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网

牙齿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重要器官之一,牙齿主要的功能就是切咬,咀嚼食物,还有一些其它功能。没有牙齿的健康,身体的健康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平时要特别关注保护牙齿。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支抗微种植体对兔牙周组织损伤的影响”,欢迎大家收藏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随着瑞典科学家BRANEMARK等[1]骨结合理论的提出和现代种植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系列的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专业得以开发应用并取得了成功[2~5]。近年来发展很快的微型种植体支抗(MIA),以其支抗性能稳定[6]、体积小、植入部位灵活、低创伤、手术操作简单等特点受到了广大正畸临床医师的欢迎,逐渐成为支抗研究的亮点和热点。MIA由纯钛制成,直径一般在1.2~2.0 mm,可植入相邻两牙的牙根之间、上颌结节处、腭部及磨牙后区三角,可以说,微型种植体有效克服了传统的种植体支抗所受到植入部位的限制,几乎能够植入正畸医师所需要的任何一部位。临床上最常用的植入部位是两牙牙根之间的牙槽骨中。但是,由于两牙牙根之间的牙槽骨骨量的限制,在操作中植入点和 植入方向稍有偏颇,就容易导致不必要的组织损伤,最容易导致的并发症之一就是两侧邻牙的牙周膜被损伤。本项实验通过建立兔牙周膜MIA损伤模型,观察其损伤后组织愈合、修复的过程和方式,并探讨这种损伤可能会造成的后果和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健康家兔12只,雄性9只,雌性3只,体质量为(3.0±0.4)kg,兔龄8~11个月。微型种植体12枚,西北中邦公司生产,非自攻型,直径为1.2/ 1.4 mm ,长度为7 mm。

1.2 实验方法应用0.2 mL/kg地西泮和盐酸氯胺酮混合液,对家兔进行麻醉后,局部消毒,选择5号尖刀片切开上、下颌中切牙之间的牙龈黏膜组织,切口长约 2 mm ,距龈缘约3 mm,用骨膜剥离器剥离牙龈组织,用微型种植体专用的慢速车针钻开骨皮质。然后用专用螺丝刀将微型种植体直接旋入牙槽骨中。旋入微型种植体时要使植入方向发生偏移,以确保能够损伤相邻牙齿的牙周膜。术后即刻用螺旋CT对手术部位进行断层扫描(层距为1 mm),然后利用三维软件进行该部位的三维重建,观察种植体所处的位置以及与邻牙牙根之间的解剖关系,如经检查方向有误,种植体与邻牙牙根无接触,则取出后变换方向重新植入,再次经CT检查与邻牙牙根有接触后为成功。即刻用专用螺丝刀直接将微型种植体直接从骨组织中旋出。将12只家兔分别在手术后的第1、5、28、56天处死,每次处死3只。

1.3 标本的制作及病理结果的观察 取下包含受损伤牙齿的上、下颌骨骨块,修整、固定、脱钙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厚3 μm),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100~200倍)观察受损牙周膜的愈合过程及其修复方式,并照相。

2 结果

手术后第1天,受损伤部位的牙周膜连续性受到破坏,产生机械断裂,牙周膜纤维与牙骨质的连接中断,牙周膜局部增宽。手术后第5天,受损伤部位开始修复,牙周膜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排列稍乱;纤维母细胞增多,细胞核较大,胶原明显增多;牙周膜下方可观察到有化脓性炎症,周围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手术后第28天,受损伤部位的牙周膜内纤维结缔组织的修复已经基本完成,牙周膜纤维与牙骨质的连接重新建立,但牙周膜的宽度比正常情况下增宽,胶原纤维增多,排列稍有紊乱,炎症已经基本消退;牙周膜与牙槽骨之间的连接逐渐建立。手术后第56天,受损伤组织的修复已经基本完成。牙周膜、牙骨质及牙槽骨三者之间又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但修复后的牙周膜宽度增加,胶原增多,可见比较粗大的胶原纤维带的形成,其细胞成分相对较少,与牙槽骨的连接仍欠平滑,束状骨板还未完全修复。

3 讨论

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其中牙周膜的作用最为重要[7]。本文结果显示,牙周组织在受到损伤后基本可以顺利地进行自我修复。牙周膜的修复仍为纤维结缔组织的修复,在功 能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但是牙周膜的修复并不是完全的、彻底的。正常的牙周膜纤维排列规则有序,含有大量的细胞成分,这对维持牙齿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修复后的牙周膜,宽度略有增加,胶原成分相对增多,可见比较粗大的胶原纤维带的形成,其细胞成分相对较少,这些变化对受损伤牙齿的生物学行为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总体而言,微型种植体对家兔牙周膜所造成损伤的修复整体结果是较好的,因为这种损伤的范围较小,作用时间短,而且是在无菌手术操作的条件下发生的。有研究表明,牙周组织再生困难的可能原因是缺乏足够的活性细胞,残余的牙周膜及骨组织自身固有修复能力较弱[8]。本实验中,微型种植体致牙周膜损伤的范围较小,作用时间短,而且是在无菌手术操作的环境下发生的,所以有足够的剩余牙周组织进行修复。但是在临床上,如果微型种植体植入后损伤了牙周组织而没有被发现,或者手术时损伤的范围较大,损伤是否会加重,组织修复结果是否仍如本实验的结果,以及受伤牙齿在受到正畸力时是否还能够发生正常的移动,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探讨。本实验是人为地用微型种植体造成兔牙周组织的损伤,损伤较为轻微,但是大部分的牙骨质都被不同程度的伤及,说明微型种植体已经和牙根发生了接触,可是在种植体植入的操作过程中,手术者并没有感觉到明显的阻碍感。提示,在临床操作中,尽管使用的微型种植体是非自攻型的,但是仅凭手感来确定微型种植体有无损伤牙根还是不确定的,必须拍摄X线片予以确认。当然,在的临床工作中,让每一个病人植入微型种植体后都做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也是不太现实的,但是起码应该拍摄X线根尖片,对可疑与牙根有接触者,应再从不同角度拍摄,直至确定是否有接触。此外,许多学者认为,植入颌骨内的微型种植体在受到正畸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少量的位移,主要发生在垂直方向上[9,10]。虽然水平方向位移较小,但是随着治疗的进程,很有可能会使原本没有接触的牙根与微型种植体发生接触,这时病人可能会产生疼痛的感觉或者受力牙齿不再发生移动,重要的是微型种植体可能会伤害到一些重要的组织器官,如上颌窦、下颌神经管以及小血管等[11]。所以,定期拍摄X线片复查有一定的必要性,尤其是原本牙槽骨骨量较少或植入后的微型种植体与周围的组织器官比较接近者,而且如果选用的是自攻型微型种植钉则更要注意此类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进行微型种植体植入手术的操作过程中,必须对植入的位置和方向进行精确地控制,尽量避免伤及邻牙的牙周组织。

