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网

人要想健康长寿,不可能没有好的牙齿,牙齿是我们切咬、咀嚼、辅助发音、保持面部外形的功能承担者。牙齿的健康关乎着生活质量和寿命的长短,我们应该从小就要特别关注牙齿的保护和清洁。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颌骨囊肿的手术治疗”,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一旦确诊后,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免引起邻近牙的继续移位和造成咬合紊乱。一般从口内进行手术,如伴有感染须先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控制炎症后再作手术治疗。术前应作X线摄片,以明确囊肿的范围及邻近组织关系。 主要采取手术摘除。如伴有感染时则需要先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手术治疗,相关牙齿需要在术前行根管治疗。

一般性手术的预防性抗感染选用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或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红酶素、青酶素等);体质差或并发感染者常联合用药,较常用为: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青酶系)+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药物(如庆大酶素)+作用于厌氧菌的药物(如灭滴灵);手术前后感染严重或有并发症者可根据临床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颌骨囊肿为良性病变,非手术治疗无效,发现后宜尽早手术,因肿物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可造成较大骨组织缺损,可致病理性骨折或影响较多牙齿而影响咀嚼功能。颌骨囊肿临床上常与颌骨造釉细胞瘤相混淆,而两者的手术方式完全不同,前者仅作单纯性刮治即可,后者则需于病变外0.5cm切除,否则易出现术后复发,因此术前的正确诊断除借助X线摄片及其它辅助诊断手段外,必要时应先作活体组织检查或于术中冰冻活组织检查确诊。 传统的囊肿刮除术手术创伤大。由于不能保证完全刮除囊壁的子囊,因此术后复发率较高;而颌骨切除术虽然减少了复发,但往往导致外形改变及功能障碍,而且手术难度较大,基层医院难以推广,现采用“开窗减压术”使囊肿变小,再用小手术的方法彻底刮除囊肿,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扩展阅读

单纯性颌骨囊肿


患者因正畸x线检查示左下颌骨囊肿,入院给予左颌下切口开窗,未及明显囊壁。

患者因正畸x线检查示左下颌骨囊肿,入院给予左颌下切口开窗,未及明显囊壁。 术后复查囊壁边界模糊。

患者因正畸x线检查示左下颌骨囊肿,入院给予左颌下切口开窗,未及明显囊壁。 再次复查全景片所见。

手术切口愈合情况


术后因牵拉过度,出现面瘫,3月后逐渐恢复。

含牙囊肿及萌出囊肿病理变化


含牙囊肿(dentigerous cyst)又称滤泡囊肿,是指囊壁包含一个未萌牙的牙冠并附着于该牙的牙颈部的囊肿。多发生于10~39岁男性患者,下颌第三磨牙区最常见。囊肿生长缓慢,早期无自觉症状。较大时可引起颌骨膨隆或面部不对称、牙移位及邻近牙的根吸收;X线表现为圆形透射区,边界清楚,囊腔内可含一个未萌的牙冠。

肉眼见囊壁较薄,囊腔内含有牙冠。囊壁附着于牙颈部,囊液多呈黄色;镜下见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内衬较薄的复层扁平上皮,仅由2~5列扁平细胞或矮立方细胞构成,无角化,没有上皮钉突,类似于缩余釉上皮;纤维囊壁内炎症不明显。囊肿继发感染时,上皮增生,上皮钉突明显,囊壁组织内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约40%囊肿的衬里上皮可发生黏液化生,含产黏液细胞或纤毛柱状细胞,少数情况还可见皮脂腺细胞;某些病例的衬里上皮还可发生区域性角化,一般为止角化;纤维囊壁中有时可见牙源性上皮岛。

萌出囊肿(eruption cyst)发生于覆盖在一个正在萌出的乳牙或恒牙牙冠表面的黏膜软组织内,是发生于骨外软组织内的含牙囊肿,即萌出牙的缩余釉上皮与釉质之间液体潴留而形成的囊肿。肉眼见囊肿内含清亮液体或血性液体。镜下见囊肿上方为牙龈黏膜所覆盖,囊肿衬里上皮具有缩余釉上皮特征;继发炎症时,上皮增生,结缔组织囊壁内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颌骨缺损与重建


颌骨是口腔颌面部的重要骨性构造,除了起坚持面部外行作用外,还参与咀嚼、言语、吞咽、呼吸等功用,颌骨缺损形成患者面部外行的改动,生理功用的下降和心思上的妨碍。研讨颌骨缺损的重建是临床上一个重要的研讨课题。

一、颌骨缺损的缘由
1.外伤 主要是一些严重的爆炸伤可形成颌骨缺损。
2.炎症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放射性颌骨骨坏死等。
3.肿瘤 来源于颌骨自身的良、恶性肿瘤。

