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网

人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就是身齿了,牙齿的功能简单说来,主要有三大类:切咬和咀嚼、辅助发音、保持面部外形。只有健康的牙齿,才有健康的生活,所以我们平时要特别关注保护牙齿。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技术推广〉口腔种植中的牙槽嵴保存技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阅读。

〈技术推广〉口腔种植中的牙槽嵴保存技术

我们在种植中常常会遇到软组织、骨组织的缺损情况,软组织的缺损会影响治疗的美学效果,骨组织的缺损常影响种植的成功率。虽然目前已有各种方法对这类问题进行解决,但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尽量预防这类问题发生是最好的方法。本文中陈宁教授就牙槽嵴保存技术的问题与读者进行交流,希望能够利用该技术达到减少或防止软组织、骨组织缺损,提高种植的成功率和美学效果,简化种植治疗程序的目的。

拔牙创的愈合

拔牙创愈合的组织学变化

口腔医师都很关心拔牙创愈合后其形态会发生的变化。拔牙创的组织学变化从拔牙创出血和血凝块形成(30分钟至数小时)开始,在拔牙后3~7日时血块机化及肉芽组织形成;拔牙后14日左右,富含血管的结缔组织充填拔牙创及不成熟的编织骨形成;拔牙后30日,新的纤维样骨组织充满牙槽骨及开始进行骨改建;拔牙后30~45日时,开始大量成骨;拔牙后60日左右,拔牙创口表面矿化骨桥形成并逐步皮质化;拔牙后180日左右,拔牙窝内形成正常骨结构。

拔牙后牙槽嵴发生的变化

大量的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拔牙后随着拔牙创的愈合,牙槽嵴的形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牙槽嵴的高度和宽度都有所减少,骨密度有所下降,牙龈软组织也随之改变。朗(Lang,N.P.)等临床研究显示,牙齿拔除6个月自然愈合的牙槽嵴的宽度平均减少3.8mm,高度平均减少1.24mm;迈克尔(MichaelS.Block)等的研究显示牙齿拔除6个月自然愈合的牙槽嵴的宽度平均减少4.4mm,高度平均减少1.2mm。许多研究发现,其中当牙齿拔出后,牙槽嵴颊、舌侧骨壁均发生了变化,但是颊侧牙槽嵴骨吸收更加明显(图1)。有研究者针对牙槽骨在有牙和无牙时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牙缺失后3个月,牙槽嵴的面积和高度分别减少了32%及24%。表1为牙拔除后骨组织变化。



牙槽嵴变化的结果

试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牙槽嵴原有高度和宽度的50%将在牙拔除一年内丧失,所丧失部分2/3是在牙拔除最初的3个月内发生的;牙槽嵴高度和宽度的吸收都是颊侧明显多于舌侧;而且牙槽嵴宽度的吸收多于牙槽嵴高度的吸收;吸收丧失的牙槽嵴很难自行再生。同时,牙拔除后牙槽嵴软组织也会发生一定变化,主要以牙龈软组织退缩、角化龈减少甚至消失为主。

牙槽嵴保存的定义

国际上通用的牙槽嵴保存(Ridge Preservation or Alveolar Preservation)是指拔牙时使用生物材料仅对牙槽窝进行充填覆盖处理,而拔牙时使用生物材料对牙槽窝以外的部位进行处理,如GBR等方法,称为牙槽嵴骨增量技术(Ridge Augmentation),与牙槽嵴保存有所不同。 另外,许多专家认为拔牙位点保存(Extraction Site Preservation,ESP)和牙槽嵴保存概念比较一致,所以,当拔牙部位后续进行种植治疗时,也可称为种植位点保存(Implant Site Preservation,ISP)。