扩展阅读

4种表面形态种植体对支持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


观察4 种常见不同形态种植体所支持的下颌覆盖义齿,在力作用下其支持组织——牙槽骨及种植体周围的应力分布状况,从生物力学角度为种植体形态设计提供参考。方法:用三维光弹应力冻结切片法,对光滑圆柱形、光滑圆锥形、螺纹圆柱形、螺纹圆锥形4 种不同形态种植体所支持覆盖义齿,在力作用下的应力状况进行应力冻结,并在相应部位进行切片观察,以了解不同情况下其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种植体不同的表面形态对支持组织应力分布有较大影响,圆柱形种植体比圆锥形种植体,带螺纹种植体比光滑种植体其牙槽骨及骨界面应力值小。结论:不同表面形态的种植体对种植体骨界面及牙槽骨的应力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牙植入体;形态、应力分析;三维;光弹性试验

将种植体植入颌骨内以支持义齿,目前临床应用日趋广泛。长期应用中分化出形态各异的多种类型种植体。据文献报道,用相同材料制作的不同形态的种植体,其种植效应存在很大的差别,良好的种植体形态设计,能明显提高种植的成功率;并且在功能状态下,能合理传导和分散力,较好地发挥其生理功能[1]。但目前关于哪种形态种植体的设计最为合理的问题尚无统一定论,有必要从生物力学角度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本研究应用三维光弹应力冻结切片法,分析了4 种不同形态种植体对牙槽骨及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为种植体的形态设计提供了参考。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分组
据文献[2,3]报道,圆柱形种植体机械加工方便,植入工具及术式也易规范化,在临床广泛应用;而带螺纹的种植体由于植入时对骨组织创伤小,初期稳定性好而倍受欢迎。本研究实验设计采用4 种钛种植体,即直径3.75 mm,长度13 mm 的光滑圆柱形(A),光滑圆锥形(B)、螺纹圆柱形(C)、螺纹圆锥形(D)种植体,相同4 颗为一组,模型和义齿复制、制作方法及种植体种植方法参见参考文献[4],制作出A、B、C、D 4 组模型。
1.2加载及应力冻结参见参考文献[4]。
1.3冻结模型切片的制取与测试参见参考文献[4]。

2结果

2.1在垂直载荷下,牙槽骨应力值测量结果见图1。

图14 种形态种植体各切片点应力值变化曲线应力水平100%=0.7471条纹级数/mm

2.2在垂直载荷下,种植体周围骨界面(根尖部和颈部)应力值测量结果见图2。

图24 种形态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值测量结果

3讨论

3.1不同形态种植体对牙槽骨应力的影响
实验结果来看,种植体形态对牙槽骨有较大的影响;总体来说,圆柱形种植体与锥形种植体相比,其牙槽骨的应力较小;而带螺纹种植体又比不带螺纹种植体其牙槽骨应力小。
根据几何学原理我们知道,相同长度、相同直径的圆柱体和锥形体,其表面积是前者大于后者。较大的种植体表面积就会形成较大的骨结合面积,也就降低了骨界面的平均应力,相对而言也就增大了种植体承受载荷的能力,而该能力越大其牙槽骨受力也就相对减小。同理带螺纹种植体比不带螺纹者其牙槽骨应力值较小。
但相同长度、相同直径的光滑圆柱形种植体与带螺纹圆锥形种植体相比,由于种植体表面的众多螺纹有效地增大了种植体表面积,根据计算已超过了光滑圆柱形种植体的表面积,所以出现了光滑圆柱形种植体牙槽骨应力大于螺纹圆锥形种植体的情况。
而牙槽骨应力值在3、7 切片点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该切片点位于远中种植体周围。根据实验结果及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从影响牙槽骨应力值的角度,优化设计出最佳形态的种植体,即螺纹圆柱状钛种植体。
3.2不同形态种植体周围骨界面的应力分析
实验结果示,不同形态的远中种植体,其周围骨界面应力大于近中种植体,根尖部应力大于颈部应力。与前面实验结论一致,原因相同[4]。
而在本组实验中出现了圆锥形种植体根尖部应力大于圆柱形种植体。这主要是由于圆锥形种植体根尖部面积较小,尖端不圆纯,留有锐角,故容易在根尖部形成应力集中区,造成了圆锥形种植体根尖部应力大于圆柱形。这与文献报道及有限元法研究的结论一致[1,2,3]。

在本组实验结果中我们发现,几种形态的种植体中,其颈部骨界面应力相差较小,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几种形态种植体颈部直径相同,所以该区域应力值相近。
根据本实验结果及以上分析,我们从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析的角度可以得出结论,在4 种不同形态种植体中,以螺纹圆柱形钛种植体力学性能最佳,有利于降低骨界面的应力。
3.3关于种植体形态设计的生物力学问题
良好的种植体形态设计,不仅可促进骨融合的速度,提高骨融合的质量,而且可以使种植体在行使功能时,较好地传递和分散力,维护种植体长期稳定。
从本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就种植体形态设计的生物力学问题得到一些启示。首先,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增大与骨的结合面积,降低界面的平均应力;其次,在种植体的形态设计上尽量避免界面出现应力集中;再则,应保证在主要受力方向受载荷时,界面有足够的压力支持面积;然后,应注意种植体的形态设计,有利于传递和分散力;最后,因为种植体不良的形态设计不仅会导致界面的应力过大,而且会影响种植体自身强度,故应在形态设计时注意其自身强度。

4结论
4.1种植体不同的表面形态对支持组织应力分布有较大影响, 圆柱形种植体比圆锥形种植体、带螺纹种植体比不带螺纹种植体其牙槽骨及骨界面应力小;螺纹圆柱形钛种植体设计较为合理。
4.2在种植体形态设计时,应遵循一定的生物力学原则, 才能使种植体的设计合理、实用。

本课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 39600165
作者单位: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710032

参考文献

1 陈治清主编. 最新口腔材料学. 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89.121
2 陈安玉主编. 口腔种植学. 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1.234
3 Tsutsumi S. Biomechanical designing of implants. J Dent Res(special issue), 1989,68:766
4 张铁, 马轩祥, 张少锋,等. 不同连接设计种植全口义齿的三维光弹应力分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1999,15(3):225

