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网

牙齿的好坏,关乎我们身体健康与否,牙齿主要的功能就是切咬,咀嚼食物,还有一些其它功能。人的健康长寿和牙齿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平日的爱牙护牙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口腔常识:过量使用外用缓痛剂有危险”,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宝宝开始长牙的时候,普遍会出现牙龈酸痛的症状,许多爸爸妈妈就想到用苯佐卡因来帮助缓解这种酸痛。

苯佐卡因是一种局麻药。一些OTC(非处方药)药品,如成人舒缓凝胶、宝宝长牙舒缓凝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凝胶(口腔用药)等药物的活性成分中都含有苯佐卡因。

但是,使用含苯佐卡因的凝胶或气雾剂缓解牙龈疼痛可能会导致一种罕见的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高铁血红蛋白症。

它是一种红细胞携氧能力障碍性疾病,由于高铁血红蛋白不具有运输氧气的能力,所以血液中的氧含量大大降低。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药剂师玛丽GhodsR.Ph说:在最严重的情况下,高铁血红蛋白症可以直接导致死亡。

尤其是2岁及以下的儿童,他们面临的风险可能会更高。

在xxxx年美国FDA第一次警告儿童使用苯佐卡因缓解牙龈酸痛具有危险性之后,该机构收到29个苯佐卡因所导致的高铁血红蛋白症的例。

Pharm.D公共卫生硕士兼FDA药剂师凯莉泰勒说:19个病例的受害者是儿童,其中的15例症状发生在2岁以下的儿童。

该机构于xxxx年4月再一次发出警告:我们仍然要特别关注儿童为了暂时缓解疼痛而使用OTC苯佐卡因产品的情况,泰勒指出,这个问题之所以严重是因为一系列潜在的严重后果,并且父母们很难察觉到高铁血红蛋白症的临床表现,在家里使用这些产品时,这些症状可能并不是很明显。

基于这些原因,FDA建议父母和监护人不要给2岁及以下的儿童使用含有苯佐卡因的产品,除非健康保健专业人员建议或是在他们的监督下才能使用。

危险信号

高铁血红蛋白症的症状包括:

皮肤苍白、灰色或者蓝色,嘴唇黏膜和指甲床青紫

呼吸急促

疲劳

意识混乱

头痛

头晕

心率加快

使用苯佐卡因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就会出现不良反应症状,Ghods表示,无论是第一次使用还是用过好几次都有可能出现这些症状。

如果孩子在使用苯佐卡因后出现任何以上所述症状和体征,请立刻停止使用该产品并立即拨打急救中心电话,寻求医疗帮助。

苯佐卡因所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症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和住院治疗。严重的病例应立即给予抢救。

如果不能及时治疗,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可能会出现血液中的氧含量不足的情况,进而导致大脑和机体组织的永久性损伤,甚至因此而死亡。

孩子出牙期:父母应该做些什么?

如果孩子出牙期间哭闹,妈妈爸爸应该做些什么?

美国儿科学会提供了一些替代疗法帮助宝宝缓解出牙期疼痛,例如:给孩子一个冷藏过的牙胶;轻轻地用手指按摩孩子的牙龈。

如果这些补救措施都不能帮助缓解疼痛,请联系牙医,咨询其他的治疗方法。

成年人也会深受其害

苯佐卡因类产品如凝胶、液体喷雾剂和含片在成年人群中也广为使用。

医生经常使用含有苯佐卡因的喷雾剂麻醉口腔和咽部的粘膜,以便在麻醉期间进行超声心动图、内窥镜、插管、饲养管的更换等操作。

泰勒说:即使相比之下,苯佐卡因对孩子更具有危险性,但是在使用苯佐卡因类药品之前,最好和健康保健专业人员咨询一下,尤其是如果有心脏病,或是吸烟,或有呼吸问题(如哮喘、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情况,因为这些都是导致苯佐卡因并发症高铁血红蛋白症发生的高危因素。

K428.com口腔护理推荐

口腔常识:如何判断牙疼有多危险?


从健康的角度来看,牙齿对我们来是最重要的,牙齿担负切咬、咀嚼等功能外,还起保持面部外形和辅助发音等作用。很多长寿之人,他们的牙齿健康度都比较好,所以平日的爱牙、护牙一定要做到位。根据大家的需求,小编特意准备了“口腔常识:如何判断牙疼有多危险?”,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牙痛的不同阶段

图:牙齿的内部构造,牙冠本身由3层结构牙釉质(A)、牙本质(B)、牙髓(C)组成。牙髓中含有神经组织,因此当龋洞(D)中的细菌感染牙髓后,便会引发牙痛。

绝大多数的牙痛都和龋齿(也就是俗称的蛀牙)及龋齿引发的牙髓炎密切相关,炎症进展的程度也决定了牙痛的严重程度。通常而言,这种牙痛可以被分为5个渐进式发展的等级:

1.当冷或甜的刺激能引发患牙短暂(持续数秒钟)并尖锐的疼痛时,便意味着可复性牙髓炎的出现。如果在此时即能得到妥当的牙科治疗,牙髓炎并不会造成永久性后果,活的牙髓组织也可得以保留;

2.如果疼痛由(1)转变为自发出现或由温度变化引起的,不伴有肿胀的钝痛、跳痛,此时说明已经进入不可复性牙髓炎阶段。疼痛较以往减轻,但可持续数小时之久,常常会影响睡眠。不可复性牙髓炎同样需要有效的牙科治疗,以最大限度地保留牙齿功能,此时服用抗生素或止痛药不会有效;

3.如果牙髓炎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将会进展为牙髓坏死,疼痛会暂时减轻。但由于牙髓坏死,细菌及细菌分解牙髓所分解出的有害产物会进入根尖,这会引起以患牙咬合或受压时疼痛为表现的根尖周炎。此时牙科治疗依然十分必要,虽然抗生素对此有效,但并不总是必要的;

4.根尖周炎若依然得不到有效治疗,将可能进展为急性根尖脓肿。此时患牙会发生松动,牙周出现肿胀,同时伴有咬合疼痛。牙科引流治疗以排除脓肿对患者而言很有必要,抗生素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

5.急性根尖脓肿也可以扩散到周围软组织,引起咽峡炎,此时会表现为颈部等部位的脓肿,有时还会影响到呼吸道。这种情况往往较为严重,需要紧急入院治疗。

牙痛是怎样引起的?

上述针对牙痛不同阶段的介绍已经对不同病因所引起的牙痛的表现进行了概括,而对于识别有些快速进展、并有引发全身感染趋势的牙痛而言,这些可能并不足够。以下便是识别危险牙痛的方法:

检查肿胀区域:如果牙髓感染已经扩散到临近组织,受影响部位的肿胀将是最初表现。牙痛伴有下颌周围或是眼眶周围的肿胀表明感染已经扩散,若伴有睁眼困难则更为危险,此时需要紧急就医。

评估开口程度:对正常人而言,大开口后中间两颗门牙之间的距离(也被称为开口度)能足以容纳下2~3根手指。如果牙痛时开口度突然无法容纳两根手指,则证明感染扩散至咀嚼肌附近,同样需要紧急就医。

其他感染扩散指征:在罕见情况下,引起牙痛的感染可能会发生全身性扩散,甚至会危及生命。牙痛伴有吞咽、呼吸或讲话困难,突然发热等表现均提示感染的全身性扩散。

口腔常识:口腔治疗慎用镇静剂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口腔医疗机构这方面的经验并不丰富,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风险,绝大多数口腔医疗机构并没将镇静剂当作常规治疗手段大规模开展,也没有出现类似的高风险案例。在口腔科治疗时,儿童难免会出现慌张、哭闹、不配合治疗的情况。那么医生会不会对儿童使用镇静剂呢?

