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网

牙齿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牙齿是我们切咬、咀嚼、辅助发音、保持面部外形的功能承担者。人的健康长寿和牙齿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平日的爱牙护牙工作。面对这些问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三叉神经痛的针灸治疗方法”,敬请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因针灸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操作简便易行、无药物毒副作用、价格低、见效快、疗效好和不易复发等优点而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从文献资料分析,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采取局部取穴并透穴效果好,综合疗法优于单用针刺治疗;在具体运用中,治疗效果与取穴的准确与否及针刺手法的运用有很大关系,同时与针刺的深度和方向也密切相关。
(一)治疗原则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尤其是经络理论,运用望、闻、问、切四诊配合其他方法,辨证治疗。若胃火上攻,肝胆郁热,阳明经气受阻而剧痛者,当用泻法,泻其有余;若寒邪凝滞脏腑经脉,当留针以俟阳,或用灸法助阳散寒;若气血淤滞,闭阻经络,可用刺络放血、活血祛淤。总之,针灸治疗应善于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依照WHO提出的温经散寒、益气清热、活络止痛的治疗原则,“辨证施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治”。
(二)针刺选穴
三叉神经第一支痛选阳白、攒竹、鱼腰、太阳、头维、翳风等。
三叉神经第二支痛选四白、迎香、颧谬、下关、听会等。
三叉神经第三支痛选颊车、大迎、地仓、承浆、下关等。
配穴:配穴选合谷、内庭等。如因风热引起的,可配风池、外关;若因肝阳头痛,可配太冲、太溪、风池;阴虚火旺的,可配复溜、太溪。
WHO也公布了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选穴方案,选取合谷、太冲、太阳、下关、翳风等腧穴为主要穴位。合谷为手阳明经的原穴,善于调气止痛;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善于调血止痛,两者相配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止痛止痉的作用。太阳、下关、翳风为局部取穴,以和络止痛。此外,第一支痛可加配攒竹、头维,第二支痛可加配迎香、上关,第三支痛加配颊车、大迎、承浆等穴。
(三)毫针治疗
(四)电针治疗
(五)水针治疗
(六)综合疗法
(七)其他疗法
1.耳针
2.二掌骨侧针法:也称全息针。
3.皮内埋针法:又称皮下留针法。
4.拔火罐

现在,由北京嘉泽东博三叉神经医学研究院的彭胜主理的微创介入新疗法,以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这种方法不需开刀,不需住院,节省了患者的大量时间和金钱,有效率高,根治率高。

牙科吧精选阅读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其他疗法


1.耳针:查出阳性反应点,选取耳穴。肝火上炎者,加肝和胰胆;胃火上炎者,加胃和大肠。采用耳穴贴压法,用强刺激手法,每周贴压2次,5次为1个疗程。耳穴疗法能有效地解除三叉神经痛,一些病例在贴压完后疼痛即可缓解。

2.二掌骨侧针法:也称全息针。在第二掌骨桡侧近指掌关节处,先以拇指按压,在压痛最明显处取穴(头穴),将当归寄生注射液作穴位注射。注射时用5号齿科针头,沿第二掌骨近指掌关节桡侧略斜刺入,待探测到有较强的得气感后,每穴注入药液2ml,3日1次,10次为1疗程。刘士杰以上述方法治疗8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总有效率为95.3%。

3.皮内埋针法:又称皮下留针法。是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的皮内作较长时间留针的一种方法,又称埋针法。三叉神经痛可选取阿是穴、四白、夹承浆、太阳、颊车。以揿针(也称图钉型,长约0.2—0.3cm,针柄呈环形)刺人穴位皮内,胶布固定,埋针1周左右。

4.拔火罐:根据病变的分支,每次取1—2穴(常用穴:第一支痛取太阳、阳白;第二支痛取颧谬、四白;第三支痛取夹承浆、禾谬。备用穴取风池、合谷),以三棱针在穴位上快速点刺2—3下,以刺人皮下为度,继以闪火法或抽吸法在该部位拔罐,留罐5-10分钟,一般以每穴出血1—2毫升为宜,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同时,应注意观察,拔罐处须出现红晕(但不现瘀斑)。朱美芳等用本法配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较好效果。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1.磁珠治疗三叉神经痛法

