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网

牙齿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重要器官之一,牙齿的功能有很多,除了我们熟知的咀嚼切咬外,还有其它功能。有了牙齿的健康,身体的健康才有了保证,我们应该从小就要特别关注牙齿的保护和清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叉神经痛的中药辨证论治”,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中医药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不仅疗效显著,而且方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既有内服药,又有外用药。内服药有汤剂、中成药;外用药有膏药、擦剂、洗剂、熏剂等。
一、内服中药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临床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医药(方剂、中成药、外用药等)非常多。在治疗时必须根据不同病情,针对病情的寒热虚实和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辨证选方,辨证选药,始终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辨证施治是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和特色。临床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证型。
1.风寒外袭型
证候:起病较急,疼痛较甚,或面颊有拘急收紧之感,遇冷风拂面或受寒发作加重,得温痛减,骤作骤止,痛后又如常。疼痛发作时面色苍白,流泪,不能言语及进食,常用手掌掩面或按摩病处,面部有明显的敏感点。或兼头痛,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质淡或淡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弦细。
治法:疏风散寒,行气止痛。
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30g,荆芥12g,防风12g,羌活12g,白芷6g,薄荷6g,甘草6g,细辛3g,细茶叶6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加减:面部发热者加菊花、钩藤;痰多者加僵蚕、胆南星。
2.风热外袭型
证候:面痛阵发,剧痛如烈,突然停止。疼痛可因说话、进食、洗脸等动作刺激而诱发。恶风发热,面红目赤,口渴欲饮,咽干咽痛,大便干结,小便黄少。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或弦数。
治疗:祛风清热,通络止痛。
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减:川芎20—30g,白芷15g,细辛10g,全蝎10g,蔓荆子12g,菊花12g,桃仁12g,生石膏30go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3.胃火上攻型
证候:面颊及齿龈疼痛如灼,遇热痛增,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心烦,大便秘结,溲赤。舌质红苔黄,舌边红,脉滑数。
治法:清泄胃热,祛风通络。
方药:清胃散加减:当归15g,黄连12g,生地20g,丹皮12g,升麻9g,生石膏30g,知母12g,白芷9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4.肝火上炎型
证候:病侧突然剧痛,怒则发作,痛时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胁肋胀痛,口苦咽干,尿赤。舌质红,舌苔黄燥,脉弦。
治法:滋阴潜阳,清肝泻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2g,柴胡12g,当归10g,生地15g,泽泻10S,石决明30g,全蝎6g,白芷
12g,白芍15go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加减:心烦失眠者加黄连、夜交藤;便秘者加白芍、大黄。
5.阴虚阳亢型
证候:面部胀痛,面肌或作抽搐,或麻木不仁,郁怒加重,头晕目眩,心烦易怒,面部烘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耳中蝉鸣,咽干目赤。舌质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治法:滋补肝肾,熄风通络。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9g,钩藤12g,石决明18g,栀子9g,山萸肉15g,白芍30g,牛膝15g,杜仲9g,益母草15g,桑寄生20g,夜交藤20g,茯神12g,川芎15g,丹皮12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6.瘀血阻络型(久病人络型)
证候:面颊疼痛,阵阵发作,痛如刀割、锥刺,兼有胀痛感,故痛时皱眉、咂嘴,每用手搓揉痛侧面部。病程缠绵,疼痛愈发愈重,发作频繁,迁延日久,久治不愈,日轻夜重,面色晦滞。舌质紫暗、瘀点,脉弦涩或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12g,川芎18g,桃仁12g,红花6g,丹参12g,地龙12g,生姜2片,大枣5枚。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加减:痰多者加白附子、胆南星;心烦口渴、面部灼热者加生石膏、知母、生地。

