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网

牙齿的好坏,关乎我们身体健康与否,牙齿承担的功能很多,除了切咬,咀嚼主要功能外,还能辅助发音等。牙齿的健康关乎着生活质量和寿命的长短,因此,爱牙护牙,要从小就树立起这个意识。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什么是三叉神经的感觉传导通路》,赶紧看看对您有没有帮助吧,喜欢请收藏哦!

三叉神经的感觉传导通路(sensibilitypathway)又称为上行性传导通路(ascendinSpathway),是指效应器把感觉传递到脑的神经通路。根据传导感觉冲动的来源部位可将感觉传导通路分为躯体感觉传导通路和内脏感觉传导通路两大类。躯体感觉又可分为一般躯体感觉和特殊躯体感觉两类。特殊躯体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和平衡觉。一般躯体感觉包括浅感觉(皮肤的痛觉、温觉、触觉和压觉)和深感觉(肌肉、关节和肌腱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触觉可分为精细触觉、粗触觉、形体辨别觉等。内脏感觉可分为一般内脏感觉和特殊内脏感觉。一般内脏感觉传导通路传导内脏器官、心血管和腺体的感觉冲动;特殊内脏感觉传导通路传导嗅觉和味觉。

牙科吧扩展阅读

三叉神经的痛觉传导纤维及通路


研究证明神经纤维受到药物或其他因素阻滞后,细纤维首先丧失活力而粗纤维最后才出现功能障碍。一般而言,首先是传导痛觉的纤维,其次是传导温度觉的纤维,最后才是传导触觉的纤维功能丧失。1931年Kirschner首先介绍了一种用于三叉神经痛治疗的半月神经节电凝术。1968年Letcher等利用射频电流和热刺激作用于猫的隐神经,观察神经对刺激后的复合动作电位,发现传导痛觉的A6和C类纤维对射频电流形成的热刺激敏感,最先受到毁损,而传导触觉的Aa和Ap纤维受到较少影响。因此,适当控温可以选择性破坏传导痛觉的纤维而保留传导触觉的纤维,使痛觉消失而部分或全部保留触觉。后来,Sweet和Wepsic在Letcher实验理论的基础上,对Kirschner的电凝术进行了改进,通过可控式逐渐加热的方法,利用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一般热凝温度从55~C—60~C开始,逐渐加热,直至使传导痛觉的神经纤维受到热凝损伤。至于在何种温度下,能够使痛觉消失而触觉保留,由于个体差异很大,临床上没有固定的数值。Fraioli认为,合适的温度是60~C—87~C。在射频热凝术中,常可见三叉神经支配的面颊部出现红斑,多数认为,红斑在早于产生热凝损伤温度时即已出现。

三叉神经传导头面部的痛、温、触觉及面部肌肉的本体感觉,有三级神经元组成。三叉神经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内,其周围突形成三叉神经的三个感觉支,即经眶上裂入眶的眼神经、经圆孔进入翼腭窝的上颌神经和经卵圆孔出颅人颞下窝的下颌神经,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和黏膜的浅感受器。其中枢突形成三叉神经的感觉根,在小脑中脚始端平面进入脑桥。在脑桥被盖外侧区,分为短的升支和长的降支,分别至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另一部分纤维不分支,直接下行人脊束。升支多为Ao、Ap纤维,传导触觉;降支多为A6和C类纤维,传导痛温觉。三叉神经的感觉性核群作为第二级神经元,可发出传出纤维。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发出的越至对侧的二级纤维,形成三叉神经前束;不交叉的纤维组成三叉神经后束,这两束合称为三叉丘系。三叉丘系沿内侧丘系的背侧上行至丘脑,止于丘脑腹后内侧核。丘脑腹后内侧核作为第三级神经元,发出第三级纤维组成丘脑皮质束,经内囊枕部投射至中央后回的下1/3。

三叉神经的感觉根


三叉神经根的感觉纤维自三叉神经节向中枢方向行走,汇集成为一略呈扁形的感觉根,长约19.6mm,宽约4.7mm,厚约2mm。感觉根越过颞骨岩部上缘,在岩上窦下方进入颅后窝,然后于脑桥处进人脑内。在脑桥内,50%的纤维分叉,形成上升支和下降支;不分叉的纤维分别加入上升支或下降支。上升支终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接受三叉神经分布区的触觉;下降支汇聚成三叉神经脊束,脊束的侧枝和终支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接受三叉神经分布区的痛觉和温度觉。三叉神经的三大分支在脊束核内的排列有定位关系,第一支眼神经位于脊束的腹侧部,下降至脊束的最下部,止于脊束核的下部,甚至可达第二颈节,相应的皮节为最外层;第二支上颌神经的纤维位于脊束的中央,于延髓的下部,止于脊束核的中间部,相应的皮节为中层;第三支下颌神经的纤维位于脊束的背侧部,于灰翼上部的高度,止于脊束核的上部,相应的皮节为内层。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main sensory nucleus oftrigeminalnerve)又称三叉神经脑桥核(pontine nucleus of trigeminalnerve),位于脑桥中部,介于三叉神经中脑核与三叉神经脊束核之间,三叉神经运动核的外侧。该核细胞密集,胞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属中小型神经元。三叉神经的各支纤维终止于核的特定部位。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终止于核的腹侧部,第二支(上颌神经)终止于核的中间部,第三支(下颌神经)终止于核的背侧部。由此核发出的纤维,约2/3的部分形成粗大的腹侧交叉束,交叉至对侧,随对侧内侧丘系上行,投射于丘脑腹后内侧核的腹侧部。另有1/3的纤维,发自此核的背内侧,形成背侧不交叉束,在脑桥被盖背侧部上升,经中脑也止于丘脑腹后内侧核的背内侧部。交叉的腹侧束与眼神经和上颌神经有关,不交叉的背侧束与下颌神经有关。三叉神经感觉主核是传导头面部皮肤、口腔软组织和牙齿触压觉的中继核,也接受部分传导痛觉冲动的细纤维的终止。

