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网

很多人会不经意间忽略牙齿这个重要器官,牙齿担负切咬、咀嚼等功能外,还起保持面部外形和辅助发音等作用。牙齿是我们健康长寿的守护神,所以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地爱牙和护牙。以下是小编陆续整理的“分体桩在后牙固定桥中的应用”,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分体桩在后牙固定桥中的应用

适应症
1)后牙缺失1-2颗
2)一端基牙为磨牙残根或残冠,,龈下缺损<2mm,根分叉角度大,髓室底完整,已进行完善根管治疗
3)牙周情况良好
4)颌间距离<3mm

基牙预备
1)通常主桩上磨牙选腭根,下磨牙选远中根,沿根管天然走向进行预备,深度达根长三分之二或至少10mm
2)辅桩选一根相对较直且粗颊根进行预备,深度至少达5mm,因两根桩产生制锁作用,5mm才能保证其固位力。
3)按临床修复常规进行基牙预备
4)硅橡胶取模

技工制作过程
1)常规制作腭根及颊根桩,桩长应超过基牙合面以提供夹持柄
2)在桩就位的条件下进行整个固定桥内冠制作
3)在工作模型上先将固定桥调改就位,修整咬合,将桩经孔插入根管内,检查桩与桥密合情况

试戴与粘接
按制作顺序在患者口内使固定桥和桩就位,检查咬合和冠边缘密合性,粘固,切除夹持柄,抛光,完成。

延伸阅读

TN托槽在临床正畸中的应用


TN托槽又称双管托槽,因其体积较薄,结托弓丝方便,临床中利于控制扭转力量,故笔者把TN托槽与Begg或方丝固定矫正器等联合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深覆牙牙合病例

(1)AngleⅢ类深覆牙牙合的病例:因sepp曲线较大,并且上下牙接触紧密,Begg及方丝托槽较厚,上下牙咬牙牙合时,可致托槽脱落,故无法黏结Begg或方丝托槽,可先利用平面导板活动矫治器,压低下前牙,待有一些间隙后,利用TN托槽较薄特点,黏结于下前牙,再用钛丝打摇椅弓压低下前牙,打开咬牙合完成矫治。

(2)反牙合患者深覆牙合较严重,致使下切牙咬牙合上牙唇面紧密。此类患者可于下牙合前磨牙及磨牙牙合面黏结光敏材料,打开咬牙合,于上牙黏结TN托槽,下牙牙列打摇椅弓,打开咬牙合。

2.前牙扭转病例

(1)前牙拥挤扭转:于扭转的牙齿上黏结TN托槽,待拥挤牙齿利用扩弓或拔牙打开足够的间隙后,把0.012钛丝松松结扎入TN托槽,使弓丝逐渐就位于托槽,达到矫正牙齿牙合扭转的目的。

(2)单纯两中切牙近中扭转:此类病例多见于儿童替牙期,侧切牙尚未萌出者,于两切牙黏结TN托槽后,取0.014奥丝,于弓丝中段打圈簧,并远离牙面形成约160°的钝角,这样可增加弓丝的弹性及柔韧性,利于牙齿的扭转矫正,于弓丝两端打“8”字圈簧,使弓丝唇腭向转位,结扎就位后逐渐加力,使扭转牙矫正至正常位置,如图1、图2所示。

3.两中切牙间隙过大病例

因两中切牙中间出现多生牙或乳牙滞留等因素而致两中切牙间隙过大,有时可并发切牙反牙牙合,可先用斜面导板矫正反牙牙合,于两切牙黏结TN托槽,奥丝两侧打“8”字圈簧,如“8-8”3/16橡皮圈牵引,逐渐关闭间隙,使侧切牙能有位置萌出。