k428.com小编推荐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外用中药


三叉神经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口服药物治疗时,配合下列外治法,可提高临床疗效。
(一)药物涂擦法 可直接将药物涂擦或喷洒于患处,既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也可直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抗炎消肿,通络止痛的作用。处方:当归、川芎、细辛、红花、乳香、没药、丹参各10g,冰片5g,加入75%酒精100nd,密封浸泡7天后,擦患处。每日3次,连续3—5天。
(二)药膏贴敷法 将祛风寒、养血活血、通络止痛之品提取或将此类药物煎熬去渣后,加适当的基质或药物,涂布于布或纸等材料上,贴敷于患处皮肤;或直接将药物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皮肤,使药物的有效成分缓慢被皮肤吸收,持久发挥疗效。处方一:地龙、全虫、细辛、蜈蚣各等份,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取适量,药酒调为稀糊状,外敷疼痛侧太阳穴处,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处方二:吴茱萸5g,研为细末,加面粉少许,用水调成稀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一般用药1天后疼痛可减轻,连用7—10天。
(三)药物外敷法 将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等药物,放置于布袋或特制袋子中。外敷药袋主要外敷于患处局部,通过温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祛风散寒,温经止痛的目的。处方:生乌头(生草、川乌均可)、生南星、生白附子各等量,研成细末,取30g,加鲜姜15g,大葱50g,捣烂如泥,纱布包好,外敷阿是穴及患侧穴位,每日1次,连续3—5天。
(四)中药离子导人法 离子导人可活血化瘀,疏通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同时药物能直接导人到局部及穴位上,对局部组织和穴位起到物理和化学的刺激作用,增强活血通络止痛之效果。满都拉等同样使用离子透人治疗三叉神经痛,也获得满意疗效。他们将诃子10g、制草乌5g、荜茇3g,共研细末,40%酒精浸泡7天,制成浸液备用。患者侧卧位,病侧向上,将浸透药液的棉垫放人正(动)负(定)两电极的设定机板上,正极放置于下关穴,负极放置于太阳穴,用沙袋加压,接通电源,将电流调整到最佳电感及最适温度,留置20—25分钟,每日1次,7日为1疗程。孙俊连等采用穴位针刺加中药(川芎20g,红花30g,没药25g,木香20g,冰片15g,血竭15g,与75%酒精1 000ml及适量老陈醋密封浸泡7天的滤出液)离子导人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28例痊愈,2例显效,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五)鼻腔用药法 鼻为一身血脉所经,清阳交合之处,而且鼻黏膜下血管丰富,药物易于渗透吸收。魏霆等采用正天丸与冰片按6:1比例研成细末,取1g药粉以纱布包裹塞入患侧鼻腔,治疗本病,总有效率93.3%。还有人采用细辛、川椒各10g,干姜6g,白酒15-30ml,加水适量煮沸,用纸筒将药液蒸汽吸入鼻腔,每次10分钟,每日2次,也获得满意疗效。
(六)其他外治法
1.药膏点眼法:秦皮、黄芪、木香、黄连、玄参各30g,共研细末,以水1盏,浸泡3天,去渣,加入蜂蜜100g,熬为生膏,点眼角,每日3—5次。
2.药液熏耳法:透骨草30g,川芎、细辛、白芷各15g,白僵蚕5g,加水煮沸。取一厚纸,中间穿孔约手指大小,盖在锅上,使药汽从孔中透出,熏患侧耳孔及疼痛部位,每次10—20分钟,每日2—3次,每剂药可用2—3天。
3.药液足浴法:当归、川芎、穿山甲、元胡、白芍、麻黄、川椒、细辛各10g,水煎取汁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连续1周。
4.药物枕疗法:菊花、川芎、天麻、细辛、当归、元胡、蔓荆子、红花、防风、白芷、藁本各等份,研为细末,作枕芯用,连续1—2个月。此法既可防,又可治,效果较好。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三叉神经痛的分为哪几类?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具有临床症状,但应用各种检查未发现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除有临床症状,同时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器质性疾病如肿瘤、炎症、血管畸形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多见于40岁以下中、青年人,通常没有扳机点,诱发因素不明显,疼痛常呈持续性,部分患者可发现与原发性疾病的其它表现。脑部CT、MRI、鼻咽部活组织检查等有助诊断。

三叉神经痛病因


三叉神经痛病因

三叉神经痛是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三叉神经痛从病因学的角度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症状性三叉神经痛两类。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发病率1.8‰,70-80%病例发生于40岁以上,高峰年龄为50岁组,女性略多于男性,大多为单侧,右侧多于左侧,5%以下为双侧。疼痛多由一侧上颌支或下颌支开始,逐渐扩散到两支,甚至三支均受累。

