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网

牙齿是人体最硬的器官,咀嚼、切咬是牙齿的第一功能,还有其它一些功能如辅助发音。没有牙齿的健康,身体的健康就无从谈起,我们需要从小就建立爱牙、护牙的健康意识。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平面导板矫治替牙期深覆牙合的临床体会”,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在正畸临床工作中,深覆牙合是常见的畸型类型。由于人们口腔保健意识不高,包括很多口腔医生对深覆 牙 合 的危害认识不够,儿童时期的深覆 牙 合 往往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造成儿童颌面部的骨形畸形,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并给后期治疗带来极大的麻烦。笔者用平面导板矫治替牙期深覆牙合并调整颌间关系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就临床使用方法,适应证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组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8~11岁,平均年龄9.4岁。

1.2矫治方法 (1)10例患者经头颅定位侧位片分析为低角型深覆牙合 ,常规取模及留记录模型。(2)上颌平导的制作:32 23之间放邻间钩,腭侧基托延及3 3远中,高度一般为4~6mm.(3)矫治步骤:平导就位后,调整使下颌321 123 咬牙平面导板上,使咬牙合打开2~3mm为宜。嘱患者每日复诊一次,复诊时如后牙有接触,就增加平面导板的厚度,保持后牙打开2~3mm。

2.结果

疗程约6~9个月左右,深覆牙合得到矫治,儿童面型也得到一定改善。X线投影测量SNB、MP-SN、Z-Angle均有显著变化,而Y-axis无明显变化,表明下颌向前向下生长。

3.讨论

平面导板能使低角型深覆牙合病人升高后牙,改变肌肉平衡,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针对的都是年龄小,难合作的小患者,笔者认为平面导板矫治替牙期深覆牙合比其它矫治深覆牙合的功能矫治器更能使患者接受,从而使效果更明显。

编辑推荐

win-block矫治器与“2×4”矫治器联合矫正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体会


【摘要】 目的 总结Twin-block矫治器联合“2×4”矫治器矫正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治疗结果。方法 21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应用Twin-block矫治器联合“2×4”矫治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曲面断层片,进行头影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联合治疗,21例患者均获得满意效果。头影测量显示:SNA角值减小,SNB、Go-Gn值增大,下颌平面角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 Twin-block与 “2×4” 矫治器联合使用能有效促使下颌向前生长,使上下颌骨的矢状不调得到最大程度的矫正,患者颜面侧貌明显改善。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2×4”矫治器 安氏Ⅱ类错牙合

在正畸临床工作中,安氏Ⅱ类错牙合是常见的畸形类型,临床表现为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下颌后缩等。其中下颌发育不足或后缩引起的约占一半以上[1]。在替牙期,可用功能矫正器促进下颌生长或用口外力限制上颌生长;但对于重度矢状方向不调时,用单一的矫治器很难矫正牙合间关系不调。我们采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联合“2×4”固定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功能性错牙合及早期骨性错牙合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就临床使用方法、适应证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临床病例共21例,其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8~11岁,平均10岁。其中功能性12例,早期骨性9例。深覆牙合均在Ⅲ°以上,覆盖均7 mm,上切牙排列不齐,下颌后缩,中重度开唇露齿。

1.2 矫治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采集寄存模型、全口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片、左手腕骨片。以诊断区分功能性与骨性错牙合。

1.2.1 采用“2×4”矫治技术排齐上切牙 上颌第一磨牙粘方管带环、21|12 |粘方托槽,用Ni-Ti丝(从0.012″~0.018″)排齐。对骨性上颌前突患者则换方丝(0.019″×0.025″),同时配合口外弓限制上颌发育,根据患者的生长型使用高位、中位、低位牵引。力值450 g/侧,每天戴不少于12 h。

1.2.2 使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下颌后缩 保留上磨牙带环,取完整、符合要求的印磨,准确获得重建牙合的咬牙合记录。