表面处理对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


这个研究的首要目标是比较SLActive和TiUnite种植体在骨-种植体界面的抗剪切强度。第二个目标是比较两个不同的表面骨和种植体的接触量BIC。

这项研究的假设是,通过生物力学和组织学手段评价SLActive种植体能够更好的促进材料和骨的结合。

材料和方法

试验选择总共30只兔子(最小年龄9个月),试验组的两个种植体(美学种植体standard plus,直径4.1mm.RN,8mm)和两个对照组的种植体(Replcce" Select Taper,直径4 .3 rnm. TiUnite?, 10 mm, 和8.5 mm TiUnite?种植体对照)植入胫骨,一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种植体植入股骨。随机选择实验组和对照组植入左右侧。对10只兔子在愈合过程中的10天,3周,6周三个时间点进行评价。对种植在胫骨的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种植体进行抗剪切强度的测试,因此,测量移除种植体所需的力矩值,随后计算抗剪切强度值。所有种植体都进行组织形态学的研究。

结果

抗剪切强度

植入10天后,SLActive种植体比TiUnite种植体的平均抗剪切强度高,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在3周和6周种SLActive植体的抗剪切强度的均值仍高于TiUnite种植体,而且有统计学意义

组织学观察

本实验的第二个目的需经组织形态学的研究,目前正在进行中

结论

这个研究提出钛种植体的表面抗剪切强度很大程度上受其表面处理的影响,在兔的胫骨种植后3和6周,SLActive表面的种植体表现出有统计学意义的高抗剪切强度。

种植体支抗矫牙效果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牙齿畸形令人难以笑口常开,这是人生中的一大憾事。

矫牙是改善牙齿畸形的有效方法,已成时尚流行,特别是年轻人,在美容热潮的冲击和美眉重围的诱惑下,纷纷踏足美容院和医院,以求美一回。据南海人民医院口腔科彭国光和梁景章两位主任介绍,近年来到该科矫牙的人数不断上升,尤其是在学生寒暑假期间,前来矫牙美容的人数翻倍,为此,该医院口腔科推陈出新,在佛山市率先开展了种植支抗矫牙的新技术。

该技术是用微型螺钉种植体进行植入,以使需要矫正的畸形牙齿达到有效的支抗控制,从而达到快速矫正畸形牙齿的目的。该技术方法尤其适用于:

1.需要改善面型,要求最大限度回收前牙的患者;

2.需要压低牙齿的情况;

3.成人或低角病例,需要推磨牙向后者;

4.不愿戴用口外弓、横腭杆等附件的患者。

据悉,该项新技术在南海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已常规开展,从目前应用的情况来看,矫正畸形牙齿的速度较快,箍牙时间较短,效果明显,且价格适宜,患者普遍反映良好,并容易接受。同时,应用种植体支抗这种技术,扩大了牙齿畸形矫正的范围,取得了与传统方法不能比拟的良好效果。

种植体数目对骨界面应力影响


从本实验结果可知,随着种植体数目的增加,种植体周围骨界面的应力值逐渐减小。这主要是由于种植体数目增加,减小了单个种植体的负荷,所以造成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值的减小。

而远中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大于近中种植体,主要是由于覆盖义齿的后缘一般均超过远中种植体而形成单端桥,而单端桥越长,远中种植体受力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大,故在磨牙区种植可以较好地解决远中种植体松动的问题。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为维护种植体的健康,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多地选择种植体做基牙,同时注意远中种植体尽量靠近远中;如果因为其他原因无法选择较多数目的种植体时,应采到必要的措施,如在义齿与种植体之间使用弹性连接或其他散压装置、减小义齿的颊舌径、降低牙尖高度,增加食物溢出沟等均可减小种植基牙的受力,保护组织的健康,提高口腔种植的成功率。

种植体周围组织病变治疗原则


种植体周围组织病变治疗原则

种植体周围一旦出现骨吸收,即不易逆转,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所以特别强调种植术后的维护,对种植体周围炎的预防重于治疗。

治疗种植体周围组织病变的基本原则是持之以恒地彻底去除菌斑,控制感染,消除种植体周袋,制止骨丧失,诱导骨丧失,诱导骨再生。包括初期的保守治疗和二期手术治疗,与牙周炎的治疗方法相似,但有其特点。

1.初期治疗

去除病因有菌斑、牙石沉积的种植体,周围粘膜探诊出血阳性,无溢脓,探诊深度≦4mm,应进行机械除菌斑治疗。机械清除天然牙及种义齿各个部分如种植颈、种植基台、上部结构龈面等处的菌斑、牙石。必须用塑料器械或与种植体同样硬度的钛刮治器,使牙石碎裂,用橡皮杯和抛光膏抛光种植体表面以清除菌斑。由于钛种植体表面易磨损,传统的金属刮治器不能用于种植体,他们会损伤钛表面,形成粗糙面,促进菌斑沉积。

如果负载过重,则应除去过重的咬合负荷。

氯已定的应用在探诊出血阳性,探诊深度4-5mm,有或无溢脓的种植体部位,除机械治疗外,还应使用氯己定治疗。每日用0.12%-0.2%的氯己定含漱,种植体周袋部位用0.2%-0.5%的氯己定龈下冲洗,活在感染部位局部应用0.2%氯己定凝胶。一般需3-4周的抗菌剂治疗,可获得治疗效果。

抗生素治疗在探诊出血阳性,探诊深度6mm,有或无溢脓,并有X线片显示骨吸收的种植体部位,在机械治疗和应用氯己定后,还必须使用抗生素——甲硝唑或替硝唑全身给药,也可局部使用控释抗生素。

2.手术治疗

初期治疗成功地控制炎症后,有些病例可以进一步作手术治疗。手术可分为切除性和再生性。前者使袋变浅,修整骨外形,清除种植体表面的菌斑牙石使之光洁;而再生性手术除上述目的外,还在于使种植体周围的骨有再生。

种植体与龈组织间的界面


种植体与龈组织间的界面

牙龈软组织与种植体接触形成的界面即龈界面,上皮细胞粘附在种植体表面而形成生物学封闭,又称袖口(cuff)。种植体的成功与牙龈封闭的质量有直接关系。牙龈软组织细胞是通过其表面特殊的蛋白多糖与种植体表面的血清蛋白的吸附层相互粘附,上皮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然后在细胞膜和钛氧化膜之间形成半桥粒,从而附着。其具体机制目前尚无定论,1989年Steflik提出了上皮与种植体附着的动态过程,认为结合上皮胞浆内富含粗面内质网生成的氨基葡聚糖,通过高尔基复合体,将其装配在分泌性囊泡中,结合上皮先通过伪足与种植体形成初步粘附分泌性囊泡移至该部位后,泡内所含的氨基葡聚糖排出,在种植体表面形成一层无定形的胶样物,最后逐步形成与种植体表面平行的基底膜,其间为类似点溶合状的半桥粒。

