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网

牙齿是人体最硬的器官,要想吃得好,发音好,面形好,都离不开牙齿的功能。要想长寿,没有牙齿的健康那就是空想,我们需要从小就建立爱牙、护牙的健康意识。下面是小编为您精选的“三叉神经痛中医常用的单方和验方”,欢迎阅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1.全蝎、蜈蚣等量共研细末。每次取2克,温黄酒送服,每日2—3次。
2.炒白芍30克,炙甘草15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3.白芍、川芎各30克,地龙15克,白芷、白蒺藜、白附子、白僵蚕各9克,全蝎、蜈蚣各5克,肉桂1.5克。水煎,每B.、1剂,分2次服。
4.白芷4.5g,丹参5g,陈皮4.5g,全蝎粉3g,僵蚕10g,炒蔓荆子10g,生石膏20g,炒元胡15g。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5.当归、夏枯草各12克,钩藤15克,白芷10克,升麻6克,细辛3克。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服。
6.天麻6克,夏枯草、白芷各9克,钩藤12克,细辛3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7.车前子(包)、黄芩、泽泻、木通各9克,生地、当归各16克,栀子、扩草、龙胆草各4.5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8.桃仁10克,红花5克,赤芍、川芎、白僵蚕各12克,丹参30克,蜈蚣2条,全蝎(研冲)4.5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9.板蓝根500克,僵蚕60克。水泛为丸,每次服10克,每日2—3次。

牙科吧延伸阅读

舌咽神经痛和三叉神经痛的诊断


根据舌咽神经痛的发作特性,局部涂可卡因可暂时缓解的特点,不难作出诊断。但确诊后,应进一步分辨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进行详细的头颈部神经系统和神经放射检查。即使当时无阳性发现,尤其是疼痛为持续性者,也应提高警惕。此外,尚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三叉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极易和三叉神经第3支的舌神经痛相混淆。但后者疼痛部位在舌前部而非舌根,通常累及下颌神经的其他分布区,不向外耳道放射。触发点一般位于口腔前部或下唇、颏部,而不在舌根、扁桃体,故诱发疼痛的动作常为洗脸、刮胡、咀嚼。吞咽多不引起发作。必要时,可行下颌神经封闭以助鉴别。
2.膝状节神经痛
膝状节神经痛又称中间神经痛,发病年龄较年轻,为一例外耳道的阵发性深在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舌前2/3味觉损害和泪腺、舌下腺、颌下腺分泌增强及患例外耳道或耳郭带状疱疹、周围性面瘫等症状。
3.喉上神经痛
发作性疼痛亦位于一侧咽喉部,向同侧耳、眼部扩散,伴声音嘶哑。喉镜检查可见同侧环甲肌麻痹。常于颈部外侧甲状软骨稍上方有压痛点。于该区行局麻,可缓解疼痛,可资鉴别。

中医对三叉神经痛病因的解析


祖国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手足三阳经脉均会聚于此,五脏六腑之气血精华皆上注于头。今之医家对之多有阐发。赵锡武认为,三叉神经痛自外引发者多为风火之邪循经上扰;自内而发者多属气血痰瘀之阻塞。贺汝严认为,本病为三阳经受邪,闭塞经络,循环不畅,不通则痛。赵芰珍认为,本病为厥阴、少阳、阳明三经之邪壅闭经络,迫及头部神经则剧烈突然发作。张焕峰等认为本病走窜性强,反复发作,与风邪关系最大,风善行而数变,风邪上犯头部,头之两侧多为少阳和阳明经所经过,郁怒伤肝,肝胆疏泄失司,郁而化火上攻头面;过食辛辣肥甘,肠胃积热,循经灼络而发病。龚雨萍总结胡建华教授之经验,认为本病与风、火、瘀有关,多因肝风内动,胃火炽盛,风火郁积,瘀阻脉络,不通则痛。陈思义认为本病病机有虚实之分:实者,肝胆火盛,郁阻于足少阳之经;虚者,肝阴虚损,致肾阴亦亏,阴虚阳亢,虚火上灼足少阳之络。麻仲学认为本病多因风、火、热等邪上扰清窍,或头目失养所致,病变多与肝胃有关,经久不愈可呈现虚实夹杂的证候。王爱民认为情志不舒,郁而化火,重则劫伤肝肾之阴,阴虚阳亢上扰清窍而引发本病。总而言之,清窍被扰,瘀血内阻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机。风邪外袭、劳累上火、急躁易怒、情志不和、气血虚弱及外伤等皆为其因,虽病出多端,但病初多属实证,病久而致虚实夹杂。

