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网

牙齿的好坏,关乎我们身体健康与否,牙齿承担的功能很多,除了切咬,咀嚼主要功能外,还能辅助发音等。有了牙齿的健康,身体的健康才有了保证,所以平日的爱牙、护牙一定要做到位。小编帮大家整理了牙科吧讲堂:口腔颌面外科急救常识——抗休克”,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关于“口腔颌面外科急救常识——抗休克”,牙科吧编辑整理相关资料分享如下,希望对大家提供参考。

临床判断休克的主要指标:血压、脉搏、皮肤色泽与温度、尿量等。休克早期心率的变化是重要指标,正常成人的心率上限达到120次/min,结合四肢皮肤变化是早期诊断休克教可靠的指征。

1.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首先要保证气道通畅和止血有效。应该尽快地建立起两条静脉输液通道。立即给予大量快速补液。对严重休克,应该迅速输入1——2L的等渗平衡盐溶液,随后最好补充经交叉配合的血液。为了救命,可以输同型的或O型的红细胞。在没有通过中心静脉插管或肺动脉插管进行检测的情况下,就要凭以下临床指标来掌握治疗,即尿量需达到0.5——1.0ml/(kg.h),正常心率,正常血压,毛细血管充盈良好,知觉正常。在针对大量失血进行复苏之后,即在为补偿失血而给予输血之外,还应该再补给一定量的晶体液和胶体液,以便适应体液分离之需。

2.创伤性休克:多见于外伤,复杂骨折,烧伤,挤压伤或大手术等。细胞外液转移至受伤区域是除出血外造成低血容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创伤性休克的治疗原则大致同失血性休克,但在处理上应注意:1.HCT不能说明血容量丢失程度;2.需要止痛,镇静,并妥善处理受伤部位;3.紧急处理危急受伤部位;4.抗生素预防感染;5.血压稳定后及时手术。

3.感染性休克:除积极控制感染外,应针对休克的病生理给予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调整血管舒缩功能、消除血细胞聚集以防止微循环淤滞,以及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等。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全身各脏器组织的血液灌注和正常代谢。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充分估计病情的变化,及时加以防治。

有效循环血量的不足是感性性休克的突出矛盾。故扩容治疗是抗休克的基本手段。扩容所用液体应包括胶体和晶体。各种液体的合理组合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恒定。胶体液有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日用量为10%500——1500ml,一般为1000ml)、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血浆、白蛋白和全血等。晶体液中碳酸氢钠复方氯化钠液较好。休克早期有高血糖症,加之机体对糖的利用率较差,且高血糖症能导致糖尿和渗透性利尿带出钠和水,故此时宜少用葡萄糖液。

一般先输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平衡盐液),有明显酸中毒者可先输给5%碳酸氢钠。扩容治疗要求达到:①组织灌注良好:患者神情安宁、口唇红润、肢端温暖、紫绀消失;②收缩压>12kPa(90mmHg)、脉压>4.0kPa;③脉率<100次/min;④尿量>30ml/h;⑤血红蛋白回复基础水平,血液浓缩现象消失。

“口腔颌面外科急救常识——抗休克”的内容,由牙科吧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对想要了解相关问题的人提供参考,更多口腔知识,敬请关注牙科吧口腔医学知识栏目。

【推荐】

口腔执业医师笔试复习《口腔解剖生理学》资料整理汇总

2020年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哪天出成绩?有奖竞猜来啦!

2020年口腔执业医师笔试考后,这几件事情考生要清楚

大揭秘!2020年口腔执业医师考情分析,2021年复习方向及建议

2021年口腔执业医师辅导班哪个好?比较说明已备好!

牙科吧精选阅读

牙科吧讲堂:口腔颌面外科的概况


和其他医学专科一样,口腔颌面外科是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一个医学分科,正因为有了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形成和参与,才使得中国的牙医学发展成为口腔医学。

应当说,口腔颌面外科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为了防治口腔颌面部疾病的需要,口腔颌面外科与口腔内科学、口腔正畸学、口腔修复学等有关学科不能截然分割;另一方面,由于它本身的外科属性,又与普通外科学、整形外科学以及内、儿科学等有着共同的特点与关联。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口腔颌面外科学既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关于命名纵观牙医学(dental medicine)的发展史,是与外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的。虽然在公元前开始即已有有关牙医学内容的医书记载和实践,但牙医学的正式建立和兴起,应当说是在17~18世纪的西方国家。法国的Pierre Fauchard(1678~1761)曾出版过有关牙医外科的专著,并完善了牙科临床工作,由于他的贡献而被称为现代牙科之父。在当时,牙科是在外科领域内,被称为牙外科(dental surgery section);牙科医师也被冠以牙外科医师的头衔而称为dental surgeon,以至于至今牙科医师的学位也仍维持着牙外科学博士(doctor of dental surgery,D.D.S)的称谓。据考证,在古老的牙医学创始人中,在当时也大多具有医学博士(doctnr of medicine,M.D)学位。