第一、身体缺乏营养

患者是由于触发点在嘴角处,平时一般就不敢说话、不敢吃饭、不敢喝水,这就造成了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成分,进一步的就会引发疼痛。再加上平时的烦躁的心情,很可能还会加重三叉神经痛。神经是燃烧及消耗糖的组织,若缺乏维生素B1会引起乳酸堆积侵入脑部,毒化中枢神经系统,使脑组织消耗氧的能力减弱,以至引起暂时性的痉挛。

第二、情绪的过度紧张

这种疾病的患者一般情绪不太稳定,不敢做这个,不敢做那个,平时越怕头痛头就越痛,进而就导致了精神刺激,这也是诱发三叉神经疼痛的重要因素。有少数患者因为情绪和心情上放不开,整天心事重重眉头紧锁,为可能要到来的头痛提心吊胆,结果是造成自己心情烦躁,而导致疼痛发作。在同样疼痛刺激作用下,情绪镇静者比情绪紧张者对疼的感觉要小,疼痛反应轻。

第三、必要的防护不到位

三叉神经痛患者一定要谨慎的善待疼痛触发点,尤其是在面部,患者的脸部一般都有一个或多个特别敏感的“触发点”,稍不注意就会触动引发疼痛,并放射到全身。人们“触发点”的位置、大小各不相同,甚至小到一个点或一根胡须,大多分在嘴唇、鼻翼、脸颊、口角、舌头和眼睛等处。同时,天气和气候变化也是三叉神经痛的易发因素,一旦被风吹着,或是乍热乍寒,都可使患者的疼痛加剧。

第四、三叉神经损伤

三叉神经半月节以上损伤时:

可出现患侧头面部皮肤及舌、口、鼻腔粘膜的一般感觉丧失;角膜反射消失;患侧咀嚼肌瘫痪,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叉神经半月节以下受损时:

可出现各单支损伤表现,眼神经受损时,出现患侧睑裂以上皮肤感觉障碍,角膜反射消失;上颌神经损伤时可至患侧下睑及上唇皮肤、上颌牙齿、牙龈及硬腭粘膜的感觉障碍;下颌神经受损时可致患侧下颌牙齿、牙龈及舌前2/3和下颌皮肤的一般感觉障碍,并有患侧咀嚼肌的运动障碍。

三叉神经痛的鉴别


三叉神经痛的鉴别

1、牙痛:三叉神经痛常误诊为牙痛,往往将健康牙齿拔除,甚至拔除全部牙齿仍无效,故应注意。牙病引起的疼痛为持续性疼痛,多局限于齿龈部,局部有牙痛及致病病变,X线及牙科检查可以确诊。

2、副鼻窦炎:如额窦炎、上颌窦炎等,为局限性持续性痛,可有发热、鼻塞、浓涕及局部压痛等。

3、青光眼:单侧青光眼急性发作误诊为三叉神经第1支痛,青光眼为持续性痛,不放射,可有呕吐,伴有球结合膜充血、前房变浅及眼压增高等。

4、颞颌关节炎:疼痛局限于颞颌关节腔,呈持续性,关节部位有压痛,关节运动障碍,疼痛与下颌动作关系密切,可行X线及专科检查协助诊断。

5、偏头痛:疼痛部位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发作前多有视觉先兆,如视力模糊、暗点等,可伴呕吐。疼痛为持续性,时间长,往往半日至1-2日。

6、三叉神经炎:病史短,疼痛呈持续性,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过敏或减退,可伴有运动障碍,在受累的三叉神经分支有明显压痛。神经炎多在感冒或副鼻窦炎后等发病。

7、小脑脑桥角肿瘤:疼痛发作可与三叉神经痛相同或不典型,但多见于30岁以下青年人,多有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并可逐渐产生小脑脑桥角其他症状和体征。以胆脂瘤多见,脑膜瘤、听神经鞘瘤次之,后两者有其他脑神经受累,共济失调及颅内压增高表现较明显。X线片、CT颅内扫描及MRI等可协助确诊。

8、肿瘤侵犯颅底:最常见为鼻咽癌,常伴有鼻衄、鼻塞,可侵犯多数脑神经,颈淋巴结肿大,作鼻咽部检查检查、活检、颅底X线检查,CT及MRI检查可确诊。

9、舌咽神经痛:易于三叉神经第3支痛相混,舌咽神经痛的部位不同,为软腭、扁桃体、咽舌壁、舌根及外耳道等处。疼痛由吞咽动作诱发。用1%潘妥卡因或可卡因等喷咽区后疼痛可消失。