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王天军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不会对儿童使用镇静剂。只有像做舌系带、唇裂、腭裂等大手术时才会在手术麻醉前使用镇静剂,并且需要麻醉医生的参与。王天军说,而像普通的拔牙只会采用局部麻醉,药剂的用量也会视儿童的年龄以及药剂的种类而定,一般一个半小时后药剂基本会被代谢掉。其他情况不太会使用镇静剂和麻醉药。

台州市立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刘治慧说,对儿童使用镇静剂在国外会普遍一点,台州本地比较少见,家长也不太愿意接受。即使治疗需要也要事前告知家长,经他们同意后方可使用。相比之下,对儿童使用局部麻醉的情况会多些,一般由口腔科的医生自己来做。

科学麻醉可以减轻孩子的心理创伤

镇静剂需慎用,但该用时还是得用,除了口腔科的大手术,其他的大手术也会用到镇静剂。据了解,麻醉一般分为镇静和镇痛。镇静是让孩子安静下来,避免心理紧张,深度的镇静能让孩子睡着,接近于全身麻醉,但是当孩子受到疼痛刺激时,还是会醒来。因此,还需要用上镇痛药,使孩子的痛觉暂时休息。但如果只用镇痛药而不用镇静药,孩子在神志清醒的作用下,尽管不痛,但依然可能会因为内心害怕而乱动,影响手术。所以儿科手术的麻醉一般是镇静和镇痛搭配使用。

不少家长担心的麻醉影响智力的讲法,到底有无根据?市中心医院麻醉科主任林学正介绍,正规的麻醉药物都经过了动物和临床实验,医学界反而认为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他解释,现在的麻醉药几个小时就能在体内代谢完,而且理论上讲,麻醉药对人体的作用是可逆的,代谢完之后就没事了。部分家长感觉孩子接受全麻手术后智力受到影响,不能忽略孩子所患的外科疾病对智力的影响,手术、治疗中有无缺氧情况以及本身的身体发育有无异常等因素。

虽然医学上尚未证明麻醉会影响儿童的智商,但是不少家长还是会有顾虑,觉得有些痛能忍的忍忍就好了,尽量不要使用麻醉。林学正表示,这样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儿童在陌生环境里,不仅内心会产生恐惧感,还会在身体上进行反抗,一来整个手术过程会很不顺利,二来疼痛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阴影。林学正说,这些孩子长大后会对医院产生恐惧感,甚至可能出现疼痛障碍。

据有关统计,如果孩子在出生不久后就受到了疼痛刺激而没有做好镇痛措施,孩子长大后的疼痛阈值会降低,也就是对疼痛更加敏感,原因和出生早期的疼痛记忆有关。林学正说,与麻醉可能带给人体的副作用相比,使用全麻对孩子心理的保护作用更大,因此现在儿科的大手术,有条件全麻的都建议全麻。

术前8小时,家长要让孩子禁食

据林学正介绍,考虑病人的安全,使用全麻前医生都要对患儿的身体情况进行一个准确的评估,一般来说,必须在术前对患儿进行访视,与患儿建立感情,以取得患儿的好感与信任。

另外,与患儿家长沟通也很重要。需详细询问其家族史及患儿病史,有无麻醉史、药物及其他过敏史等;近几天有无鼻塞、流涕、咳嗽等,有感冒症状不宜进行全麻手术,因为咳嗽严重可能导致气管痉挛,导致术中缺氧;完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包括体重、发育状况、心肺听诊,以及有无异常皮疹、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心电图,必要时X线摄胸片等。手术当日了解患儿体温、有无上呼吸道感染、禁食及术前用药落实情况等。

医生在术前会告知家长术前禁食时间及重要性,通常禁食8小时。禁食的目的是保持胃空虚,以预防麻醉中呕吐、返流和误吸。小孩子自己没有自控力,这时候家长一定要配合。

口腔常识:重视宝宝牙齿健康刻不容缓!!


家中有宝宝的你,有没有关注宝宝的牙齿健康呢?

拥有一副健康的牙齿可以让孩子受用终生。然而,很多爸爸妈妈虽然也意识到了儿童牙齿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做起。为了让更多的家长重视起孩子的牙齿健康,一直努力的科普儿童牙齿知识,呼吁大家关爱孩子的口腔健康。小编特地将牙医们推荐的儿童护齿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给有宝宝一族作参考,快来瞧瞧吧~

先来给宝宝的牙齿做个简单小测验吧!

1.您有发现宝宝牙齿或颌部变形吗?

2.宝宝在吃饭、喝水、咬合、咀嚼或吞咽方面有问题吗?

3.宝宝是否有下列习惯:磨牙或咬牙、压舌、咬指甲、咬或吸吮嘴唇、舔牙?

4.宝宝一般会保持张口状态吗?

5宝宝睡觉经常鼻鼾吗?

6宝宝在3岁以后还会吮吸拇指或奶嘴吗?

7.宝宝主要用口、而非鼻子呼吸?

8宝宝因为意外或龋齿而使乳牙提早掉落吗?

若上述问题有1题或以上回答是,那么您的宝宝可能有口腔异常的情形。您应与牙医及小儿科医师约诊。他们在必要时可介绍一个齿列矫正专家、语言治疗师或耳鼻喉专科医师等专家给你。

下面为爸爸妈妈们列出了保护宝宝牙齿健康,必须要了解的8件事:

1、几个月开始长牙?

通常,宝宝会在6个月左右长出第一颗牙,牙齿萌出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有的孩子牙齿萌出偏早、有的孩子偏晚,但只要在个体差异的范围内,就是正常的。

2、宝宝长牙时间较早或较晚会有问题么?

家长们不要过于担心,一般,宝宝6月长牙是平均值,据医生介绍,宝宝出牙最早在2个月,最晚长牙时间接近1岁半。所以说,大部分孩子1周岁之内会出牙,如果超过1岁半仍然不出牙,就有可能有问题,最好到医院检查及时治疗。

3、宝宝长牙顺序是怎样的?

年轻的小父母一定要去查查孩子的长牙顺序哦,这样当孩子长牙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的,不知所措哦。

4、宝宝牙齿如何清洁?

一旦宝宝出第一颗牙齿,就要养成清洁牙齿的习惯。需要选择用软毛婴儿牙刷帮助宝宝清洁牙齿,每天早晚两次即可。

5、乳牙的牙根断了怎么办?

就踉踉跄跄学走路的宝宝来说,牙齿受伤的几率很高。一般来说,在宝宝出现乳牙断裂时,首先必须先确定断在哪个部位,通常比较容易断的部位是前牙。

1)若牙齿断在牙根部位,还要注意观察牙齿的动摇程度。若只是轻微的摇晃,可先将牙齿留在口腔内继续观察;若牙齿已经出现移位或者摇晃幅度很大,就需要整个拔除。

2)还有些情况是乳牙牙根断裂、却还留有最深层的一小段在牙龈里时,这就无需把它挖出清除,因为它慢慢会被吸收掉。

6、乳牙有龋齿有必要治疗吗?必须要治疗!!!

很多父母有这样的错误观念:反正乳牙是要换的,即使龋齿也没关系。有这种想法的父母就大错特错了。乳牙龋齿同样会引起疼痛,孩子没有能力咀嚼从而影响消化。还会影响后继恒牙的发育与萌出,造成替牙障碍,甚至会影响颌骨发育。

7、什么是奶瓶龋?

奶瓶龋,是指宝宝在婴幼儿时期含着奶瓶睡觉,躺着的姿势使奶瓶嘴直接贴敷于上颌乳切牙,牙齿长时间浸泡在酸性环境中,从而破坏牙齿。

8、儿童龋齿如何预防?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注重宝宝牙齿清洁。每天必须做的功课就是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帮助宝宝完成刷牙,并且使用牙线清洁牙齿。

其次,定期带孩子检查牙齿。美国儿童牙科学会建议在宝宝出第1颗牙到1岁生日之间,带宝宝去看牙医。

此外,窝沟封闭是预防儿童龋齿非常有效的方法。

窝沟封闭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将一种高分子树脂材料填满磨牙咀嚼面的小窝和沟裂,隔绝外来的致龋因素,达到防龋齿的目的。

窝沟封闭的适用年龄:

乳磨牙3-4岁,第一恒磨牙6-7岁,双尖牙、第二恒磨牙11-13岁时为最适宜封闭时间。

看了以上8点内容,爸爸妈妈们有没有对宝宝的牙齿护理知识有所了解了呢?儿童的牙齿护理也很不容易呢。但是,为了宝宝能够没有牙痛,远离蛀牙,健康快乐的成长,爸爸妈妈们要努力哦!!!