4.单尖牙突出过多

因单尖牙明显高出牙列及牙牙合平面,黏结Begg或方丝托槽后,可致口唇软组织磨破溃疡,因TN托槽较薄,棱角少,故患者比较舒适,待牙齿就位后可根据情况更换托槽。

5.讨论

在正畸临床治疗过程中,灵活应用各种矫治技术,以操作简单,矫正速度快,效果好,减少患者复诊次数,缩短治疗时间,为正畸医师共同追求的目标。笔者通过对TN与Begg及方丝托槽等的联合应用,达到了上述的目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因此,正畸医师不应局限于一种正畸方法的使用,应开拓思路,合理应用各种矫治方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并提高自己的医技水平。

片段弓丝技术是新近在临床上广泛开展的固定矫治技术,虽然它有明显的适应证和应用范围,但由于它设计灵活,短小简便,成本低廉,患者舒适等优点,受到患者的青睐。

通过1×1交互支抗关闭和间隙,扭转前牙,简单快捷。如使用56~70g的正畸力,可使牙根表面积小的前牙快速移动。

另外,TN托槽黏结之前,可在双管两端使用于牙科用蜡暂封,防止黏结剂堵塞托槽。正畸过程中可服用小剂量的V-D钙片及沈阳红药等,促进局部微循环,使骨小梁快速重建,从而缩短正畸疗程。正畸结束后可使用光敏黏结不锈钢丝保持6~12个月。

正畸治疗中后牙根吸收的研究


牙根吸收是伴随正畸治疗的常见医源性并发症之一。正畸治疗或多或少会引起根吸收,明显的根吸收使牙根缩短影响牙齿的稳定和功能。随着正畸矫治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根吸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正畸矫治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根吸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中大部分研究都试图揭示影响根吸收的诸多因素,并对一现象进行预测。然而对于正畸治疗中根吸收的机制至今仍不清楚,组织学研究显示较高的发生率而临床研究结果变异范围较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通常认为与体遗传因素、全身情况、局部解剖因素以及矫治力系统和牙齿移动情况有关。大量的文献是关于前牙(尤其是上前牙)的根吸收的研究,很少有关于后牙根吸收的报道,本文通过对比正畸治疗前后的曲面断层片来研究正畸治疗对后牙牙根长度的影响,并试图探讨牙根发育程度及性别、拔牙与否对根吸收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同一医师的完成病例56例,选择标准如下:

(1)治疗前牙列完整(除外第三磨牙)。

(2)治疗方案中保留了上下第二双尖牙。

(3)所有病例以0.022系列直丝弓矫治器完成。

(4)治疗前后由同一机器按标准投照且清晰可辨的曲面断层片。

(5)唇腭裂或需要正颌手术的颅面异常者除外。

1.2研究方法以正畸治疗前后患者曲面断层片的上下第二前磨牙为研究对象。根据牙根发育程度将样本牙齿两组:A组——治疗前第二前磨牙牙根未发育完成;B组——治疗前第二前磨牙牙根已发育完成,根尖孔闭锁。为了研究牙根发育未完成的牙齿经过正畸治疗后是否会达到正常根长度,我们对比分析了B组治疗前与A组治疗后的数据;通过对比分析B组治疗前后牙根长度的差异,来探讨患者性别、年龄、拔牙与否和根吸收的关系。

2.讨论

2.1吸收的X线对比分析常用于研究根吸收的X线定位片包括头颅侧位定位片、曲面断层,及根尖片。其中头颅侧位片因错牙合患者多存在前牙区拥挤,切牙根尖点难以精确测定,若定量测量误差较大。采用牙冠平行投照技术的根尖片在精确程度上优于头颅侧位片,但包含牙位少,且临床正畸治疗前很少常规拍摄。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选用曲面断层片,采用同一标准拍摄。由于放大率、放射失真及投射变形在前牙区发生率高于后牙区,同时许多文献已报道,在无头颅倾斜度明显变化及牙齿萌出显著偏差的情况下,后牙区的垂直向测量指标的可信度较高。所以本研究采用治疗前后的曲面断层片评价正畸治疗前后后牙根吸收情况。