在6|6 |近远中及 | 21|12以改良单臂卡固位。下颌阻板咬牙合斜面从第二双尖牙或乳磨牙近中面,呈70°角斜向远中止于第二双尖牙或乳磨牙远中边缘嵴。上颌阻板的咬牙合斜面由上下颌矫治器在模型上咬牙合制得,必要时上颌基托中线处放螺旋扩大器扩大上颌宽度,利于下颌前移。戴入矫正器后,嘱全天戴用,第1次10天后复诊,以后每隔6周复诊,从上牙合垫开始调磨,直到后牙建牙合,需4~6个月,然后用上颌斜面导板稳定3~6个月[2-3]。早期骨性错牙合患者在稳定期继续带用口外牵引。

2 结 果

5例患者用该矫正器单独完成治疗。16例患者需替牙后用固定矫正器治疗。临床检查均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双侧第一恒磨牙均达到中性或过矫正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基本正常,侧貌面型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比较见表1。SNA从治疗前的82.15°减小到治疗后的80.91°,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口外牵引有效抑制上颌生长。SNB从以前的75.81°增加到治疗后的78.82°(P﹤0.01),有统计学意义。Go-Gn从治疗前的86.51°到治疗后的89.52°,说明Twin-block与“2×4”联合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能有效促使下颌向前生长,上下颌骨的矢状不调得到矫正。下颌平面角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表1 21例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

3 讨 论

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可加速下颌发育,通过前导下颌刺激髁突生长,是一种符合生长发育患者生理特点的合理矫治方法 。但对严重矢状方向不调的患者单独使用该矫正器效果欠佳,有时可出现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及令人失望的侧貌;配合使用口外矫正装置限制上颌骨生长,将能获得更好的咬牙合关系,使患者软组织侧貌趋向协调。

替牙期的安氏Ⅱ类患者上前牙往往排列不齐,影响Twin-blick矫治器的使用。使用唇弓排齐上前牙矫正时间长、复诊次数多。而使用“2×4”矫正器排齐上前牙疗程缩短,复诊次数减少。但注意排齐腭向错位上前牙时以不影响下颌前移为标准,达到基本排齐,避免引起牙根吸收。

对于覆盖>5 mm的患者需分次前伸下颌。下颌前移量和咬牙合打开量之和≤8~10 mm。

下前牙改良单臂卡的制作防止了下前牙的唇倾和伸长,固位良好。特别适应萌出不足或缺失时使用。上牙改良单臂卡不影响“2×4”矫正器的使用且固位良好。治疗后上下颌前后牙到上颌平面的高度均有增长,但下颌平面角并未发生显著改变,而下颌骨升支及下颌长度均有显著增长。

通过临床应用,证实了通过Twin-block功能矫治器与“2×4”矫治器联合使用,治疗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能有效的促进下颌骨的生长且抑制上颌骨的生长,使上下颌骨的矢状不调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产生良好的牙合关系和软组织侧貌,明显降低了二期矫治的拔牙率,为固定矫治器进行二期的精细调整和完善牙合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简化了固定矫治器的治疗[1]。

【参考文献】

[1] 李巍然. Twin-block 在安氏Ⅱ类错牙合治疗中的应用[J]. 口腔正畸学,2004,11(1):25-28.

[2] 彭友俭,高嘉泽.口腔正畸早期治疗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3-103.

[3] 赵美英,罗颂椒,陈扬熙.牙颌面畸形功能矫形[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5-186.

[4] 龚 昕,钱玉芳.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17例报道[J]. 上海口腔医学,2005, 14(4):365-369.

2×4矫治技术矫正8例替牙期前牙反合的临床剖析


经过2×4矫治技术对8例替牙期前牙反合的使用,对医治后果进行综合剖析。

资料和办法:8例替牙期前牙牙性和轻度骨性反合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7-10岁,第一磨牙,中切牙及侧切牙萌出完全。磨牙关系为中性或轻度近中,反覆合Ⅰ°—Ⅲ°,反掩盖Ⅰ°,上下牙列拥堵度Ⅱ°以下,软组织侧貌为直面或轻度凹面型。采用2×4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每位患者医治前后取记存模型,拍摄颜面及口内照片、头颅侧位片和全景片,进行惯例临床剖析。

后果:矫医治程6—10个月。矫治完成以后一切患者均解除反覆合,反掩盖,排齐前牙,对齐中线,到达正常前牙的覆合掩盖,树立了中性偏僻中的磨牙关系。头影测量剖析标明:医治后SNB角变大,ANB角增大从负值趋于正常,U1-SN°变小,Y轴变大,标明医治后下颌发作了向后下的旋转,有利于Ⅲ类关系的矫正。