所谓半桥粒其典型结构是:该区质膜下胞质中有一个由蛋白质构成的盘状附着板,其上有许多张力原纤维附着,板内侧伸出更细的丝,钩住并连接这些纤维,张力原纤维在附着板处反折成襻,并向细胞质方向散开,横穿细胞内部形成网状结构,就像是细胞内张力原纤维的抛锚点,将细胞锚定于基底上。近来有人通过试验证实,外源性利用基底膜基质(Matrigel)及牙骨质活性蛋白有助于种植体的龈结合。

在临床上,种植体与牙龈衔接的部分(即种植体基台)在生产加工上要求非常光洁,其表面粗糙度Rz值应在1.6μm ~3.2μm之间 , 主要是防止口腔牙垢及牙结石在基台表面附着。但是,由于口腔环境与外界相通,食物残渣又容易残留在口腔,如果患者每天不能对种植体基台进行很好的清洗,即使种植体基台非常光洁,但长时间牙垢的堆积,会使基台表面越来越粗糙,而粗糙面会导致更多的牙结石。如果健康的牙龈经常受到不良刺激,可能发生牙龈炎症,以至破坏种植体与牙龈之间很好的生物封闭状态,最终引起种植体的松动和失败。所以保持种植体基台的加工精度和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正畸支抗的新手段:种植体支抗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正畸治疗是对牙齿或颌骨施力,并使之达到预期位置的过程,这一力量的反作用力必须由一稳定的装置来承担,即所谓“正畸支抗”的概念。Proffit定义正畸支抗为“对不希望发生的牙齿移动的抵抗”或“对牙齿或口外结构所提供的作用力的抵抗”。正畸支抗的设计和控制对于矫正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通常由口内的牙(组牙)或口外的装置来实现。Robertstzj认为支抗不足是限制正畸治疗的重要因素,直接负载的骨性支抗方法的发展会大大提高矫治的生物力学水平。传统的加强支抗的方法如横腭杆、 Nance弓、固定舌弓、唇挡、颌间牵引、头帽口外弓等,存在稳定性、舒适性、方便性和患者合作性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对于口内稳定有效且不依赖患者合作的新的支抗手段的需求,促进了正畸骨性支抗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一、种植体正畸支抗的发展历史

Gainsforth于1945年发表的文章被认为是最早关于正畸骨性支抗的文献,研究中所有种植体均在16-31天内松动脱落,种植体正畸支抗未能实现长期的稳定性。随着种值修复技术的发展,在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各种类型的种植体用于正畸骨性支抗的实验研究:碳化玻璃钢种植体、生物陶瓷涂层氧化铝种植体、活合金(钴铬钼合金)种植体、ticonium合金种植体等。这些动物实验研究虽然有些获得阳结果,但种植体表面与骨组织不能形成有效的直接结合,实验中种植体加载正畸力或矫形力的时间也比较短。Branemark等证明钛合金种植体表面和活性骨组织之间和结构和功能上能够达到直接的结合,并将其定义为“骨性结合”的概念。自从1965年骨性结合种植技术在临床应用以来,大量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也证明了骨结合钛合金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的有效性。

对于非修复正畸患者,传统的牙种植体用于正畸支抗受到植入部位、术式、费用等方面的限制。近五年多来,一些专门为正畸支抗设计的种植体系统得到开发,研究较多的是腭侧种植体正畸支抗系统和微型种植体正畸支抗系统,目前还处于临床应用的发展和完善阶段。专门的正畸支抗种植体是暂时的骨性支抗装置,为了避免种植体治疗后的取出手术,Glatzmaier开发设计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正畸支抗种植体系统(BIOS),该系统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正在研究中。

二、传统的修复牙种植体系统作为正畸支抗的应用研究

牙列缺损的修复患者,临近缺牙部位的牙齿往往出现倾斜、旋转和过长,同时可能存在牙列拥挤或合关系异常,因此修复前的辅助性正畸治疗经常是必要的。但是牙齿的缺失造成支抗的不足,某些类型的牙齿移动难以或不能完成。钛合金种植体为这些正畸治疗提供了良好的骨性支抗。

1.稳定性研究

1984年Roberts首次在动物实验中验证钛合金种植体的正畸支抗能力。20枚钛合金螺钉种植体植入14只兔子的股骨,种植体之间加载100克力并维持4-8周时间,结果显示20枚种植体除一枚外均保持稳定。Wehrbein和Shigeru Saito研究证实了种植体长期持续(24-32周)负载正畸力移动牙齿的有效性。Wehrbein的研究发现种植体未发生边缘骨吸收,相反在正畸力的作用下有骨沉积发生。Shigeru Saito认为加力种植体和未加力种植体的骨结合率无显著性差异,而加力种植体的压力侧和张力侧骨结合率也无显著性差异。Southard研究了钛合金种植体在垂直向的支抗能力,认为种植体支抗压低牙齿优于牙性支抗。

1969年Linkow首次发表了叶状种植体用于正畸支抗的病例报告,作者没有报告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此后相继有一些病例报告发表,利用钛合金种植体完成修复前正畸牙齿的排齐、内收、升高和压低等运动,正畸治疗结束后种植体用作永久义齿修复的基牙并保持了长期的稳定性。

2.种植体材料、大小和形状

钛合金是目前常用的种植体材料,种植体表面经过机械或化学的处理,如酸蚀、喷沙、羟基磷灰石涂层、钛浆喷涂等,可以大大提高种植体的骨性结合强度。传统的 Branemark种植体形状一般为圆柱或圆锥状,表面光滑或呈螺纹形状。种植体为了行使修复体或正畸支抗的功能,必须有足够的骨结合面积。对于柱状种植体,骨结合质罱取决于种植体的长度、直径、形状、植入部位骨密度。在后两种因素确定的情况下,调整种植体的长度和直径来达到一定的结合强度。在多数文献报告中,用于正畸支抗的传统修复种植体直径在3-5毫米,长度在6-15毫米。