据一些书籍的记载,“口腔外科”(oral surgery)一词由美国人James Edmund Garretson(1828~1895)所命名。Garretson本人是一位外科医师,当时他在一所牙科学校讲授以拔牙术为主的口腔外科学。在以后的多年中,“口腔外科”一词不但用于医院科室建制的命名,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教科书和参考书。

20世纪初即已有颌面外科(maxillofacial surgery)的概念出现,但究竟在什么时候,什么国家,由哪一位学者正式提出或命名为“口腔颌面外科”,尚需进一步考证。

在欧洲,原苏联的口腔颌面外科是比较发达的,其中特别得益于40年代的二次世界大战。由于对颌面部战伤的处理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口腔颌面外科的名称在40年代后期的原苏联即早已得到广泛地应用和承认。中国的口腔医学是在1952年大学院系调整时才正式被确认的,因此,也是在1952年以后才有了口腔外科或口腔颌面外科的正式建制和名称。1956年,卫生部颁布了口腔医学教育大纲,并将“口腔外科学”改名为“口腔颌面外科学”,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口腔颌面外科”的名称给以正式肯定。为此,1959年, 由夏良才主编出版的中国第一本正式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就用的是《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名称。美国人W.Harry Archer及Gastav O.Kruger的原著《口腔外科学》则是在70年代中期以后才分别更名为《口腔领面外科学》的。目前,“口腔颌面外科”的名称不但广泛地被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且其学会或学术组织也沿用这一命名。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口腔颌面外科的学科简介的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口腔医学知识请关注牙科吧。

纠错 责任编辑:晓宁

牙科吧讲堂: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伤清创缝合术、颌面部骨折固定(口腔颌面外科急救知识)


关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伤清创缝合术、颌面部骨折固定(口腔颌面外科急救知识)”,为帮助大家了解,牙科吧编辑整理相关内容分享如下,希望对大家了解有所帮助。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伤清创缝合术

口腔头面颈部血运好,伤后十二小时内仍可行清创术。

污染严重或已化脓感染的伤口不宜一期缝合,仅将伤口周围皮肤擦净,消毒周围皮肤后,敞开引流。

多采用神经阻滞加浸润麻醉,严重的则可选用全麻。

清洗伤口周围。注意充分显露较深的伤口,去净异物以及坏死组织、游离的骨折片。充分止血,必要时修整创缘,分层对位缝合,注意消除死腔,必要时放置引流条。如遇面神经较大的分支、腮腺导管等损伤尽量一期吻合,如腮腺损伤为预防涎瘘可十字绷带加压包扎一周。舌体损伤应用大圆针、4——7号线缝合,注意勿使舌体缩短。

颌面部骨折固定:

松动牙固定术:用牙弓夹板将松动牙齿与邻近正常牙齿固定在一起

骨折:手法初步复位上下颌骨骨折段,用牙弓夹板恢复上下颌骨牙列的完整性,以减少疼痛、出血及舌后坠。必要时予以颌间结扎外加弹力绷带外固定,后送后再于医院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伤清创缝合术、颌面部骨折固定(口腔颌面外科急救知识)”的内容,由牙科吧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对想要了解相关问题的人提供参考,更多口腔知识,敬请关注牙科吧口腔医学知识栏目。

【推荐】

口腔执业医师笔试复习《口腔解剖生理学》资料整理汇总

口腔执业医师【临床综合】备考资料大汇总

口腔执业医师医学综合考试《生物化学》重要考点汇总

口腔执业医师资格综合笔试《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汇总

牙科吧讲堂:吸氧术基本急救技术


吸氧术基本急救技术:

氧气吸人疗法可用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低氧状态,促进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命活动,是一项基本抢救和治疗技术。

(一)适应证

1.通气不足 见于药物和某些疾病引起的呼吸抑制,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2.肺内气体弥散功能障碍 如间质性肺纤维化、间质性肺水肿等。

3.通气/灌注比例失调 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肺大面积炎症性实变、肺不张等。

4.其他原因引起的缺氧 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休克、昏迷及一氧化碳中毒等所致的呼吸困难。

(二)氧疗的种类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是评价通气状态的指标,是决定以何种方式给氧的重要依据。临床上根据吸入氧浓度将氧疗分为低浓度、中等浓度、高浓度、高压四类。

氧浓度和氧流量的关系为:

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1.低浓度氧疗 又称控制性氧疗,吸氧浓度低于40%.应用于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呼吸衰竭,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增高的反应很弱,呼吸的维持主要依靠缺氧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2.中等浓度氧疗 吸氧浓度为40%-60%.主要用于有明显通气/灌注比例失调或显著弥散障碍的患者,特别是血红蛋白浓度很低或心输出量不足者,如肺水肿、心肌梗死、休克等。