2.2根吸收的临床研究根吸收是正畸治疗常见的并发症,文献中已有关于这方面的大量临床报道和动物实验研究。不同的牙齿对根吸收有不同的易感性。大部分研究认为上颌牙发生率高于下颌(Newman WG,1975),并且认为上颌切牙是最易发生根吸收的牙齿,因为上颌切牙在矫正错牙合过程中通常比其他牙移动范围大,其牙根结构,及根与骨、牙周膜的关系使其所受力直接传向根尖。Glenn(2001)认为磨牙、前磨牙根吸收量非常低(<1mm)且左右两侧无差别;第一、二双尖牙相同。所以本研究以上下第二前磨牙为研究对象,不再分别讨论左右两侧牙齿正畸治疗前后的根吸收情况。

2.3正畸治疗对牙根发育程度的影响通过对比A组治疗后与B组治疗前的牙根长度,结果显示正畸治疗过程中牙根发育未完成的牙齿在正畸治疗后未发育到其正常长度,这可能与正畸治疗过程中牙根尖的移动有关。本研究结果与Hendrix(1994)观点相同,而Rosenberg(1972)通过比较Begg矫治技术治疗的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的牙根发育未完成病人的与发育完成病人的根吸收情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得出如下结论:二者根吸收程度差异无显著性,且牙根发育未完成的牙齿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继续生长并达到其正常长度。这可能与研究中样本量的大小及研究方法的不同有关。

2.4牙根发育完成与否与根吸收的关系通过比较A组治疗后与B组治疗后的牙根长度发现,牙根发育未完成与发育完成者根吸收无显著差异。这与Rosenberg(1972)观点一致。若从减少根吸收的角度考虑,发育未完成的牙进行正畸治疗并不会增加其根吸收的风险。同时,我们也发现未发育完成的牙根经过正畸治疗,其牙根发生一定程度弯曲,这可能与正畸力移动未发育完成的牙根有关。Rudolph,Fischer(1952),Linge(1983),Hendrix(1994)等人认为牙根发育未完成者其根吸收明显少于发育完成者,并认为前者具有较高的抵抗根吸收的能力。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样本含量及研究方法不同有关。

2.5根吸收的不可预测性通过比较治疗前后B组根吸收与性别、拔牙与否的关系发现:根吸收与上述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男女患者根吸收无明显差异,这与Hemley(1941),Phlillips(1955),Lingeand Linge(1980)等观点一致,而另一些研究认为女性对根吸收敏感,他们认为男性比女性成熟晚以至根尖成熟程度不同,且男性牙根对正畸压力的致创伤作用不敏感。只有少量报道认为男性更敏感。另外拔牙与否其根吸收无明显差异,这与Mc Fadden(1989),Vander Ahe(1973)观点一致。Glenn(2001)研究却认为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比不拔或只拔两个第一双尖牙者根吸收多;而不拔牙或只拔上颌第一双尖牙两者的根吸收程度相同。从以上研究结果不难发现预测个体的根吸收的易感性是非常困难的。正畸治疗后后牙根吸收与性别、拔牙与否无关,数的研究因研究方法的不同而无法比较其结果。

3.小结

(1)牙根未发育完成的牙在正畸治疗过程中会继续生长,但未能达到正常长度。

(2)牙根未发育完成的牙在正畸治疗过程中根吸收与发育完成者无明显差异。

(3)后牙在正畸治疗后的根吸收与性别、拔牙与否无关,它的发生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

粘结技术在牙科正畸术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牙科正畸术当中粘结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76例(共155颗牙)错位牙患者,其中86颗牙齿采取结扎固定方法,以此作为观察组,69颗牙采取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以此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86颗应用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的牙齿,其畸形复发牙齿数为12颗,复发率为13.95%,对照组69颗应用结扎固定方法的牙齿,其畸形复发牙齿数为31颗,复发率为44.93%。观察组与对照组畸形牙齿复发率有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错位牙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术后患者的畸形牙齿复发率相对比较低,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粘结技术 牙科 正畸术 应用