3.种植体植入部位和时机

对于正畸一种植修复联合治疗的患者,种植体具有支抗和基牙的双重身份,种植体的位置不仅要符合正畸牙齿移动的生物力学,同时要满足正畸治疗后作为基牙修复的要求。因此,口腔修复、牙周、外科、正畸等多学科之间的联合协作是保证成功的前提。种植体精确的位置确定必须进行治疗前的诊断性排牙和蜡合模型的重建,预计好的种植位置信息转移到原始模型上,通过制作模板再次转移到口内以确定种植体的植入位置。修复种植体的植入需要足够的骨量支持,对于缺牙区槽嵴明显吸收的患者,目前有两种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案,一是在种植前进行牙槽嵴增高术,二是种植体植入后对螺纹暴露部分进行诱导性骨组织再生术。

在多数情况下,修复种植体在正畸治疗前开始植入。有些特殊的情况,种植体两侧牙齿的移动不能很好的预测,需要正畸治疗过程中建立诊断性蜡合模型确定种植体的位置。种植体不能随牙颌的生长而萌长,一般认为修复种植体不能用于生长发育期患者的牙槽嵴。

修复种植体植入牙槽嵴以外的部位作为正畸支抗的报道比较少。Roberts的研究在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患者磨牙后区植入标准的Branemark种植体,用以增强双尖牙区的支抗,成功的将下颌第二、三磨牙近中移动10-12毫米关闭缺牙间隙,从而避免固定桥或种植义齿修复治疗。

4.种植体植人术式和愈合期

种植体植入后周围骨组织的改建需要一个适当的愈合期。Roberts研究发现在兔股骨植人种植体后,6周即形成良好的骨结合。在人类这一过程需要4-6个月的时创。正畸一修复联合治疗的种植体需要完全的骨性结合和最大的稳定性.手术要求尽可能减少对骨的创伤,保持骨的生理活性。通常选择双期手术,一期植入后经过龈下封闭愈合4-6个月形成有效的骨性结合,二期手术暴露种植体后,进行正畸附着体或修复附着体的连接。 Ericsson的临床研究表明,Branemark种植体采用单期手术的植入方式,同样达到良好的骨性结合,有效的承担正畸支抗和修复体功能。

5.种植体加力大小和时间

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与行使修复功能相比,生物力学有明显不同。正畸支抗种植体要求在持续负载正畸轻力的情况下保持稳定,力的方向多为侧向力。大部分的实验口和临床研究表明,种植体能有效承载30-400克正畸力,作用时间从1个月到2年不等。在一些实验研究中,种植体负载500-1000克的矫形力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Vasquez应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研究指出,以骨性结合种植体支抗移动牙齿时,关闭曲法较滑动法有较低的负载应变曲线。

三、专门为正畸支抗设计的种植体系统的应用研究

正畸临床面对的主要是完全牙列或拔牙间隙需要关闭的非修复正畸患者,传统的修复种植体植人牙槽嵴提供支抗对这些患者是不适宜的。有两种途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方法是寻求有足够骨量的其他位置如硬腭部、下颌磨牙后区、上颌结节部;另一种方法是减小种植体的体积,发展微型种植体系统。

1.腭部种植体正畸支抗系统腭部解剖基础和种植体定位

腭中缝的骨化程度和硬腭部骨板的厚度,是影响腭部种植体使用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Schlege认为腭中缝完全的骨化很少发生在23岁之前,腭中缝后部钙化程度高于前部,但从临床的角度来看,0.03厘米的腭中缝裂隙相对于种植体的直径比较小,谨慎的使用也许并不影响种植体的稳定性。

种植前必须评估腭部的垂直骨量,以避免种植体穿透鼻底,常用的方法包括头颅侧位片和计算机断层扫描。 Wehrbein。经过临床和头颅侧位片的对比研究,证实从头颅侧位片得到的正中腭部垂直骨量比实际的高度少2毫米,Wehrbein建议安全的植入高度至少在鼻窦下2毫米。对于腭中缝未完全闭合的年轻患者,腭正中旁区是可选择的植入部位。Bemhart应用于CT扫描的方法研究腭部垂直骨量,发现正中旁区最大骨量部位距正中线和切牙孔各3毫米,平均高度7.8毫米。腭部种植体植入前需要从头颅侧位片上确定种植体的位置、角度、深度。 Tosun为了减少腭部种植体临床植入的误差,将头颅侧位片上腭部的描记图转移到上颌模型的止中矢状剖面上,确定种植体植入的位置、角度和深度,并以此作三维模板转移至口内。

主要的支抗系统及临床应用(1)Straumann Orthosystem种植体:

Wehrbein1996年设计的腭侧正畸支抗种植体系统。该系统为一体式结构,骨内部分直径3.3毫米、长4或6毫米,由纯钛制作,带有自攻螺纹;颈部表面光滑与软组织附着,根据植入部位的粘膜厚度,颈部有1.5、2.5、11.5毫米三种高度可供选择;粘膜外暴露部分高度2毫米,可与愈合帽相连。为了补偿种植体长度减小所带来的骨结合强度降低,种植体骨内部分表面经喷沙和酸蚀处理。

该系统的植入采用单期手术,术式简单,植入时使用与种植体颈部直径匹配的粘膜冲暴露骨面,避免粘骨膜瓣的准备和术后的缝合。植入13周的愈合期。种植体即达到良好的骨性结合,能有效负载正畸力。种植体取出使用与种植体颈部直径匹配的环锯(直径4.2毫米),将种植体连同少许骨组织一起植出。

Wehrbein在前瞻性的研究中拔牙治疗9例II类错合患者,应用Orthosystem种植体作问接支抗稳定后牙,覆盖平均减小6.2毫米,两侧尖牙分别内收6.6和6.4毫米。临床和组织学检查均证明种植体的稳定性,由于连接腭杆的挠曲,两侧后牙支抗分别丢失0.7和1.1毫米。 Ortho

种植体周围组织概述|病变病因


种植体周围组织概述|病变病因

一、种植体周围组织病变概述:

种植体周围组织病变是发生于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炎症损害,包括累及软组织的可逆性种植体黏膜炎和累及种植体植骨床、造成骨吸收的种植体周围炎。后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导致持续的骨吸收和种植体-骨界面原有的结合分离,最终使种植体松动、脱落。种植体周围炎是导致种植体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种植体周围组织病变病因:

目前认为种植体周围组织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是种植体上的菌斑微生物和负载过重,此外,其他一些因素也对种植体周围病变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

菌斑微生物种植体周围组织病变和牙周病类似,菌斑聚集是导致疾病的始动因素。当软硬组织存在炎症病损时,种植体周的菌斑主要有革兰阴性厌氧菌、产黑色素厌氧菌及螺旋体等组成。