狭义的牙槽嵴保存,仅指在拔牙时仅在拔牙窝内用生物材料的充填处理;广义的牙槽嵴保存包括狭义的牙槽嵴保存及拔牙创愈合过程中种植体的植入,即包括了即刻种植和早期种植。

因为根据研究,即刻种植和早期种植也有减少或防止牙槽嵴萎缩的作用。因此牙拔除后对拔牙创的处理方法可用图2表示。



适应证、禁忌证及意义

牙槽嵴保存建议的适应证

对牙槽嵴保存的适应证,目前没有提出权威、统一的明确结论,故根据我们文献的查阅结合临床中的经验,对于牙槽嵴保存的推荐适应证如下,供各位口腔医师参考:

1.因某些原因不宜即刻或早期种植者,如缺乏初期稳定性、患者妊娠、患者年龄过小等情况;

2.患者牙槽嵴外形较好,拔牙窝骨壁和牙龈软组织无明显严重缺损者;

3.日后种植区可能须行上颌窦提升、Onlay植骨等骨增量手术;

4.牙槽嵴保存对患者有良好的性价比。

牙槽嵴保存建议的禁忌证

建议的禁忌证包括:

1.口腔颌面外科常规的禁忌证,如患者存在严重的血液病、糖尿病、口腔颌面部感染等情况;

2.患者拔牙创存在严重的骨组织缺损或软组织缺损,如牙槽窝的唇侧骨板消失,或晚期牙周病水平型骨吸收导致的仅存在根尖较少的牙槽骨组织;

3.拔牙创有严重的感染;

4.牙槽嵴保存区域接受放疗治疗;

5.患者正在接受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如骨质疏松患者常服用双膦酸盐,而双膦酸盐引起的骨坏死常与创伤(如种植手术等)相关。

牙槽嵴保存的目的

我们所期望的牙槽嵴保存的目的包括减少牙槽嵴骨组织和软组织的吸收或改变,维持牙槽嵴软硬组织外形,便于后续种植,简化了骨组织、软组织手术(如牙槽嵴保存技术或可避免患者未来行上颌窦外提升的情况)、缩短了患者缺牙时间、简化了种植体植入手术,有益于种植功能及美学效果的提高。

牙槽嵴保存常规基本步骤

牙槽位点保存的基本步骤一般包括:①微创或无创拔牙,避免传统的使用牙挺、骨膜分离器等方法,因为此类创伤会破坏牙槽窝尤其破坏唇侧骨板且易引起牙槽骨吸收,故应使用微创拔牙尽量保存牙槽窝的完整性;②清理拔牙创,拔牙创内常有一些炎性组织或肉芽组织,应将其清理干净;③填入生物材料,如自体骨、人工骨、人工骨粉、骨生长因子等等;④生物膜覆盖,如吸收或不可吸收膜;⑤缝合创口或使用自体结缔组织瓣对创口进行覆盖;⑥使用临时冠进行修复。

牙槽嵴保存的效果

牙槽嵴保存效果相关研究

库舍尔(Kushel)等人的研究显示,是否进行牙槽嵴保存其牙槽嵴宽度和高度的丢失有显著差异。拔牙后行牙槽嵴位点保存者,其牙槽嵴宽度及高度的吸收显著降低(图3)。牙槽嵴保存技术所使用的生物材料包括自体颗粒骨、异体脱钙骨、异种生物骨及骨生物材料等。



图3 未进行牙槽嵴保存与进行牙槽嵴保存的牙槽嵴形状比较

牙槽嵴保存的结果

临床及动物试验都表明,牙槽嵴保存虽然不能完全阻止牙槽嵴的改变,但可以减少牙槽嵴宽度和高度的吸收。

牙槽嵴保存后,种植体植入很少需要骨增量手术。

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牙槽嵴保存能够促进拔牙创新骨的形成。目前还不能证明何种骨移植材料更好,也不能确定何种生物屏障膜更好。

进行牙槽嵴保存是否必须用屏障膜覆盖,及是否必须用自体黏膜移植也没有定论。唇侧翻瓣可能会促使唇侧骨板的吸收。

影响拔牙位点保存成功的因素

根端脓肿等感染、严重的骨缺损、植骨材料或屏障膜影响创口的愈合、局部解剖因素(唇侧骨壁、牙龈的生物型)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拔牙位点的保存。拔牙创愈合与种植体愈合的时间如表2所示。



