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网

对人来讲,牙齿是我们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除了我们常知的咬切功能外,牙齿还和发言,面部形状相关。很多长寿之人,他们的牙齿健康度都比较好,所以我们不能等牙齿出了问题,才想到去护牙。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三叉神经痛的针灸疗法”,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1.普通针刺疗法 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 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 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3.利用蜜蜂针刺疗法:蜜蜂蜇针中含有的蜂针液,对神经系统有明显作用。结合针灸原理取穴治疗,往往会收到良好效果。

k428.com小编推荐

针灸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原则和选穴


因针灸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操作简便易行、无药物毒副作用、价格低、见效快、疗效好和不易复发等优点而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从文献资料分析,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采取局部取穴并透穴效果好,综合疗法优于单用针刺治疗;在具体运用中,治疗效果与取穴的准确与否及针刺手法的运用有很大关系,同时与针刺的深度和方向也密切相关。
(一)治疗原则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尤其是经络理论,运用望、闻、问、切四诊配合其他方法,辨证治疗。若胃火上攻,肝胆郁热,阳明经气受阻而剧痛者,当用泻法,泻其有余;若寒邪凝滞脏腑经脉,当留针以俟阳,或用灸法助阳散寒;若气血淤滞,闭阻经络,可用刺络放血、活血祛淤。总之,针灸治疗应善于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依照WHO提出的温经散寒、益气清热、活络止痛的治疗原则,“辨证施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治”。
(二)针刺选穴
三叉神经第一支痛选阳白、攒竹、鱼腰、太阳、头维、翳风等。
三叉神经第二支痛选四白、迎香、颧谬、下关、听会等。
三叉神经第三支痛选颊车、大迎、地仓、承浆、下关等。
配穴:配穴选合谷、内庭等。如因风热引起的,可配风池、外关;若因肝阳头痛,可配太冲、太溪、风池;阴虚火旺的,可配复溜、太溪。
WHO也公布了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选穴方案,选取合谷、太冲、太阳、下关、翳风等腧穴为主要穴位。合谷为手阳明经的原穴,善于调气止痛;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善于调血止痛,两者相配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止痛止痉的作用。太阳、下关、翳风为局部取穴,以和络止痛。此外,第一支痛可加配攒竹、头维,第二支痛可加配迎香、上关,第三支痛加配颊车、大迎、承浆等穴。

三叉神经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因针灸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操作简便易行、无药物毒副作用、价格低、见效快、疗效好和不易复发等优点而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从文献资料分析,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采取局部取穴并透穴效果好,综合疗法优于单用针刺治疗;在具体运用中,治疗效果与取穴的准确与否及针刺手法的运用有很大关系,同时与针刺的深度和方向也密切相关。
(一)治疗原则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尤其是经络理论,运用望、闻、问、切四诊配合其他方法,辨证治疗。若胃火上攻,肝胆郁热,阳明经气受阻而剧痛者,当用泻法,泻其有余;若寒邪凝滞脏腑经脉,当留针以俟阳,或用灸法助阳散寒;若气血淤滞,闭阻经络,可用刺络放血、活血祛淤。总之,针灸治疗应善于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依照WHO提出的温经散寒、益气清热、活络止痛的治疗原则,“辨证施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治”。
(二)针刺选穴
三叉神经第一支痛选阳白、攒竹、鱼腰、太阳、头维、翳风等。
三叉神经第二支痛选四白、迎香、颧谬、下关、听会等。
三叉神经第三支痛选颊车、大迎、地仓、承浆、下关等。
配穴:配穴选合谷、内庭等。如因风热引起的,可配风池、外关;若因肝阳头痛,可配太冲、太溪、风池;阴虚火旺的,可配复溜、太溪。
WHO也公布了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选穴方案,选取合谷、太冲、太阳、下关、翳风等腧穴为主要穴位。合谷为手阳明经的原穴,善于调气止痛;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善于调血止痛,两者相配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止痛止痉的作用。太阳、下关、翳风为局部取穴,以和络止痛。此外,第一支痛可加配攒竹、头维,第二支痛可加配迎香、上关,第三支痛加配颊车、大迎、承浆等穴。
(三)毫针治疗
(四)电针治疗
(五)水针治疗
(六)综合疗法
(七)其他疗法
1.耳针
2.二掌骨侧针法:也称全息针。
3.皮内埋针法:又称皮下留针法。
4.拔火罐