在临床当中,牙科正畸术之后,通常要进行结扎固定。伴随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在错位牙患者中逐渐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1]。本文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76例以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结扎固定方法治疗的错位牙患者临床相关资料予以了回顾性的分析总结,以此探讨牙科正畸术当中粘结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分析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76例(共155颗牙)错位牙患者,男性41例,女性35例;年龄为18~40岁,平均年龄为37.1岁;155颗牙当中,148颗为上前牙,7颗为下前牙;86颗牙齿采取结扎固定方法,以此作为观察组,69颗牙采取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以此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术前

摄根尖牙片,建立上[牙合]与下[牙合]模型。

1.2.2术中

手术侧牙唇、腭侧行浸润麻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眶下孔传导麻醉。手术侧牙唇靠远中牙间乳头上粘膜处做一切口,至骨膜下,切口延至前庭沟底。以薄骨凿于切口处断开牙槽间隔,至腭侧粘膜下,通过粘骨衣瓣方法于牙根尖上约0.5㎝部位断开牙槽突,构成腭侧、唇侧同时存在粘骨衣瓣连接的牙骨块。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移动牙骨块至相应的部位[2]。

1.2.3术后

手术结束之后,合理应用抗生素约7天。手术后1周左右拆线,依照患者具体的错牙合情况,8~40周后除去粘合剂[3],及时复诊。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8.1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复发率对比分析情况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复发率对比分析情况 颗(%)

组别 复发牙数 复发率

观察组(86) 12 13.95

对照组(69) 31 44.93

通过表1可以得出,观察组86颗应用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的牙齿,其畸形复发牙齿数为12颗,复发率为13.95%,对照组69颗应用结扎固定方法的牙齿,其畸形复发牙齿数为31颗,复发率为44.93%。观察组与对照组畸形牙齿复发率有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临床当中,前错牙的牙间隙通常较窄,结扎固定治疗方法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手术操作较为复杂,处理不当能够对牙龈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进一步影响错位牙的修复。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有着相对比较大的粘结功效,密封性相对较好,为人体所带来的不良刺激比较小,手术操作相对较为简捷,因而能够较好的弥补结扎固定治疗方法的不足。粘合剂和所修复的错位牙接触面积相对较大,所以能够较好的维持术后牙齿的修复位置,安全可靠性相对比较强。

手术结束之后,患者若出现畸形复发牙齿,其主要原因为患者牙齿位移大于30°,上前牙偏向唇侧,同时存在深覆[牙合],手术过程当中未进行合理的调[牙合][4],该情况可以适当增长粘结期,根据患者的具体相关病情可应用矫治器约1年,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复发情况。对于中切牙而言,术后通常无复发情况出现,粘结期可调整至3~4周左右[5]。在本文所研究的临床资料当中,观察组86颗应用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的牙齿,其畸形复发牙齿数为12颗,复发率为13.95%,对照组69颗应用结扎固定方法的牙齿,其畸形复发牙齿数为31颗,复发率为44.93%。观察组畸形牙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畸形牙齿复发率有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看出,相对于结扎固定治疗方法而言,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错位牙可以更好的降低术后患者畸形牙齿复发率,提高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76例以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错位牙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得出,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错位牙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手术结束之后患者的畸形牙齿复发率相对比较低,手术安全可靠性相对比较强,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 考 文 献

[1]高永江,于娟.口腔粘结技术及烤瓷全冠在前牙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0,29(31):75.

[2]李萍,胡启芹.正畸术在牙外伤性半脱位固定24例中的临床应用[J].哈尔滨医药,2009,(4):50.

[3]周艳,顾永佳,宦泓.两种正畸术治疗牙周病68例效果比较[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227-228.

[4]张理红,王虎.不同[牙合]型患者正畸术前颞下[牙合]关节X线表现[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5,21 (11):676-677.