口腔常识:牙齿有“跳动”的痛感?那就危险了!


牙齿可谓是我们是紧要的身体一部分,辅助发音,保持面部外形是牙齿除切咬、咀嚼外的其它重要功能。人的健康长寿和牙齿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爱牙护牙,要从小就树立起这个意识。面对这些问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口腔常识:牙齿有“跳动”的痛感?那就危险了!”,希望小编收集的这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牙跳痛的原因:

牙齿是由牙釉质,牙本质及牙髓构成的。牙釉质是一层坚硬的矿物质结晶,是无生命的组织。牙本质和牙髓形成一体,内含丰富的血管神经。一般来说导致牙痛,有以下几种原因:

1.牙本质细管暴露。如果牙釉质被细菌腐蚀,牙本质里的细管暴露出来,那么牙齿表面急剧的温度、风、PH值的变化就会直接传达到神经末梢。这时牙本质细管内的组织液晃动,传递疼痛感觉。

2.有机酸和毒素导致牙髓发炎,神经末梢处于兴奋状态,导致牙齿疼痛。细菌侵蚀到牙本质内,细菌分泌的有机酸和毒素就会直接刺激神经。即使没有外来刺激,牙齿也会剧烈的疼痛。

3.牙髓严重发炎恶化,导致牙齿的跳疼。牙釉质包裹着柔软的神经、血管组织,一旦牙髓发炎,血流量增多。牙齿内部的压力就会增高,进一步的压迫牙髓,激化炎症。这种恶性循环不断重复,形成牙齿特有的节奏性很强的一跳一跳的刺痛。

二、杀神经是最终的办法:

这种简直的无法忍受的疼痛一般会在1~2天之后暂时消失。这也意味着牙髓已经完全坏死了。如果放着不处理,牙根尖处会积累脓液。这样会导致新一轮的疼痛,也会危及附近的牙齿。原先只有通过拔牙消除这种疼痛。

现在口腔科学治疗则是想方设法尽量保留患者的牙齿,去除细菌导致变软的牙组织,观察牙髓是否出血,如果疼痛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则保护牙齿表面,观察牙髓的发展过程。如果疼痛难忍就只能采取根管治疗,将牙髓清理干净,杀死牙齿神经。

tips:杀神经后的牙齿,会变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变黑(非常缓慢5~6年),为了保护牙齿,让牙齿更美观,医生建议为牙齿做一个牙冠。

三、定期口腔检查维护非常重要

牙齿表面的牙釉质是一种不进行新陈代谢的无生命组织。虽然可以通过补牙或做牙冠修复牙齿,可无论将牙冠镶多么紧密,还是会产生10微米的缝隙,而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直径在1~0.5微米之间,从而导致龋病,所以仅靠修复是无法保证龋齿不形成。

综合上述,牙冠、补牙是改善和预防龋齿产生的最好治疗。龋齿产生的原因很多,例如:卫生习惯不好,没有定时刷牙、饮食不合理等外界原因,也有抵抗力弱、唾液分泌量少等自身体质原因。

只有充分的和医生去交流,定期检查口腔卫生,在出现疼痛就及时预防,才能将病症真正扼杀在摇篮里。

口腔常识:牙周炎与脑卒中危险性


牙周炎是由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感染,全世界近90%的人口受到牙周炎的影响。脑卒中是多种脑血管疾病的严重表现形式,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较高的致死率,是当今世界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自从xxxx年代,学者们即已开展了大量流行病学调查以探求牙周病与脑卒中的关系。然而,由于实验设计和技术手段的差异,二者的确切关系在学术界仍然存在着不同观点。

1.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

脑卒中(Stroke)又名脑血管意外,是一种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发病突然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据统计,全国每年脑卒中新发病例在150万人以上,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脑卒中主要分为两型,分别是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动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使脑组织缺血坏死或灌注失效所致。当脑血管破裂,血液渗透进入周围脑组织同样可以引起脑卒中,即出血性脑卒中。研究表明,高血压、心房纤颤、冠心病、糖尿病、吸烟、饮酒、高盐及低钾摄入、缺乏体育活动、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等均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2.牙周炎与脑卒中相关性研究现状

二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试图为牙周炎对脑卒中的促进作用、危害程度等提供理论依据,下面就近年来有关牙周炎与脑卒中相关性研究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2.1牙周炎与缺血性脑卒中从最近3项纵向研究[2~4]和4项病例-对照研究可以看出[5~8],牙周炎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相关性。Joshipura等通过对卫生专业人员追踪研究(HealthProfessionalsFollow-upStudy,HPFS)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基线牙周病史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由于牙周炎是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常将牙齿缺失与牙周炎一并考虑以减少误差。此研究中同时发现基线牙数24受试者比25者脑卒中患病率更高。

WuT等和LeeHJ等分别分析了美国第1次和第3次全国健康和营养检查(NationalHealthandNutritionExaminationSurvey,NHANES)的结果。前者发现,牙周炎是脑血管意外,特别是非出血性脑卒中显著的危险因子。与无牙周病者相比,牙龈炎、牙周炎和无牙颌发生非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分别是1.24、2.11和1.41;而LeeHJ等发现,在仅仅调整了年龄和抽烟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牙齿完全缺失者或有明显附着丧失的部分缺牙者脑卒中病史明显多于无明显附着丧失有牙者。但在进一步调整了尽可能多的重要影响因子后,并没有发现牙周健康状况与脑卒中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关系。可以看出,牙周病与脑卒中存在联系,但牙周炎是否为脑卒中独立危险因子还不明确。

以上纵向研究均采用的是自我报告的方式获取牙周健康信息,不可避免的造成对牙周病的错误判定。而在另外四项病例-对照研究中,受试者均接受了完善的牙科临床和/或影像学检查。四项研究均显示牙周炎及其引起的牙齿缺失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更为紧密的关系。DrferCE等对303例缺血性脑卒中或暂时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和300名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牙数、血管危险因子和疾病、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等因子后发现,平均附着丧失>6mm的牙周病患者发生脑缺血危险性是非牙周病组的7.4倍。GrauAJ等[6]在DrferCE分组基础上增设了168名非血管性和非炎症性神经系统疾病医院对照组,结果显示,重度牙周炎患者发生脑血管栓塞的危险性比轻度牙周炎和牙周健康者高4.3倍;重度牙周炎作为一种危险因子在年轻者、男性较为明显。此外,SimSJ等在报道了牙周炎与非致命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R值5.7)的同时,还发现年龄低于60岁和血压正常者中这一相关性更加密切。这可能是由于牙周炎在脑卒中发病过程中所发挥的危险因子作用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一项来自ShirotaniT等的研究同样发现,在各年龄组中40~65岁年龄组脑缺血患者牙齿数目明显少于脑出血组和对照组。

2.2牙周炎与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相比,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相对较低,且发病机制完全不同。近年来有关牙周炎与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较少,且备受争议。

为了弄清牙周炎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并鉴别出存在此关系的危险人群,KimHD等选择165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214名非脑卒中正常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分析。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完善的临床牙周检查,并通过结构式问卷调查方式,获取社会人口因素、行为因素、全身健康及其家族史等方面的信息。在调整年龄、性别、收入、教育、高血压、糖尿病、身体质量指数、心脏疾病、家族性高血压病史、家族糖尿病史、家族性心脏病史、抽烟、饮酒等因素后,对牙周炎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附着丧失6mm的牙周炎与出血性脑卒中显著相关(OR值2.5);这种相关性在男性、低收入、肥胖和非糖尿病患者更加明显。SimSJ等在牙周炎与非致命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中,同样也发现牙周炎与非致命性出血性脑卒中相关(OR值2.4)。