种植体愈合后的变化

唇颊侧骨壁的厚度至关重要,唇颊侧骨壁越薄,垂直高度丧失越明显;就牙槽嵴的厚度及牙龈生物性而言,无骨组织缺损的骨壁和少量缺损的间隙(≤2mm)以及厚龈生物型是可以自行再生修复的;有骨缺损的牙槽嵴和薄龈生物型唇侧骨板的厚度减少更加明显。

即刻种植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在种植体植入后2个月牙槽嵴的高度和宽度只减少15%~30%。

(本文根据陈宁教授上海口腔展讲座“牙槽嵴保存技术在口腔中的临床应用”整理,陈宁教授审校)

相关阅读

口腔种植中的牵张成骨技术


牵张成骨术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指是通过牵张装置,对切开后的骨组织施加缓慢而稳定的牵引或扩张力,激活有关细胞的增殖与合成功能,促使骨及相关组织的再生,从而达到增加新骨,矫治骨骼发育不足或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DO在口腔种植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牙槽骨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义齿修复提供了新的方法。

1、DO在口腔种植中的作用及适应症

对骨施以一定强度的牵张力可以激活一系列与骨愈合及骨再生过程中类似的生物学机制,DO就是利用这种应力作用促使新骨的生长4,5。与传统的植骨技术及GBR技术相比,牙槽嵴DO的优点在于6:①不必从他处取骨,避免开辟第二术野及由此引起的并发症;②避免了移植物和引导膜的暴露,减少了移植骨的吸收;③形成新骨的同时伴有软组织的延展;④可将牙和种植体包含在输送盘内,可以同时纠正美学及咬合方面的缺陷⑤可与其它骨增加手术合并使用,达到满意的骨量增加效果。

DO在口腔种植中应用的适应症主要包括:1.严重牙槽嵴萎缩;2.牙槽嵴部分缺损,影响种植后义齿美观及功能的;3.狭窄牙槽嵴可考虑水平牙槽嵴牵张;4.骨性粘连的牙或种植体的垂直向位置改变,无法通过正畸解决的。

2、牙槽骨牵张器的设计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牙槽骨牵张器类型较多。按照牵张期安置的位置主要分为口外牵张器和口内牵张器。临床上主要为口内牵张器,但对于复杂的病例,口外牵张器的使用仍然是比较有效的办法。按照牵张器的用途则可以分为水平牵张的牵张器及垂直牵张的牵张器,此外,一些学者还介绍了双方向、多方向牵张器进行转移盘的牵引8-10。

牙槽骨牵引术同样遵循Ilizarov提出的拉应力效应,在被牵引的骨组织上持续实施牵拉所产生的力能刺激组织再生和活跃生长,新骨形成的方向与牵拉力的方向一致11。口内牵张器中目前研究较多有种植型牵张器及牙支持型牵张器。种植牵引器在牵引完成后仍保留于牙槽嵴中并在骨愈合后直接在牵引器上进行义齿修复。这种一步到位的牙槽嵴牵引技术使患者只需经历一次手术,大大降低了并发症和瘢痕化的发生,并且可以缩短治疗周期。牙支持型牵张器可进行牙槽嵴的三维空间牵引不仅可以增加牙槽骨的高度,还可以增加牙槽骨的宽度。该技术还适用于改善原有位置欠佳的种植体。

随着科技进步及加工工艺水平的提高,可以根据缺损具体情况设计出并符合患者的需要的个体化牵张器,方法是根据三维CT制作颌骨CAD/CAM模型,按照模型,设计和加工牵张器,并在模型上模拟手术,设计出最佳方案,以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3、牙槽骨DO的方法和临床要点

DO过程可以分为骨切开阶段,延迟期、牵张期、固定期四个基本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生物学反应,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相应的处理。

