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网

牙齿可谓是我们是紧要的身体一部分,牙齿主要的功能就是切咬,咀嚼食物,还有一些其它功能。牙齿是我们健康长寿的守护神,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平日的爱牙护牙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术后并发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些许帮助。

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主要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一)面部感觉障碍 发生率为94%,大多数病人表现为触觉减退或麻木。这也证明,疼痛消失也仅能在三叉神经分布支配区的感觉明显减退或消失时才能得到。
(二)眼部损害 以角膜反射减退为主,其发生率为3%—27%,而明显的神经性麻痹1%~5%。角膜反射一旦消失,应立即带眼罩或缝合眼睑。复视的发生率为0.3%—3%。
(三)三叉神经运动支损害 主要表现为咬肌或翼肌无力,咀嚼障碍。这种情况一般在6~9周后恢复。
(四)带状疱疹 一般经面部涂用龙胆紫数日后可愈。
(五)颈内动脉损伤 少见,但十分危重,一旦发生,立即停止手术,密切观察,出血严重者应手术治疗。
(六)脑脊液漏 很少见。多在腮部形成皮下积液,经穿刺抽吸、加压包扎一般可治愈。
(七)其他 包括颅神经麻痹、动静脉瘘、脑膜炎、唾液分泌异常等。

总之,射频热凝术的并发症有的是难以避免的,严重的并发症少见。并发症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穿刺不准和穿刺过深以及反复穿刺是其主要原因。在射频治疗研究过程中对部分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X线、三维CT和导航进行卵圆孔定位,进一步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和疗效。但目前还是比较推荐微创介入新疗法,不开刀,不手术,创伤小,标本兼治,综合治疗,疗效明确。

k428.com小编推荐

治疗三叉神经痛并发症的射频热凝疗法


射频热凝疗法是利用高温作用于神经节、神经干和神经根等部位,使其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目前,射频热凝疗法在临床较广泛,热凝术的治疗效果良好,但并发症较多,目前尚无死亡的病例报道。虽然复发率较高,由于操作方便,可重复实施,最终达到镇痛的目的。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操作中疼痛:本方法需取得患者配合。治疗前应讲清楚,在局部麻醉下施行此种治疗具有一定的痛苦,必须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并注意从60℃开始缓慢加热,可减少突然高温所带来的痛苦。

2、颅内出血:半月神经节内侧邻近海绵窦和颈内动脉,穿刺不慎或进入卵圆孔过深易损伤而出血,严重者可形成颅内血肿。(仪器定位穿刺可完全避免)

3、脑神经损害:如面部轻瘫等。

4、颅内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可防止颅内继发感染。特别需要注意防止反复穿刺时穿刺针穿破颊黏膜将口腔内细菌带入颅内。

5、带状疱疹:可在手术后数日出现在患区,其机理尚不清楚。局部可涂甲紫或可的松软膏,数日即可愈合。

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并发症和复发率问题


射频热凝治疗虽然损伤小,并发症相对较少,但仍有一定几率发生,值得注意和预防。多组临床实验结果分析,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主要并发症有:①面部触觉减退和麻木;②角膜反射减退;③咬肌和翼肌无力;④面部带状疱疹;⑤颈内动脉损伤;⑥脑脊液漏。

总之,射频热凝术的并发症有的是难以避免的,严重并发症罕见。并发症的出现是多方面的,穿刺不准和穿刺过深以及反复穿刺是其主要原因。

三叉神经痛的手术复发率由于各位作者的复发标准和随访时间长短不一,因而所报道的也不一样。一般来讲,随访时间越长,复发率越高。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比典型者复发率高,单支疼痛比多支疼痛高。文献中报道术后复发率在4.3%~80%,平均28%,一般在18%-25%之间。大部分在1—2年内复发。一般认为复发与半月神经节或后根纤维的破坏程度有关。另外,三叉神经后根中约30”40条神经束间有丰富的迷走支,某一束支被破坏时,可通过迷走支得到部分补充;三叉神经运动支中含有感觉纤维,其中15%—20%为无髓鞘纤维,这些可解释术后复发率高的问题。

治疗三叉神经痛射频的手术方法


治疗三叉神经痛射频的手术方法:

(一)术前准备
1.术前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手术效果、可能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理解与合作,并签订手术协议书。
2.对于高龄者可以行心电图、胸透、血常规和出凝血时间检查,以排除严重心肺疾病。术中有诱发心肺疾病的可能。
3.术前普鲁卡因皮试,面部备皮。
4.术前停用卡马西平等止痛药物。
5.严重高血压者要求术前控制血压,使之接近正常范围。
(二)基本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定位穿刺时一般采用Hartel前人路穿刺法,即在病人患侧口角外下3cm(A)点,患侧外耳孔(B)点及同侧瞳孔(C)点三点做AB及AC连线。
2.常规消毒、铺巾,用1%普鲁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过敏者改用利多卡因)。
3.取A点为进针穿刺点,使用前端裸露0.5cm的8号绝缘穿刺针,针尖对准同侧卵圆孔,针身保持通过AB、AC两线与面部垂直的两个平面上,缓慢进针,直到卵圆孔。
4.当针头接近或进入卵圆孔时,病人可出现剧痛,穿刺针有一种穿透筋膜的突破感。再进针0.5~1cm,即可达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如果针尖抵达卵圆孔边缘而进针受阻·,可将针尖左右或前后稍加移动,即可滑过骨缘而进入卵圆孔,一般进针深度为6~7cm。
5.在针尖确实进入卵圆孔后,拔出针芯大多数可见有脑脊液流出,也可拍X线平片或行CT扫描证实(图9—3、9—4)。此时拍侧位片,可见针尖位于斜坡突出处最高处。有条件者,全部过程最好在X线荧光屏监视下进行。

点击浏览下一页
6.根据疼痛分布区的不同调整针尖的位置。
7.先给予每秒50次的方波,延时1ms,电压0.1—0.5V进行脉冲电流刺激。如相应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感觉异常或疼痛,证实电极已达到相应的靶点,否则应重新调整。若需要超过2V的电压刺激才能引起疼痛,提示针尖位置不理想,术后可能效果不佳。在刺激过程中如发现有咬肌或眼球颤动,提示电极接近三叉神经运动根或其他颅神经,也需重新调整电极,直至满意为止。
8.在电极位置确定准确后,以温控射频热凝对靶点进行毁损,逐渐加温,温度控制在60°C—75°C,分2—3次毁损,持续时间每次0.5—1min。。对同时多支疼痛者可以多靶点热凝。
9.为了精确定位,我们利用由孟广远、钱捷研制并经改进的卵圆孔定向仪。该装置对于初学者来说,对卵圆孔定向、定位都有很大帮助。
10.若病人仅患有单纯性三叉神经第一、第二、第三支疼痛,也可以实行疼痛发作区域的眶上神经、眶下神经或侧入路三叉神经第三支的射频热凝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治疗操作要点
本方法适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第一支疼痛。病人取仰卧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扪及眶上孔(或眶上切迹),无菌操作下用1%普鲁卡因做皮肤浸润麻醉。用左手固定眶上孔周围的皮肤,右手将电极针刺入眶上孔,刺中神经后可产生额部的放射性疼痛。然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
(2)眶下神经射频热凝治疗操作要点
本方法适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第二支疼痛。病人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后,左手摸到眶下孔,右手持针,于鼻翼稍偏外侧处进针,刺入眶下孔0.2—0.5cm,然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有时在寻找眶下孔时,因上颌骨较薄可误刺人上颌窦内,应予注意。
(3)侧入路三叉神经第三支射频热凝治疗操作要点
本方法适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第三支疼痛。病人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进针点在外耳屏前2~3cm,颧弓中点下方约1cm,其进针方向斜行向后下,于翼外板后方触及的颅底即为卵圆孔附近,刺中下颌神经后即出现神经分布区的放射性疼痛,然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统计1860例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病人,男796例,女1064例。年龄20—86岁,平均53.2岁。右侧1 127例,左侧714例,双侧19例。第1支疼痛86例,第Ⅱ支疼痛759例,第Ⅲ支疼痛693例,第1+Ⅱ支疼痛48例,第Ⅱ+Ⅲ支疼痛247例,第1+Ⅱ+Ⅲ支疼痛27例,病程2个月—40年,平均6年8个月。合并有高血压或冠心病或其他疾患者243例。病人均曾应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治疗。所有病人均首先服用药物,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药物副作用大病人不能耐受行射频热凝术。对定位困难者采用X线、三维CT或导航定位;对22例病人进行X线摄片,对19例病人应用颅底CT薄层扫描。CT扫描时层厚2mm,扫描平面经过卵圆孔,然后进行三维CT重建,对卵圆孔进行精确定位,根据三维CT图像及疼痛分布区调整穿刺针的位置和进针深度一般不超过1cm。对1例病人采用导航定位,采用Brainlab导航设备,在导航下将穿刺针置人卵圆孔(图9—6)。术后即刻疗效:优良1465例,良好326例,无疗效69例,总有效96.3%。8个月—2年远期
随访1052例,1年内复发117例,2年内复发261例,1年复发率为11.1%,2年复发率为24.8%,分别再次给予射频热凝毁损,仍然有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症有面部感觉减退及角膜反射迟钝79例,张口困难27例,结膜下出血7例,面部皮下脑脊液渗出肿胀1例,在射频治疗术后1周内恢复。采用X线定位或三维CT定位的41例及导航定位的1例患者,术后疼痛即刻消失33例,仍有轻微症状8例,全部有效,未见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皮下淤血,1例咀嚼无力。除面部感觉减退外,术后未发现其他永久性并发症。