[5]徐庆,姚洪亮,臧爱平.牙外科正畸术矫治前牙错牙合畸形疗效观察[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4,27(6):589.

改良Nance弓在固定矫正中应用


一般资料:选择安氏Ⅱ类深覆合患者76例,其中48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深覆合,28例安氏Ⅱ类Ⅱ分类深覆合。患者均需要采用打开咬合及增加支抗的措施,但患者不愿戴口外弓,活动平导常常不及时戴,尤其是吃饭时不愿戴,对此类患者我们常规选用改良Nance弓技术,因为本装置打开咬合是采用平导方法,可以使后牙伸长,有使下颌顺时针旋转的趋势,故不适合长面型高角患者。

矫正器结构:改良Nance弓主要有固定部分、连接部分、小平导和腭托的复合体。原理是利用连接体把上颌第1磨牙带环和前部鄂托与上前牙舌侧小平导复合体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支抗装置,同时上前牙腭侧塑料平导向后上延伸和鄂托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复合体,可以压低下前牙,伸长后牙,打开咬合。

制作:上颌第1磨牙分牙试带环后,取模型,把带环放入印模相对应的位置,在带环腭侧内面加蜡固定,石膏灌模型,在模型上用1.0~1.2mm不锈钢丝弯制Nance弓,使其离开组织面0.5~1.0mm(便于塑料包绕钢丝固位),用蜡固定连接体和带环的连接处,用水浸湿模型,用稀石膏在相当于54|45腭侧将连接体带状固定,银焊焊接连接体和带环,之后去除带状固定石膏,腭部涂分离剂,用自凝塑料涂塑成形前牙腭侧平导与腭托的复合体,固化后打磨成形抛光,口内调整导板高度,包括加高或减低,使其和下前牙能较均匀的接触,导板的高度应在息止颌位时,使下前牙咬于导板上,上下后牙一般离开3~4mm,基托范围尽量小一些,上前牙腭侧和平面导板相对应处根据排齐过程中牙齿移动方向,预测所需空间,磨除一部分塑料,上尖牙远中舌侧部分塑料导板处,考虑到3|3要远移也需调磨,之后打磨抛光。有不明处也可以加扣扣群:二三零九六一零一一。

临床应用步骤:排齐整齐阶段即戴用改良Nance弓,这样下颌牙可同期黏托槽,但要如制作所述,调磨一部分塑料平导,以免影响牙齿的移动,同时根据咬合打开情况,可适时加高导板的厚度,当然在首次使用改良Nance弓时因为下前牙排齐不齐,故导板要适当加层自凝塑料然后咬合,凝固后稍微磨平,使下前牙能较均匀接触导板,防止个别牙创伤颌,改善咀嚼功能。

对于拔牙病例,前牙咬合打开,下颌牙弓排齐整平后,后牙有咬合接触时,可以磨除平导部分,使其成为标准腭托,也可戴至前牙内收时再一并整体摘除改良Nance弓,但是据作者经验,过早摘除,要防止在前牙内收时,咬合再次加深,因此需在拆除改良Nance弓时,下颌及时用摇椅弓或把下颌第2磨牙加入支抗,以维持整平效果。

结 果

76例经临床观察均能较好控制支抗,而且由于本改良装置在排齐整齐阶段既使用,故上、下颌排齐和整齐同步,明显缩短疗程,而且本法采用自凝塑料涂塑,不需装合,省时省力,简单实用。复诊时常见问题有:改良Nance弓带环松脱,脱焊,连接体折断,上前牙腭侧牙龈及腭黏膜炎症,前部导板和腭托的复合体和腭黏膜贴合不良等等。

讨 论

适应证选择:对于不愿戴口外弓、配合欠佳的深覆颌患者,在需要增加支抗又需打开咬合的病例,改良Nance弓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解决办法。它除了高角长面型患者禁用外,腭穹隆较低平的上前牙牙唇倾太重的患者,支抗的控制效果也易受到影响。而且前部复合体和腭部贴合不良,根据需要可以调整增加支抗的方法。