2.3牙周致病菌与脑卒中牙周炎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具有牙周致病潜力的细菌主要是一些G-菌,特别是伴放线放线杆菌(Aa)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g)。芬兰学者PussinenPJ等对参加流动性临床健康调查(MobileClinicHealthSurvey)的6950名45~64岁的受试者进行为期13年随访,在随访期内共有173名受试者出现脑卒中发作。其中64名在基线时即已有脑卒中史,而另外109名为健康受试者。根据年龄、性别、地区、疾病状态等分别对两者设置非脑卒中对照组,并用多血清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Aa和Pg的血清抗体水平。发现,基线无脑卒史的受试者抗Aa血清IgA阳性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其阴性者的1.6倍。基线有脑卒中史的受试者抗Pg血清IgA阳性者发生复发性脑卒中的风险是其阴性者的2.6倍。本研究中病例数偏少,无法观测到这种相关性是否存在性别差异。3年后,PussinenPJ等进一步根据芬兰东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调查结果将脑卒中病例数扩大到470例。结果发现,抗Pg血清IgA阳性男性和血清IgG阳性女性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分别是其阴性者的1.6倍和2.3倍[11]。男性和女性有统计学意义的Ig种类不同,显示了受试者牙周状态的特点。IgA半衰期短,仅仅在疾病活跃期升高;而IgG的半衰期相对较长,并不能显示疾病状态而仅仅是牙周炎的持续或复发。

3.牙周炎与脑卒中相互关系的机制探讨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发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牙周炎可以通过诱导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和影响斑块稳定性的方式对缺血性脑卒中产生影响。牙周致病菌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可刺激内皮细胞释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调节单核细胞跨内皮迁移,并使其在内膜下分化为巨噬细胞。后者通过进一步吞噬大量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所必不可少的。QiM等发现Pg可以增加巨噬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摄取,加速泡沫细胞的形成。动物实验也表明,缺乏MCP-1的小鼠有更少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此外,Pg中的热休克蛋白Hsp60和

Hsp90可以与人相应的Hsp发生交叉反应。T细胞和抗体可以识别二者共有的抗原表位,而T细胞反应可进一步促进泡沫细胞形成。同时,牙周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等水平明显增高,这些细胞因子不仅可使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促凝与抗凝失衡,还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增生,并能增加血管通透性,使血中胆固醇易于穿透内膜而在管壁内沉积。泡沫细胞、VSMC及各种基质不断加入初始斑块,并反复进行即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分为稳定性与不稳定性2种,斑块的不稳定、易破裂及继发血栓形成或栓塞是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重要高危因素。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明显增高。

研究表明,CRP水平较高者其斑块的稳定性较差,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几率也明显增加。组织学研究发现,斑块易破裂的纤维帽肩部含有大量巨噬细胞,而此处尚集中了大量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它是一类Zn2+依赖性内肽酶,可降解多种胞外基质成分,在斑块不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推测这些细胞及其释放的MMP能够导致斑块结构的破坏。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标本进行活检可以发现粥样斑块内牙周致病菌的存在,其中主要是Pg和Aa。大量研究证实Pg及其主要毒力因子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均可以诱导巨噬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从而促进斑块破裂。此外,部分基质金属蛋白酶尚可破坏脑血管基底膜的完整性,导致严重的血脑屏障损伤,从而在脑出血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4.结束语

尽管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牙周炎与脑卒中存在着广泛的相关性,然而牙周炎是否为脑卒中独立危险因子仍然存在争议。目前,有关牙周炎与脑卒中相关性存在2种解释:1)二者共同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于患者,在促进患者牙周破坏的同时,诱导脑卒中的发生。2)牙周炎患者由于长期处于慢性感染状态,增加了机体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在探究二者关系的过程中不可能排除所有共同影响因素,加之机制探讨还比较肤浅。因此,二者确切的关系还缺乏足够的证据。

口腔常识:窝沟封闭剂 [防龋涂料]


人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就是身齿了,牙齿的功能很多,主要是咀嚼、辅助发音和保持面部外形的作用。只有健康的牙齿,才有健康的生活,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平日的爱牙护牙工作。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口腔常识:窝沟封闭剂 [防龋涂料]”,欢迎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窝沟封闭剂又称防龋涂料,是本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口腔医用高分子材料。将它涂布于牙面的窝沟处,固化后形成一个屏障,能有效地封闭窝沟,隔绝口腔环境中的致龋因素对牙齿的侵害,从而达到防止龋病的发生。它的问世,为口腔预防医学开辟了新的防龋途径。目前广泛应用的窝沟封闭剂主要有两种类型,即自凝固化型(涂布后,在1-2分钟内,经催化剂的作用,材料聚会固化)和可见光固化型(通过一定波长的光照射30秒,即可固化),两者的防龋效果差别不大。影响防龋效果的因素,主要取决于窝为封闭剂的保留率,保留率越高,则防龋效果就越好;而影响窝沟封闭剂保留率的高低,主要看操作过程中,每一步骤是否都达到要求。特别是彻底清洁牙面,酸蚀牙齿后的冲洗、干燥,一定要防止处理后的牙面被唾液再污染是最重要的关键,此时要求病员张着嘴巴,舌头不动,不让唾液再污染处理好的牙面,再加上医务人员的精心操作,就可获得成功。

有学者指出,窝沟封闭剂是预防龋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当与氟素防龋法结合使用时,可消除人群中绝大多数的龋病。在1983年美国卫生部举行的协调发展会上,对窝沟封闭剂使用的安全性和效益进行了总结,引起了美国牙医学会的巨大震动,从此更加广泛地推广应用窝沟封闭剂。据报道,美国开业牙科医生使用窝沟封闭剂的情况,1974年只有38%,近年来则上升到90%-95%。美国公共卫生机构表示:到xxxx年,50%的8-14岁儿童都应接受一个以上的恒牙进行窝沟封闭。

目前广泛应用的窝沟封闭剂主要有两种类型,即自凝固化型(涂布后,在1-2分钟内,经催化剂的作用,材料聚会固化)和可见光固化型(通过一定波长的光照射30秒,即可固化),两者的防龋效果差别不大。影响防龋效果的因素,主要取决于窝为封闭剂的保留率,保留率越高,则防龋效果就越好;而影响窝沟封闭剂保留率的高低,主要看操作过程中,每一步骤是否都达到要求。特别是彻底清洁牙面,酸蚀牙齿后的冲洗、干燥,一定要防止处理后的牙面被唾液再污染是最重要的关键,此时要求病员张着嘴巴,舌头不动,不让唾液再污染处理好的牙面,再加上医务人员的精心操作,就可获得成功。

窝沟封闭剂的适应证,应考虑牙齿患龋的倾向,并结合年龄的要求:

①窝沟封闭的牙齿选择:牙面有患龋倾向的深窝沟和已患有初龋或可疑龋的窝沟;

②年龄要求:乳磨牙的封闭以3-4岁为宜,第一恒磨牙的封闭以6-7岁为宜,前磨牙和第二恒磨牙以12-13岁为宜,总之,要求遵循一条原则,牙齿完全萌出后,越早涂布效果越好。

口腔常识:超声波洁治的危险


牙齿对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牙齿除了咀嚼切咬的功能,还有辅助发音等功能。牙齿伴随我们一生,它的健康良好与否,决定我们的生活好坏与否,我们一定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爱牙与护牙。小编已为您准备好了《口腔常识:超声波洁治的危险》,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阅读。

1953年Catuna首次将超声应用在牙科学中,尽管由于高速钻针的产生使得用超声备牙有所减少,但1955年的进一步研究认为超声可用于去除牙面上的沉积物,超声洁治成为一种可接受的方式,而且在1960年报道因这种仪器的高效率认为可以起用其代替手用洁治器。还有许多报道得到相同结论,认为超声洁牙机和手用洁治器在临床结果方面同样有效。在xxxx年代晚期和90年代人们关注超声洁牙机清洁牙齿的本质,认为空化作用和声学微流起到了部分作用。