骨切开阶段,即在预计牵开的部位施行骨切开术(osteotomy)或骨皮质切开术(corticotomy),并安置牵引器。在牙槽骨的DO中,多采用牙槽嵴顶切口,也可采用前庭沟切口,前者利于暴露术野和关闭创口,后者利于保证移动骨块牙槽嵴顶的血供,无论哪种切口,在骨切开时都要注意保护舌侧粘骨膜。骨切开术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保护周围软组织的血供。输送骨块不能过小,过小也有可能引起骨坏死,影响DO的效果,一般临床上建议输送骨块的高度不能小于4mm。

延迟期,是指骨切开术后到开始施加牵张力的阶段,这个阶段时间一般为5~7 d。在这个期间,软组织切口逐渐愈合,而骨切开处则与正常骨修复过程的早期有着一致的反应。组织学上,在骨切开术后第三天开始,最初的血凝块逐渐被富含炎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肉芽组织所代替。随着新生血管及胶原的增多,肉芽组织逐渐纤维化。而骨髓及周围骨皮质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开始聚集11。过早做牵引,骨切开处肉芽组织尚未形成,太晚则在骨块间形成纤维愈合。但为了避免骨裂的形成以及新形成的骨组织暴露于口腔环境中可能引起的感染,临床上还是建议采用延迟期后牵张15。

牵张期,该期是指从开始牵引到结束牵引的一段时间,时间通常为1-2周。在这个时期,牵引力引起的局部微环境改变,影响了常规的骨愈合过程。组织学上,在骨牵引的过程中,血管继续形成,梭形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布在血管周围,生成大量纵向平行排列的胶原。这些梭形成纤维细胞胞可以表达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N)、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及碱性磷酸酶,具有成骨细胞分化迹象。

在牵张阶段,牵张的速度和频率是影响新骨形成的主要因素。临床及实验研究结果都表明16,17,1.0mm/天的速度连续牵引能达到最好、最理想的DO效果。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牵张速度和频率为每天0.8-1.0 mm,分1-2次进行。Gaggl19等在应用牵张种植体时,每天只牵引0.5 mm。牵引器固位装置的稳定性与新骨形成的量有关,牵引器的不稳定及应力过于集中往往导致骨组织的慢性吸收。牵引的部位对牵引矢量方向的影响甚微,但是不同部位的软组织对牵引矢量有较大影响。

固定期,即结束牵张至拆除牵张器的阶段。在颌面部的DO中,一般成年人固定期为8-12周,儿童为3-5周,但是要使牵张区达到与自身骨组织完全一样的特性,可能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20。固定期应保持增宽的骨段固定于矫正位,以利继续形成新骨,完成改建、骨化以及骨皮质的形成。骨牵张停止后,中央的纤维性组织和骨样组织开始骨化。它们大多以膜内成骨的形式逐渐矿化为不成熟的骨组织,不成熟的骨组织经过不断改建逐渐转变为板层骨。在固定期,新形成的骨组织可以负重,且一定程度的负重有利于骨的再生。但是目前对最恰当的负重值的选择还缺乏足够的依据。

对于牙槽骨DO后种植体植入时机的选择,学者们有较大争议。临床上,最常见的种植体植入时机的选择在牵张结束后8-12周14,21。但由于牵张区骨矿化骨的关键时期为牵张期后第4-6周,因此,有学者提出牵张期后第6周即为种植体植入的最佳时机,甚至还有学者提出牵张期后第3周即可植入种植体21,22。

种植体与牵张区骨整合的方式与种植体-自身骨组织的骨整合方式是相同的。Block等22的实验研究表明:将种植体植入牵张形成的骨及基骨内,可以获得在自身骨上一样的存活期,Gaggl19对种植型牵张期进行研究,发现DO 6个月后,种植体表面可以达到65%的骨结合率。

4、DO的临床并发症

牙槽骨DO尽管为越来越多的口腔种植患者创造着有利条件,但是,它在临床上的应用还不到1O年,它的不断发展完善尚需时间,一些临床并发症时有发生。DO的临床并发症根据发生的阶段不同主要分为:

术中并发症:主要是指骨切开及牵张器安放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包括:骨切开时,舌侧软组织损伤;牵张器安放困难等。术前周密的设计,术中严格按设计方案操作,一般可以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牵开过程中的并发症:a 牵引方向不正确,主要是向舌侧偏移。b移动骨段或基骨骨折,或坏死。此种情况在主要由于移动骨段或基骨保留的基底骨太小或薄弱造成。c 移动骨段吸收,或刺破粘膜造成粘膜裂开。d 牵张器折裂。

在牵引期出现并发症时,除了加强抗感染措施外,可适当放慢牵张的速度。

牵张后并发症:a 术区感染,感染可影响新骨生成量,使生成新骨的厚度减少。所以术后应用抗生素和良好的口腔卫生是必要的。b DO的效果欠佳,可采用其它骨量增加方法弥补。

本文关键词:种植牙 牙槽骨修整术 口腔疾病 专家推荐

牙齿种植:盘点口腔种植技术中的那些热点?


【微创理念】

科技的发展,先进的检查与诊断设备的出现,如三维数字影像定位技术等,使过去一些须进行大手术的疾病现在仅需微创治疗就能完全解决。

现代口腔种植学的发展从无牙颌种植,发展至多牙缺失种植及单牙缺失种植;从常规的延期(拔牙后愈合3~6个月)种植,发展至早期种植(拔牙窝愈合4~8周),以及拔牙同期即刻种植。从两次种植手术(一期种植体植入手术、二期种植体暴露手术)到一次即可完成的种植手术;从种植体植入骨内愈合4~6个月后行种植修复,到种植体植入当天完成种植临时修复,亦称之为即刻修复或即刻负重。由于种植技术日臻完善,简化种植治疗程序、缩短疗程、减少患者手术次数及手术痛苦的微创种植理念是口腔种植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次性种植手术技术、不翻瓣种植外科理念与技术、规避植骨手术(All-on-4理念及短种植体的应用)、规避大型植骨手术、骨代用品及组织工程技术重建颌骨缺损等技术的应用,使种植中的微创理念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患者全身健康与种植】

老龄是现在种植患者的一个特点,大多数缺牙患者年龄都较大;而绝经期后的女性,其骨质疏松发病率非常高,从而影响种植;肝肾功能较差及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都较多。故目前已经可以在临床中遇到各种系统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的患者来进行种植手术。

糖尿病因其与牙周健康联系密切,故其患者进行种植颇受关注。有研究证实,糖尿病个体与非糖尿病个体相比,罹患种植体周围炎的风险显著增高。然而,尽管糖尿病患者种植失败的风险较高,但糖尿病不是口腔种植的绝对禁忌证,维持良好的血糖水平加之其他治疗措施,如预防和积极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可提高这些患者的种植体存留率及成功率。此外,双膦酸盐在骨质疏松患者进行种植治疗时存在导致骨坏死的可能性也已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注意。

【骨增量技术】

在临床上应用种植技术的过程中,口腔医师常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利的因素,其中骨量不足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临床中,有超过一半的病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量不足问题,这一问题在美学区(前牙区)更为突出。

牙区骨量不足的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这是由于技术方案的提升,由单纯的植骨手术发展为引导性骨再生技术,使用生物屏障膜技术来解决在术后愈合中软组织对成骨过程的干扰,该技术在目前应作为临床中一项常规化、标准化且规范化的技术。由于该技术的发展,使一些旁穿、裂开型骨缺损等常见的骨缺损情况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目前常用的植骨方案包括颗粒状植骨、块状植骨(如Onlay等)以及钛网加强等方法。不同特点的骨缺损因其种植后稳定性不同,故具有不同的植骨难度。