改良Nance弓注意事项:①改良Nance弓在戴入黏固前要注意,在连接体6|6处加适当后倾曲,有利于增加支抗。②改良Nance弓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有的病例腭托与平导的复合体组织面与腭前部组织出现贴合不良有间隙,要及时用自凝塑料口内重衬,必要时重作。有的病例上前牙腭侧局部组织炎症明显,常常需要教会患者如何口腔护理冲洗局部。③因为采用一期戴入,患者1周内不适应,故戴入后要及时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好,包括戴用的目的,可能影响进食,教育患者如何用前牙吃食物,平时未进食时如何咬牙,通过这些努力,一般均能较快的适应进食。

邻面去釉方法在正畸中的应用


邻面去釉是通过邻面釉质磨削、再成形,获得间隙或调整牙齿的大小,达到矫治目的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边缘病例”或Bolton指数异常病例。近些年由于拔牙矫治比率增加,该方法颇受一些学者推崇〔1,2〕。自1993年我们应用该方法治疗28例患者,取得良好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龄16~39岁,平均23.7岁;疗程2~15月,平均8.8月,自然调整病例2例;28例中边缘病例11例,牙弓轻度前突9例,Bolton指数异常8例。矫治前后常规模型分析,头影测量,照像。矫治结束半年复查,邻面新龋发生1例。

2病例选择

2.1基本条件成人、非龋病易患体质,牙齿磨耗量低。

2.2适应证边缘病例牙列拥挤间隙缺2.5~5 mm,牙弓轻度前突,Bolton指数异常。

3方法

3.1首先磨削弓外牙和邻面显露较多牙的邻面。

3.2邻面关系良好者先分牙,用0.35 mm分牙簧,逐次过渡到用0.5 mm分牙簧分牙。充分显露牙邻面。

3.3矫治过程中的磨削,应逐牙开展,每个磨削牙的邻面要求开展间隙在0.5 mm。

3.4磨削用细金钢砂针,均匀磨去邻面0.25 mm左右,保持邻面外形高点及边缘嵴形状,将来建立良好接触关系,对去釉面磨光、涂氟。

3.5常规粘结带环、托槽或戴活动矫治器,排齐,内收牙列,使牙齿建立良好接触关系,部分病例可自行调整至正常关系。

4讨论

牙列拥挤间隙缺2.5~5.0 mm的“边缘病例”是临床矫治较为棘手的问题,单纯扩弓矫治易引起牙弓前突和复发;拔牙矫治又易引起前牙过度后退,导致“碟形面容”〔3〕。而应用邻面去釉方法既能减小牙量,又具有不拔牙矫治的优点,面形美观,关系好,矫治简单,疗程短〔4〕,我们矫治的20例“边缘病例”和轻度前突患者,取得良好的面形及关系,疗程平均8.8月,大大低于拔牙病例。

Bolton指数异常也是临床常遇见的问题,由于上、下颌牙量比率失调而出现关系异常〔5〕。如果补偿性拔牙易致咬合关系不良,我们应用邻面去釉矫治8例患者,根据比率决定磨削量,矫治后患者的上下牙弓尖窝关系、覆覆盖关系均达到正常范围。

Begg提出石器时代人类的面磨耗和邻面磨耗反映了人类真正的牙列情况,而现代人类的非磨耗牙列属于异常现象〔6〕,曾祥龙提出过厚的邻面釉质对的生理和发育无益,并可能是牙列拥挤的原因之一〔4〕。因此邻面去釉是符合生理的。牙齿的邻面釉质厚度为0.75~1.25 mm,邻面去釉仅磨削0.25 mm左右,临床又磨光、涂氟,不会产生龋病风险。