至今,关于使用洁治器械的数量尚不清楚,但是在大部分牙科临床工作中使用了一些电动的洁治器械。尽管超声洁牙机已在病员身上频繁使用,但还是存在一些有害影响,产生一些负效应。例如它可能产生热效应而破坏组织,超声振动可以导致细菌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辐射出高磁场而干扰电器设备。

在临床应用中,由于超声洁牙机与牙面轻轻接触而得以去除菌斑和牙石,这种情况也将改变牙齿外形,而处理所致的这种表面是否利于牙周组织的重新附着还有争议。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很多,针对于此,本文认为使用超声洁牙机导致的牙根面形态的改变是可以接受的。这篇文章列出了在临床中使用超声洁牙机的一些次要影响或不希望的危害。

超声洁牙机在临床使用中对病员和医生都具潜在危害。总的说来,在超声洁牙机使用的同时会带来一些不期望的生物学影响,而这些影响大于其产生的有利作用。在1988年以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因此,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对牙髓组织的热效应

由于产热牙体组织温度升高,将损害牙髓和牙本质。在牙髓组织中,通过血循环可以带走部分热量,但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有不同的结果。因为温度升高将导致不可逆的牙髓炎发生,因此要避免过高的温度刺激牙髓。另外,有人研究通过直接对牙体组织加热来观察热效应对牙髓所造成损害的程度。在猴牙的实验中,有15%的实验牙在温度升高6℃时,牙齿发生不可逆损害,温度升高11℃时牙髓发生不可避免的破坏,而在升高17℃时则发生牙髓坏死。如果在牙体预备过程中,过大的热量到达牙髓,这将导致血管受损和组织坏死。然而,最近的一些文献提示在升高11.2℃时并不会对牙髓组织产生破坏。

超声洁牙机的使用将导致温度升高,这是由于:

①洁牙机与牙面接触而摩擦产热;

②灌注液的温度;

③吸收的声能传递给牙齿。

在xxxx年代,有关超声钻针对人和动物牙齿的牙髓热效应的研究很多,然而,关于超声洁牙机方面的研究在80年代中期以前都很少。有报道认为在体外牙齿温度升高是由于吸收的声能等于2℃。在一个体外实验中,通过监控髓室内充满的偶联凝胶,证明在配合使用流速为xxxx年代早期才进行关于牙医触觉和受超声振动影响这方面的研究,但1985年在英国首次报道了有关研究。

在一项临床试验中,比较了10名工作7年以上的男性牙科技术人员和10名未接触过振动工作的男性,由于前者经常接触钻磨工具,而且其频率高达40KHz,所以研究结果显示手指对刺激产生反应的时间,在牙科技术人员组中高于另一组,这提示神经或受体有功能障碍,而且还发现技术人员手指的有髓神经和无髓神经纤维均有受损。

另一试验是比较工作至少10年的牙医和少于5年的牙医的双手感觉灵敏度的差异。研究评价了两组对振动、温度和热效应的反应。其中一些受试者还出现麻刺感、麻木、操作灵敏度降低的症状,但是所有受试者的非操作侧手均无神经症状。因此可以肯定长期接触超声洁牙机可以增加手出现神经症状的可能性,尤其是工作侧。然而,出现这些神经症状不是由于手指接触了振动的手柄。因为接触手柄的食指和未接触手柄的小拇指均受相同的影响。

一项在100名牙医和100名药剂师中进行的电话问卷调查表明,尽管在牙医的手指出现神经症状的较多,但是是否是由于接触高频振动,还是由于腕关节或其它部位发生神经受压所致还不清楚。

另一研究包括1xxxx年轻的女性临床医师最易感染。

还有一些关于评价超声洁牙机手柄上配置高容量排出器的效力方面的研究。体外研究提示使用这种装置可减少93%的气雾污染,体内研究证实微生物的量也有减少。另外,对登士柏生产的插入器TFI-10和FSI-10与装在手柄上减少气雾产生的装置进行比较,其中后者包括一个环绕手柄的不可动吸引管和一个插口,两者由一个质轻柔软的管子接到高容排出器上。结果显示TFI插入器降低了97%的气雾,而FSI仅有72%。还发现FSI插入器配合减少气雾产生的装置使用较FSI配合减少气雾产生的装置使用感染机会较高。因此,大容量的排出器应与超声洁牙机使用来降低工作者感染的最小机会。

总的来说,洁治前使用漱口液可减少细菌量,高容量排出器能减少气雾产生,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再评价这两种措施同时使用的效果,以证明是否这样可以完全避免气雾中细菌的污染。

对听力的影响

超声洁牙机对临床医师和病员的听力系统都可以造成损害。对操作者听力损害可能通过空中传播的超声洁牙机产生的不和谐声响造成,对于病员的损害可以是超声通过接触的牙面经颅骨向内耳传递,这种损害尤其在做磨牙的洁治时更为可能发生。

耳鸣是听力受损的早期表现,也可以是由超声洁治导致。在对20名受试者进行超声洁治5分钟以观察对听力的影响的研究中,一半的受试者出现短暂听力阈值的改变和(或)耳鸣。相同的试验在另一组20名受试者中却得到不同的结果,也即在进行洁治后没有出现短暂听力阈值的改变和(或)耳鸣。

一小部分牙医在长时间的洁治工作后,出现耳鸣或耳朵麻木,这提示超声洁牙机对听力存在潜在危害。然而,这对一般的人群不存在这种危险。由于病员所承受的噪声比医生大,因此工作者不会听力丧失。

一项定群研究比较牙科工作者与对照组的听力,结果显示没有差异,因此得出牙科设备对听力无损害。另外,用高速气涡沦机进行研究,发现其对听力损害危险性很小。

对心脏起搏器的影响

磁场、电场或电磁场均能影响心脏起搏器。超声洁牙机手柄产生电磁场,其大小决定对起搏器干扰程度。

在超声洁牙机对起搏器影响的研究中,得到不同的结论,即可能存在干扰,也可能不存在干扰。但是所有的研究均认为,压电超声洁牙机对起搏器无影响。

最近的研究认为如果起搏器与磁力控制超声洁治器工作尖的距离在37.5cm内则会产生干扰因此,超声洁牙机对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员不能使用。

我们应进一步评价一些新设计的起搏器(如改进其防护物)的潜在干扰,从而解决这些问题。然而,只有关于这方面的文献有报道,我们才能评价磁力控制超声洁牙机对装有心脏起搏器病员的潜在危害。

小结

超声洁牙机在牙周病学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它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它带来的危害。

1、避免产生的热效应,在灌流流速低于20ml/min时不能使用超声洁牙机。

2、空化作用可以损害血小板,从而可以造成牙髓坏死,尽管体内试验显示没有血栓形成的危害。

3、长时间的使用超声洁牙机可能阻碍操作者的血管、神经供应,尽管这一观点未得到证实。

4、为了减少气雾的危害,洁治前应用抗菌液含漱,并且使用大容量的排出器。任何具高度传染性的病员应用手用器械进行洁治。

5、超声洁牙机可能造成患者和医生听力障碍,尽管不会造成永久性损害。

6、磁性控制超声洁牙机不能被装有起搏器的医生使用,也不能用于装有起搏器的患者。

口腔常识:牙齿为什么会痛


牙齿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牙齿的功能有很多,除了我们熟知的咀嚼切咬外,还有其它功能。只有健康的牙齿,才有健康的生活,我们需要从小就建立爱牙、护牙的健康意识。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口腔常识:牙齿为什么会痛”,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由于牙体内有神经纤维分布,故当牙齿受到损伤时,牙齿的神经组织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刺激,传递到中枢,人们就会感到牙痛。