三叉神经痛手术复发率和伽玛刀的并发症


三叉神经痛手术复发率和伽玛刀的并发症

三叉神经痛的手术复发率由于各位作者的复发标准和随访时间长短不一,因而所报道的也不一样。一般来讲,随访时间越长,复发率越高。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比典型者复发率高,单支疼痛比多支疼痛高。文献中报道术后复发率在4.3%~80%,平均28%,一般在18%-25%之间。大部分在1—2年内复发。一般认为复发与半月神经节或后根纤维的破坏程度有关。另外,三叉神经后根中约30”40条神经束间有丰富的迷走支,某一束支被破坏时,可通过迷走支得到部分补充;三叉神经运动支中含有感觉纤维,其中15%—20%为无髓鞘纤维,这些可解释术后复发率高的问题。

与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相比,伽玛刀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比较安全的方法,很少发生严重并发症。照射部位、放射剂量对疼痛的缓解和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面部麻木是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治疗的主要并发症。部分病人出现一过性咀嚼功能障碍,但很少发生。也有并发眼干涩感和张口困难的报道。剂量在VOGy以下,疼痛的缓解率低。剂量在75—80Cy时安全,效果较好。若增大剂量至90Gy或更大,可缩短平均起效时间,有效率可能升高但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也较大。

三叉神经痛的球囊压迫治疗原理和并发症


球囊压迫法是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技术。1978年,Mullan和Lichtor改良了Shelden等人开颅压迫三叉神经节方法,发明了经皮穿刺卵圆孔,将4号Fogarty血栓切除球囊导管置入Meckel’s腔,压迫三叉神经节治疗三叉神经痛。我国辽宁省人民医院已经首先开展这项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取的了成功。他们认为这项技术适用于所有经其他传统治疗方法及药物疗法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副作用的原发性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一)原理 Urculo等报道,在10个新鲜成人尸体20个三叉神经大体解剖研究中发现,改变发生在三叉神经节及其周围结构。改变发生除了神经本身外,硬膜也累及。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脑内段均有压迫,并引起三叉神经根变化,使池段部分变短。球囊注人造影剂0.75-1.0mi使之膨胀,硬膜伸展15X10mm,这个硬膜伸展从海绵窦外侧壁延伸至三叉神经附近。尽管有这些重要的机械效应,但并没有发现硬膜或者三叉神经纤维的撕裂和破裂。Brown等报道,微球囊压迫术对新西兰大白鼠三叉神经感觉根变化的实验研究,表明球囊压迫可导致三叉神经感觉根神经纤维损失和脑干发出三叉神经处广泛的基因突变退化。细胞大小测量和免疫细胞化学数据说明,没有小的神经节细胞特别损失。其实验研究表明,球囊压迫消除三叉神经疼痛症状的原因是损伤有髓鞘神经纤维,而该有髓鞘神经纤维就是引发三叉神经刀刺样疼痛的触发器。

(二)并发症 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可引起许多并发症,包括面部感觉减退、感觉迟饨、咀嚼肌无力、痛性感觉缺失、角膜感觉缺失和角膜反射消失、无菌性脑膜炎、展神经麻痹、耳痛、滑车神经麻痹、嗅域值增加等。Brown等认为,微球囊压迫可损伤大量有髓鞘神经纤维,后者是引起三叉神经痛的触发器。当三叉神经的眼神经疼痛存在时,球囊压迫不会引起角膜反射消失,因为角膜反射是靠无髓鞘神经纤维传导的,压迫只是选择地引起有髓鞘神经纤维的损害。辽宁人民医院治疗27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永久性感觉减退伴感觉异常11例,角膜溃疡1例。

三叉神经痛的射频热凝疗法


三叉神经痛的射频热凝疗法

射频热凝疗法是利用高温作用于神经节、神经干和神经根等部位,使其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目前,射频热凝疗法在临床较广泛,热凝术的治疗效果良好,但并发症较多,目前尚无死亡的病例报道。虽然复发率较高,由于操作方便,可重复实施,最终达到镇痛的目的。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操作中疼痛:本方法需取得患者配合。治疗前应讲清楚,在局部麻醉下施行此种治疗具有一定的痛苦,必须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并注意从60℃开始缓慢加热,可减少突然高温所带来的痛苦。