二、颌骨缺损重建的顺应症
1.即刻重建
(1)全身情况良好,无严重系统性疾病。
(2)颌骨良性肿瘤切除后。
(3)颌骨恶性肿瘤性水平较高,手术后复发的能够性较大,但颌骨切除后能够形成极低的生活质量时,亦可思索即刻重建。
(4)颌骨低度恶性肿瘤或肿瘤早期彻底切除后,四周临近组织恶性肿瘤扩展根治术后,估量术后肿瘤复发能够性不大者。
(5)受植床条件良好。

2.延期重建:
全身情况差、肿瘤恶性水平高、受植床条件不佳而又不具有血管化骨重建的条件和技术时可采用延期重建。

三、颌骨缺损重建的品种
(一)、单纯游离自体骨移植
常用骨源:肋骨、髂骨、颅骨,下颌骨等。

忌讳证:1、感染创面
2、严重瘢痕、血运不佳
3、软组织缺乏

成功的关键:
1、严厉掌握顺应症。
2、术中紧密封闭口内外创面 。
3、严厉消灭死腔。
4、术后良好的固定、制动。
5、有效抗菌素的运用。

四、下颌骨缺损的重建
(一) 下颌骨缺损的常见类型
一侧下颌骨缺损
一侧下颌骨升支部缺损
一侧下颌骨体部缺损
一侧下颌骨升支+体部缺损
一侧下颌骨体部+颏部缺损
双侧下颌骨体部+颏部缺损

颏部缺损
(二)常用重建的资料和办法
1、游离肋骨移植
常用对侧第7,8,9肋肋骨如有髁状突缺损可带肋软骨以充任髁状突。
肋骨常显得高度缺乏,强度较差。但取骨方便,手术创伤小。

2、游离髂骨移植
普通取同侧髂骨,可用髂前上棘恢复下颌角外形,髂嵴恢复下颌体,髂前上棘与髂前下棘之间恢复下颌升支部。髂骨可提供足够的骨量,能进行一定的塑形,为临床上常用的骨源,但往往下颌角的角度太小,不能构成正常的钝角。较为适用于体部和升支部的缺损整复。

3、游离腓骨瓣
1975年Taylor初次将其用于胫骨重建,1989年Hidalgo率先用于再造下颌骨取得成功。

腓骨:位于小腿外侧,呈直线型,横断面近呈三角形,含有皮质主干口松质骨,为皮质型骨,松质骨较少,在成年人,其长度约为30-35CM。可供取骨的长度为25CM左右,上部由于腓总 神经、胫骨韧带结合的限制,以及腓动脉血供在骨上段逐步减少;下部由于需求坚持踝关节的波动性,保存腓骨的下1/4(7-10CM),而使得取骨遭到限制。腓骨的宽度普通为1.2-1.5CM,近似于无牙颌下颌骨的高度。

曲供:腓动、静脉。
腓动脉是胫后动脉的分支,在行走进程中发出许多骨膜分支千口内膜滋养动脉养分腓骨,有一条养分动脉在腓骨中1/3进入骨内,为其提供骨髓供血,另有众多节段性血管分支围绕腓骨散布,提供丰厚的骨膜血管网,所以腓骨呈阶段性供血。蒂部管径1.5-3MM。为腓骨肌瓣的截段成形提供理解剖学根底。

腓静脉伴行于腓动脉,接纳来自腓骨的众多属支,往往有二条,偶然可在上部交融为一条静脉,蒂部管径2.5-4.5MM。血管蒂长度普通3-5CM,如从骨膜上剥离到滋养动脉处,长度可达7-8CM。

优点:供骨量大,可用于下颌骨的大型缺损。骨的强度大,可接受足够的咀0爵压力。骨皮质厚,可进行种植义齿修复。血供丰厚,可截段成形。血管蒂部管径较粗,进步了血管吻合的成功率。可制备成肌皮瓣,同时整复软组织缺损,必要时可与前臂游离皮瓣串联。整复大型的复合组织缺损。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无影0向,是儿童下颌骨缺损重建的首选办法。
远离下颌骨手术区,两组可同时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

缺陷:骨的高度不够。
血管蒂部稍短。
采用骨肌皮瓣时,皮瓣的面积遭到限制。
供区有一定的并发症:踝关节不稳、跑动功用损害、脚部水
肿等。

5、肩胛骨肌(皮)瓣
Gilbert和Teot首先作了描绘,80年代中期开端用于下颌骨的重建。也是目前常用的供骨之一,但不及髂骨肌瓣和腓骨肌瓣普遍。

骨量:供骨长度10-14CM。
血供:来自肩胛下动脉的旋肩胛动脉。血管蒂长6-9CM。
优点:可取皮瓣面积大,达14X21CM。
供血动脉很少发作硬化,因此也适用于老年及血管病患者。
也可作骨内种植。

缺陷:对肩部功用有一定影响。
供骨长度有限。
不能与下颌骨手术同时进行,
骨质不如髂骨及腓骨。

口腔颌面部手术须知


术前须知:

1、 请您不要紧张,不要有思想顾虑,奇怪内您相信我们的医疗技术。

2、 请您术前保持充足的睡眠,防感冒。

3、 请您注意口腔卫生,勤漱口,坚持饭后漱口。

4、 您宜进食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5、 您应按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6、 术前一日您应做好理发、洗澡、更衣、皮肤准备。

7、 术晨您的假牙或牙托应取下,不能带入手术室。

术后须知:

1、 您宜半坐卧位或侧卧位,全麻者应去枕平卧六小时。

2、 请您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3、 请您注意伤口有无渗液、出血、水肿、包扎敷料有无移位、松脱,如有异常,请不要紧张,我们会马上给您处理好。

4、 您应加强口腔清洁,按时使用含漱剂或用温水漱口,预防口腔感染。

5、 暴露的伤口,应保持清洁、干燥。

6、 您应努力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流质食物,少量多餐,如张口受限、肩部肿胀明显及颌间固定者,酌情鼻饲。以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7、 请您及时排痰、按时翻身,病情许可,可早期下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

如口腔唾液中有少量血丝,为正常现象,不要紧张,会逐渐减少至无的。

手术机器人在颅颌面非肿瘤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手术机器人在颅颌面非肿瘤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口腔颌面部结构组织复杂,空间狭窄,传统外科手术常需较大手术切口以获得足够的手术视野,对术后患者吞咽、语音和美观等功能影响较大。自从1987年法国医生Mouret等完成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始,外科手术微创化的理念逐渐深入外科治疗中。而21世纪以来,为了提高手术精度和手术工具的灵活性、增加术者舒适性、降低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应运而生。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手术机器人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其优缺点和发展前景。

1.手术机器人的发展背景及应用现状

目前为止,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主要经历了3代产品。第一代为持镜机器人伊索AESOP:1994年AESOP 1000手术机器人首次被批准应用于手术,到1999年底,AESOP系统在心脏外科、胸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等领域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第二代为遥控机器人Zeus:机器人Zeus手术系统开发于1995年,实现了远程遥控、精细手术操作和稳定的机械抓持等功能。第三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达芬奇机器人系统于1999年研制成功,该系统包括医生操作平台、视频影像平台和外科手术移动工作台等,具有多自由度的腕形手术工具和腔镜图像系统,具有先进的三维放大视觉系统和自动纠错及震颤过滤等功能;2000年6月,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医院泌尿外科医生利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完成了世界首例内窥镜下前列腺切除根治手术;目前,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种类涵盖了心脏外科手术、腹腔镜手术、胸科手术、泌尿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和儿科手术等,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尚处于试验阶段。

目前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的手术机器人系统主要是达芬奇手术系统,达芬奇手术系统于2005年首次应用于经口入路的机器人外科手术,并于2009年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对早期(T1、T2期)口咽癌的治疗批准,之后以其全新的理念和技术优势,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包括根治头颈部肿瘤、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等在内的各项手术中。颌面头颈部由于解剖结构关系紧密,手术空间狭窄受限,手术机器人的发展相比心胸外科等较为滞后。

头颈部机器人辅助手术由Brett等于1995年率先提出并应用于简单外科手术的精准性辅助;2003年Haus等第一次系统地应用手术机器人,其在动物模型上进行了颌下腺切除等头颈部手术;2007年,Weinstein等成功完成了经口入路应用机器人对口咽部肿瘤和声门上区肿瘤患者的外科手术,首次开展了真正意义上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的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实践。Kelly等认为,相比传统开放性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等。

目前手术机器人在头颈部疾病中应用最多的是头颈肿瘤外科,其应用范围包括:头颈部肿瘤切除、颈部淋巴结清扫、肿瘤切除术后修复重建以及原发灶不明的头颈部肿瘤确诊等。手术范围包括:口腔、口咽、鼻咽、喉咽以及声门上区等呼吸消化道上部,手术对象包括: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多形性腺瘤、神经鞘瘤等多种肿瘤。虽然手术机器人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领域应用较为广泛,但是更加值得关注和更有发展潜力的是在颅颌面非肿瘤性疾病的治疗中。

2.在OSAHS中的应用

OSAHS的发生常与由鼻和鼻咽阻塞,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和鼻咽肿瘤等,导致的鼻和鼻咽、口咽和软腭以及舌根部等处的狭窄有关,舌根部组织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切且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其手术难度较大,术后不良反应较重,因此传统手术很少涉及舌根部。而机器人手术可从多角度经三维放大视野评估组织切割量和损伤程度,最大程度保留正常组织结构,为舌根部的手术修整提供了可能。对于无法忍受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以及传统手术效果不佳的患者,经口入路机器人外科手术舌根部切除无疑是新的治疗希望。

2010年Vicini等首次利用手术机器人对17例OSAHS患者进行舌根部分切除术,术中术野暴露清晰,出血少,手术时间与开放性手术/内窥镜手术相似,所有患者无需气管切开;术后无明显吞咽困难发生,吞咽功能恢复快,呼吸暂停指数(apnoea-hypopnoea index,AHI)和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ES)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90%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