现在,由北京嘉泽东博三叉神经医学研究院的彭胜主理的微创介入新疗法,以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这种方法不需开刀,不需住院,节省了患者的大量时间和金钱,有效率高,根治率高。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三叉神经痛的分为哪几类?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具有临床症状,但应用各种检查未发现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除有临床症状,同时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器质性疾病如肿瘤、炎症、血管畸形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多见于40岁以下中、青年人,通常没有扳机点,诱发因素不明显,疼痛常呈持续性,部分患者可发现与原发性疾病的其它表现。脑部CT、MRI、鼻咽部活组织检查等有助诊断。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作用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作用

针灸疗法是中医学的常用治疗方法。针刺具有调节脏腑功能、镇痛、镇静、抗感染及止血等作用,广泛应用于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治疗,具有经济、安全、简单、疗效显著等优点。

(一)止痛镇静 根据闸门控制学说,针刺腧穴可以刺激末梢神经中粗纤维,引起脊髓背角的胶状质闸门关闭,从而阻止Aa和C纤维等传导伤害性刺激细纤维的信号输入,减少致痛物质一血浆游离5—HT的释放,同时还能促使体内的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甲啡肽及强啡肽释放增多,提高痛阈,使皮肤疼痛及自发痛消失,产生止痛作用。现代研究发现针刺有作用于低位脑干及大脑皮层的作用。针刺时位于低位脑干和中缝大核、蓝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缠核、杏仁核、隔区和伏核等释放5—HT,有助于疼痛减轻。而在大脑皮层作用方面,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针刺影响中枢介质的传递,调整5—HT、去肾上腺素、环磷酸腺苷、乙酰胆碱的代谢过程。研究发现,三叉神经痛病人Meckel’s囊液5—HT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疼痛病人CSF中5—HT含量.而且三叉神经痛病人Me&el~囊液5—HT含量也比其腰穿CSF的5—HT含量明显升高,而针刺恰恰能使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5—HT含量明显降低,从而产生镇痛作用。另一方面研究表明,针刺后5—10min,脑电节律明显增加,脑电波也改变,说明针刺对大脑活动有镇静作用。

(二)抗炎消肿止痛 引起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多为血管性、机械性压迫、炎症及缺血缺氧所致。压迫及炎症充血、水肿、渗出,可导致局部血循环、组织液和代谢物质的潴留、排泄不畅,甚至积聚、瘀塞。气血运行不通畅或阻塞而生病痛,组织缺血缺氧,缺乏或失去营养及濡润,是致痛的根本原因,即所谓的“不通则痛,不荣则痛”。针灸能改善神经根周围微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同时抑制炎症病灶血管通透性的升高,减轻炎症水肿,加之受压神经周围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和丰富,从而缓解了微循环障碍及组织的压迫,使代谢复常,疼痛减轻。

(三)抗缺血缺氧抗自由基 研究表明,三叉神经节及其后根的脱髓鞘改变是三叉神经痛的病理基础,多为炎症、压迫引起的缺血缺氧和自由基释放所致。三叉神经末梢脱髓鞘,使轴突裸露,传人传出神经纤维间产生“短路”,使传出冲动通过“短路”变为传人冲动,这种“短路”冲动累计到一定总和即发生阵发性疼痛。针刺除有直接的抗炎消肿止痛作用外,还能改善神经局部组织的血流循环,提高血流量,增加血氧供应,抗缺血缺氧,增强衰退神经元能量代谢,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另外针刺还有清除氧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阻止自由基攻击神经纤维细胞膜的作用。众所周知,自由基是广泛存在于各种化学反应中的活泼基团,组织炎症或缺血缺氧均能引起自由基的大量释放,从而引发所谓的自由基链式反应,导致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神经细胞膜,引起神经纤维的脱髓鞘。

三叉神经痛的磁场和微波疗法


(一)三叉神经痛的磁场疗法

磁场疗法的机理:一般认为,磁场疗法具有镇静、止痛、解痉、消炎的作用,对三叉神经痛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磁场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理仍不甚清楚。祖国医学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磁场作用于穴位后,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经络通畅而止痛。磁场减低了感觉神经的兴奋性及痛觉的传递。磁场对血管有扩张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使组织营养改善,纠正缺血、缺氧导致的疼痛。磁场可以提高胆碱酯酶、组织胺酶、单胺氧化酶和激肽酶的活性,抑制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和乙酰胆碱等物质的活性,使致痛物质的浓度降至痛阈水平以下,达到止痛目的。

