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网

牙齿是我们赖心健康生存的一个重要器官,牙齿除了咀嚼切咬的功能,还有辅助发音等功能。生活质量的高低,和牙齿关联在一起,所以我们要树立起爱牙,护牙的意识。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三叉神经的运动检查法》,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三叉神经的检查方法,在临床上主要根据该神经的解剖分布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是否存在,来判断其是否正常。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运动、感觉和反射三个方面。

主要检查咀嚼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的运动情况。因咀嚼肌群均止于下颌骨,在三叉神经运动支支配下,运动颞颌关节,参加咀嚼、言语运动,并也在一定程度上参加表情的表达。若咀嚼肌发生病损,除可造成上述的运动障碍外,亦可出现颜面变形(如下颌变形偏斜、面部偏侧肥大)等颜面症状。

上述咀嚼肌群中,咬肌、颞肌和翼内肌收缩,可使下颌骨上提(闭口),两侧翼外肌同时收缩,可使下颌骨向前,一侧翼外肌收缩,使下颌骨向一侧方移动,若两侧轮替收缩,可使下颌骨左、右移动。

在检查前首先应注意观察患者两侧颞部及颌部是否对称,有无肌萎缩,然后让患者用力反复咬住磨牙,检查者用双手掌按触两侧咬肌和颞肌,如肌肉有萎缩,或一侧有明显肌收缩减弱,即有诊断价值。如有怀疑,请患者分别用两侧臼齿咬住压舌板,检查者拉动时可以判断其收缩力。另外,当嘱患者张大口时,观察下颌骨是否向患侧偏移,如有偏移,证明三叉神经运动支损害,引起翼内、外肌瘫痪,健侧翼内、外肌收缩将下颌推向前方及患侧所致。但须注意有下颌关节病变的患者,张口时也可表现为双侧不对称。让患者向两侧错动其下颌,检查者加以阻力,观察翼肌的收缩力。患者将其下颌前伸(翼肌)和后缩(颞肌、二腹肌),注意有无偏斜。

由于三叉神经运动核受双侧皮层支配,明显的一侧咀嚼肌瘫痪都提示核型或核下型病变,并常有该侧咀嚼肌和颞肌的萎缩。双侧皮质延髓束病变造成该侧核上型瘫痪者,有严重的双侧咀嚼肌瘫痪,伴有下颌反射亢进。

牙科吧扩展阅读

三叉神经痛的角膜反射检查法


1.检查方法 请患者向一侧注视,检查者用柔软的捻成细束的棉絮毛轻触其对侧角膜的外下方,由外向内,不让患者看见。反射作用为引起双侧眼轮匝肌收缩,出现双侧瞬目动作。同侧称为直接角膜反射,对侧称为间接角膜反射。
2.反射弧 角膜—三叉神经眼支—脑桥中部三叉神经感觉核—网状结构—丘脑—大脑皮层—皮层延髓束—双侧面神经核—双侧面神经—双侧眼轮匝肌。
3.临床定位意义 角膜反射可以受到多种病变的影响。角膜反射消失常见以下三种情况:
(1)反射弧传入神经病变 三叉神经眼支的病变,除了面部该支的分布区(前额部皮肤)有感觉障碍外,同时伴有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该侧三叉神经损害造成角膜麻痹时,双侧均无反应,而在作对侧角膜反射时仍可引起双侧反应。角膜反射减弱常见的原因是三叉神经第一支损害的早期症状,随着病变的发展,终至角膜反射消失。由于小脑幕也是由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在颅后窝病变时,早期可出现角膜反射减弱,如小脑出血、桥脑小脑角胆脂瘤等。有人报道同侧角膜反射减弱和/或消失,是定位诊断的重要指征。
(2)角膜反射的传出神经病变(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角膜反射的传出神经为面神经,当周围性面神经病变时,角膜受到刺激后不能闭目(瞬目),出现此种现象从广义来看,也属角膜反射消失。该侧面神经麻痹时,同侧角膜反射消失而对侧反射存在。
(3)一侧大脑半球病变 单侧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常为偏身麻木的一部分,而在不少偏瘫病例中,角膜可能是惟一的麻木区域。有人认为,在顶叶有角膜反射中枢,或许可以得以解释。如果双侧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时,说明大脑两侧有广泛性损害(如深昏迷、脑水肿、脑缺氧),侵犯了角膜反射的脑内反射弧。

三叉神经运动核的解剖


位于脑桥中部网状结构的背外侧,三叉神经脑桥核的内侧,与脑桥核之间有三叉神经纤维相隔。该核呈卵圆形,长柱状,由典型的大中型运动神经元组成,其间夹杂较小的多极神经元。三叉神经运动核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亚核组成,每个亚核的轴突各自支配相应的肌肉。三叉神经运动核发出的轴突形成三叉神经运动根,在三叉神经感觉根的内侧穿出脑桥,经三叉神经节的内侧加入下颌神经,支配咀嚼肌的运动。三叉神经运动核还接受发自中脑根的侧副支以及其他传人纤维,形成单突触的反射弧,控制咀嚼肌的运动。来自口腔黏膜和舌的刺激,可以反射性地控制咀嚼肌运动。来自锥体束的纤维,可终止于三叉神经运动核,调节咀嚼肌的运动;来自红核及顶盖的锥体外系的纤维和内侧纵束的纤维也进人运动核。来自篮斑的纤维束,将三叉神经运动核与各泌涎核相联结,使咀嚼运动与唾液分泌相联系。
三叉神经运动核接受双侧皮质延髓束(交叉或不交叉)的支配,所以单侧的核上性损害(如内囊出血)不会导致明显的肌肉瘫痪;而脑桥被盖部外侧的病变可以使三叉神经运动核造成损伤,引起咀嚼肌的瘫痪。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