附典型病例报告1例。

讨论:2×4矫治技术是规范方丝弓矫治技术的一个衍生支,充沛应用了Begg矫治技术的“细丝”,“轻力”准绳,并且有其本身的特点,依据跳板原理和悬梁原理在矫治中发扬特有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

①替牙期恒牙牙根发育尚不完全,由于弓丝长而柔软,力轻而柔和,有利于牙根的正常发育(跳板原理)。

②在颊面管近中弯制后倾曲,于是对切牙发生压低力,磨牙发生伸长力,应用悬梁原理在弓丝一端加力,另一端发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矩,力用以矫治覆合,转矩用以控制口内支抗。由于后倾曲的弯制,作用力与磨牙阻力中心有一垂直间隔,磨牙发生冠远中的力矩,可以作支抗预备;弓丝置入前牙托槽时,切牙压低力往往位于抗力中心的唇侧,于是发生冠唇向转矩;整个力系的力矩是顺时针方向。

③弓丝末端回弯,整个弓丝成为一体,前后牙的牙冠不动,仅发作控根挪动,即便不必方丝也可以在2×4系统中到达控根的目的。因而,2×4系统的作用力是三维的,有利于控制牙齿各方向挪动,有效到达矫正拥堵,排平排齐牙列,封闭间隙的目的。

④经过颊面管近中弯制Ω曲的加力完成切牙唇向展开,在覆合翻开下迅速矫正反合,还可以辅以Ⅲ类颌间牵引,调整磨牙关系。必要时可以运用斜行牵引,对齐中线。

⑤反覆合深的患者可以兼并运用合垫式矫治器翻开咬合,有利于上前牙托槽的粘接。

结论:2×4矫治系统在垂直向、水平向以及转矩的三向控制牙体各方向的挪动效果较好。较传统活动矫治器复诊周期加长,矫治力继续,简单舒适,且可以辅佐Ⅲ类颌间牵引,到达调整磨牙关系和矫正中线的目的,获得高质量的疗效。

上前牙树脂斜面导板矫治儿童前牙反临床体会


儿童前牙反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畸形。反畸形的早期矫治具有重要意义 [1] ,但传统的活动矫治器由于要依赖儿童的良好配合而不易取得满意效果;固定矫治器制作复杂,费用高,且不适用于乳牙期及替牙早期,有时会因延误治疗而加重畸形。本人采用上前牙光固化树脂斜面导板早期矫治儿童前牙反,显示这种矫治方法有一定的独特优点,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5例中男62例,女63例,年龄3~12岁,平均9.2±1.1岁,其中乳牙反28例,恒牙反97例。矫治时间最短为3天,最长为98天,平均27±5.3天。复诊次数为2~9次,平均4±0.8次。共制作光固化树脂导板508个,矫治过程中发生脱落67个,占13.2%。
1.2 适应证 要求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乳牙,替牙或恒牙早期个别或多数前牙反。(2)乳牙反牙根无明显吸收和松动,恒牙反前牙无明显拥挤。(3)下颌能后退到对刃。
1.3 方法 将反的上前牙唇面清洁,酸蚀,逐层涂塑光固化复合树脂并光照,形成上前牙唇切斜面导板,与下牙切端接触并形成约2mm的覆覆盖关系,后牙无接触。每周复诊1次,根据反矫治情况逐渐调磨导板,降低咬,至天然牙有1.5~2mm的正常覆覆盖关系时,导板可立即去除或继续保持3~6个月待咬合关系稳定后去除。