此后Vicini等再次利用经口入路机器人对OSAHS患者行舌骨会厌皱襞成形术、舌扁桃体切除术、舌根部切除术及声门上成形术等;Friedman等对27名OSAHS患者行机器人辅助舌根部分切除术和Z字腭成形术;Hoff等对121名中重度OSAHS患者行经口入路机器人舌扁桃体切除术;他们还对285例行经口入路机器人舌根部部分切除术/舌扁桃体切除术的OSAH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均表示:机器人辅助手术与开放性手术效果相似,而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等显著低于开放性手术。

其中Friedman等研究表明,术后机器人辅助手术相比射频治疗和黏膜下微创舌部分切除术疗效显著提高,但术后功能恢复时间较黏膜下切除/射频消融治疗显著增长;Hoff等研究表明,经口入路机器人外科手术成功率51.2%,术前体重指数(body massindex,BMI)对手术成功率具有明显的影响,术前BMI<30的患者群体手术成功率显著大于BMI>30的患者,体重越小,手术成功率越高。

除显著的OSAHS相关指标改善以外,也有部分研究表明,较多经口入路机器人外科手术的术后患者出现了暂时性味觉障碍、暂时性舌麻痹和舌水肿等并发症。其中,Lee等对20名OSAHS患者利用手术机器人行舌扁桃体切除术合并传统悬雍垂成形术,手术成功率45%,3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味觉障碍。Lin等研究中,25%患者出现味觉异常,他们认为味觉异常可能与术中舌神经牵拉、压迫或者味蕾损伤有关。Crawford等研究中发现,18.3%OSAHS患者出现了术后一过性味觉丧失,3.16%患者出现了术中、术后舌水肿。

Toh等对40例中重度OSAHS患者行经口入路机器人舌根切除术和声门部分切除术,手术成功率90%,55%患者出现暂时性味觉变化,少数患者出现短暂性舌前麻痹和疼痛及轻度吞咽困难等。Muderris等对6例因舌扁桃体肥大/反应性淋巴增生导致OSAHS的患者应用经口入路机器人舌扁桃体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了舌水肿。经口入路机器人外科手术对OSAHS的治疗主要集中于舌根部的手术,其手术效果已有大量文献报道,虽然平均术后指标均可改善,但大部分研究的手术成功率较低,这可能与OSAHS自身的多危险因素性质相关,但无疑经口入路机器人外科手术为OSAHS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发展。

3.在唇腭裂手术中的应用

机器人辅助唇腭裂手术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Khan等首次于2015年对体外小儿腭裂模型进行经口入路机器人腭裂修补及咽后壁重建术,证实了手术机器人辅助腭裂手术的可行性。Nadjmi在对1例尸体标本进行机器人辅助腭部肌肉解剖和软腭重建后,报道了10例腭裂患者的经口入路机器人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患者平均年龄9.5月,其中5例单纯性腭裂,2例单侧完全性唇裂伴腭裂,2例双侧完全性唇裂伴腭裂,1例腭隐裂,结果表明:机器人手术的时间显著长于传统手术组,但使用经口入路机器人外科手术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传统手术组,术后即可恢复正常吞咽功能,未见明显并发症,腭咽闭合及咽鼓管功能明显改善。

Nadjmi认为由于三维放大影像等的应用,使术中腭部神经血管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且利于腭提肌在不分离鼻侧黏膜及口腔侧黏膜的同时完成重建。不足的是目前尚没有经口手术专用的体积较小的手术机器人器械。此外,唇腭裂相对头颈部肿瘤而言,其治疗目的更侧重于改善容貌和恢复功能,因此唇腭裂尤其是唇裂手术,其手术治疗的效果与手术方案的制定以及术者的经验密切相关。国际普遍认同的唇腭裂治疗方案为综合序列治疗,即在修复唇裂的同时对鼻畸形、牙列紊乱以及腭裂等也先后进行矫正。然而目前针对此类畸形的手术设计尚存在多种争议,对唇峰、鼻翼等外形的恢复也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唇腭裂手术治疗方式的未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手术机器人在这一领域的发展。

4.在颌面部骨折等创伤中的应用

骨折复位和固定是创伤骨科的两大基本任务,故而用于创伤修复领域的机器人基本可以分为定位机器人和复位机器人两类。定位机器人主要用于简单的骨通道定位,其基本原理类似于脊柱、关节领域机器人,但复位机器人的研发明显比脊柱、关节领域机器人更为困难。这是因为一方面骨折快复位前后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难以提供良好的导航精度;另一方面,骨折复位过程中多需要对抗阻力,复位机器人在复位过程中可能会造成额外的损伤,提高机器人的力学性能和安全性是目前面临的难题。目前,复位机器人只能进行简单的长骨骨折复位及骨盆骨折复位等,而颅颌面部组织结构复杂,空间狭窄,颌骨附着肌肉多,因此复位时周围组织张力大,准确复位较为困难,目前针对颌面部骨折的手术机器人尚未见报道。