中医学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发展的一门医学科学,它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满意的临床疗效,是人民群众同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明显优势,不仅药源广泛经济,许多中药具有可靠的止痛效果,治疗方便安全,有效率高,而且方法众多,可以针灸与中草药并用,针药结合,取长补短,达到防治三叉神经痛的目的。

中间神经痛和三叉神经痛的鉴别


中间神经是组成面神经的一个较小的根,主要含有感觉和副交感纤维,其中感觉纤维主要传导耳部皮肤的躯体感觉和表情肌的本体感觉。中间神经痛患者临床表现特点:

①疼痛性质:为发作性烧灼痛,持续时间长,短者数分钟,长者达数小时。

②疼痛部位:主要位于一侧外耳道、耳郭及乳突等部位,严重者可向同侧面部、舌外侧、咽部以及枕部放射。

③伴随症状:局部常伴有带状疱疹,还可有周围性面瘫,味觉和听觉改变,泪腺和唾液腺分泌障碍等。

根据这些特点多不难与三叉神经痛鉴别。

三叉神经痛病因


三叉神经痛病因

三叉神经痛是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三叉神经痛从病因学的角度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症状性三叉神经痛两类。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发病率1.8‰,70-80%病例发生于40岁以上,高峰年龄为50岁组,女性略多于男性,大多为单侧,右侧多于左侧,5%以下为双侧。疼痛多由一侧上颌支或下颌支开始,逐渐扩散到两支,甚至三支均受累。

第一、身体缺乏营养

患者是由于触发点在嘴角处,平时一般就不敢说话、不敢吃饭、不敢喝水,这就造成了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成分,进一步的就会引发疼痛。再加上平时的烦躁的心情,很可能还会加重三叉神经痛。神经是燃烧及消耗糖的组织,若缺乏维生素B1会引起乳酸堆积侵入脑部,毒化中枢神经系统,使脑组织消耗氧的能力减弱,以至引起暂时性的痉挛。

第二、情绪的过度紧张

这种疾病的患者一般情绪不太稳定,不敢做这个,不敢做那个,平时越怕头痛头就越痛,进而就导致了精神刺激,这也是诱发三叉神经疼痛的重要因素。有少数患者因为情绪和心情上放不开,整天心事重重眉头紧锁,为可能要到来的头痛提心吊胆,结果是造成自己心情烦躁,而导致疼痛发作。在同样疼痛刺激作用下,情绪镇静者比情绪紧张者对疼的感觉要小,疼痛反应轻。

第三、必要的防护不到位

三叉神经痛患者一定要谨慎的善待疼痛触发点,尤其是在面部,患者的脸部一般都有一个或多个特别敏感的“触发点”,稍不注意就会触动引发疼痛,并放射到全身。人们“触发点”的位置、大小各不相同,甚至小到一个点或一根胡须,大多分在嘴唇、鼻翼、脸颊、口角、舌头和眼睛等处。同时,天气和气候变化也是三叉神经痛的易发因素,一旦被风吹着,或是乍热乍寒,都可使患者的疼痛加剧。

第四、三叉神经损伤

三叉神经半月节以上损伤时:

可出现患侧头面部皮肤及舌、口、鼻腔粘膜的一般感觉丧失;角膜反射消失;患侧咀嚼肌瘫痪,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叉神经半月节以下受损时:

可出现各单支损伤表现,眼神经受损时,出现患侧睑裂以上皮肤感觉障碍,角膜反射消失;上颌神经损伤时可至患侧下睑及上唇皮肤、上颌牙齿、牙龈及硬腭粘膜的感觉障碍;下颌神经受损时可致患侧下颌牙齿、牙龈及舌前2/3和下颌皮肤的一般感觉障碍,并有患侧咀嚼肌的运动障碍。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中医药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不仅疗效显著,而且方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既有内服药,又有外用药。内服药有汤剂、中成药;外用药有膏药、擦剂、洗剂、熏剂等。
一、内服中药
辨证论治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临床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医药(方剂、中成药、外用药等)非常多。在治疗时必须根据不同病情,针对病情的寒热虚实和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辨证选方,辨证选药,始终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辨证施治是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和特色。临床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证型。
1.风寒外袭型
2.风热外袭型
3.胃火上攻型
4.肝火上炎型
5.阴虚阳亢型
6.瘀血阻络型(久病人络型)
二、外用中药
三叉神经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口服药物治疗时,配合下列外治法,可提高临床疗效。
(一)药物涂擦法
(二)药膏贴敷法
(三)药物外敷法
(四)中药离子导人法
(五)鼻腔用药法
(六)其他外治法
1.药膏点眼法:秦皮、黄芪、木香、黄连、玄参各30g,共研细末,以水1盏,浸泡3天,去渣,加入蜂蜜100g,熬为生膏,点眼角,每日3—5次。
2.药液熏耳法:透骨草30g,川芎、细辛、白芷各15g,白僵蚕5g,加水煮沸。取一厚纸,中间穿孔约手指大小,盖在锅上,使药汽从孔中透出,熏患侧耳孔及疼痛部位,每次10—20分钟,每日2—3次,每剂药可用2—3天。
3.药液足浴法:当归、川芎、穿山甲、元胡、白芍、麻黄、川椒、细辛各10g,水煎取汁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连续1周。
4.药物枕疗法:菊花、川芎、天麻、细辛、当归、元胡、蔓荆子、红花、防风、白芷、藁本各等份,研为细末,作枕芯用,连续1—2个月。此法既可防,又可治,效果较好。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