部分缺牙患者于无牙颌患者的种植体周围菌斑组成有所不同。前者菌斑中常见牙龈卟啉单胞菌、螺旋体等牙周致病菌。而无牙颌患者的菌斑组成更接近健康牙周的菌斑,主要含中间普氏菌、聚核梭杆菌等机会致病菌,而很少发现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螺旋体。

生物力学负载过重咬合负载过重是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的重要促进因素。它导致种植体-骨界面产生微笑骨折,形成垂直性骨吸收,继而又上皮和结缔组织向根方增值移行,包绕种植体。如组织移行速度取决于政治题负载大小和叠加的细菌感染程度。负载过重并同时伴有细菌感染时,疾病进展会大大加速。

可能导致种植体生物力学过载的因素如下:

颌关系:义齿颌接触关系不正常,使种植体承受过大的侧向力。

义齿固位:上部结构固位差易造成种植体损伤。

种植体数目:种植体数目越多,每个基牙上承受的合力相对减少。

义齿设计:在种植体义齿设计中,如设计成单端桥,桥体长度越大,末端种植体上分布的应力越大。

牙周炎患者口腔内其他天然牙的牙周状况也会对种植体周的健康产生影响,未经治疗的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失败率高,故施行种植义齿前必须彻底治疗口腔内存留牙的牙周炎,牙周炎控制后再进行种植修复。

吸烟:

是影响种植体周围炎三十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显示,吸烟者种植体边缘骨的年吸收量大于非吸烟者,如果吸烟者的口腔卫生状况不佳,其骨吸收更多。若吸烟者在种植术前后戒烟,牙槽骨吸收较不戒烟者减少。如果早期种植体周围炎患者在接受治疗能同时戒烟,治疗效果和预后会明显改善,而继续吸烟者的种植体周围组织仍可能进一步破坏。

其他影响因素:

1.种植义齿类型。

2.种植体形状及表面处理。

3.手术技术及术后处理。戴牙后龈沟内的粘接剂如果出去不干净,很容易引起种植体周围组织发炎,继而导致牙槽骨吸收,引起种植体松动。

4.骨的质和量。

5.软组织附着类型。

6.生物学宽度、种植体的深度、龈瓣的设计等也与种植体周围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7.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如果患者患有糖尿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会影响种植体的愈合,并可能影响种植体周围组织对菌斑微生物等刺激因素的反应。

牙齿种植:口腔护理行为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


种植义齿的护理不仅仅是种植临床医生的责任,而是包括患者在内的整个种植治疗团队的责任,最关键的是医患间能保持长期而有效的沟通,患者能充分认识到口腔维护的重要性,对种植义齿进行自我维护和专业维护,以保证种植体的长期成功。

何为种植体周围炎

种植义齿修复后,由于口腔卫生不良或清洁方法不当,暴露在口腔内的种植体基台清洁较差,黏附在基台上的菌斑刺激牙龈,就产生了种植体周围炎。临床表现与牙周炎相似,严重者可引起骨吸收、种植体丧失,致使种植修复失败。

种植体周围炎的产生是以菌斑微生物为主要病因、同时多种风险因素累加控制其进程的一种疾病;种植体周围炎的易感性不单局限于某一因素,往往是多因素联合作用。

口腔维护是关键

口腔卫生与种植体周围炎密切相关:表面粗糙的种植体、上部基台和冠修复体,以及基台和冠修复体的间隙,都有利于种植体龈沟菌斑附着积聚,促使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和发展;而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牙菌斑沉积的有效方法之一。

种植义齿的护理包括种植术后种植体的护理和上部修复后种植义齿的护理。种植义齿的护理不仅仅是种植临床医生的责任,而是包括患者在内的整个种植治疗团队的责任,最关键的是医患间能保持长期而有效的沟通,患者能充分认识到口腔维护的重要性,对种植义齿进行自我维护和专业维护,以保证种植体的长期成功。

怎样进行种植义齿的自我维护

种植修复完成后,患者应该对种植义齿进行有效而持久的自我维护,同时种植医生也必须与患者良好沟通,以进行监督和正确的指导。种植义齿的自我维护有以下几方面:

1、刷牙

正确而有效地刷牙是控制菌斑的首选方法,建议采用改良bass刷牙法,使用小头软毛牙刷和微磨料牙膏。至少每天2次,每次至少3分钟。

2、使用牙线

清洁牙齿邻面菌斑的方法,适用于牙间乳头无明显退缩的牙间隙。一般在临睡前、刷牙后使用。

3、使用牙缝刷

清除邻面菌斑和有根分叉病变区域的方法。适用干牙间乳头明显退缩的牙间隙,根据邻间隙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牙缝刷。一般在临睡前、刷牙后使用。

口腔清洁要重视

多项独立研究均发现,口腔卫生护理行为如刷牙次数和刷牙时间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有显著影响。每天刷牙2次以上的患者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显著低于每天只刷牙1次的患者。刷牙时间小于3min的患者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显著大于3min的患者。吸烟患者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也高于不吸烟的患者。

一些研究也发现,使用硬毛牙刷的患者较使用软毛牙刷的患者更易患种植体周围炎,不使用牙线的患者也更易患种植体周围炎,但仍有争议。此外,种植术后患者还应接受定期牙周洁治,将天然牙表面与种植体表面的菌斑和牙结石进行彻底清理。

因此,对所有的患者都应该强调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并演示如何清洁修复体,特别注意修复体牙龈边缘的清洁,最终建立合理的口腔卫生保健措施。

双螺纹设计对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


双螺纹设计对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

【摘要】 目的 通过共振频率分析仪和组织病理形态学来比较分析双梯形螺纹种植体和经典的“V”型螺纹种植体对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及功能性负荷下后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杂种狗12只,拔除下颌前磨牙,3月后植入种植体,再经3个月愈合后行修复治疗,负重3个月后处死。在植入、修复、负重1个月、负重2个月及处死时分别应用共振频率分析测量种植体的稳定性。处死后取标本制成非脱矿磨片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 两组种植体在各时期的稳定度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在每一时期实验组种植体的稳定度均较对照组高,实验组种植体在负重后稳定度恢复较快,负重3个月后实验组的骨-种植体接触率(BIC)和种植体周围骨面积(BA)均较对照组稍高,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双梯形螺纹种植体有利于保证种植体的初期和后期稳定性,应用于低密度骨质优越性会加明显。