5.在颅颌面畸形中的应用

对于正颌手术机器人系统的临床应用尚未见报道,但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陈黎明等在已建立的光学定位正颌外科导航手术技术路线基础上,提出应用6自由度MOTOMAN工业机器人作为执行机构,在光学导航条件下使用机器人辅助颅颌面骨畸形整复,目前尚处实验阶段。2014年北京大学研发了用于颅底肿瘤切除手术、颌骨缺损重建手术、正颌外科手术、眶壁骨折缺损重建手术设计模块以及术中导航引导的手术软件,并研发出用于骨瓣定位的机械臂系统,目前尚处于模型和动物实验阶段。此外,针对颅颌面畸形的治疗虽相对成熟,但仍有部分畸形如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等的手术治疗方式存在一定争议,此类争议主要集中在手术对象(儿童或成人)以及术式的选择(牵张成骨或正颌手术等)上。因此,在手术机器人广泛应用于颅颌面畸形治疗中之前,除完善手术模块之外,制定针对颅颌面畸形的手术标准化也是不可或缺的前提之一。

6.其他

除以上方面外,机器人辅助手术在颌面头颈外科非肿瘤性疾病中的应用还包括喉裂修补、异位甲状腺摘除、涎石症以及血管病变切除等。

6.1 喉裂及喉气囊肿

Rahbar等对5例喉裂小儿患者行喉裂修补术,但其中仅有2名患者成功进行机器人辅助手术,均为Ⅰ型及Ⅱ型喉裂,另外3名患者因暴露不足转为开放性手术,术中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因空间狭窄,机械臂运动范围受限,手术时间较普通内镜手术长。Ciabatti等应用经口入路机器人对1例混合型喉气囊肿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手术时间短,术后饮食吞咽功能恢复快,无复发,美观性佳。

6.2 异位甲状腺

May等报道了1例经口入路使用机器人外科手术行舌根异位甲状腺切除的患者;Dallan等经口入路对1例舌根异位甲状腺患者行机器人辅助切除术;Park等报道了3例经口入路机器人外科手术治疗的舌根异位甲状腺患者;Prisman等对3例舌根异位甲状腺患者进行了经口入路的机器人外科手术切除术。以上研究均显示,经口入路机器人外科手术的术后口腔饮食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1~2月随访无明显复发。

6.3 涎石症

2011年Walvekar等对1例颌下腺巨型结石患者经口入路行机器人取石术及导管修复术,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20 min,未见明显并发症。Razavi等对22例颌下腺巨型结石患者经口入路行机器人取石术,成功率100%,未见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其文献回顾表明135例经口入路机器人取石术的成功率为75%,舌神经损伤率为2%。

6.4 血管病变

Dziegielewski等对数例舌根部血管病变患者经口入路行机器人外科切除术,术中神经血管及正常肌肉组织等被保留完整,术后吞咽功能影响较小,住院时间短。

7.手术机器人的优缺点

手术机器人在口腔颌面头颈外科非肿瘤性疾病中的应用近年来日益广泛,相比传统开放性手术或近年来出现的经口内窥镜微创外科手术来说,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都有其独特的优点:1)扩大了人眼视野,可产生三维立体图像,使手术视野放大10~15倍,有利于评估组织切割量和损伤程度,可最大程度保留正常组织结构;2)延长了人手极限,机械手臂增加了活动自由度,大大提高了手术医师的操作能力,且机械手上有稳定器,具有人手无法相比的稳定性及精确度;3)切口小、出血少、愈合快,有助于最小化手术风险,降低术后并发症以及转开放手术的概率,术后吞咽/语音功能恢复快;4)节省医生人力资源,1台高难度的外科手术只需要1名外科医生、1名麻醉师以及1名或2名护士,可有效克服手术室可负荷量的限制;5)操作性和可视性好,可远程操控,凭借互联网和卫星技术使得跨地区实时共享远程外科技术成为可能。

同时,也并非所有病例都适合机器人辅助手术,其在头颈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制约了其发展:1)无触觉及本体感觉,无法分辨组织的韧度、触摸血管搏动,一旦发生活动性出血,止血过程较为困难,较多研究表明,在口咽区/口腔手术过程中,由于拉钩的长时间压迫,术后患者易出现舌部水肿等并发症;2)对大的动作有力反馈作用,但对精细动作却不起作用,如在打结过程中,这种触觉反馈的缺失会由于过度用力而导致缝线的断裂,同时Hans等认为,在熟练操作后,三维放大的可视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触觉反馈的缺失;3)术中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但Friedman等表明,随着经验的增加,手术时间可与传统手术时间相近;4)控制台与机械臂之间的无线通讯易受到干扰,机械臂之间容易发生碰撞;5)价格昂贵、体积庞大,同时器械专用度高,达芬奇机器人无法使用颌面外科专业领域的某些特定的器械,比如截骨锯、钻等;6)张口不足及下颌后缩等患者将限制机械臂的进入。