取穴处方同体针疗法,以面部穴位为主,每次璇2—3个穴,各穴交替使用,磁珠隔日换1次。

2.小剂量药物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法

七叶莲注射液 选鱼腰、四白、夹承浆、阿是穴。每穴注入0.1毫升—0.3毫升,每日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

穴位封闭 第一支痛取攒竹、鱼腰穴;第二支痛取四白颧、巨穴;第三支痛取颊车、大迎穴。用1%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加维生素B1注射液,或维生素B12注射液各半混合使用。每穴注射药物液0.5毫升—1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为1疗程。

3.穴位埋线治疗三叉神经痛法

取穴位处方同体针疗法。穴位每次用1—2穴,埋入0—1号羊肠线。

三叉神经痛的针灸疗法


1.普通针刺疗法 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 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 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3.利用蜜蜂针刺疗法:蜜蜂蜇针中含有的蜂针液,对神经系统有明显作用。结合针灸原理取穴治疗,往往会收到良好效果。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常用的腧穴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阵发性、短暂的剧烈性疼痛。根据中医理论,三叉神经痛是三阳经受邪。手太阳小肠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二支的分布区,手阳明大肠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三支的分布区,手少阳三焦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二支的分布区,足太阳膀胱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支的分布区,足阳明胃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二、三支的分布区,足少阳胆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二、三支的分布区。因此,三叉神经痛是由于外邪袭于手足三阳经脉,或阳明火盛,或感受风毒,使阳明经络之气血凝滞不行所致,故治疗时常取以下腧穴:
四白
定位:承泣直下,当眶下凹陷处。
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
操作:直刺0.4—0.6寸。
巨谬
定位:在四白直下方,与翼下缘平齐,相当于鼻唇沟的外侧。
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0.3—0.5寸,或斜刺。
地仓
定位:在承泣穴直下方,嘴角的外侧旁开0.4寸。
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流涎。
操作:向颊车穴横刺1—2寸。
颊车
定位: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咬紧牙齿时,咬肌隆起部。
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牙痛。
操作:直刺0.3-0.5寸,或向地仓透刺1—1.5寸。
下关
定位:在耳屏前约一横指,额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陷窝处。闭口取穴。
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口噤、面瘫。
操作:直刺0.6—1.2寸+
头维
定位:额角发际,鬓发前缘直上人发际0.5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痛、迎风流泪。
操作:向下斜刺0.6-1寸。
足三里
定位: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约一横指。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肠鸣、便秘、泄泻、中风瘫痪、虚劳赢瘦。
操作:直刺1—1.5寸。
内庭
定位:在第二、三趾跖关节前方的凹陷中。
主治:齿痛、头痛、喉痹、鼻衄。
操作:向上方斜刺0.6—1寸。
大迎
定位:下颌角前,咬肌停止部前缘,面动脉后方。
主治:牙关紧闭、牙痛、面神经麻痹。
操作:向颊车斜刺0.3-0.5寸,避开动脉。
巨谬
定位:在四白穴下方,与鼻翼下缘平齐,相当于鼻唇沟的外侧。
主治: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0.3—0.5寸,或斜刺。
合谷
定位: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取穴。
主治:头痛、面瘫、五官及颈肩病证、中风后遗症、多发性神经炎、发热多汗等。
操作:直刺1-1.5寸。
迎香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与鼻唇沟之间。
主治:慢性鼻炎、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操作:向鼻根部斜刺0.5—1寸。
颧谬
定位:目外眦角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牙痛。
操作:直刺0.5-0.8寸。
攒竹
定位:内眦角直上眉毛内侧端。
主治:头痛、目眩、三叉神经痛、面瘫、癔病性失明等眼病。
操作:沿眉弓向外侧缘横刺0.3-0.6寸。
太溪 ’
定位:内踝与跟腱连线之间,平内踝尖取穴。
主治:眩晕、耳鸣、视力减退、牙痛、咽喉痛、慢性腹泻、失眠、遗精、阳痿、腰痛、小便频数、足跟痛。
操作:直刺0.6—1寸。灸3—7壮。
复溜
定位:太溪上2寸,跟腱前缘。
主治:发热、无汗、自汗、盗汗、浮肿、尿路感染、遗精、阳痿、失眠、慢性腰痛及下肢痛证。
操作:直刺0.5-1寸。灸7-15壮。
外关
定位:前臂背侧面,腕关节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感冒发热、耳鸣耳聋、偏头痛以及项、胁肋与上肢部病证。
操作:直刺0.5—1寸。灸3—5壮。
翳风
定位: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
主治:耳聋、耳鸣、外耳道肿痛、乳突部疼痛、腮腺炎、面瘫。
操作:向内上或内下刺人0.5—1.5寸。灸3-5壮。
丝竹空
定位:眉毛外端,略人眉毛中。
主治:头痛、面瘫、斜视、急性结膜炎。 ·
操作:斜刺0.6-0.8寸。
听会
定位:耳屏间切迹前方,下颌髁状突的后缘。
主治:耳鸣、耳聋、精神病幻听、面瘫、下颌关节炎。
操作:直刺0.5—1寸。灸3壮。
阳白 ,
定位:眉毛正中上1寸,眼平视,直对瞳孔。
主治:面瘫、头痛、三叉神经痛、近视、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眼病。
操作:沿皮刺0.4—0.8寸。灸3壮。
风池
定位: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斜方肌与胸索乳突肌上端之间。
主治:眩晕、头顶痛、高血压病、眼病等。
操作:针尖斜向对侧眼眶内下缘直刺0.6-1寸。
太冲
定位:足背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前的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病、面瘫等。
操作:直刺0。6—1寸。
承浆
定位:颏唇沟正中凹陷处。
主治:三叉神经痛、面瘫、流涎、呕吐、精神病。
操作:直刺0.5寸。灸3—5壮。
太阳
定位:眉梢与外眦的中点,向后约1寸凹陷处。
主治:头痛、牙痛、面瘫、外眼炎症。
操作:向下斜刺0.5—0.8寸。
鱼腰
定位:眼平视,瞳孔直上眉毛中点处。
主治:眼科疾病、面瘫、三叉神经痛。
操作:向内侧或外侧横刺0.4-0.6寸。
阿是穴
定位: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不定穴等,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三叉神经痛病人的阿是穴系指触发点(扳机点)。
主治:三叉神经痛。
操作:针刺或穴位注射药物。穴位注射要刺人穴位皮内,注射654—2注射液等药物。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三叉神经痛的分为哪几类?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具有临床症状,但应用各种检查未发现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除有临床症状,同时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器质性疾病如肿瘤、炎症、血管畸形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多见于40岁以下中、青年人,通常没有扳机点,诱发因素不明显,疼痛常呈持续性,部分患者可发现与原发性疾病的其它表现。脑部CT、MRI、鼻咽部活组织检查等有助诊断。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作用及穴位分布