最近,一位患者,因面部阵发性的剧痛就近医院就医,被误诊为牙痛,在牙科先后拔掉两颗牙齿后,脸上的剧痛依旧。后经朋友介绍到一家三叉神经医院就诊后,被确诊为三叉神经痛,经用新一代射频靶点热凝术后,折磨了他的三叉神经痛即刻得到解除。

据悉,三叉神经痛被误诊为牙痛是常有的事。对此,医院疼痛科主任指出,三叉神经痛是一常见多发病,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一种反复发作性、短暂电击样剧痛为特点,其典型症状为因吃饭、洗脸、刷牙、说话、甚至走路震动或风吹等刺激面部或口腔内某一点时,就会立即发生面部阵发性、刀割样闪电般剧痛,每次发作时间短者数秒种,长者数分钟,每日频繁发作。该病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令人痛不欲生。这种疼痛的特点与牙痛还是有明显的区别的,患者只要稍为注意就能察觉到。

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医师指出,目前主要有五种方法:

药物治疗常用有效的药物有得理多、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等。早期、轻微的三叉神经痛可通过药物得到有效缓解。但长期的、疼痛剧烈的患者靠药物难以获得有效的控制,并且药物的副作用大。

封闭治疗无水酒精或其它化学药物,如甘油、泼尼松龙等阻断神经对痛的传导功能,从而获得止痛效果。复发率相当高,目前已很少使用。

开放手术手术有一定的危险性,并发症多,医疗费用高,一旦复发,无法再次手术。

伽玛刀治疗近期出现的一种疗法,治疗费用昂贵,成功率在60%左右,且有远期放射性脑损伤的只是可能。

新一代射频靶点热凝术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疼痛诊疗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及仁济医疗上海沐阳医院共同研发的新一代射频靶点热凝术,能克服其复发率高的缺点,给三叉神经痛患都带来了福音。新一代射频靶点热凝术在影像监测下进行,射频针尖直达病灶,通过选择性阻断三叉神经的痛觉纤维,保留了触觉纤维,使病人的疼痛症状迅速消失。

这种新技术具备很多显著的优势,如针对性强、精准定位、选择性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是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理想选择。