牙体即牙齿的本身,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一种软组织牙髓组成。牙本质构成牙齿的主体,牙釉质覆盖于牙冠表面,牙骨质覆盖于牙根表面,中央有一空腔为髓腔,牙髓腔内有牙髓组织,其内的血管和神经通过狭窄的根尖孔与牙周组织相联系。

牙本质对外界机械、温度和化学刺激有明显的反应。在牙本质小管内有神经纤维。牙本质的感觉传递一般为外界刺激直接刺激牙本质的神经末梢,然后传递至中枢,或外界刺激引起牙本质小管内容物流动,间接使牙髓牙本质交界处的神经末梢受到冲动(流体力学假说),或造牙细胞突受到刺激后传至细胞体引起细胞体表面电荷改变而影响与之接触的神经末梢。

牙髓腔内的神经很丰富,来自牙槽神经的分支伴血管自根尖孔进入牙髓,然后分为很多细的和更细的分支。进入牙髓的神经大多数是有髓神经,传导痛觉,少数为无髓神经,为交感神经,可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所以当牙齿损伤伤及牙本质和牙髓时,病人会感到明显的牙痛。

口腔常识:久治难遇的口中的痛


从健康的角度来看,牙齿对我们来是最重要的,辅助发音,保持面部外形是牙齿除切咬、咀嚼外的其它重要功能。牙齿是我们健康长寿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我们特别注意牙齿的健康与卫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口腔常识:久治难遇的口中的痛”,希望小编收集的这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近60的陈大爷生来一副好牙齿,胃口也好,吃啥东西都津津有味。他逢人就说:这是常年吃五谷杂粮磨出来的。不料有一天,他因受寒得了感冒,右侧大牙突然疼痛不已。经当地卫生院医生检查,牙齿既无洞,又无松动,牙龈也不发炎红肿。于是,只开了点止痛药就回家了。

奇怪的是,从这以后,他的牙痛未停止过。三五天就疼痛一次,有时刚睡下牙痛又犯了,尤其一遇冷、热、酸、甜,更是疼痛难忍。服止痛片也没有多大效果了。他又找到医生,要求把这坏牙拔了,以求除根。医生再仔细检查后,仍没有找到有病的牙齿。医生怀疑是三叉神经痛。于是又是针灸配合服药治疗,又是打封闭止痛针,但效果并不理想,又求助各种偏方草药,也终未见效。后来,家人陪他到30几里外的县医院诊治。

经县医院口腔科医师详细检查发现,老人除了牙齿消耗性磨损外,牙齿没有洞,牙龈也好,没有明显的炎症。结合病情,医生决定拍X线牙片。拍片结果证实:右上第六磨牙,髓腔内有比米粒稍大的髓石,压迫根髓神经。医生给他做了牙齿髓腔内取出髓石的手术。又经一周的牙体治疗,陈大爷牙痛算是彻底治好了。

点评:有资料报道,40岁以上的人,常会因个别牙齿内牙髓血液减少,营养不良,出现组织钙化,最终形成髓石。不过,有髓石不一定会出现牙痛,只有局限型髓石,压迫了髓腔中的神经才会发生反射性疼痛。髓石引起的疼痛,与人体其他结石,如胆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引起疼痛性质一样,痛而难忍。但只要查出石头位置,经手术取出,症状可立即消失。

口腔常识:口腔丨牙膏使用注意事项


牙膏使用注意事项

1

不要盲目相信功效。

牙膏在口内停留的时间不太长即被涮出,一些特效牙膏难以在短时间内发挥药效。如果牙齿健康,选用普通牙膏即可。

2

牙膏最好换着用

长期使用同一种牙膏刷牙,会使某些有害的口腔病菌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使牙膏失去灭菌护齿的作用。最好几种牙膏交替使用,这样既可防止口腔内的细菌对某些药性成分产主耐药性而影响防治效果,又能避免某些药物被长期反复使用而过多摄入体内。所以说,若干种牙膏交替使用,是一种较为明智的选择。

3

一管牙膏不要用太久

因为牙膏使用时间越久,暴露在空气中的机会就越多,与牙刷的接触频率就越高,接触细菌的机会也就大大增加。

4

一家人不要用一管牙膏

因为每个人的口腔都是一个有多种细菌存在的环境,平时我们再认真刷牙,也只是减少牙齿表面存留的细菌,不可能完全杜绝,尤其是在牙刷毛的间隙中会有细菌附着。如果一家人合用一管牙膏,所有人口腔中的细菌都会在管口聚集,随后又被别人的牙刷带走。所以说,越多人使用同一管牙膏,牙膏管口的细菌存积就越多,细菌传播的几率就越高。

口腔常识:儿童错(牙合)畸形3个危险因素


牙齿的好坏,关乎我们身体健康与否,牙齿的功能很多,主要是咀嚼、辅助发音和保持面部外形的作用。只有健康的牙齿,才有健康的生活,由此可见从小爱牙护牙的重要性。以下是小编吐血整理的“口腔常识:儿童错(牙合)畸形3个危险因素”,欢迎大家收藏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吮吸习惯、低母乳喂养率和夜间张口呼吸是错(牙合)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该论文发表于《生物医学中心口腔健康》(BMCOralHealth2014,14:96)。

该研究纵向观测了80对母子从怀孕开始至子代出生后30个月的情况。调查者于孩子12月龄、18月龄和30月龄时对其母亲进行随访。将吮指、使用安慰奶嘴、奶瓶喂养、母乳喂养和夜间张口呼吸等习惯作为研究变量。在孩子30月龄时检查其前牙覆盖、覆(牙合)及反(牙合)情况。

结果为,奶瓶喂养是12月龄、18月龄和30月龄儿童的最主要习惯(比例分别为87.5%、90%和96.25%),母乳喂养在12月龄、18月龄和30月龄儿童的比例分别为40%、25%和12.5%。在该研究中,儿童错(牙合)畸形约为70%。12月龄、18月龄和30月龄儿童的吮吸奶嘴习惯与其覆盖和开(牙合)相关,该习惯与30月龄的儿童覆(牙合)情况相关。12月龄、18月龄和30月龄儿童的吮指习惯和母乳喂养也与其覆盖情况及开(牙合)相关;后牙反(牙合)与12月龄和30月龄儿童的奶瓶喂养习惯相关,与12月龄和18月龄儿童的夜间张口呼吸相关。

口腔常识:警惕 | 牙医临床的十大危险操作


口腔临床工作一晃十几年了,好些问题经历了才懂得,其实书上的纯理论与毕竟临床实践还是有段距离的!今天随便总结一下口腔临床工作(不包括手术)中的十大危险操作!虽然所产生的后果不一定很严重,希望对刚工作的牙医同行有所帮助。

危险之一:封快速失活剂没做好完全封闭,尤其容易发生在临面龋坏严重的牙齿,比如上下第二磨牙的远中邻面。

后果:轻微的烧坏牙龈(龈乳头),严重的导致骨间隔坏死。

预防:预防的方法是一定要先做好邻面壁,越严实越好,有时光用气枪吹看旁边冒泡漏气否还是不保险,其实本人现在对于这样的牙基本是在麻醉下拔髓处理,完全没有必要封这些危险高的三氧化二砷,其实不光危险性高而且做保护壁也是费时费力,如果您当时患者多工作太忙无充裕时间操作,或者麻醉效果不理想,建议使用无砷失活剂!

危险之二:使用根管糊剂(药)输送针导入根管糊剂,因为没有橡皮障,为了保护上次根管封药的干燥无菌环境,在舌侧用棉球隔口水,尤其发生在下67。

后果:非常容易导致使用根管糊剂(药)输送针缠绕上棉球断裂,报废一根针!浪费银子。

预防:不要在操作的牙齿旁边放棉球,最好用口镜拉开,毕竟操作时间不长。

危险之三:在做固定桥或者冠套时戴乳胶手套使用南韩打磨机打磨雕刻临时塑料牙。

后果:弄不好很容易把一个手指头的乳胶手套缠绕到磨头上去,报废手套,损伤手指,牙医的手是命根子。

预防:小心,手指头拿牙的位置是关键!另外思想要集中,不要边跟患者聊天边做!