8.小结

手术辅助机器人在颅颌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方兴未艾,尤其是在头颈部非肿瘤性疾病中的治疗。首先,手术机器人在OSAHS中的应用已相对广泛,虽然目前手术成功率不高,但对于无法耐受正压气道通气治疗的OSAHS患者来说,经口入路的手术机器人行舌根部切除术无疑为他们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且其较传统舌根部的微创切除和射频消融治疗均有更为显著的疗效。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术式的改良,经口入路的机器人舌根部切除术联合传统腭部或咽壁成形术将是OSAHS治疗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其次,手术机器人应用于唇腭裂的治疗已经逐步从体外模型和动物模型走向临床,其远期疗效和功能恢复状况尚待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在颅面部骨折和颅颌面骨性畸形的治疗中,由于触觉反馈的丧失和相应器械的缺乏,手术机器人发展相对滞后,仍处于理论和探索阶段,仍需要更多的理论及临床前实践。

最后,不论是针对OSAHS、唇腭裂、颅颌面骨折或颅颌面畸形的患者来说,其手术治疗方式相对于头颈部肿瘤来说,都更为多样、复杂,其中,唇腭裂和颅颌面畸形的手术目的则更侧重于改善容貌和恢复功能,如:恢复唇峰、重建鼻翼外形、恢复语言功能和重建骨缺陷的周围软组织等。因而多数学者对于此类畸形的序列治疗均有各自的经验性手术理论基础和设计见解,对于颌面部畸形的手术治疗方式尚处于不断发展和改进的阶段。

综上,在颅颌面非肿瘤疾病的外科治疗中,现今通常缺乏统一的手术设计标准、手术器械和手术对象的选择标准,其术后疗效、功能和外形的恢复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手术机器人在颅颌面外科治疗的广泛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在此之前,除需要完善手术机器人本身的相关手术模块、触实现觉反馈和实现手术器械的专用化之外,唇腭裂及颅颌面畸形等本身适应术式的选择和界定及其术式的标准化也必然是手术机器人顺利推广使用的重要前提。同时,在虚拟手术设计、术中导航和3D打印导板等的辅助下,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将进一步促进精准外科的实现,推动功能性外科的发展。

颌骨牙槽突的结缔组织


牙龈瘤来源于牙周膜及颌骨牙槽突的结缔组织,是机械刺激及慢性炎症刺激形成的增生物,特别是龈下菌斑和结石是牙龈瘤的主要病因。牙龈瘤没有肿瘤特有的结构,故非真性肿瘤,但牙龈瘤有肿瘤的外形及生物学行为,如切除后易复发。牙龈瘤还与内分泌有关,如妇女怀孕期间容易发生牙龈瘤,分娩后则牙龈瘤缩小或停止生长。根据病理组织结构不同,牙龈瘤可分为血管性龈瘤、纤维性龈瘤、巨细胞性龈瘤三类。

牙龈瘤以女性多见,青年及中年人发病较多。牙龈瘤多发生于唇颊侧的牙龈乳头部,双尖牙区最常见。肿块较局限,大小不一,呈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呈分叶状。肿块有的有蒂如息肉,有的无蒂,基底宽广。肿块一般生长缓慢,但在女性妊娠期可迅速增大。肿块长大可以遮盖部分牙面及牙槽突,表面可见牙压痕,易被咬伤而发生感染。肿块长大,可以破坏牙槽骨壁,致使牙松动、移位。X线片可见骨质吸收牙周膜增宽。牙龈瘤可手术切除治疗,牙龈瘤术后有复发倾向,据统计,纤维性龈瘤的复发率为14%,血管性龈瘤为6%,周边性巨细胞肉芽肿的复发率为17%.大部分病例中,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局部菌斑和结石除去不全或手术切除不完全所致。

颌干扰引发的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治疗方法


非关节疾病科的医生对颞颌关节紊乱疾病存在认识误区,认为都是不可逆的病变。其实不然,例如由于缺牙时间长引起的对颌牙伸长形成的开口型改变,开口轨迹为了避开这个障碍点而进行的代偿性避让,造成翼外肌紧张及颞颌关节盘受力点的变化和移位继而形成颞颌关节紊乱病。

又如患者一侧牙齿有疾病不敢用该侧咀嚼,养成偏侧咀嚼习惯。不但造成了废用侧牙齿长期得不到食物的机械摩擦形成大量的菌斑和牙石,牙周的萎缩,废用侧因长期缺少咀嚼力的刺激而骨小梁密度减低疏松,患侧面部肌肉纤维变细和健侧面部不对称,不协调。同时也造成一侧关节长期受力不均引发颞颌关节紊乱疾病。类似这类原因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调颌去除前伸颌干扰恢复正常开口型;治疗患侧牙齿恢复咀嚼功能后嘱患者用双侧咀嚼,咀嚼肌,杠杆力点的恢复正常就可以使此类病恢复正常。