【关键词】 种植体;螺纹;稳定性

种植体的设计是指种植体的三维结构,包括其几何形态和表面形态的变化。螺纹状种植体具有较大的骨-种植体接触面积,并且由于其几何形状的特性,可以有效地增加其初期稳定性[1]。另外,螺纹状种植体能够较好地将咬合力平均分配至周围的牙槽骨,因此与柱状种植体相比,螺纹状种植体被认为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而螺纹的设计主要包括螺纹间距、螺纹的形状和螺纹的深度三个方面。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是通过共振频率分析仪和组织病理形态学来比较分析新型螺纹设计的种植体和经典的“V”型螺纹种植体对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及功能性负荷下后期稳定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种植体及实验分组 实验组种植体为新型螺纹设计种植体,在初级螺纹上再次进行切割形成双梯形螺纹结构,初级螺纹间距为0.8mm,螺纹的角图1 在初级螺纹上再次进行切割形成双梯形螺纹结构 度为60°,具体型见图1;对照组为“V”形单螺纹种植体螺纹间距为0.6mm,螺纹的角度也为60°,所有种植体表面均经RBM(Resorbable blast media)处理,直径为4.0mm,长度分别为11.5mm。每种种植体取6颗分别植入12条成年杂种狗,体重为20~25kg(种植体由韩国奥齿泰公司提供Osstem Bio,Korea.见图2,3)。

1.2 手术过程 经全身麻醉(Ketamine 10mg/kg及Rumpun 5mg/kg im)后,拔除实验动物双侧下颌前图2 双梯形螺纹种植体图3 单“V”形螺纹种植体磨牙。愈合3个月后,在前磨牙区顺牙槽嵴顶切开翻瓣,行逐级备洞后分别植入种植体,种植机转速控制在l,500rpm以下,同时持续给予大量生理盐水冷却。最后将龈瓣复位,行间断缝合。3个月后再次切开,连接实心基台,行单个树脂冠修复,调整咬合,进行负重。负重3个月后分别将动物处死获取标本。

1.3 种植体稳定度的测量 种植体在植入、修复、负重1个月、负重2个月及处死时分别应用共振频率分析(Resonance Frequency Analysis, RFA)测量种植体的稳定度。Osstell装置是一种可临床应用的共振频率分析仪(OstellTM, Intrgration Diagnostics,Goteberge, Sweden),在测量种植体稳定度时,Osstell装置的数值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为共振频率(Hz);另一种为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 ISQ值的大小表示了种植体骨界面的刚性强度。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ISQ记数模式来测定种植体的稳定度,ISQ数值由1到100,数值越大表示种植体具有越好的稳定度。在实验中每一回均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1.4 脱矿组织磨片制备 行下颌骨骨块切除获取种植体及周围骨组织标本后,立刻将其浸泡于10%富尔马林液固定48h,然后经浓度递次升高的乙醇脱水,再将标本置入塑化树脂(Exakt System, Exakt Apparatebbau, Norderstedt, Germany)中聚化固定。再用硬组织切片机(Exact-cutting Grinding System, Exact Apparatebbau)顺种植体的长轴颊舌向将含有种植体的塑脂块切割成厚度为100~150 μm薄片,在流水冷却下最终打磨至约30μm。在标本制备过程中注意保护骨-种植体界面。组织切片制备完成后行苏木素-伊红(Haematoxylin-eosin)染色,光镜下观察。

1.5 组织形态学分析 通过100×光学显微镜(Olympus, Japan)观察分析骨种植体界面的组织成分。标本的组织形态经高分辨率影像处理(GP15/2; Kappa, Germeny)并传入显示器后测量种植体颊侧中份连续三个螺纹中的骨-种植体接触面,其分析数据以骨-种植体接触率(BIC: bone-implant contact)及种植体周围骨面积(BA:mineralized bone area)来表示。

骨-种植体接触率(BIC) =(骨-种植体接触长度/种植体总长度)×100%

种植体周围骨面积(BA)=(螺纹内骨面积/螺纹内总面积)×100%

1.6 统计学分析 两种种植体的ISQ以及BIC和BA之间的差异通过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则被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临床观察 在实验期间,所有动物均保持健康无并发症,种植体无松动,临床成活率为100%。X-线检查见图4,5。

2.2 种植体稳定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种植体在植入时、负重时及负重后每一期间的种植体的稳定度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实验组种植在每一期间的种植体的稳定度均较对照组高,实验组的种植体的稳定性在负重1个月时最低,然后逐渐增高,并在第2个月时就超过了负重的稳定度,而对照组的种植体稳定度在负重2个月后持续下降,直至第3个月时才开始恢复(见表1)。图4 实验组X-线检查图5 对照组X-线检查表1 两组种植体的ISQ值及统计学处理 (略)

2.3 组织形态学分析 实验组种植体在负重3个月后的骨-种植体接触率(BIC)和种植体周围骨面积(BA)均较对照组稍高,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表2 两组种植体的BIC值和BA值 (略)

3 讨论

种植体在植入骨内后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不仅是种植体周围的骨组织在愈合期间新生和改建的必要条件,而且还可以使功能性的口腔咀嚼咬合力能够通过骨-种植体界面理想地传导并分布至牙槽骨上。种植体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即骨-种植体相接触的面积和强度、周围骨组织的强度以及种植体的弹性强度[3]对于愈合期及功能期而言,种植体的稳定性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在种植体植入时是必须的,后期的稳定性则是相对于功能期的种植体而言的,是发生在骨整合形成之后的[4]。设计螺纹的目的在于增大种植体表面积,使种植体与骨的初期接触面积最大化,同时有利于分散骨-种植体界面的应力[1]。种植体的生物机械学性能与种植体的螺纹设计有着密切关系,而螺纹的设计主要包括螺纹间距、螺纹的形状和螺纹的深度三个方面。

螺纹间距越小单位长度的种植体上的螺纹也越多,相应的表面积也越大。因此在合力大、骨密度低的区域可应用螺纹间距小的种植体来增加种植体的表面积。但是,种植体螺纹的多少与手术操作的难易有着直接的关系,螺纹越少,功丝和种植体的植入就越简单,尤其是在骨质较硬部位,选用螺纹少的种植体更易进行手术操作。近来还设计生产了双螺纹或三螺纹结构的种植体,种设计可以使种植体更快地植入,缩短手术时间,从而减少了热量的产生,有利于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的结合;同时由于这种种植体在植入时需要更大的植入扭矩,因此也强化了周围骨组织对种植体的卡抱力,使种植体具有更高的初期稳定性。本研究使用的种植体是在初级螺纹上再次进行切割形成双梯形螺纹的结构,初级螺纹间距为0. 8mm,较对照组种植体螺纹间距大,但双螺纹的设计使种植体的表面积并未减少。实验结果虽然显示两组种植体在植入时种植体稳定度差异无显著性,但实验组的种植体稳定系数(ISQ)较对照组略高,证明了实验组种植体并未因螺纹间距的增大而影响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而新型设计的双螺纹结构不仅可以使种植体植入简单,还有助于提高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