一、治疗作用
(一)止痛镇静

(二)抗炎消肿止痛 引起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多为血管性、机械性压迫、炎症及缺血缺氧所致。压迫及炎症充血、水肿、渗出,可导致局部血循环、组织液和代谢物质的潴留、排泄不畅,甚至积聚、瘀塞。气血运行不通畅或阻塞而生病痛,组织缺血缺氧,缺乏或失去营养及濡润,是致痛的根本原因,即所谓的“不通则痛,不荣则痛”。针灸能改善神经根周围微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同时抑制炎症病灶血管通透性的升高,减轻炎症水肿,加之受压神经周围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和丰富,从而缓解了微循环障碍及组织的压迫,使代谢复常,疼痛减轻。
(三)抗缺血缺氧抗自由基 研究表明,三叉神经节及其后根的脱髓鞘改变是三叉神经痛的病理基础,多为炎症、压迫引起的缺血缺氧和自由基释放所致。三叉神经末梢脱髓鞘,使轴突裸露,传入传出神经纤维间产生“短路”,使传出冲动通过“短路”变为传入冲动,这种“短路”冲动累计到一定总和即发生阵发性疼痛。针刺除有直接的抗炎消肿止痛作用外,还能改善神经局部组织的血流循环,提高血流量,增加血氧供应,抗缺血缺氧,增强衰退神经元能量代谢,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另外针刺还有清除氧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阻止自由基攻击神经纤维细胞膜的作用。众所周知,自由基是广泛存在于各种化学反应中的活泼基团,组织炎症或缺血缺氧均能引起自由基的大量释放,从而引发所谓的自由基链式反应,导致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神经细胞膜,引起神经纤维的脱髓鞘。