【牙槽嵴保存技术】

国际上通用的牙槽嵴保存(RidgePreservationorAlveolarPreservation)是指拔牙时使用生物材料仅对牙槽窝进行充填覆盖处理,而拔牙时使用生物材料对牙槽窝以外的部位进行处理,如GBR等方法,称为牙槽嵴骨增量技术,与牙槽嵴保存有所不同。另外,许多专家认为拔牙位点保存和牙槽嵴保存概念比较一致,所以,当拔牙部位后续进行种植治疗时,也可称为种植位点保存(ImplantSitePreservation,ISP)。根据研究,即刻种植和早期种植也有减少或防止牙槽嵴萎缩的作用。动物及临床试验都表明,牙槽嵴保存虽然不能完全阻止牙槽嵴的改变,但可以减少牙槽嵴宽度和高度的吸收。牙槽嵴保存后,种植体植入很少需要骨增量手术。

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牙槽嵴保存能够促进拔牙创新骨的形成,且还不能证明何种骨移植材料更好,也不能确定何种生物屏障膜更好;对于进行牙槽嵴保存是否必须用屏障膜覆盖,及是否必须用自体黏膜移植也没有定论;不过据研究显示,唇侧翻瓣可能会促使唇侧骨板的吸收。

口腔新技术 种植牙


种植牙就是在缺失牙区用手术方式将一种人工材料的牙根(种植体)种植入牙槽骨内,3-6个月后再在上面装上与真牙同样质料的瓷牙冠(烤瓷牙)。成功的种植牙不仅形态逼真、美观、舒适,而且咀嚼功能和真牙一样。由于人工种植牙实现了人类一直向往的“再生长出第三副牙齿”的梦想,所以医学界公认这是迈向21世纪口腔医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种植牙手术的成败受制于多种因素,其中,能否在3-6个月这一"过渡期"避免牙齿出现创伤性松动或能承受一定的撞击力而不致松动是非常关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近20年来国内外已发展并通用的种植体有三代,而第四代种植体则是近两年研创成功的。

引导骨再生膜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


引导骨再生膜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最早源于牙周病学领域的引导组织再生技术。采用生物材料制成的生物膜在牙龈软组织与骨缺损之间人为地竖起一道生物屏障,阻止软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长入骨缺损区,确保成骨过程在无成纤维细胞干扰的前提下逐渐完成,最后实现缺损区完全的骨修复。这一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末正式引入种植外科,成为现代种植外科的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

引导骨再生的生物膜可分为不可吸收(生物不降解)与可吸收(生物降解)两大类。不可吸收膜以聚四氟乙烯膜为常用,它又分两种类型:一种为中央区膜材料的组织致密,有金属网加强,可以维持一定的骨缺损空间,并阻止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通过;边缘柔软,微孔为0.45um,孔大允许结缔组织长人,使生物膜固定;另一种为膜中加钛网支架或聚丙烯网架,以保持骨缺损间隙。可吸收膜目前有聚乳酸膜、聚乙烯酯膜、共聚物膜及胶原膜,以及Blo-Gide等。

引导骨再生技术在即刻种植有许多优点,由于种植体周围常存在一壁或多壁的垂直型骨缺损,影响种植体骨结合。另一方面黏骨膜相对缺损,易使种植体暴露,导致种植失败。膜的应用可以封闭种植体和拔牙创之间的空隙,使之不受软组织的侵入,引导骨再生并与种植体发生骨性结合。

种植牙的技术


种植牙的技术

最原始的种植牙的技术是诺贝尔种植系统。

这个种植牙技术因其创始人Branenark教授而得名,又因其生产厂家而被称为Nobelpharma系统。Branenark种植体的结构是一种典型的埋植型两段式种植系统,即首次手术将植入体埋入颌骨后缝合黏膜切口,使植入体在封闭环境中完成骨整合(上颌平均为6个月,下颌平均为3个月)后,再施行第二次手术,显露种植体,安装基台。第二次手术1-2周后即可印模开始修复体制做程序。

Branenark种植系统在长期观察成功方面具有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是最经典的成功的种植牙技术。Branenark1965年在瑞典应用该系统完成的首例种植支持式固定桥,目前仍在行使功能。该系统的种植体系统用纯度达到99.75%的纯钛(其它成份组成为:铁0.05%,氮0.03%,碳0.05%,氢0.012%)制成。