名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


张炳厚:北京张炳厚教授认为气血在身,贵在冲和不息,环周无已,外充于表,内养于脏。气血失和则五脏功能失调,可致瘀血阻络,痰浊内生,虚风内动,外风乘虚而人,内外相合则发此病。对阴血亏虚,风痰人络,兼有血瘀的三叉神经痛病人,重用杭白芍、大生地滋阴养血,甘草配芍药缓急止痛,双钩藤、冬桑叶、杭菊花、粉葛根疏风清热,明天麻、白僵蚕、白附子化瘀祛风,红花、桃仁活血祛瘀,全蝎、蜈蚣、白花蛇舌草搜风通络。全方调和气血,疏风通络,祛邪外出,获效迅速。
来春茂:云南来春茂老中医使用自制的“洋虫合剂”(元胡、羌活、独活、白芷、细辛、藁本、蔓荆子、川芎、刺蒺藜、钩藤、珍珠母等水煎加工制成),冲服洋虫(又名九龙虫)5只,治疗三叉神经痛68例,有效率82.4%。
谢吕仁:江苏谢吕仁老中医认为,此病以实证居多,实证之病理因素又以胃热肝风为主。治疗关键在于把握病机,抓住清胃泻火、平肝息风、滋阴柔络、搜风镇痛几个主要环节。谢老用天麻钩藤饮合玉女煎化裁为基本方(石决明20g,天麻log,钩藤12g,僵蚕10g,全蝎3g,石膏20g,知母10g,甘草4g,麦冬10g,生地12g,牛膝12g,细辛3g),随证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夏度衡:四川夏度衡教授运用经验方四味芍药汤加减(白芍、牡蛎各30g,丹参、甘草各15g。加减:胃火盛加葛根、生石膏各30g,黄芪、蒲公英各20g,蒲黄10g;阴虚火旺加生地黄20g,鳖甲、牡丹皮、栀子各10g;有瘀者加赤芍、桃仁各10g;肝火旺盛加龙胆草、黄芩各10g,夏枯草20g)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满意。四味芍药汤是夏老根据三叉神经痛内风为患,久病人络的特点,确立动用静药治法之验方。方中牡蛎平肝潜阳;辅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柔肝缓急止痛;佐丹参和络通络。全方具有平肝潜阳、和络通络、柔肝缓急止痛之功,用以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如桴鼓。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常用的腧穴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阵发性、短暂的剧烈性疼痛。根据中医理论,三叉神经痛是三阳经受邪。手太阳小肠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二支的分布区,手阳明大肠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三支的分布区,手少阳三焦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二支的分布区,足太阳膀胱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支的分布区,足阳明胃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二、三支的分布区,足少阳胆经循经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二、三支的分布区。因此,三叉神经痛是由于外邪袭于手足三阳经脉,或阳明火盛,或感受风毒,使阳明经络之气血凝滞不行所致,故治疗时常取以下腧穴:
四白
定位:承泣直下,当眶下凹陷处。
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
操作:直刺0.4—0.6寸。
巨谬
定位:在四白直下方,与翼下缘平齐,相当于鼻唇沟的外侧。
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0.3—0.5寸,或斜刺。
地仓
定位:在承泣穴直下方,嘴角的外侧旁开0.4寸。
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流涎。
操作:向颊车穴横刺1—2寸。
颊车
定位: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咬紧牙齿时,咬肌隆起部。
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牙痛。
操作:直刺0.3-0.5寸,或向地仓透刺1—1.5寸。
下关
定位:在耳屏前约一横指,额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陷窝处。闭口取穴。
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口噤、面瘫。
操作:直刺0.6—1.2寸+
头维
定位:额角发际,鬓发前缘直上人发际0.5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痛、迎风流泪。
操作:向下斜刺0.6-1寸。
足三里
定位: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约一横指。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肠鸣、便秘、泄泻、中风瘫痪、虚劳赢瘦。
操作:直刺1—1.5寸。
内庭
定位:在第二、三趾跖关节前方的凹陷中。
主治:齿痛、头痛、喉痹、鼻衄。
操作:向上方斜刺0.6—1寸。
大迎
定位:下颌角前,咬肌停止部前缘,面动脉后方。
主治:牙关紧闭、牙痛、面神经麻痹。
操作:向颊车斜刺0.3-0.5寸,避开动脉。
巨谬
定位:在四白穴下方,与鼻翼下缘平齐,相当于鼻唇沟的外侧。
主治: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0.3—0.5寸,或斜刺。
合谷
定位: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取穴。
主治:头痛、面瘫、五官及颈肩病证、中风后遗症、多发性神经炎、发热多汗等。
操作:直刺1-1.5寸。
迎香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与鼻唇沟之间。
主治:慢性鼻炎、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操作:向鼻根部斜刺0.5—1寸。
颧谬
定位:目外眦角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牙痛。
操作:直刺0.5-0.8寸。
攒竹
定位:内眦角直上眉毛内侧端。
主治:头痛、目眩、三叉神经痛、面瘫、癔病性失明等眼病。
操作:沿眉弓向外侧缘横刺0.3-0.6寸。
太溪 ’
定位:内踝与跟腱连线之间,平内踝尖取穴。
主治:眩晕、耳鸣、视力减退、牙痛、咽喉痛、慢性腹泻、失眠、遗精、阳痿、腰痛、小便频数、足跟痛。
操作:直刺0.6—1寸。灸3—7壮。
复溜
定位:太溪上2寸,跟腱前缘。
主治:发热、无汗、自汗、盗汗、浮肿、尿路感染、遗精、阳痿、失眠、慢性腰痛及下肢痛证。
操作:直刺0.5-1寸。灸7-15壮。
外关
定位:前臂背侧面,腕关节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感冒发热、耳鸣耳聋、偏头痛以及项、胁肋与上肢部病证。
操作:直刺0.5—1寸。灸3—5壮。
翳风
定位: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
主治:耳聋、耳鸣、外耳道肿痛、乳突部疼痛、腮腺炎、面瘫。
操作:向内上或内下刺人0.5—1.5寸。灸3-5壮。
丝竹空
定位:眉毛外端,略人眉毛中。
主治:头痛、面瘫、斜视、急性结膜炎。 ·
操作:斜刺0.6-0.8寸。
听会
定位:耳屏间切迹前方,下颌髁状突的后缘。
主治:耳鸣、耳聋、精神病幻听、面瘫、下颌关节炎。
操作:直刺0.5—1寸。灸3壮。
阳白 ,
定位:眉毛正中上1寸,眼平视,直对瞳孔。
主治:面瘫、头痛、三叉神经痛、近视、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眼病。
操作:沿皮刺0.4—0.8寸。灸3壮。
风池
定位: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斜方肌与胸索乳突肌上端之间。
主治:眩晕、头顶痛、高血压病、眼病等。
操作:针尖斜向对侧眼眶内下缘直刺0.6-1寸。
太冲
定位:足背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前的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病、面瘫等。
操作:直刺0。6—1寸。
承浆
定位:颏唇沟正中凹陷处。
主治:三叉神经痛、面瘫、流涎、呕吐、精神病。
操作:直刺0.5寸。灸3—5壮。
太阳
定位:眉梢与外眦的中点,向后约1寸凹陷处。
主治:头痛、牙痛、面瘫、外眼炎症。
操作:向下斜刺0.5—0.8寸。
鱼腰
定位:眼平视,瞳孔直上眉毛中点处。
主治:眼科疾病、面瘫、三叉神经痛。
操作:向内侧或外侧横刺0.4-0.6寸。
阿是穴
定位: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不定穴等,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三叉神经痛病人的阿是穴系指触发点(扳机点)。
主治:三叉神经痛。
操作:针刺或穴位注射药物。穴位注射要刺人穴位皮内,注射654—2注射液等药物。