螺纹的形状是螺纹设计的另一重要部分,螺纹的形态不仅可以改变功能性负荷下的应力的大小还可以影响骨-种植体界面应力的类型。常用的种植体主要有“V”型螺纹、平螺纹和锯齿形螺纹等。在咬合负重时,“V”型螺纹和锯齿形螺纹种植体的应力集中位于螺纹的尖顶部。Kohn等[5]通过病理观察发现在“V”型螺纹种植体(Branemark, Nobel Biocare)上给予侧向负荷,骨-种植体的直接接触只发现在螺纹的基底部,而在螺纹尖顶部分则没有骨-种植体的直接接触,这是由于在侧向负荷下在“V”型螺纹尖顶部产生了更高的微张力(Microstrain), 使种植体周围的骨组织以吸收为主,而在螺纹的基底部产生的微张力较小,使周围骨组织得以维持。Kim等[6]应用三维有限元素分析,对“V”型螺纹、锯齿形螺纹和平螺纹三种螺纹设计的种植体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同等负荷条件下,和“V”型螺纹和锯齿形螺纹种植体相比较,作用在平螺纹种植体上的剪切应明显小于其他两种种植体。另有动物实验研究显示,“V”型螺纹、倒锯齿形螺纹和平螺纹三种种植体在经过

应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压低磨牙


对于浅覆牙合、开牙合、长面型、唇部丰满度欠佳的患者,在矫治过程中控制磨牙的升高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在治疗计划中将增加覆牙合作为目标之

一,则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将磨牙压低。使用常规的手段,由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压低力作用于被压低磨牙,必然在其它牙上产生一个伸长的力;通常会将支抗设计在双尖牙上,伸长双尖牙的结果同样会减小覆牙合,增加下面高,减少唇部丰满度,如此看来,并没有真正达到压低磨牙的效果,所以支抗不足会使治疗效果打折扣。
若后牙因龋病或其它原因而早失且未能及时修复,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邻牙倾斜旋转,对牙合牙伸长。此时进行修复治疗,就要增加切割牙体组织的量;更甚者,伸长的对牙合牙可能需要根管治疗甚至拔除。为了避免这些情况,治疗过程中应当压低伸长的牙。然而临床上磨牙的绝对压低是非常困难的,采用传统的正畸方法,需要设计复杂的矫治器或者为了增强支抗而将尽可能多的牙包括在治疗体系中,这些方法,除了患者感到不便之外,还会引起支抗牙的伸长和倾斜,疗效往往不确切。如何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正畸医师常常需要面对的问题。

本文的目的是观察在开牙合和修复前正畸患者中应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压低磨牙的可行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5例需要压低磨牙的病例(包括3例开牙合患者和两例因对牙合牙缺失而致磨牙伸长的修复前正畸患者),应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压低磨牙。在治疗前后及植入种植体前后均拍摄口腔全景片和头颅侧位定位片。所选材料:德国Medicon生产的微型钛钉种植体,长11 mm, 直径2.3 mm,并配有慢速车针和十字改锥。

1.2 植入微型钛钉种植体的过程如下 1)首先,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2)标记出植入部位,摄全景片、根尖片检查牙根的形态和位置,检查植入部位相邻组织结构的分布,供术中参考。3)在需压低磨牙的颊舌侧根尖之间,用直径1.6 mm车针钻透骨皮质。然后将直径2.3 mm的微型钛钉种植体植入。不需切开植入部位的黏膜。4)当在上颌腭侧植入种植体,考虑植入深度时,还需测量软组织的厚度。5)为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左右侧分开两次植入种植体。

2 结果

矫治结束后开牙合患者前牙达到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开牙合患者在矫治过程中不使用前牙区的垂直牵引。修复前正畸患者矫治至缺牙区能进行常规修复。

典型病例:一35岁女性患者从修复科转来,该患者前牙反牙合,右上中切牙残根,曾在外院做桩冠修复,右下第一、二双尖牙和第一、二、三磨牙缺失,左下第一、二、三磨牙缺失,左下第二双尖牙残根,右上第二双尖牙及左右第一、第二磨牙过度萌出,上颌磨牙和下颌黏膜间的垂直距离小于2 mm,无法行修复治疗,矫治目标为压低上颌左右磨牙。拔除右上中切牙残根及左下第二双尖牙残根,上下颌常规戴固定矫治器,然后在左右磨牙的颊舌侧分别植入微型钛钉种植体,以种植体作支抗压低磨牙,压低时间8个月,上颌磨牙被压低4.2 mm。结果见表1。表1 微型种植体压低磨牙前后的X线测量值略

3 讨论

种植支抗是将外科使用的钛钉、微型钛板、修复种植体置入骨内,并利用它们提供绝对支抗。在各种各样的用作支抗的种植体中,微型钛钉使用较多。动物实验已经证实骨内种植体作为支抗在近远中向移动牙齿时是非常可靠的,人体中种植体作为支抗提供水平向力也是非常成功的。Robert等报道利用种植体作支抗成功地压低磨牙。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修复缺失牙时对牙合牙伸长的情况,若直接进行义齿修复由于颌间距不足效果可能不佳,有时甚至无法修复;最好是将伸长牙压低,增加上下颌间的垂直距离,以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用传统的正畸手段压低磨牙常常会引起支抗牙的伸长。如何防止副作用的发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现有的方法中,为保证足够的支抗,矫治系统需包括较多的牙单位和复杂的矫治器,尽管做了很大的努力,要想把磨牙有效地压低仍是非常困难的。邻牙的伸长会引起下颌顺时针方向的旋转,使前牙咬合打开、颏部后缩。有些临床医师没有更好的方法,他们更愿意多磨牙体组织而不愿或无法压低伸长牙。如果利用骨支抗就可以将后牙真性压低而且能避免上述问题。有时甚至只需在被压低牙的颊舌侧植入种植体,即能完成伸长牙的压低,其它牙齿无须再戴矫治器。微型种植支抗能够解决原先的一些压低装置所伴随的问题,并且还有它特有的优点。由于设计简洁,使患者感到相对舒适;可以避免支抗牙伸长,从而使治疗结果更加稳定可靠,种植技术比较简单,临床上矫治力的方向和大小也容易控制。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