2 矫治体会
2.1 前牙反的早期矫正有利于儿童上颌骨的正常发育,而只有将上前牙从反的禁锢中解脱出来,才能使上前牙和上颌骨获得向前生长发育的条件 [2] 。上前牙光固化树脂唇切斜面导板是一种简易式的固定功能矫治器。根据施长溪等研究,该矫治器首先利用粘结在上前牙的导板使前牙反得以暂时解除,通过咬合过程中下前牙切端与上前牙导板的接触,将咬合力转为矫治力,促使上前牙唇向移动,下前牙舌向移动,相应地带动上颌骨向前发育和下颌骨向后退缩,并且具有压低前牙,升高后牙的作用,从而达到矫治前牙反的目的[3] 。本文125例儿童前牙反采用树脂斜面导板矫治均获成功,其中80.3%在4周内完成矫治,其疗效是值得肯定的。与弗兰克-Ⅲ型功能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相比,上前牙树脂斜面导板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体积小,儿童易适应,疗程短,见效快,费用低等优点。由于矫治作用力来自咬合力,患儿可自行控制咬合力的大小,使得矫治力持久而温和,不至于造成牙系统的损伤,本文125例矫治完成后均未发现矫治牙齿明显松动或颞颌关节异常,显示该树脂斜面导板用于儿童反矫治是较安全的。尽管如此,该斜面导板并不适用于所有儿童反病例,要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适应证的选择仍很重要。如对于乳牙列中乳牙已明显松动或牙根已明显吸收的反病例,并不适用此法矫治,因为矫治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矫治牙松动加重或脱落,即使乳牙反能得到矫正,由于恒牙胚的位置没有改变,替牙后恒前牙仍然会形成反。
2.2 对于前牙反并且反覆盖较大的病例,配合颏兜头帽牵引有助于疗程的缩短。有研究认为,颏兜头帽牵引可使下颌骨的生长发育由前下生长变为后下生长,下颌向后移位,下牙和下牙槽舌倾,下颌骨生长受限,并且可以改善前牙覆关系等 [4~6] 。本文有58例配合颏兜头帽牵引,每天牵引14~24h不等,均获得满意效果。
2.3 关于斜面导板的制作和维持,本组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制作上前牙唇切斜面导板,制作方便无痛苦,儿童易接受,能在椅旁一次完成治疗,减少了复诊次数。导板的斜面角度(舌侧切斜面与平面之夹角)要求不小于45°,并且覆深度要求超过下牙切缘约2mm,以控制下颌的习惯性前伸动作,这是本法能否取得良好矫治效果的关键之一。另一个保证矫治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矫治过程中适当的咬合运动。由于斜面导板的矫治作用力来自咬合力,所以鼓励患儿进行经常性的咬合运动是必要的,进食时不能咀嚼较硬食物,以免咬合力过大而致树脂导板折断或脱落。如有导板折断或脱落,应及时复诊重做。本文有67个树脂导板在矫治过程中发生部分或全部脱落,脱落率占13.2%,这与树脂导板的强度相对不足的缺陷有关,本文病例因导板脱落后及时就诊并重做,仍然取得较好矫治效果。

什么是深覆合,深覆合危害具体有哪些


不少爱美人士都被深覆颌所困扰着,既对美丽造成影响,还会给心理造成负担。那么什么是深覆合,深覆合危害具体有哪些?下面医生马上来介绍。

点击这里了解更多深覆合危害有关信息

什么是深覆合

如果咬合时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牙冠唇面过深,超过1/3时,就是深覆合。深覆合是上下牙弓和(或)上下颌骨垂直向发育异常所致的错合畸形,即前牙区牙及牙槽高度发育相对或过度,或(和)后牙区牙及牙槽高度发育相对或不足。根据深覆合的形成机制,可将其分为牙型深覆合和骨型深覆合。临床上可表现为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牙冠唇面1/3以上;或下前牙切缘咬合于上前牙牙冠舌面1/3以上。深覆合主要会对患者的咬合功能、咀嚼系统健康、容貌以及心理造成影响,通常需要进行正畸治疗。

深覆合危害

深覆合危害是对颞下颌关节的损伤, 尤其是闭锁性深覆合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常见错合。此类人群下颌处于远中位置,髁状突位置后移,下颌前伸运动严重障碍。

发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时常在张口和咀嚼时关节周围发生疼痛,其他部位如头痛、耳内痛等,也可表现为张口伴偏歪,开闭口时关节发生杂音及弹响。

医生指出,牙齿深覆合会对我们的口腔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类错颌患者会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还有可能引发龋齿或是牙周的炎症。

深覆合会造成的危害也会对口腔功能也会造成影响,牙齿深覆合严重的,有可能会影响我们发音甚至降低我们的咀嚼功能,一旦咀嚼功能降低了,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胃肠疾病,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些甚至还会影响我们的容貌,造成心理负担。