什么是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系第五对脑神经,是颅内一对最粗大的脑神经,为混合性神经。什么叫混合性神经呢?神经系统将既有运动功能又有感觉功能的神经称为混合性神经。三叉神经的中枢在脑干及上颈髓内,从脑桥出发后分运动根和感觉根。前者支配运动,后者管理感觉。运动根穿行于三叉神经节(半月神经节)的内深处,伴下颌神经从卵圆孔出颅,支配咀嚼肌、鼓膜张肌、腭帆张肌、二腹肌前腹和下颌舌骨肌;感觉根要较运动根粗大,在三叉神经节内又分为三支。三叉神经节前内侧部神经元的周围突组成第一支,即眼神经;中部的组成第二支,即上颌神经; 后外侧部的组成第三支; 即下颌神经。这三支神经分别经过眶上裂、圆孔和卵圆孔出颅。

三叉神经感觉核的解剖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是结构和功能上相互联系的复合体,两者既有分工,又有广泛的内部联系,各核之间相互影响并进行功能调整。三叉神经中脑核相当于中枢内的感觉神经节,是外周的初级假单极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聚集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部的一种特殊现象。三叉神经传入纤维的感觉核团见图3—3。

1.眼肌的本体觉纤维2.眼神经分布区的触压觉纤维3.眼神经分布区的痛温觉纤维4.k颌神经分布区的触压觉纤维5.上颌神经分布区的痛温觉纤维6.下颌神经分布 区的触压觉纤维7下颁神经分布区的痛温觉纤维 8.咀嚼肌的本体觉纤维
图3—3 三叉神经传入纤维的感觉核
(一)三叉神经感觉主核(main sensory nucleus oftrigeminalnerve) 又称三叉神经脑桥核(pontine nucleus of trigeminalnerve),位于脑桥中部,介于三叉神经中脑核与三叉神经脊束核之间,三叉神经运动核的外侧。该核细胞密集,胞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属中小型神经元。三叉神经的各支纤维终止于核的特定部位。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终止于核的腹侧部,第二支(上颌神经)终止于核的中间部,第三支(下颌神经)终止于核的背侧部。由此核发出的纤维,约2/3的部分形成粗大的腹侧交叉束,交叉至对侧,随对侧内侧丘系上行,投射于丘脑腹后内侧核的腹侧部。另有1/3的纤维,发自此核的背内侧,形成背侧不交叉束,在脑桥被盖背侧部上升,经中脑也止于丘脑腹后内侧核的背内侧部。交叉的腹侧束与眼神经和上颌神经有关,不交叉的背侧束与下颌神经有关。三叉神经感觉主核是传导头面部皮肤、口腔软组织和牙齿触压觉的中继核,也接受部分传导痛觉冲动的细纤维的终止。
(二)三叉神经脊束核(spinalHucleusoftrigeminalnerve)位于延髓和脑桥下部的外侧区,是三叉神经主核向下的延续,也是三叉神经诸核中最长者,位于三叉神经脊束的内侧。该核从脑桥伸展到延髓,向下移行于脊髓的胶状质。根据细胞的构筑学,此核可分为三个亚核:①嘴侧亚核(嘴侧核,rostralsubnucleus):自主核的尾端至下橄榄核的嘴侧1/3为嘴侧亚核,其细胞类型与脊髓胶状质类似,由中、小型细胞组成;②极间亚核(中极核,interpolarsubnucleus):位于嘴侧亚核与尾侧亚核之间,由弥散淡染的大中型细胞组成;③尾侧亚核(尾侧核,caudal sub—nucleus):在极间亚核的尾侧,在结构和功能[:与脊髓后角I—V层相似,又可分为缘带亚核、胶状质亚核和大细胞亚核三部分,与痛觉信号的传递和调控密切相关。三叉神经脊束的纤维各支终止于核的一定部位,眼支终止于核的尾部,上颌支终止于核的中间部,下颌支终止于核的嘴侧部。三叉神经脊束核的损伤可引起面部环层葱皮样感觉消失(图3—4)。脊束核还接受来自额叶、顶叶的纤维,这些纤维主要来自对侧皮层,对脊束核的嘴侧部和尾侧部有兴奋和抑制双重作用。各个核团的长度大致如下:嘴侧核下起自橄榄核上1/3水平,上部达感觉主核,在面神经的根部;中极核下起自闩部,上部达上橄榄核上1/3水平;尾状核下起自脊髓第4颈节,上部达延髓闩部水平。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