从结构上看,Branenark种植体表面是精细的螺纹起伏的结构,从而使其表面积因螺纹状结构起伏而增大螺纹状结构,也使得外科植入时,较易旋入就位。螺纹结构的设计经过严格的生物力学分析和测试,使之自然地增加表面积的同时,通过螺纹状结构分配了受力,Branenark种植系统是经典的种植系统,其极高的成功率及一整套标准、系统的外科种植牙植入技术及修复设计制作方案作为口腔种植的标准操作规范。


常见的种植牙技术


常见的种植牙技术

1、3D微创种植术

植得口腔在种植牙领域进一次深入研究,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体验。3D微创种植术:出血少,伤口小,进入手术“微”时代;高效消毒、杀菌、进一步保证手术成功率;疗程短、恢复快,日常生活“微”影响。

2、微创无痛种植技术

植得微创种植牙切口小,仅切开3-4毫米微小切口,与常规种植牙需要切开牙合、拆线、缝合等环节相比,已将创伤程度和疼痛降低到最小。植得微创种植牙,还大大减少了种牙过程发生肿痛和出血状况,种单颗牙全部过程仅需15分钟左右,大幅度缩短了种植时间,将感染几率降低到零,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种植方式。

3、种植覆盖义齿技术

相对于传统的活动假牙,种植覆盖义齿无异物感,像真牙一样舒适。因为义齿下面有种植牙作支撑,能达到良好的固位效果,提高了咀嚼效率。同时,有力的咀嚼将咬合力通过牙根直接传导到颌骨上,对骨组织形成功能刺激,防止牙槽骨的吸收萎缩。费用只需常规种植的四分之一。对于半口、全口缺牙,牙槽骨有萎缩的老人来说,种植覆盖义齿无疑是一种最经济实惠的选择。

口腔种植技术的禁忌症


口腔种植技术虽然好处多多,但种植技术还有它的禁忌症,在一些特殊体质及年龄阶段的人群是不适合作种植修复的

1、患有骨质疏松病的患者:

由于骨质较为稀松、脆弱,人工牙根难以植入、成活。

2、还有患有骨退化、牙肉或软组织发炎、牙骨不足够者:

人工牙根植入后,可能发生血管及神经损伤等症状 ,易发生危险。

3、十四岁以下儿童:

骨骼发育不完全,在日后发育过程中可能造成人工牙根移位元。

4、糖尿病并出现并发症的患者:

患者若已利用药物控制病情,问题仍然不大,然而一些已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状的病人,植牙完成后的伤口复原能力差,种植效果不理想,种植技术的开展。


本文关键词:种植牙系统 种植牙的常见问题 种植牙的解决方案

口腔颅颌面种植技术


口腔颅颌面种植技术,是通过外科手术将与人体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种植体植入人体口腔缺牙部位的颌骨内或颅面缺损部位的骨组织内,作为人工牙根或颅面假体的固位体,进行口腔牙颌及颅面缺损修复的一种技术。

目前先进的骨融合式种植体系统不仅用于种植义齿(假牙)修复,作为修复缺损的固定装置,还可植入颧骨、颅骨、乳突、眶周,完成义颌、义耳、义眼等颌面赝复假体(假面)以及助听器的固位,解决因创伤、肿瘤造成的口腔颅颌面缺损修复的一些难题。如在下颌骨缺损植骨的同时植入种植体(即人工牙根),不仅修复了缺损,还恢复了咀嚼;利用植入颧骨的种植体固位,修复全上颌骨缺损,在修复外形的同时恢复了功能,达到外形及功能性重建,这是过去传统方法未能解决的。口腔颅颌面种植技术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高科技技术。

种植牙技术优势


随着时代的进步,医学技术也是不断发展的。种植牙突飞猛进已经成为一项成熟、可靠、成功率高的修复牙齿缺失的比较佳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位网友咨询我院的种植牙技术优势。



网友问:我是一个老板,曾镶过几次假牙,比较近这几颗假牙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问题,因此我想把它们都换成种植牙,请问这可行吗?