危险之四:有时候给患者封FC药的时候,而且瓶很满的时候,医生动作不小心,或者患者突然无征兆的起身吐口水,突然碰到您拿FC的手。

后果:FC溅出到患者皮肤或者衣服上,如光在衣服上问题倒不大,如泼到患者脸上,夏天女性的胸上,或者最要命的眼睛里,那后果就相当的严重。

预防:小心,不分心,粘FC液体时医生转身,不要在患者的危险区域范围内操作。

危险之五:用带坏挺子给矫正患者试(上)带环时,支点没做好,手法不正确,经验足或者带环偏小。

后果:轻则划破患者的牙龈,口腔黏膜,重的可以把上腭弄个小窟窿,这样的事我见过好几例。

预防:选择合适的带环,掌握好支点,左手要做好保护,手法一定要正确,必要时配合带环推子的使用。

危险之六:对上颌切牙腭侧进行麻醉注射时,针头与针管衔接不紧。

后果:因为上颌切牙腭侧组织黏膜致密,麻药推的阻力很大,如果针头与针管衔接不紧,在加压注射时很容易导致针头与针管松脱,结果是针管内的麻药喷患者一嘴加喷自己一脸!

预防:在抽麻药前习惯性地把针头与针管转衔接紧。

危险之七:在用手对上颌后牙进行根管预备时,患者开口度小,体位不正确,医生手指头上粘了患者粘粘的唾液或者长时间操作手指头疲劳。

后果:根管锉掉进患者嘴里,严重的后果是被患者吞咽下。

预防:对上颌后牙进行手动根管预备时要细心加小心,患者体位头部不要太后仰,大拇指和食指要干燥,不怕麻烦的可以在根管锉上穿安全线套手腕上,如果出现根管锉掉入情况,不要慌张,应立刻用左手把患者头向上前托起,再拿出或者让患者自己吐出!

危险之八:用自凝塑料在患者嘴里直接做临时牙时,因为没有时刻注意,时间把握不好,或者工作太忙,把患者丢一边忙其他患者去了,临时牙塑料在患者嘴里直接凝固了;

后果:凝固的直接后果就是你很难取下来,本来想统筹安排节约点时间,谁知道玩过了,最后是更费时间和精力,让患者也是牢骚满腹,直接在牙上凝固还有另外一个危害就是对牙周和牙髓的损伤,严重的可以导致活髓牙出现牙髓炎,到时哭都来不及!

预防:不要一心二用,最好还是看在牙齿旁边保险,在没完全硬固前多取下来几次,顺便用剪刀把多余的塑料修掉,这样才是真正节省时间的,要知道,有的时候真的应验一句古话:越忙越乱!

危险之九:拔上颌6时断根用锤子敲,而不知道正确的用手机分根拔出的方法!

后果:有把牙根直接敲进上颌窦的危险!等进去了你就知道有的时候什么叫噩梦!

预防:上颌6拔除一般使用手机切开分根拔除法,强烈建议不要使用锤子敲击拔除法,其实现在拔牙都讲究微创,更人性化,动不动就用锤子敲的时代早就应该过去了,不光是拔上6,其它牙轻易也不要用锤子敲,我现在在拔牙很少很少使用敲击拔除法!您要真拔不出来,要么别拔,要么换人找高手同事,别等根跑上颌窦去了才知道抱佛脚,晚啦!

危险之十:在进行阻滞麻醉时,肾素与麻药配比不当,或者未进行有效的回抽而误把麻药部分注入血管,或者患者对肾素高度敏感,或者患者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等等,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心脏不适或者高血压反应。

后果:轻度得患者出现短时间的心动过速或者高血压反应,严重的可出现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甚至患者的突然死亡!

预防:认真,小心,不要边陪护士(或者助手)聊天边抽麻药,也不要在护士(助手)抽麻药时分散或者干扰他们的注意力,对于高危人群要注意仔细询问病史!操作时认真仔细,严格按标准规范操作,不要把最日常的技术操作搞麻木了,边注射时药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不要只盯着针管看,要时刻记住一句话阴沟也能翻船!

口腔常识:牙刷的选择与使用


牙齿是人身上是重要的器官,牙齿是我们切咬、咀嚼、辅助发音、保持面部外形的功能承担者。有了牙齿的健康,身体的健康才有了保证,因此,爱牙护牙,要从小就树立起这个意识。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口腔常识:牙刷的选择与使用”,欢迎阅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我们不能忽视良好的口腔卫生的重要性,保持口腔清洁不仅有利于牙齿,更益于全身健康。事实上,牙周疾病是患上严重疾病包括心脏病和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规律地使用牙刷刷牙是保持牙齿和牙龈健康的最好的办法,那么哪种牙刷是最好的呢?

选择牙刷的一般性建议

牙刷的大小:最合适的是牙刷刷头可以顺利触到口腔内牙齿的每个牙面。对于大多数成人来说,宽1.3cm,高2.5cm的刷头是最好用最高效的。尽管市面上还有更大刷头的牙刷,但是你会发现像是后牙侧面和靠里面的面,更大的刷头很难操作,不易清洁到。此外牙刷还应该有一个足够长的柄,可以舒适的握持。

不同的刷毛: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软毛牙刷是最舒适安全的选择,同时为了更好的保护牙齿,确保刷毛的末端(接触牙面的部分)是圆的。使用中度或更硬的刷毛,取决于刷牙的力度和牙齿的强度,有可能会对牙龈,牙齿的根面以及牙釉质有损害。

专家的建议:为了确保你的牙刷已经通过了严格的对于清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质量控制测试,最好向你的牙医寻求更好的建议。

怎样保持牙刷的清洁

刷牙后彻底地用水清洗牙刷,去除残留的牙膏和食物残渣。垂直放置牙刷并使其自然风干直到下一次使用。如果多支牙刷放在一起,要避免刷毛互相接触发生交叉感染。不要经常盖住或者将牙刷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细菌更容易在潮湿的环境中滋生。

每3~4个月更换一次牙刷。如果刷毛变得分散而且有磨损,它的清洁效率就会降低。每个人使用情况不同,牙刷的磨损快慢也不用,因此要经常检查刷毛,如果需要的话及时更换。儿童牙刷应比成人牙刷更换得更频繁。

此外,对于患有牙周病的人来说,应该4~6周更换一次牙刷,因为细菌可以藏匿在刷毛中。如果你生病了的话也应该更换新的牙刷。更要注意的是,不要和家人共用牙刷,共用牙刷会传播细菌有可能引起蛀牙或其他疾病。

口腔常识:口腔痛!多少颗无辜的牙齿惨遭拔出


口腔痛!多少颗无辜的牙齿惨遭拔出

牙痛是口腔痛的一种。口腔气管包括唇、颊、舌、腭、龈、口底等软组织和上、下颌骨、牙齿及颞下颌关节等硬组织。口腔痛就是发生在以上口腔器官的疼痛,是口腔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

疼痛是使机体组织损坏的刺激所引起,引起痛觉的刺激物称为致痛物质。致痛物质直接兴奋神经末梢的痛觉感受器,冲动沿三叉神经丘脑束,上行至脑桥水平与脊髓丘脑侧束汇合,进入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第一感区而引起的痛觉。

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取决于两种因素,一是患者的痛阀,既人体开始感觉到疼痛的那个值;二是患者对于疼痛的敏感性。这两者因人而异,每个患者都不相同。

口腔痛病情复杂,成病原因多,按照病因分类只要有三种。

一.原发性口腔痛

它是直接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一个或者多个位于口腔的痛觉感受器系统而引起的口腔组织所感受到的疼痛。

1.牙齿本身的疾痛。如龋病、牙髓充血、牙髓炎、隐裂、牙本质过敏等。

2.牙周组织疾病。如根尖周炎、牙槽脓肿、牙周脓肿、龈乳头炎、冠周炎等。

3.波及口腔皮肤、黏膜、骨膜及筋膜的疾病。如各种挫伤、挫裂伤、烧伤、烫伤、口腔溃疡、蜂窝织炎、脓肿、骨折、骨髓炎、急性腮腺炎,口腔肿瘤以及全身性疾病如营养缺乏症、内分泌及代谢障碍、血液疾病、中毒、过敏等对口腔造成的损害。

