是齿龈及颜面部阵痛,后期多为持续性胀痛或跳痛,且夜间较重。

三叉神经的感觉检查法


颜面部的皮肤感觉,主要由三叉神经感觉支分布。三叉神经感觉根粗大,胞体集中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内,从半月神经节发出三个大而粗的干: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

三叉神经的感觉支检查法,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觉检查一样,检查的内容主要是痛觉、触觉和温度觉。口唇、鼻孔、口腔和舌部的一般感觉也需检查。角膜上的感觉可用棉絮测验。检查方法可用针、棉絮及放人试管中的热水(40℃—45℃)或冷水(5°C—10℃),按三叉神经感觉根三个分支在面部分布区域,做左右两侧感觉检查的比较,并注意痛觉和触觉是否都有障碍,及其分布范围,借以鉴别感觉障碍是属于三叉神经周围性(周围神经或神经根性)或中枢性(三叉神经感觉核性)损害。由于三叉神经的周围部分和中枢部分的纤维分布方式不同,应尽量了解感觉障碍是限于某个区域,还是限于某种感觉。若为周围性损害,痛觉、温度觉和触觉应同时发生障碍,且可发生于三叉神经的三个分支中的任何一个分支。若为中枢性损害,往往只有痛觉、温度觉障碍,而触觉存在,其分布仅限于眼支,或眼支合上颌支,或者三支同时受累。上颌支或下颌支单支障碍者少见,此种情况常伴有延髓外侧或颈髓上部损害的其他症状出现。在三叉神经损害时,除有感觉障碍外,还有压痛点。压痛点多位于神经分支穿出颅骨骨孔处,如第一支的眶上孔或眶上切迹,第二支的眶下孔,第三支的颏孔。

检查时也需注意面部皮肤有无特殊敏感部位,在轻触患者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某个部位(如上唇、门齿、口角、鼻翼、眉毛等)而诱发三叉神经疼痛发作者,称为“扳机点”。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