医师:种植牙是继传统可摘活动和固定镶牙方法之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镶牙技术,它与传统镶牙方法相比,有以下优势:



1、咀嚼功能大大优于许多传统假牙;



2、具有很强的固位力与稳定性,可像真牙一样扎根在患者的口 腔里;



3、可少磨或不磨自己的健康真牙;



4、不需要活动假牙的基托与卡环,没有大面积塑料基托,口腔舒适感好,不影响发音和味觉;


5、体积小、不露金属、美观,有利于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6、种植牙手术是一个较小的牙槽外科手术,类似拔牙,创伤小,术后即可进食,几乎微痛苦。一般种植体植入术只需要几十分钟即可以完成。即使植体的骨整合失败,取出后可以仍法再植,或改做其他方法修复;



7、预防了骨吸收,保住牙槽骨的生理外形,减少因颌骨吸收导致面型改变的可能性。



医师表示,牙齿缺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牙缺失或个别前牙缺失,口唇就会塌陷,哪怕是前牙缺损一个切角,都会影响。



2、若个别牙齿缺失后,而长期又没有镶配假牙,那么,就会引起缺失部位两边邻近的余留真牙向缺失部位的间隙倾倒移位,缺失部位相对应的对合牙齿将因无对抗力量而逐渐伸向缺损部位,结果常因此造成个别牙齿咬颌关系的错乱,引起食物嵌塞,亦是导致牙周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3、当部分磨牙缺失后,咀嚼合力集中在少数余留的真牙上,由于咀嚼合力超过余牙的承受限度,会使余牙造成创伤而产生牙周膜水肿。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牙周疾患。



总之,牙齿如果全部缺失之后,致使面部变形,人变得苍老说话漏风,这些变化会给牙齿缺失者带来很大的身心影响。



通过上述介绍,相信您一定对于种植牙技术优势有一定的了解了。如果您还想知道更多相关内容,您可以在线咨询我院口腔专家。相信他们会更仔细的为您讲解您所要知道的内容。

种植牙操作技术流程


种植牙操作技术流程



1、术前检查设计

良好的检查是保障种植牙取得好的效果的基础

2、治愈口腔疾病

良好的检查是保障种植牙取得好的效果的基础

3、植入种植体

在正规的手术室进行,缺牙区开一个小孔,可实现微创种植

4、即刻负重

种植体植入后,即戴上临时冠,初期饮食上以流质或软食为主。

5、连接基台

种植钉完全与颌骨结合后,即可在种植钉上连接一个愈合基台

6、修复

软组织成形后,用永久性的基台替换下愈合基台

7、安装永久性种植冠

烤瓷冠试戴,并进行调整,如基台与种植体间无间隙,无不适感,种植牙才算完成

种植牙技术有哪些


种植牙技术有哪些?种植牙技术是现在最受人们欢迎的牙齿修复技术。它的技术有许多种,主要是奥齿泰种植技术、ITI种植技术与诺贝尔种植技术。那么,线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种植牙技术有哪些?


种植牙技术有哪些

种植牙技术有哪些?奥齿泰种植技术。奥齿泰公司(OSSTEM)是世界第六大种植体生产厂商,生产的奥齿泰种植体系统在韩国连续多年保持占有率第一位,已获得FDA、CE认证,并于06年11月获得SFDA三类认证。

种植牙技术有哪些?ITI种植技术。人工种植牙由于选用的是与人体相容性极好的生物材料,种植牙对人体不产生任何不良的副作用。同传统假牙相比,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功能强、不磨牙、固位好、美观、舒适方便、操作简单、预防了骨吸收,保住了牙槽骨。

种植牙技术有哪些?诺贝尔种植技术。诺贝尔种植牙技术是基于CT断层扫描和计算机精确分析引导的诺贝尔电脑速导种植牙技术,使得种牙过程由原来的手工操作转化为自动化处理。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