传统的片切方法虽能达到去釉减径目的,但由于两牙间紧密接触关系,很容易片切至牙本质,且缺乏空间重建邻面外形高点和边缘嵴,易致龋病龈病,本研究患者结束矫治后半年复查邻面仅见1例新龋。因此笔者认为在严格适应证,严格临床操作,严格防龋措施前提下,邻面去釉可在临床应用。

邻面去釉减径法在正畸中的应用


邻面去釉减径法在正畸中的应用

邻面去釉是通过邻面釉质磨削、再成形,获得间隙或调整牙齿的大小,达到矫治目的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边缘病例”或Bolton指数异常病例。近些年由于拔牙矫治比率增加,该方法颇受一些学者推崇。我们应用该方法治疗28例患者,取得良好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龄16~39岁,平均23.7岁;疗程2~15月,平均8.8月,自然调整病例2例;28例中边缘病例11例,牙弓轻度前突9例,Bolton指数异常8例。矫治前后常规模型分析,头影测量,照像。矫治结束半年复查,邻面新龋发生1例。

2、病例选择

基本条件:成人、非龋病易患体质,牙齿磨耗量低。

适应证:边缘病例牙列拥挤间隙缺2.5~5mm,牙弓轻度前突,Bolton指数异常。

3、方法

(1)首先磨削弓外牙和邻面显露较多牙的邻面。

(2)邻面关系良好者先分牙,用0.35mm分牙簧,逐次过渡到用0.5mm分牙簧分牙。充分显露牙邻面。

(3)矫治过程中的磨削,应逐牙开展,每个磨削牙的邻面要求开展间隙在0.5mm.

(4)磨削用细金钢砂针,均匀磨去邻面0.25mm左右,保持邻面外形高点及边缘嵴形状,将来建立良好接触关系,对去釉面磨光、涂氟。

(5)常规粘结带环、托槽或戴活动矫治器,排齐,内收牙列,使牙齿建立良好接触关系,部分病例可自行调整至正常关系。

4、讨论

牙列拥挤间隙缺2.5~5.0mm的“边缘病例”是临床矫治较为棘手的问题,单纯扩弓矫治易引起牙弓前突和复发;拔牙矫治又易引起前牙过度后退,导致“碟形面容”。而应用邻面去釉方法既能减小牙量,又具有不拔牙矫治的优点,面形美观,关系好,矫治简单,疗程短,我们矫治的20例“边缘病例”和轻度前突患者,取得良好的面形及关系,疗程平均8.8月,大大低于拔牙病例。

Bolton指数异常也是临床常遇见的问题,由于上、下颌牙量比率失调而出现关系异常。如果补偿性拔牙易致咬合关系不良,我们应用邻面去釉矫治8例患者,根据比率决定磨削量,矫治后患者的上下牙弓尖窝关系、覆覆盖关系均达到正常范围。

Begg提出石器时代人类的面磨耗和邻面磨耗反映了人类真正的牙列情况,而现代人类的非磨耗牙列属于异常现象,曾祥龙提出过厚的邻面釉质对的生理和发育无益,并可能是牙列拥挤的原因之一。因此邻面去釉是符合生理的。牙齿的邻面釉质厚度为0.75~1.25mm,邻面去釉仅磨削0.25mm左右,临床又磨光、涂氟,不会产生龋病风险。

传统的片切方法虽能达到去釉减径目的,但由于两牙间紧密接触关系,很容易片切至牙本质,且缺乏空间重建邻面外形高点和边缘嵴,易致龋病龈病,本研究患者结束矫治后半年复查邻面仅见1例新龋。因此笔者认为在严格适应证,严格临床操作,严格防龋措施前提下,邻面去釉可在临床应用。

牙科吧K428.com为您提供2022全网优质的牙齿矫正相关内容,由资深牙医编辑撰写或转载,希望《分体桩在后牙固定桥中的应用》对您有所帮助,以及访问我们精彩的“固定桥烤瓷牙”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