10、三叉神经半月节区肿瘤:可见神经节细胞瘤,脊索瘤,麦氏窝脑膜瘤等,可有持续性疼痛,病人三叉神经感觉、运动障碍明显。颅底X线可能有骨质破坏等改变。

11、面部神经痛:多见于青年人,疼痛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可延及耳后、头顶、枕颈,甚至肩部等。疼痛持续性,可达数小时,与动作无关,不怕触摸,可为双侧性疼痛,夜间可较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危害巨大的疾病,除了会在发生时导致患者面部剧烈疼痛外,还会引起面部痉挛等严重的并发症。

过去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无特殊病理改变。近年来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大致归纳为以下两种原因:

(1)中枢性病因

三叉神经痛的阵发性提示一种感觉性癫痫样的放电,放电部位可能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内或中枢其它部位。三叉神经痛的突然发作、持续时间短暂、有扳机点、抗癫痫治疗有效、加之在疼痛发作时中脑处记录到局灶性癫痫样放电均支持中枢性病因学说。但此学说难以解释临床所见的许多现象。

(2)周围性病因

即病因在半月节到桥脑之间的后根部分,文献报告多倾向于周围病变,有以下学说:

①机械性压迫或牵拉三叉神经根,主要是临近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

②动脉硬化引起三叉神经的供血不足。

③多发性硬化或自发性脱髓鞘疾病。

④家族性三叉神经痛。多数临床资料表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

三叉神经痛的症状


三叉神经痛(trigminalneuralgia)又名"痛性痉挛(ticdouloureux)"是累及面部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反复发作性短暂而剧烈的疼痛,是最典型的神经痛.

症状:

(一)疼痛的部位:三叉神经第一支疼痛位于眉弓、前额和上睑;第二支疼痛位于上唇、上齿根、面颊部、鼻翼、下睑和颧部;第三支疼痛位于下唇、下齿根、颏部、有时影响至舌及耳颞部。以一侧的第二、三支合并痛最常见,其次为单独的第三支,再次是第二支,单独第一支疼痛最少见。

(二)疼痛的性质及剧烈程度疼痛发作前无先兆症状,突然起病,迅速停止,在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范围内突发的刀割、电击或撕裂样剧痛。

(三).疼痛发作的时间,每次仅持续数秒至2分钟内骤然停止,间歇期一如常人。

(四)发作时可引起痛侧流涎、流泪和面肌抽搐等。

(五)诱发因素:严重者洗脸、刷牙、说话时均可引起疼痛发作,以致不敢做这些动作。

(六)不痛时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三叉神经痛的概述


三叉神经痛的概述

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至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疼痛可由于口腔或颜面的任何刺激引起。以中老年人多见,多数为单侧性。

1.分类

临床上通常将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真性或特发性)和继发性(症状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系指兀神经系统体征,而且应用各种检查并未发现明显和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者。而继发性者则是指由于机体的其他病变压迫或侵犯三叉神经所致,此型除表现疼痛症状外,一般尚有神经系统体征。

2.病因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认识也不一致,主要自中枢病变学说和周围病变学说。

3.病理表现

有关三叉神经痛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意见不一。有的认为并无神经组织的明显病理性改变,而多数倾向于认为在半月神经节及感觉根内有明显的变化。目前已公认脱髓鞘改变是引起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理变化。

舌咽神经痛和三叉神经痛的诊断


根据舌咽神经痛的发作特性,局部涂可卡因可暂时缓解的特点,不难作出诊断。但确诊后,应进一步分辨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进行详细的头颈部神经系统和神经放射检查。即使当时无阳性发现,尤其是疼痛为持续性者,也应提高警惕。此外,尚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三叉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极易和三叉神经第3支的舌神经痛相混淆。但后者疼痛部位在舌前部而非舌根,通常累及下颌神经的其他分布区,不向外耳道放射。触发点一般位于口腔前部或下唇、颏部,而不在舌根、扁桃体,故诱发疼痛的动作常为洗脸、刮胡、咀嚼。吞咽多不引起发作。必要时,可行下颌神经封闭以助鉴别。
2.膝状节神经痛
膝状节神经痛又称中间神经痛,发病年龄较年轻,为一例外耳道的阵发性深在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舌前2/3味觉损害和泪腺、舌下腺、颌下腺分泌增强及患例外耳道或耳郭带状疱疹、周围性面瘫等症状。
3.喉上神经痛
发作性疼痛亦位于一侧咽喉部,向同侧耳、眼部扩散,伴声音嘶哑。喉镜检查可见同侧环甲肌麻痹。常于颈部外侧甲状软骨稍上方有压痛点。于该区行局麻,可缓解疼痛,可资鉴别。