4.颞颌关节的疾病。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等。

5.肌肉紊乱性疾病。肌炎,肌痉挛及筋膜疼痛综合征等。

二.继发性口腔痛

它是由于疼痛传导途径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而致口腔组织疼痛。如颅内肿瘤压迫三叉神经传导中枢部分而引起的其周缘支分布区的疼痛。

1.三叉神经痛,舌炎神经痛等。

2.颅内肿瘤、鼻咽部肿瘤、动脉瘤等。

三.牵涉性口腔痛

它是疼痛发生部位与致痛部位远离的疼痛。如下牙病变引起的上牙疼痛。心脏病疼痛时可牵涉到左侧下颌部。这可能是有病部位传导的冲动有传导交叉而引起中枢神经的误解。

疼痛本身也是一种疾病,卫生部【2007】227号《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新增了疼痛科。在此之前,人们对于口腔痛的认识有很大的误区,多人口腔痛常常被认为是牙痛,有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在拔出了所有牙齿之后,疼痛任然不能祛除,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牙齿惨遭拔出。拔牙很简单,补牙可就费劲的多了,目前口腔科补一颗牙齿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要补一口牙按照最少28颗来算,又要多少钱?

目前的私人诊所中口腔科非常多,口腔科又以牙科最为常见。人常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但是对于牙痛不能只是牙痛拔牙那么简单。患者在选择医疗场所的时候,必须要有全局的意识,了解掌握相关的疾病常识,应尽量选择正规医院去诊治,切勿图方便贪便宜。

口腔常识:牙医不易 口腔临床的十大危险操作 小心不要犯


口腔临床工作一晃十几年了,好些问题经历了才懂得,其实书上的纯理论与毕竟临床实践还是有段距离的!今天随便总结一下口腔临床工作(不包括手术)中的十大危险操作!虽然所产生的后果不一定很严重,希望对刚工作的牙医同行有所帮助:

危险之一:

封快速失活剂没做好完全封闭,尤其容易发生在临面龋坏严重的牙齿,比如上下第二磨牙的远中邻面;

后果:轻微的烧坏牙龈(龈乳头),严重的导致骨间隔坏死;

预防:预防的方法是一定要先做好邻面壁,越严实越好,有时光用气枪吹看旁边冒泡漏气否还是不保险,其实本人现在对于这样的牙基本是在麻醉下拔髓处理,完全没有必要封这些危险高的三氧化二砷,其实不光危险性高而且做保护壁也是费时费力,如果您当时患者多工作太忙无充裕时间操作,或者麻醉效果不理想,建议使用无砷失活剂!

危险之二:

使用根管糊剂(药)输送针导入根管糊剂,因为没有橡皮障,为了保护上次根管封药的干燥无菌环境,在舌侧用棉球隔口水,尤其发生在下67;

后果:非常容易导致使用根管糊剂(药)输送针缠绕上棉球断裂,报废一根针!浪费银子;

预防:不要在操作的牙齿旁边放棉球,最好用口镜拉开,毕竟操作时间不长;

危险之三:

在做固定桥或者冠套时戴乳胶手套使用南韩打磨机打磨雕刻临时塑料牙;

后果:弄不好很容易把一个手指头的乳胶手套缠绕到磨头上去,报废手套,损伤手指,牙医的手是命根子;

预防:小心,手指头拿牙的位置是关键!另外思想要集中,不要边跟患者聊天边做!

危险之四:

有时候给患者封FC药的时候,而且瓶很满的时候,医生动作不小心,或者患者突然无征兆的起身吐口水,突然碰到您拿FC手;

后果:FC溅出到患者皮肤或者衣服上,如光在衣服上问题倒不大,如泼到患者脸上,夏天女性的胸上,或者最要命的眼睛里,那后果就相当的严重;

预防:小心,不分心,粘FC液体时医生转身,不要在患者的危险区域范围内操作;

危险之五:

用带坏挺子给矫正患者试(上)带环时,支点没做好,手法不正确,经验足或者带环偏小;

后果:轻则划破患者的牙龈,口腔黏膜,重的可以把上腭弄个小窟窿,这样的事我见过好几例;

预防:选择合适的带环,掌握好支点,左手要做好保护,手法一定要正确,必要时配合带环推子的使用;

危险之六:

对上颌切牙腭侧进行麻醉注射时,针头与针管衔接不紧;

后果:因为上颌切牙腭侧组织黏膜致密,麻药推的阻力很大,如果针头与针管衔接不紧,在加压注射时很容易导致针头与针管松脱,结果是针管内的麻药喷患者一嘴加喷自己一脸!

预防:在抽麻药前习惯性地把针头与针管转衔接紧;

危险之七:

在用手对上颌后牙进行根管预备时,患者开口度小,体位不正确,医生手指头上粘了患者粘粘的唾液或者长时间操作手指头疲劳;

后果:根管锉掉进患者嘴里,严重的后果是被患者吞咽下;

预防:对上颌后牙进行手动根管预备时要细心加小心,患者体位头部不要太后仰,大拇指和食指要干燥,不怕麻烦的可以在根管锉上穿安全线套手腕上,如果出现根管锉掉入情况,不要慌张,应立刻用左手把患者头向上前托起,再拿出或者让患者自己吐出!

危险之八:

用自凝塑料在患者嘴里直接做临时牙时,因为没有时刻注意,时间把握不好,或者工作太忙,把患者丢一边忙其他患者去了,临时牙塑料在患者嘴里直接凝固了;

后果:凝固的直接后果就是你很难取下来,本来想统筹安排节约点时间,谁知道玩过了,最后是更费时间和精力,让患者也是牢骚满腹,直接在牙上凝固还有另外一个危害就是对牙周和牙髓的损伤,严重的可以导致活髓牙出现牙髓炎,到时哭都来不及!

预防:不要一心二用,最好还是看在牙齿旁边保险,在没完全硬固前多取下来几次,顺便用剪刀把多余的塑料修掉,这样才是真正节省时间的,要知道,有的时候真的应验一句古话:越忙越乱!

危险之九:

拔上颌6时断根用锤子敲,而不知道正确的用手机分根拔出的方法!

后果:有把牙根直接敲进上颌窦的危险!等进去了你就知道有的时候什么叫噩梦!

预防:上颌6拔除一般使用手机切开分根拔除法,强烈建议不要使用锤子敲击拔除法,其实现在拔牙都讲究微创,更人性化,动不动就用锤子敲的时代早就应该过去了,不光是拔上6,其它牙轻易也不要用锤子敲,我现在在拔牙很少很少使用敲击拔除法!您要真拔不出来,要么别拔,要么换人找高手同事,别等根跑上颌窦去了才知道抱佛脚,晚啦!

危险之十:

在进行阻滞麻醉时,肾素与麻药配比不当,或者未进行有效的回抽而误把麻药部分注入血管,或者患者对肾素高度敏感,或者患者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等等,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心脏不适或者高血压反应;

后果:轻度得患者出现短时间的心动过速或者高血压反应,严重的可出现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甚至患者的突然死亡!

预防:认真,小心,不要边陪护士(或者助手)聊天边抽麻药,也不要在护士(助手)抽麻药时分散或者干扰他们的注意力,对于高危人群要注意仔细询问病史!操作时认真仔细,严格按标准规范操作,不要把最日常的技术操作搞麻木了,边注射时药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不要只盯卓针管看,要时刻记住一句话------阴沟也能翻船!

牙科吧K428.com为您提供2023全网优质的口腔护理相关内容,由资深口腔护理编辑撰写或转载,希望《口腔常识:过量使用外用缓痛剂有危险》对您有所帮助,以及访问我们精彩的“牙周炎危险吗”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