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作为一个临床十分常见的症状,除了大部分由于颅内或颅外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病变引起之外,一些全身性的疾病也能出现头痛。
1.全身各系统的急性疾病
(1)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几乎所有的伴有发热的全身各系统感染性疾病都能引起头痛。发热使脑部血流及代谢增进;毒素也是促进头部血管扩张的一个原因。
(2)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有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肺气肿或支气管扩张、肺功能不全而引起的头痛。产生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由于高碳酸血症引起一系列血液化学改变,导致脑血管扩张而产生头痛。
(3)循环系统病变:心血管疾病、法洛四联症、主动脉缩窄、高血压及高血压脑病,低血压和心功能不全。血压的变化是引起头痛的重要原因,主要是由于压差变化而引起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引起头痛,是因为循环障碍导致颅内静脉淤血和缺氧所致。另外,在临床上也可以见到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
(4)消化系统的疾病:消化不良、顽固性便秘、肠道寄生虫、急慢性胃肠炎以及肝功能不全、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均可产生头痛症状。主要原因是肠道积蓄有过多的有害物质被吸收(如细菌和寄生虫的代谢产物,食物有毒物质),不能充分解毒处理,于是产生自体中毒所致。
(5)泌尿系统疾病:如急慢性肾炎、尿毒症、肾功能不全以及肾性高血压等均可引起头痛。主要是由于体内有毒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从肾脏排出,在体内积蓄过多而引起全身血管、组织的代谢紊乱而产生头痛。另外,老年人的前列腺癌、膀胱癌极易大脑转移而产生脑瘤性头痛。
(6)全身代谢性疾病:如高原头痛,实质是一种低氧性头痛,患者往往抵达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后24小时内发生头痛,并伴有过度呼吸或活动后呼吸困难,吸人氧气可使头痛缓解或消失。还有低血糖性头痛,在胰岛细胞瘤、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过多情况下产生,也可见于过分禁食、节食减肥的人群中。另外,夏天老年人或儿童中暑之后也会出现头痛,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由于体温升高而脑血流量增加,另一方面也有可能由于水电解质紊乱使脑脊液压力降低所致。
(7)全身性的中毒:几乎所有的内源性、外源性中毒,均伴有头痛。头痛可以作为中毒的早期症状,也可以作为急、慢性中毒的主要症状及急性中毒之后恢复期症状之一。
临床较多见的中毒有工业生产中的毒物中毒,如铅、锰、氯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苯、甲醇等毒物引起的中毒。煤气中毒引起头痛在冬天生炉子的地方十分常见。此外还有有机磷农药中毒、药物中毒、食物中毒等均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头痛。
2.慢性全身性疾病
结核病、结缔组织病、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代谢性疾病(如尿毒症)以及功能性疾病(如神经症、癔症)等。
3.其他内科疾病
如血液系统的贫血,内分泌系统的甲亢、更年期综合征,以及各种自身免疫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等,均能产生头痛症状。
昨日,记者从武警医院耳鼻咽喉中心获悉,该中心接诊了35名声音嘶哑的患者,占当天就诊患者近1/3。经过询问,他们声音嘶哑的发生与烟酒、通宵、K歌等有关,患者多从事教师、营业员、推销员等职业,就医前都有自行服用凉茶、消炎药,观察三四天后,感觉症状没多大改善,才到医院就诊。
武警医院耳鼻咽喉中心高增斌教授告诉记者,慢性喉炎主要是用声比较多,如教师、营业员等;长期吸入有害气体、粉尘,如建筑装修公司的工人;鼻腔、鼻窦或咽部慢性炎症;或下呼吸道慢性炎症都可导致慢性喉炎。“声嘶是主要症状,声嘶程度可轻重不等,如喉部不适、干燥。有的患者讲话多还会喉咙痛,有些则喉部分泌物增加,形成粘痰,讲话时卡在喉咙处,吐字不清,咳出后说话才感到轻松。”
高增斌说,咽喉不适时,患者喜欢拿凉茶来解决问题,这是不科学的,“凉茶润喉、解渴作用比较明显,不能当药治病,因为,声嘶同时也是喉癌的早期表现”。如果年龄超过40岁,又特别喜爱抽烟酗酒者等特殊人群,因不明原因声嘶或咽部不适,有异物感,持续两周以上,有可能是喉癌,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以免漏诊。
因为三叉神经痛反复发作,头痛得如同被电击一般,陈先生一年来被折磨得寝食难安。陈先生接受一种在大脑的血管中放入小“海绵”的手术,出手术室后,他对老伴说:“终于不疼了,今天总算可以睡个好觉。”
62岁的陈先生家住武昌,一年前突然头部右侧从眼角到头顶出现疼痛,就像被电击一样,发作时十分痛苦,有时会流泪、面部抽动,并且每次疼痛的时间逐渐延长。为减缓疼痛,他经常用手使劲揉太阳穴处,有时把皮肤都擦破出血了,严重时他还用拳头打击自己的头部,生活受到极大影响。他就诊后被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先后到多家医院进行过治疗,吃药、理疗、针灸,甚至做过伽玛刀手术,但都不见效。
陈先生打听到医院神经外科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此病,便抱着一线希望到该院就诊。该科何荣涛副主任医师解释说,三叉神经痛是由于大脑内部的三叉神经根受到邻近血管的压迫产生异常的神经冲动,导致神经疼痛。目前,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即在患者耳后开一个小洞,再用一种特殊的“海绵”放置在三叉神经根和压迫的血管中间进行分离,术后疼痛感可立即消除。
偏头痛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仍处于讨论之中。很多因素可诱发、加重或缓解偏头痛的发作。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学者们也提出了一些学说。 对于某些个体而言,很多外部或内部环境的变化可激发或加重偏头痛发作,也有可能是三叉神经在作怪。
三叉神经血管脑膜反应 曾通过刺激啮齿动物的三叉神经,可使其脑膜产生炎性反应,而治疗偏头痛药物麦角胺,双氢麦角胺、 舒马普坦(sumatriptan)等可阻止这种神经源性炎症。
在偏头痛患者可检测到由三叉神经所释放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为强烈的血管扩张药。双氢麦角胺、Sumatriptan既能缓解头痛,又能降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因此,偏头痛的疼痛是由神经血管性炎症产生的无菌性脑膜炎。Wilkinson认为三叉神经分布于涉痛区域,偏头痛可能就是一种神经源性炎症。Solomon在复习儿童偏头痛的研究文献后指出,儿童眼肌麻痹型偏头痛的复视,源于海绵窦内颈内动脉的肿胀伴第Ⅲ对脑神经的损害。
另一种解释是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肿胀造成的第Ⅲ对脑神经的损害,也可能为神经的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