三叉神经痛的其他学说


神经元的功能改变学说。Dubner等观察到三叉神经痛的感觉特性:非伤害性刺激可诱发疼痛;反复刺激可总和疼痛,从而使疼痛增剧;疼痛可由刺激部位向远处放射;停止刺激时仍有持续疼痛;有无反应期。因延髓的三叉神经后角(脊髓尾侧核)的广泛突触范围神经元有后发放及总和功能,故认为三叉神经痛这些异常反应的原因是三叉神经后角(脊髓尾侧核)的广泛突触范围神经元的功能改变所致。

三叉神经节小神经丛的兴奋理论:1994年,Rappaport和Deror提出了三叉神经节小神经丛的兴奋理论,几乎描述了所有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征。他们假想三叉神经根受压迫造成的损伤导致三叉神经节(半月节)的小神经丛的高度兴奋,这些形成了一个“火焦点”,它向半月节的其他区域发放。但这种理论没有回答这样的问题:由于压迫而引起的兴奋如何使低阈值的感觉神经活动引起阵发性疼痛;是什么机制使无害的刺激产生剧烈的阵发性疼痛。

三叉神经痛的闸门控制学说:该学说认为,所有来自皮肤的传人冲动在抵达脊髓背角的第一级中枢传递细胞的同时,又与胶质细胞建立突触联系。胶质细胞作为一种闸门控制机制,在皮肤的初级传人冲动影响脊髓背角的第一级中枢传递细胞之前起着控制该细胞传人的作用。三叉神经脊束核的损伤,破坏了胶质细胞,使胶质细胞对脊髓背角的第一级中枢传递细胞的控制作用减弱,脊髓背角的第一级中枢传递细胞的活动加强,破坏了对传人的疼痛刺激的调节作用,失去了对传人冲动的闸门作用,使传人冲动很快达到总和而引起疼痛发作。一般情况下,粗纤维具有快适应的特征,在传人冲动后,很快即转入抑制状态,使闸门倾向于关闭;然而细纤维所具有的慢适应特点使中枢传递细胞一旦进入激活状态,兴奋即越来越强,所以来自细纤维传人的持续冲动可促使闸门开放。对7例三叉神经痛病人进行电刺激,发现刺激运动区皮质可使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缓解40%—100%,且无一人发生癫痫,说明皮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均支持三叉神经痛的中枢学说,但中枢病因学说难以解释许多临床现象,如为何多数病例只发生于单侧,且多为单支;为何很多脑干病变并无三叉神经痛等。

三叉神经痛与锌:大鼠三叉神经在缩窄的眶下神经管进行慢性压迫性损伤,可作为三叉神经痛研究的动物模型。Megdi—atov等以此为动物模型研究锌元素与三叉神经痛的关系。在压迫眶下神经一个半月后,发现三叉神经节尾侧亚核Zn的含量升高,提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锌元素含量与三叉神经痛的疼痛程度密切相关的观点。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1.磁珠治疗三叉神经痛法

取穴处方同体针疗法,以面部穴位为主,每次璇2—3个穴,各穴交替使用,磁珠隔日换1次。

2.小剂量药物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法

七叶莲注射液 选鱼腰、四白、夹承浆、阿是穴。每穴注入0.1毫升—0.3毫升,每日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

穴位封闭 第一支痛取攒竹、鱼腰穴;第二支痛取四白颧、巨穴;第三支痛取颊车、大迎穴。用1%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加维生素B1注射液,或维生素B12注射液各半混合使用。每穴注射药物液0.5毫升—1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为1疗程。

3.穴位埋线治疗三叉神经痛法

取穴位处方同体针疗法。穴位每次用1—2穴,埋入0—1号羊肠线。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