二、三叉神经痛的穴位分布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阵发性、短暂的剧烈性疼痛。根据中医理论,三叉神经痛是三阳经受邪。手太阳小肠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二支的分布区,手阳明大肠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三支的分布区,手少阳三焦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二支的分布区,足太阳膀胱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支的分布区,足阳明胃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二、三支的分布区,足少阳胆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二、三支的分布区。

玄参治疗三叉神经痛


多年临床中重用玄参治疗三叉神经痛屡获奇效。三叉神经痛多久病不愈,属本虚标实,肝肾亏虚,虚火上炎,风火痰瘀之邪上阻脉络为病。取玄参之苦、咸,微寒,人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之功,古人称其“善泻浮游之火,有清上撤下之功”。

韩某,男,80岁,2002年12月9日初诊,患者右侧面部阵发性疼痛5年,经某医院诊为右侧“三叉神经痛”,反复发作,多方治疗,其痛未止,发作时右侧面部以颊部为中心,呈烧灼样剧痛,重则伴面肌痉挛,流泪,口角流涎。此次已发作1次,服止痛片、卡马西平未能止痛,每日发作2~8次,痛阵作持续数分钟,自行缓解,伴头胀头晕,耳鸣,口苦而干,舌红、苔腻,脉弦大此属阴亏于下,虚火上炎,风火痰瘀上扰,阻滞面部脉络以致痉挛作痛。治疗以滋阴泻火解毒,活血祛风,解痉通络止痛。拟方:玄参30g,生地黄30S,黄连10g,升麻10g,延胡索15g,生白芍20g,当归15g,白芷15g,川芎15g,地龙15g,全蝎10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剂。再诊右面颊痛大减,发作频率减为每1~2次,又服原方6剂告愈,10个月后随访,面痛未发。

《辨证录·牙齿痛门》曰:“吾实有统治火之法,方用治牙仙丹,玄参一两,生地一两,水煎服。”不知火之有余,无非水之不足也,我滋其阴,则阴阳之火无不相戢矣,况玄参尤能泻浮游之火,生地亦能止无根之焰,二昧又泻中有补,故虚实咸宜,实治法之巧,而得其要者也o”又《药品化义》说:“如纵欲耗精,真阴亏损,致虚火上炎,以玄参滋阴抑火。凡头痛,热毒,耳鸣,咽痛,喉风,瘿瘤,伤寒阳毒,心下懊侬,皆无根浮游之火为患,此有清上撤下之功。”从两家名言体悟:凡属阴虚火旺上扰之患,如三叉神经痛,虚火牙痛,牙周炎,顽固性口腔溃疡等,均重用玄参配以生地黄洽之,常获良效。本方配黄连以增清火解毒之功;取升麻升阳散火解毒,宜散郁火于上;配当归,白芍养血活血,护肝体以抑火,取川芎,延胡索活血化瘀而止痛;配地龙,全蝎祛风通络,解痉止痛,诸药协调,清上撤下,祛风养血,化瘀止痛,疗效颇佳。

治疗三叉神经痛常用的针灸方法就注意事项


(一)毫针
针刺常用的有毫针、三棱针、皮内针等,毫针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针具。针刺是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基本技术。

(二)电针
电针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用电针器输出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经络腧穴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既有针刺和脉冲电双重作用,又可代替手法行针。

(三)水针

又称“穴位药物注射”,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腧穴的一种疗法。其常用药物有中草药制剂(如雪莲注射液、当归注射液、当归寄生注射液等)和西药制剂(如维生素B1、B12注射液,654—2,安定注射液等)。

(四)灸法
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腧穴的体表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腧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对病属虚寒者疗效尤佳。灸法种类很多,有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由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相关腧穴多在面部,施灸时应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润为度,不能灼伤皮肤,更不能使用遗留瘢痕的瘢痕灸。三叉神经痛一般常用温针灸和隔姜灸。