三叉神经痛的鉴别


三叉神经痛的鉴别

1、牙痛:三叉神经痛常误诊为牙痛,往往将健康牙齿拔除,甚至拔除全部牙齿仍无效,故应注意。牙病引起的疼痛为持续性疼痛,多局限于齿龈部,局部有牙痛及致病病变,X线及牙科检查可以确诊。

2、副鼻窦炎:如额窦炎、上颌窦炎等,为局限性持续性痛,可有发热、鼻塞、浓涕及局部压痛等。

3、青光眼:单侧青光眼急性发作误诊为三叉神经第1支痛,青光眼为持续性痛,不放射,可有呕吐,伴有球结合膜充血、前房变浅及眼压增高等。

4、颞颌关节炎:疼痛局限于颞颌关节腔,呈持续性,关节部位有压痛,关节运动障碍,疼痛与下颌动作关系密切,可行X线及专科检查协助诊断。

5、偏头痛:疼痛部位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发作前多有视觉先兆,如视力模糊、暗点等,可伴呕吐。疼痛为持续性,时间长,往往半日至1-2日。

6、三叉神经炎:病史短,疼痛呈持续性,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过敏或减退,可伴有运动障碍,在受累的三叉神经分支有明显压痛。神经炎多在感冒或副鼻窦炎后等发病。

7、小脑脑桥角肿瘤:疼痛发作可与三叉神经痛相同或不典型,但多见于30岁以下青年人,多有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并可逐渐产生小脑脑桥角其他症状和体征。以胆脂瘤多见,脑膜瘤、听神经鞘瘤次之,后两者有其他脑神经受累,共济失调及颅内压增高表现较明显。X线片、CT颅内扫描及MRI等可协助确诊。

8、肿瘤侵犯颅底:最常见为鼻咽癌,常伴有鼻衄、鼻塞,可侵犯多数脑神经,颈淋巴结肿大,作鼻咽部检查检查、活检、颅底X线检查,CT及MRI检查可确诊。

9、舌咽神经痛:易于三叉神经第3支痛相混,舌咽神经痛的部位不同,为软腭、扁桃体、咽舌壁、舌根及外耳道等处。疼痛由吞咽动作诱发。用1%潘妥卡因或可卡因等喷咽区后疼痛可消失。

10、三叉神经半月节区肿瘤:可见神经节细胞瘤,脊索瘤,麦氏窝脑膜瘤等,可有持续性疼痛,病人三叉神经感觉、运动障碍明显。颅底X线可能有骨质破坏等改变。

11、面部神经痛:多见于青年人,疼痛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可延及耳后、头顶、枕颈,甚至肩部等。疼痛持续性,可达数小时,与动作无关,不怕触摸,可为双侧性疼痛,夜间可较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