拔牙的手术方法


拔牙的手术方法

牙齿生长在牙服(牙床)和牙槽骨里,如果用显微镜观察,还可见到牙根和牙槽骨之间还有一层坚韧的牙周膜。所以,拔牙时必须先克服这些牢固埋藏牙根的组织,把牙周膜破坏,把牙槽窝扩大,使牙齿松动,然后用拔牙钳把病牙拔下。如果坏牙是被龋坏而破坏的,牙周膜和牙槽骨往往仍然很坚固,而如果是牙周病已经损坏了牙周膜、牙腿和牙槽骨,牙齿就已经松动,拔牙就容易得多,拔牙的基本操作有以下几点:

1、消毒:在医生确认思牙并进行麻醉以后,首先要在患牙周围消毒,以防止在拔牙时细菌侵入伤口。

2、分离牙路:正常情况下,牙跟与牙齿的颈部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果不分离牙跟就拔牙就会把牙跟撕裂,不但出血多而且不容易愈合。分离牙照常用牙龄分离器,用其锐利的边缘沿牙跟与牙颈的接触部位插入深部,并沿牙颈部切割一周,使牙颈四周全部与牙龄分离开。

3、摇松或挺松牙齿。已经松动的病牙,如牙周炎的病牙,前牙或乳牙,只需用拔牙钳把思牙夹紧前后、左右方向摇动,就可逐渐把牙周膜撕开,扩大牙槽窝,使患牙由不松动到松动,由不太松动到很松动。对成年人不患牙周病,比较牢固的牙,也可以用牙挺松病牙,就是将牙挺插入到分离牙跟时,在牙根与牙槽之间形成的间隙内,靠牙槽峙为支点,把牙根撬动,牙齿松动后,再用拔牙钳夹紧患牙进一步摇松患牙。

4、拔除病牙:用牙钳夹紧病牙,摇动,最后从阻力小的方向把患牙拔下。所谓阻力小包含很多因素。最常见的因素是牙槽骨板的厚薄,一般上领的牙齿外侧(即医学术语所谓的唇侧和颊侧)牙槽骨较薄,下颌牙齿内侧(即舌侧)骨板薄,易于拔下,但如果是弯根,就要顺应牙根弯曲方向,将牙拔掉。

5、其它操作:如果患牙长得特殊,还要加上辅助操作。如:水平生长或向前倾斜的智齿,劈裂牙、折断的牙根以及坏死牙、一夹或一挺就会一小块一小块碎裂的。有的要把牙劈开,有的要把牙根劈开,有的要用小凿凿开间隙等。

6、搔刮拔牙窝、塞咬拔牙纱卷:病牙被拔掉后,应该仔细检查有没有断掉的牙根。然后用刮匙将创口内的残余牙片全部刮除,死髓牙并应刮净根尖部的肉芽组织,最后,在拔牙创口上放置纱布卷,令患者咬紧,并嘱咐患者一小时后把纱布卷吐掉、不要用手摸伤口、不要漱口以及当天应吃软食等。

阻生牙拔除的手术


阻生牙拔除的手术

(一)阻生牙的概念

因为邻牙、骨或软组织的阻碍而只能部门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往后也不成能萌出的牙,称为阻生牙。常见的阻生牙为下颌第三磨牙、上颂第三磨牙及上颌尖牙。

(二)下颌阻生牙(第三磨牙)的临床分类

1.按照牙与下颌升支及第二磨牙的关系,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下颌升支和第二磨牙远中面之间,有足够的间隙可以容纳阻生第三磨牙牙冠的近远中径。

第二类:升支与第二磨牙远中面间的间隙小,不能容纳阻生第三磨牙牙冠的近远中径。

第三类:阻生第三磨牙的全数或大部位于下颌升支内。

2.按照牙在骨内的深度,分为高位、中位及低位三种位置。

高位:牙的最高部位平行或高于合平面。

中位:牙的最高部位低于合平面,但高于第二磨牙的牙颈部。

低位:牙的最高部位低于第二磨牙的牙颈部。骨匿伏阻生(即牙全数被包埋于骨内)也属于此类。

3.按照阻生第三磨牙的长轴与第二磨牙的长轴关系,可分为以下各类:①垂直阻生;②水平阻生;③倒置阻生;④近中阻生;⑤远中阻生;⑥颊向阻生;⑦舌向阻生

此外,还可按照牙在正常牙列中线的位置分为颊侧移位、舌侧移位及正中位三种。对于一个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的正确诊杜缦汨述,应搜罗以上各项。