(二)三叉神经痛的微波疗法 采用外周神经微波热凝或采用插入式微波内辐射热凝技术可治疗三叉神经痛。插入后进行微波组织内辐射,功率为20W,时间5-10秒,对三叉神经痛具有一定的缓解效果。复发病例再次微波治疗仍有效。

三叉神经痛的射频热凝疗法


三叉神经痛的射频热凝疗法

射频热凝疗法是利用高温作用于神经节、神经干和神经根等部位,使其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目前,射频热凝疗法在临床较广泛,热凝术的治疗效果良好,但并发症较多,目前尚无死亡的病例报道。虽然复发率较高,由于操作方便,可重复实施,最终达到镇痛的目的。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操作中疼痛:本方法需取得患者配合。治疗前应讲清楚,在局部麻醉下施行此种治疗具有一定的痛苦,必须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并注意从60℃开始缓慢加热,可减少突然高温所带来的痛苦。

2、颅内出血:半月神经节内侧邻近海绵窦和颈内动脉,穿刺不慎或进入卵圆孔过深易损伤而出血,严重者可形成颅内血肿。(仪器定位穿刺可完全避免)

3、脑神经损害:如面部轻瘫等。

4、颅内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可防止颅内继发感染。特别需要注意防止反复穿刺时穿刺针穿破颊黏膜将口腔内细菌带入颅内。

5、带状疱疹:可在手术后数日出现在患区,其机理尚不清楚。局部可涂甲紫或可的松软膏,数日即可愈合。

6、角膜炎半月神经节热凝术的一个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即是角膜反射消失,严重者可引起麻痹性角膜炎,最终可导致患者失明。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加热的温度和时间,并随时查看角膜反射的变化。已发生角膜反射丧失者,要嘱患者带眼镜,使用眼膏保护角膜,防止角膜炎。有的角膜反射消失后需数个月才逐渐恢复。