(五)注意事项
1.皮肤有感染、溃疡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2.针刺可能刺中神经时,手法宜轻。
3.过于饥饿、劳累、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针刺.
4.年老体弱者,应尽量选用卧位,手法不宜过强。孕妇尤其是有习惯流产史者慎用针灸治疗。
5.灸时应防止艾绒脱落烧损皮肤和衣物。证属实热及阴虚者,一般不用灸法。
6.使用电针时,应先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调节电流量时,应逐渐增大,切勿突然增强;有心脏病者,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近延髓、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输出量宜小。

三叉神经痛治疗办法


三叉神经痛治疗办法

药物治疗:

这是早期或轻度患者最常选用的治疗方法,而且会有不错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长期且病程较长的患者而言,药物治疗就不会有明显的效果,而且需要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而不断的加大剂量,对身体造成很大的药物伤害。

封闭治疗:

这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用之法,就是将无水酒精或其他药物注射到三叉神经的分支或半月神经节内,致使发生凝固性坏死,进而阻断神经对痛的传导功能。这种治疗方法虽然起效比较快,但是容易发生复发。

伽马刀治疗:

治疗三叉神经痛有几种方法?这是其中之一,将伽马线聚焦在三叉神经根部位,然后根据神经的受热程度不同,从而导致神经发生变性或坏死,从而阻断神经的疼痛传导功能。该治疗方法没有任何痛苦,患者承受的风险也会较小,不过医疗费用很高,而且早期的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的确切。

手术治疗:

这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是微血管减压术有不错的效果。医生将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同三叉神经分离开,从而解除疼痛。

中医穴位埋线:

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用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植入人体的穴位内,利用线体对穴位的持续刺激治疗三叉神经痛,它的特点是保留神经,痛苦小,疗效快,无副作用。

三叉神经痛病因


三叉神经痛病因

三叉神经痛是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三叉神经痛从病因学的角度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症状性三叉神经痛两类。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发病率1.8‰,70-80%病例发生于40岁以上,高峰年龄为50岁组,女性略多于男性,大多为单侧,右侧多于左侧,5%以下为双侧。疼痛多由一侧上颌支或下颌支开始,逐渐扩散到两支,甚至三支均受累。

第一、身体缺乏营养

患者是由于触发点在嘴角处,平时一般就不敢说话、不敢吃饭、不敢喝水,这就造成了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成分,进一步的就会引发疼痛。再加上平时的烦躁的心情,很可能还会加重三叉神经痛。神经是燃烧及消耗糖的组织,若缺乏维生素B1会引起乳酸堆积侵入脑部,毒化中枢神经系统,使脑组织消耗氧的能力减弱,以至引起暂时性的痉挛。

第二、情绪的过度紧张

这种疾病的患者一般情绪不太稳定,不敢做这个,不敢做那个,平时越怕头痛头就越痛,进而就导致了精神刺激,这也是诱发三叉神经疼痛的重要因素。有少数患者因为情绪和心情上放不开,整天心事重重眉头紧锁,为可能要到来的头痛提心吊胆,结果是造成自己心情烦躁,而导致疼痛发作。在同样疼痛刺激作用下,情绪镇静者比情绪紧张者对疼的感觉要小,疼痛反应轻。

第三、必要的防护不到位

三叉神经痛患者一定要谨慎的善待疼痛触发点,尤其是在面部,患者的脸部一般都有一个或多个特别敏感的“触发点”,稍不注意就会触动引发疼痛,并放射到全身。人们“触发点”的位置、大小各不相同,甚至小到一个点或一根胡须,大多分在嘴唇、鼻翼、脸颊、口角、舌头和眼睛等处。同时,天气和气候变化也是三叉神经痛的易发因素,一旦被风吹着,或是乍热乍寒,都可使患者的疼痛加剧。

第四、三叉神经损伤

三叉神经半月节以上损伤时:

可出现患侧头面部皮肤及舌、口、鼻腔粘膜的一般感觉丧失;角膜反射消失;患侧咀嚼肌瘫痪,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叉神经半月节以下受损时:

可出现各单支损伤表现,眼神经受损时,出现患侧睑裂以上皮肤感觉障碍,角膜反射消失;上颌神经损伤时可至患侧下睑及上唇皮肤、上颌牙齿、牙龈及硬腭粘膜的感觉障碍;下颌神经受损时可致患侧下颌牙齿、牙龈及舌前2/3和下颌皮肤的一般感觉障碍,并有患侧咀嚼肌的运动障碍。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