正畸治疗-深覆合


正畸治疗-深覆合

一、临床表现

上前牙纵轴位置有三种不同表现。

1、上前牙纵轴正常多见于替牙期和恒牙早期。面部一般无畸形,严重深覆合时,下1/3稍显短,可见下切牙轻度拥挤,纵轴呈垂直或内倾。

2、上前牙前倾增加了覆盖。

3、上前牙垂直或内倾前牙覆盖减少,有时可为0-1mm,伴前牙拥挤,内倾,呈严重闭锁合,可咬伤上前牙舌侧或下前牙唇侧龈组织,后牙为中性合或远中合,下牙弓矢状曲线增大,有时上牙弓补偿曲线是反向弧形。面部外形尚好,一般呈方面形,面下1/3高度降低,下颌角明显突出:下颌平面角为低角型。

二、检查-全景片和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CT,必要时做肌功能检查。

三、治疗

分三个型矫治:

1、工型深覆合的矫治

即前牙牙槽骨或颌骨高度正常,而后牙牙槽骨或颌骨高度不足的治疗。矫治为升高后牙高度,采用上颌活动矫治器,附有平面导板或平面导板加合垫。合垫从最后一个牙开始逐个磨去,直至该牙建合,待后牙增高后,再进行前牙舌向错位和后牙远中合的矫治。如患者年龄大,生长发育已停止,则应在矫正前牙位置后,用修复方法加高后牙以恢复颌间高度,其高度必须在姿势位的颌间间隙之内。

2、II型深覆合的矫治

即前牙牙槽骨或颌骨高度过大,而后牙牙槽骨高度正常的治疗。

活动矫治器治疗,可在唇弓上焊爪簧压低上前牙和用平面导板压低下前牙。

固定矫治器治疗,用方丝弓,细丝弓矫治器,打开前牙咬合。

3、III型深覆合的矫治

即前牙牙槽骨或颌骨的高度过大,而后牙牙槽骨或颌骨的高度不足的治疗。方法基本上和II型矫治类似。

深覆合矫正方法


牙齿深覆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牙齿畸形情况,牙科医院表示,深覆牙合上前牙纵轴位置有三种不同表现。具体介绍如下:

1.上前牙纵轴正常 多见于替牙期和恒牙早期。面部一般无畸形,严重深覆合时,1/3稍显短,可见下切牙轻度拥挤,纵轴呈垂直或内倾。

深覆合矫正方法

2.上前牙前倾 增加了覆盖。

3.上前牙垂直或内倾 前牙盖减少,有时可为0-1mm,伴前牙拥挤,内倾,呈严重闭锁合,可咬伤上前牙舌侧或下前牙唇侧龈组织,后牙为中性合或远中合,下牙弓矢状曲线增大,有 时上牙弓补偿曲线是反向弧形。面部外形尚好,一般呈方面形,面下1/3高度降低,下颌角明显突出:下颌平面角为低角型。

深覆合矫正方法分三型矫治:

(一)Ⅰ型深覆合的矫治
即前牙牙槽骨或颌骨高度正常,而后牙牙槽骨或颌骨高度不足的治疗。矫治为升高后牙高度,采用上颌活动矫治器,附有平面导板或平面导板加合垫。合垫从最 后一个牙开始逐个磨去,直至该牙建合,待后牙增高后,再进行前牙舌向错位和后牙远中合的矫治。如患者年龄大,生长发育已停止,则应在矫正前牙位置后,用修 复方法加高后牙以恢复颌间高度,其高度必须在姿势位的颌间间隙之内。

(二)Ⅱ型深覆合的矫治
即前牙牙槽骨或颌骨高度过大,而后牙牙槽骨高度正常的治疗。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用方丝弓,细丝弓矫治器,打开前牙咬合。

(三)Ⅲ型深覆合的矫治

即前牙牙槽骨或颌骨的高度过大,而后牙牙槽骨或颌骨的高度不足的治疗。方法基本上和Ⅱ型矫治类似。

牙科吧K428.com为您提供2023全网优质的牙齿矫正相关内容,由资深牙医编辑撰写或转载,希望《平面导板矫治替牙期深覆牙合的临床体会》对您有所帮助,以及访问我们精彩的“深覆颌牙一定要矫正吗”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