7、面部感觉障碍大多数患者治疗后可有不同程度的面部感觉障碍。在Menzel总结的315例中,治疗后大约93.1%患者面部有不同程度的麻木感或烧灼感。

因此,在治疗前,患者及家属有权向主治医生了解治疗可能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常用的腧穴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阵发性、短暂的剧烈性疼痛。根据中医理论,三叉神经痛是三阳经受邪。手太阳小肠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二支的分布区,手阳明大肠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三支的分布区,手少阳三焦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二支的分布区,足太阳膀胱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支的分布区,足阳明胃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二、三支的分布区,足少阳胆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二、三支的分布区。因此,三叉神经痛是由于外邪袭于手足三阳经脉,或阳明火盛,或感受风毒,使阳明经络之气血凝滞不行所致,故治疗时常取以下腧穴:
四白
定位:承泣直下,当眶下凹陷处。
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
操作:直刺0.4—0.6寸。
巨谬
定位:在四白直下方,与翼下缘平齐,相当于鼻唇沟的外侧。
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0.3—0.5寸,或斜刺。
地仓
定位:在承泣穴直下方,嘴角的外侧旁开0.4寸。
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流涎。
操作:向颊车穴横刺1—2寸。
颊车
定位: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咬紧牙齿时,咬肌隆起部。
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牙痛。
操作:直刺0.3-0.5寸,或向地仓透刺1—1.5寸。
下关
定位:在耳屏前约一横指,额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陷窝处。闭口取穴。
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口噤、面瘫。
操作:直刺0.6—1.2寸+
头维
定位:额角发际,鬓发前缘直上人发际0.5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痛、迎风流泪。
操作:向下斜刺0.6-1寸。
足三里
定位: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约一横指。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肠鸣、便秘、泄泻、中风瘫痪、虚劳赢瘦。
操作:直刺1—1.5寸。
内庭
定位:在第二、三趾跖关节前方的凹陷中。
主治:齿痛、头痛、喉痹、鼻衄。
操作:向上方斜刺0.6—1寸。
大迎
定位:下颌角前,咬肌停止部前缘,面动脉后方。
主治:牙关紧闭、牙痛、面神经麻痹。
操作:向颊车斜刺0.3-0.5寸,避开动脉。
巨谬
定位:在四白穴下方,与鼻翼下缘平齐,相当于鼻唇沟的外侧。
主治: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0.3—0.5寸,或斜刺。
合谷
定位: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取穴。
主治:头痛、面瘫、五官及颈肩病证、中风后遗症、多发性神经炎、发热多汗等。
操作:直刺1-1.5寸。
迎香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与鼻唇沟之间。
主治:慢性鼻炎、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操作:向鼻根部斜刺0.5—1寸。
颧谬
定位:目外眦角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牙痛。
操作:直刺0.5-0.8寸。
攒竹
定位:内眦角直上眉毛内侧端。
主治:头痛、目眩、三叉神经痛、面瘫、癔病性失明等眼病。
操作:沿眉弓向外侧缘横刺0.3-0.6寸。
太溪 ’
定位:内踝与跟腱连线之间,平内踝尖取穴。
主治:眩晕、耳鸣、视力减退、牙痛、咽喉痛、慢性腹泻、失眠、遗精、阳痿、腰痛、小便频数、足跟痛。
操作:直刺0.6—1寸。灸3—7壮。
复溜
定位:太溪上2寸,跟腱前缘。
主治:发热、无汗、自汗、盗汗、浮肿、尿路感染、遗精、阳痿、失眠、慢性腰痛及下肢痛证。
操作:直刺0.5-1寸。灸7-15壮。
外关
定位:前臂背侧面,腕关节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感冒发热、耳鸣耳聋、偏头痛以及项、胁肋与上肢部病证。
操作:直刺0.5—1寸。灸3—5壮。
翳风
定位: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
主治:耳聋、耳鸣、外耳道肿痛、乳突部疼痛、腮腺炎、面瘫。
操作:向内上或内下刺人0.5—1.5寸。灸3-5壮。
丝竹空
定位:眉毛外端,略人眉毛中。
主治:头痛、面瘫、斜视、急性结膜炎。 ·
操作:斜刺0.6-0.8寸。
听会
定位:耳屏间切迹前方,下颌髁状突的后缘。
主治:耳鸣、耳聋、精神病幻听、面瘫、下颌关节炎。
操作:直刺0.5—1寸。灸3壮。
阳白 ,
定位:眉毛正中上1寸,眼平视,直对瞳孔。
主治:面瘫、头痛、三叉神经痛、近视、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眼病。
操作:沿皮刺0.4—0.8寸。灸3壮。
风池
定位: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斜方肌与胸索乳突肌上端之间。
主治:眩晕、头顶痛、高血压病、眼病等。
操作:针尖斜向对侧眼眶内下缘直刺0.6-1寸。
太冲
定位:足背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前的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病、面瘫等。
操作:直刺0。6—1寸。
承浆
定位:颏唇沟正中凹陷处。
主治:三叉神经痛、面瘫、流涎、呕吐、精神病。
操作:直刺0.5寸。灸3—5壮。
太阳
定位:眉梢与外眦的中点,向后约1寸凹陷处。
主治:头痛、牙痛、面瘫、外眼炎症。
操作:向下斜刺0.5—0.8寸。
鱼腰
定位:眼平视,瞳孔直上眉毛中点处。
主治:眼科疾病、面瘫、三叉神经痛。
操作:向内侧或外侧横刺0.4-0.6寸。
阿是穴
定位: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不定穴等,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三叉神经痛病人的阿是穴系指触发点(扳机点)。
主治:三叉神经痛。
操作:针刺或穴位注射药物。穴位注射要刺人穴位皮内,注射654—2注射液等药物。

三叉神经痛病因


三叉神经痛病因

三叉神经痛是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三叉神经痛从病因学的角度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症状性三叉神经痛两类。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发病率1.8‰,70-80%病例发生于40岁以上,高峰年龄为50岁组,女性略多于男性,大多为单侧,右侧多于左侧,5%以下为双侧。疼痛多由一侧上颌支或下颌支开始,逐渐扩散到两支,甚至三支均受累。