3.高浓度氧疗 吸氧浓度在60%以上。应用于单纯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如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肺复苏后的生命支持阶段。

4.高压氧疗 指在特殊的加压舱内,以2—3kg/cm2的压力给予100%的氧吸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主要适用于一氧化碳中毒、气性坏疽等。

(三)方法

1.鼻导管、鼻塞给氧 最为常用,适于任何缺氧的病人。其步骤如下:

(1)首先装好氧气流量表,连接湿化瓶(内含适量湿化液)及鼻导管或鼻塞。

(2)先用湿棉签擦净患者鼻腔,然后打开出氧开关,将鼻导管或鼻塞放入水中,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再将经石蜡油润滑的鼻导管,插入鼻孔约5em深,或用鼻塞塞入一侧鼻孔。

(3)用胶布固定鼻导管外露端在病人鼻梁或适当位置上。 牙科吧 收集整理www.k428.com

(4)为避免一个孔道阻塞致给氧无效,可在鼻导管前端于不同平面上剪1—3个小孔,既可分散氧流,又可以减轻病人不适之感。

2.面罩吸氧 通过呼吸面罩吸氧,简便可靠。氧浓度为60%—90%,氧流量≤6L/min,适用于短期内需给予高浓度吸氧者。

3.氧气枕吸氧 适于转运病人途中或家庭病床给氧。

牙科吧讲堂:面裂与唇裂


面裂和唇裂:

面裂概述:

面裂较唇裂少见得多。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将发生横面裂,裂隙可自口角至耳屏前,较轻微者可为大口畸形;如联合过多则形成小口畸形。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将形成斜面裂,裂隙自上唇沿着鼻翼基部至眼睑下缘。还有一种极少见的情况,因侧鼻突与中鼻突之间发育不全,在鼻部形成纵行的侧鼻裂。

唇裂概述:

唇裂多见于上唇,是球状突和上颌突为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发生在唇的侧方,单、双侧均可发生,单侧者较多。依病变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前者从唇红至前鼻孔底部全部裂开;后者中最轻微的只在唇红缘有一个小切迹。由于唇的发育于前颌骨及腭的发育有关,所以此种唇裂常伴有切牙和尖牙间的颌裂及腭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两侧球状突中央部分为联合或部分联合形成上唇正中裂;两侧下颌突在中线处未联合则形成下唇裂,这两种唇裂罕见。

唇裂可能是面部发育异常性综合征的一部分,约占全部唇裂的10%,称综合征性唇裂,而多数唇裂则与确定的综合征无关,称非综合征性唇裂。

牙科吧讲堂:浸润麻醉的常见操作方法-口腔外科常识


关于浸润麻醉的常见操作方法-口腔外科常识,为帮助大家了解,牙科吧编辑整理了如下内容:

浸润麻醉:局麻药液注入组织内,作用神经末梢,使之失去传导痛觉的能力。

(1)骨膜上浸润法:主要用于上颌及下颌前份牙及牙槽突的手术。

(2)牙周膜注射法:牙周膜注射法又名牙周韧带内注射法。这种麻醉方法的缺点是注射时比较痛,但因注射所致的损伤很小,所以适用于血友病和类似的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亦可以避免因其他浸润麻醉或神经干阻滞麻醉时容易产生的深 部血肿,特别是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容易发生的翼下颂间隙严重出血。

(3)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主要特点是可以精确控制注药速率。

”浸润麻醉的常见操作方法-口腔外科常识”的内容,由牙科吧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对想要了解相关问题的人提供参考。

牙科吧讲堂:什么是口腔外科,什么是口腔内科?


什么是口腔外科,什么是口腔内科? 可能很多人还不清楚,下面整理的材料分享给大家,供参考学习。

口腔内科和口腔外科同属于口腔医学专业范畴。但是分属于内科和外科。同普外科和普内科区别相类似,口内科和口外科的区别专注于是否是手术和外伤引起的疾病的处理和救治(外科),以及疾病病因是细菌感染,免疫因素等引起的(内科)。

而对于口外科而言,口腔颌面外科(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涎腺以及颈部某些相关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应当说,口腔颌面外科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为了防治口腔颌面部疾病的需要,口腔颌面外科与口腔内科学、口腔正畸学、口腔修复学等有关学科不能截然分割;另一方面,由于它本身的外科属性,又与普通外科学、整形外科学以及内、儿科学等有着共同的特点与关联。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口腔颌面外科学既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以上“什么是口腔外科,什么是口腔内科?”的内容,由牙科吧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对想要了解相关问题的人提供参考。

纠错 责任编辑:青青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