2、颅内出血:半月神经节内侧邻近海绵窦和颈内动脉,穿刺不慎或进入卵圆孔过深易损伤而出血,严重者可形成颅内血肿。(仪器定位穿刺可完全避免)

3、脑神经损害:如面部轻瘫等。

4、颅内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可防止颅内继发感染。特别需要注意防止反复穿刺时穿刺针穿破颊黏膜将口腔内细菌带入颅内。

5、带状疱疹:可在手术后数日出现在患区,其机理尚不清楚。局部可涂甲紫或可的松软膏,数日即可愈合。

6、角膜炎半月神经节热凝术的一个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即是角膜反射消失,严重者可引起麻痹性角膜炎,最终可导致患者失明。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加热的温度和时间,并随时查看角膜反射的变化。已发生角膜反射丧失者,要嘱患者带眼镜,使用眼膏保护角膜,防止角膜炎。有的角膜反射消失后需数个月才逐渐恢复。

7、面部感觉障碍大多数患者治疗后可有不同程度的面部感觉障碍。在Menzel总结的315例中,治疗后大约93.1%患者面部有不同程度的麻木感或烧灼感。

因此,在治疗前,患者及家属有权向主治医生了解治疗可能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理论依据


三叉神经纤维的粗细与其传导速度密切相关。感觉神经纤维分为有髓鞘的A纤维与无髓鞘的C纤维两种。A纤维按粗细又分为α、β、γ和δ四种。它们的传导速度、刺激阈值等各不相同。在外周神经纤维中,只有传入与传出的有髓鞘的A纤维和传人的无髓鞘的C纤维。一般认为传导痛觉传人冲动的是A8和C类纤维,传导触、温感觉冲动的是直径较大的Aα和Aβ纤维。现在证实较细的Aδ和C类纤维对射频电流和热的刺激比直径粗的Aα和Aβ纤维敏感。在射频电流的影响下,传导痛觉的纤维一般在70°C—75°C发生变性,停止传导痛觉冲动,而粗的有髓纤维在这一温度下不会被破坏。因此,利用射频和逐渐加热的方法,可以选择性破坏感觉神经的痛觉传导纤维而相对保留触觉传导纤维,达到即可以解除疼痛,又可部分或全部保留触觉的目的。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三叉神经痛的分为哪几类?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具有临床症状,但应用各种检查未发现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除有临床症状,同时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器质性疾病如肿瘤、炎症、血管畸形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多见于40岁以下中、青年人,通常没有扳机点,诱发因素不明显,疼痛常呈持续性,部分患者可发现与原发性疾病的其它表现。脑部CT、MRI、鼻咽部活组织检查等有助诊断。

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注意事项


(一)术中严格操作规程,慎重掌握穿刺方向和深度。在前入路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时,穿刺深度一定要控制在6~7.5cm,不得过深,否则可能伤及颈内动脉、静脉或眶上裂,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二)对三叉神经第二支疼痛者,从卵圆孔外侧进针较好;对三叉神经第三支疼痛者,从卵圆孔中间进针较好。

(三)对三叉神经第一支疼痛者进行射频热凝治疗时,加热要缓慢,注意保护角膜反射。

(四)射频热凝加热后,应仔细进行面部感觉检查。

(五)在射频热凝时,可在三叉神经的相应皮肤支配区出现红斑,系神经根受热损伤,痛觉丧失的表现。一般情况下,红斑通常在低于产生热凝损伤的温度即出现。红斑的出现可以作为观察射频治疗是否成功地局限于受累三叉神经分布区的客观标志之一。

(六)热凝毁损后,如果痛觉消失,说明手术成功,否则应增加温度,延长时间30s,直至出现满意的感觉减退为止。

(七)如果电凝温度达到80,持续时间不应超过30s。

(八)病人出现感觉减退后,应观察15min,以便确定破坏是否稳定。

根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566例治疗体会,射频热凝治疗时,将病人体位由坐位改为斜坡位,以预防病人术中出现神经性晕厥或虚脱。射频治疗前,为减少病人痛苦,可首先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0.5ml或采取逐步升温的办法。对定位有疑问者,可带穿刺针拍片,必要时注射少量碘苯酯,以明确靶点位置。毁损参数以温度55℃—75℃,每次30秒,共4~6次为宜。此温度下并发症发生率少,毁损适度,疗效可靠。对于术中因加热温度过高而疼痛难以忍受的病人,可首先给以55℃热凝后关机,然后再开机逐渐升温,达到预定温度后维持1min。关于方波刺激,以10—60Hz,0.8—1.OmA为宜。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