第一、身体缺乏营养

患者是由于触发点在嘴角处,平时一般就不敢说话、不敢吃饭、不敢喝水,这就造成了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成分,进一步的就会引发疼痛。再加上平时的烦躁的心情,很可能还会加重三叉神经痛。神经是燃烧及消耗糖的组织,若缺乏维生素B1会引起乳酸堆积侵入脑部,毒化中枢神经系统,使脑组织消耗氧的能力减弱,以至引起暂时性的痉挛。

第二、情绪的过度紧张

这种疾病的患者一般情绪不太稳定,不敢做这个,不敢做那个,平时越怕头痛头就越痛,进而就导致了精神刺激,这也是诱发三叉神经疼痛的重要因素。有少数患者因为情绪和心情上放不开,整天心事重重眉头紧锁,为可能要到来的头痛提心吊胆,结果是造成自己心情烦躁,而导致疼痛发作。在同样疼痛刺激作用下,情绪镇静者比情绪紧张者对疼的感觉要小,疼痛反应轻。

第三、必要的防护不到位

三叉神经痛患者一定要谨慎的善待疼痛触发点,尤其是在面部,患者的脸部一般都有一个或多个特别敏感的“触发点”,稍不注意就会触动引发疼痛,并放射到全身。人们“触发点”的位置、大小各不相同,甚至小到一个点或一根胡须,大多分在嘴唇、鼻翼、脸颊、口角、舌头和眼睛等处。同时,天气和气候变化也是三叉神经痛的易发因素,一旦被风吹着,或是乍热乍寒,都可使患者的疼痛加剧。

第四、三叉神经损伤

三叉神经半月节以上损伤时:

可出现患侧头面部皮肤及舌、口、鼻腔粘膜的一般感觉丧失;角膜反射消失;患侧咀嚼肌瘫痪,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叉神经半月节以下受损时:

可出现各单支损伤表现,眼神经受损时,出现患侧睑裂以上皮肤感觉障碍,角膜反射消失;上颌神经损伤时可至患侧下睑及上唇皮肤、上颌牙齿、牙龈及硬腭粘膜的感觉障碍;下颌神经受损时可致患侧下颌牙齿、牙龈及舌前2/3和下颌皮肤的一般感觉障碍,并有患侧咀嚼肌的运动障碍。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作用及穴位分布


一、治疗作用
(一)止痛镇静

(二)抗炎消肿止痛 引起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多为血管性、机械性压迫、炎症及缺血缺氧所致。压迫及炎症充血、水肿、渗出,可导致局部血循环、组织液和代谢物质的潴留、排泄不畅,甚至积聚、瘀塞。气血运行不通畅或阻塞而生病痛,组织缺血缺氧,缺乏或失去营养及濡润,是致痛的根本原因,即所谓的“不通则痛,不荣则痛”。针灸能改善神经根周围微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同时抑制炎症病灶血管通透性的升高,减轻炎症水肿,加之受压神经周围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和丰富,从而缓解了微循环障碍及组织的压迫,使代谢复常,疼痛减轻。
(三)抗缺血缺氧抗自由基 研究表明,三叉神经节及其后根的脱髓鞘改变是三叉神经痛的病理基础,多为炎症、压迫引起的缺血缺氧和自由基释放所致。三叉神经末梢脱髓鞘,使轴突裸露,传入传出神经纤维间产生“短路”,使传出冲动通过“短路”变为传入冲动,这种“短路”冲动累计到一定总和即发生阵发性疼痛。针刺除有直接的抗炎消肿止痛作用外,还能改善神经局部组织的血流循环,提高血流量,增加血氧供应,抗缺血缺氧,增强衰退神经元能量代谢,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另外针刺还有清除氧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阻止自由基攻击神经纤维细胞膜的作用。众所周知,自由基是广泛存在于各种化学反应中的活泼基团,组织炎症或缺血缺氧均能引起自由基的大量释放,从而引发所谓的自由基链式反应,导致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神经细胞膜,引起神经纤维的脱髓鞘。

二、三叉神经痛的穴位分布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阵发性、短暂的剧烈性疼痛。根据中医理论,三叉神经痛是三阳经受邪。手太阳小肠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二支的分布区,手阳明大肠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三支的分布区,手少阳三焦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二支的分布区,足太阳膀胱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支的分布区,足阳明胃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二、三支的分布区,足少阳胆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二、三支的分布区。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