(三)下颌阻生第三磨牙铲除术的顺应症

1.一再引起冠周炎症者。

2.自己有龋坏,或引起第二磨牙牙体、牙周病蹦者。

3.因正畸需要时。

4.可能为颞下颌关节杂乱病诱因者。

5.因完全骨阻生而被疑为原因不明的神经痛病因者或可疑为病灶牙者。

(四)下颌阻生第三磨牙铲除术的设计和手术体例。

1.术前搜检 应按常规询问病史并作具体搜检。搜检萌出情形,注重四周组织有无炎症,启齿度,以及下颌第一、第二磨牙的情形。X线片对于体味阻生状况、牙根形态、牙根与下颌管的关系、四周骨质情形等有主要意义;

2.阻力剖析 阻生牙铲除的阻力有软组织阻力、牙冠部骨阻力、牙根部骨阻力、邻牙阻力。术中应视情形分袂采用废弛暗语、劈功令国法公法、去骨法加以解除。

3、手术设计和手术体例

(1)手术方案:①设计的软组织瓣应能充实显露术野且有足够的血运;手术完毕缝应时,软组织瓣有足够的撑持。②选择解除阻力的体例:去骨或劈开,或两种体例连系:③如要去骨,应估量去骨量;如不美观要劈开;应抉择劈开的部位,④估量牙脱位的标的目的。

(2)尺度的手术轨范;①切开并掀起软组织瓣以显露手术野;②去除足够骨质,或劈开,或两者综台;③挺出牙并以钳铲除之;④措置拔牙创;⑤缝合暗语并榨取止血。

(3)术中注重事项:①远中暗语如偏舌侧;易引起出血和水肿。②颊侧暗语与远中暗语的结尾成45°角向下,勿跨越前庭沟;否则将引起颊部肿胀。③应作黏骨膜全层切开,紧贴骨面将瓣翻起。④用锤凿法去骨时,为了避免吐露第二磨牙牙根,应首先在第二磨牙颊远中角之后,与牙槽嵴垂直,凿透密质骨使成一沟。⑤用锤凿法劈开时,牙冠应已有足够的显露,且牙不松,在颊面近中发育沟处,用锐利而合适的器械劈开。⑥涡轮钻拔牙法是近年来较常使用的体例,具有无振动,创伤小,手术视野清嚣张,手术时刻短,术后并发症削减等较着利益。

(五)上颌阻生第三磨铲除术的顺应证

1.牙自己龋坏。

2.与邻牙间有食物嵌塞。

3.无对颌牙且下垂。

4.部门萌出,一再发生冠周炎。

5.咬颊或摩擦颊黏膜。

6.有囊肿形成。

7.故障下颌冠突行为。

8.导致第二磨牙龋坏或痛苦悲伤。

9.故障义齿的建造及戴入。

拔牙的手术步骤


拔牙的手术步骤

消毒、麻醉、分离牙龈、挺松、拔除、纱卷压迫止血。

主要拔牙器械为骨膜分离器(为分离骨膜或牙龈之用)、牙挺和牙钳。

拔牙时,一般采用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作传导或浸润麻醉。近来多用改进后的高速涡轮手机拔除阻生牙,它不仅切割速度快,易于将根冠横断,分别取出,而且具有耐腐蚀、耐高温的特点,能用高压蒸气、干热、煮沸等方法消毒,以避免造成交叉感染,特别是避免对乙型肝炎的传播。拔牙后不应立即漱口,不要以舌舐吮创口,禁用手指触摸。2小时后,血块凝结较好时,才可进食,一般以半流质饮食及软食为宜,且勿用拔牙侧咀嚼,进食后轻漱口,防止创口感染。

术后抗菌药物的应用

拔牙后1~2天,创口有轻痛属正常现象,若疼痛加剧,则可能有感染。常见的并发症多为急性蜂窝组织炎、颌骨骨髓炎等。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其次为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梭形杆菌等的混合感染。腐败坏死性蜂窝组织炎主要是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性感染,比较少见。应针对病原菌使用抗菌药,临床常用的药物有磺胺药、青霉素、卡那霉素及庆大霉素等。卡那霉素用于治疗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变形杆菌感染,但有可能引起听神经和肾脏损害,故疗程不宜过长(一般7~10天)。庆大霉素作用近似卡那霉素,毒性较小。

拔牙创的愈合

拔牙创内充满血液,约15分钟即可开始形成血凝块,数小时后牙龈组织收缩,使拔牙创口变小,24小时后血凝块逐渐有结缔组织长入,3~4天后牙龈上皮由周围向血凝块表面生长并完全覆盖,2周后逐渐有骨组织生长。并发症及其防治 常见的并发症有两种: 拔牙后出血牙拔除后半小时吐出纱布卷,一般即不再出血。拔牙后1~2日内唾液中带少量血丝是正常现象。若仍有明显出血,即称为拔牙后出血,绝大多数为局部原因引起,如牙龈撕裂、残存碎骨片等,清除缝合后,再用纱卷压迫止血;若为全身原因引起,应在局部处理同时,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