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网

人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就是身齿了,牙齿除了咀嚼切咬的功能,还有辅助发音等功能。要想长寿,没有牙齿的健康那就是空想,我们需要从小就建立爱牙、护牙的健康意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我国口腔修复领域三维打印的研究与应用展望”,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些许帮助。

我国口腔修复领域三维打印的研究与应用展望

三维打印是口腔数字化修复的关键环节,伴随着数字化光学扫描、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化口腔修复体制作链的成熟迅速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增材制造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三维打印可提升修复体加工制作的自由度,尤其适用于制作形状复杂的口腔修复体,特别是在牙冠面制作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口腔修复体的经验技能加工模式。三维打印完成的修复体精度高、成本低,尤其适合批量定制和制作形态复杂的各类口腔修复体;其原材料利用率也较高,减少了材料浪费,制作复杂的口腔修复体并不额外增加成本,使口腔修复体的制作成本大幅降低。因此,目前三维打印在口腔修复领域应用得最广泛,研究也最活跃,极大地促进了口腔修复学的发展。

目前我国口腔修复领域三维打印发展得尚不平衡,国内许多口腔医疗机构虽已引进三维打印设备与技术,但临床应用更多集中于义齿加工制作生产企业,且多采用进口设备,以制作金属基底冠、可摘局部义齿支架为主,国产的口腔修复三维打印设备、材料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尚有较大空间。无论是在口腔修复体加工制作和临床普及方面,还是在三维打印技术各层面的研究开发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三维打印口腔修复产品的研发主要集中于以下4个方面:①三维打印设备;②适用于三维打印的三维扫描数字化模块;③三维打印材料;④不同的三维打印新技术。在产品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和标准规范的制定,以及医技结合方面,也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以推动我国口腔修复领域三维打印的全面发展。我国口腔修复领域三维打印的研究应重点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口腔修复三维打印设备及技术的研发:

设备和技术方法是三维打印的关键,目前已有多种三维打印技术应用于口腔领域,相应设备国内均已逐步生产。进一步的研发应集中于可精确打印适合口腔临床应用的打印各类修复体的专用设备;而可在临床应用的制作个性化口腔修复体的小型三维打印设备也有较大研发需求。

2.口腔修复三维打印材料的开发:

目前复合树脂、金属及蜡等材料已成功用于制作临床冠桥修复体及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对于钛基材料打印的口腔种植体,国外已有应用于临床的产品,国内尚无获批的临床产品;各类瓷冠的三维打印成品在实验室已可完成,但其临床应用尚待深入。三维打印的钛、瓷材料应是研发的重点。研发的各类三维打印材料,应能满足口腔生物学要求,通过各类生物性能检测。

3.口腔修复三维打印产品的设计及开发:

口腔修复模式多种多样,口腔修复体设计也不一而足,每一个修复体都是个性化的,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三维打印的金属基底冠、临时冠、可摘局部义齿支架以及手术导板等也只是口腔修复临床各类修复体的一小部分,还有许多内容有待开发,包括全口义齿的整体制作、各类附着体的制作等方面。

4.三维打印产品的成品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三维打印的口腔修复体不同于传统制造工艺,是一种全新制造的口腔修复体,因此不仅三维打印材料需要进行生物学检测,三维打印完成的成品也应进行生物相容性等生物学检测及生物力学分析。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应考虑从国家政策层面制定三维打印口腔修复体的制作标准,以保证三维打印修复体的生物安全。

5.三维打印产品的临床应用研究与推广:

三维打印的口腔修复体以其精确度高而受到临床好评,但精确度的设计、调整和确定与口腔临床医师、技师和工程师的设计密切相关,如三维打印全冠与基牙的密合程度,可摘局部义齿支架与基牙、牙槽骨及腭部黏膜的密合程度,特别是咬合关系的准确性等均有深入探讨的价值。

6.三维打印口腔修复体制作链上下游产品的开发:

三维打印制作口腔修复体需通过数字化扫描、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三维打印的完整制作链,其中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因此数字化光学扫描技术,包括口内扫描或模型扫描技术与设备的研发,适用于各类三维打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软件的开发与应用,适用于不同三维打印材料的各类型三维打印设备的开发,尤其是椅旁小型三维打印机的开发与应用等均有极大的需求。三维打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特别是近似于牙体弹性模量的瓷修复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将使口腔修复体的三维打印制作取得突破。口腔修复体的三维打印系列技术、产品、设备的开发可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7.三维打印口腔修复体的制作标准和质量控制规范:

目前我国尚无口腔修复体的三维打印制作标准和规范,各类三维打印专业术语的翻译与解释也不一致。三维打印制作标准和规范可对规范三维打印口腔修复体的制作与质量控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对设备、技术、专业人员、材料及最终打印产品的规范均有必要,以防止不符合口腔生物标准要求的产品应用于临床,杜绝未经批准的材料打印制作产品并直接用于人体,避免发生问题再来纠正,促进我国口腔修复三维打印领域健康有序地快速发展。

三维打印是口腔修复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其突显的性能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口腔修复模式,随着研究和应用的深入,三维打印口腔修复体有望成为口腔修复的主流模式。三维打印在口腔修复领域的全方位拓展,将使口腔修复学向高科技的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使口腔修复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使数字化口腔修复、互联网口腔修复得以实现。我国口腔修复三维打印领域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如能广泛深入地研究和应用,将在提高口腔修复质量和效率以及提升精度的同时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编辑推荐

代谢组学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代谢组学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代谢组是指生物体内源性代谢物质的动态整体,代谢组学是研究代谢组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多为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以内的小分子物质。代谢组学研究目的是通过检测代谢物水平的整体和动态变化,提取相关的生物代谢标志物群体或标志物簇,在此基础上寻找所受影响的相关代谢途径,确立代谢网络调控机制。目前,代谢组学已被应用于功能基因组学、毒理学、临床医学、中医药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近年来,代谢组学在口腔疾病病因和防治机制方面的应用研究正成为口腔医学领域的关注热点,本文旨在对代谢组学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代谢组学在牙周疾病方面研究中的应用

牙周炎是以牙菌斑生物膜为始动因子,多因素联合作用,发生于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破坏疾病。最终可导致牙齿脱落,影响生活质量,但牙周炎通常在晚期才被诊断。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简便的方法来检测早期阶段的疾病活动,以便在疾病进展之前进行干预。Aimetti等使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方法对牙周病患者唾液进行分析,发现代谢产物中醋酸、γ-氨基丁酸、琥珀酸等水平均升高;采用相同技术,Huang等报道正十二烷酸和豆蔻酸在牙周炎组中明显下降,但花生四烯酸无明显差异。Barnes等通过双平台技术(LC/MS和GC/MS)比较了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群唾液代谢成分,发现单糖、低聚糖、半胱氨酸等在牙周病患者中均有所升高,提示牙周炎症与氧化应激、组织降解和细菌代谢等有一定联系。

Kuboniwa等提出使用唾液代谢组学和牙周炎症表面积(PISA)组合作为牙周炎症严重程度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可定量描述牙周炎症程度。该学者们还通过去除龈上菌斑和结石以最大程度减小背景代谢物,发现唾液代谢物中有潜在的能反映牙周炎症的严重程度标志物,尤其在中度牙周炎。随后其扩大样本量,尤其是患有严重牙周炎的患者,以便寻找可用于快速筛查牙周炎的生物标志物。基于多变量分析预清创唾液代谢组学数据,发现与较高PISA相关的代谢物包括尸胺和氢化肉桂酸酯,而尿酸和乙醇胺与较低的PISA有关。其对牙周炎病情的评估至关重要。

王辉等用基于氢谱核磁共振(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对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个体的唾液进行检测,发现牙周炎患者的图谱与健康个体的图谱比较在δ3.0~4.0和δ2.0~2.6区域以及δ1.0附近的波峰有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均说明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个体的代谢存在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显示健康个体和牙周炎患者均有良好的聚类效果,此方法可很好地区别健康个体和牙周炎患者。Barnesl等运用超高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对健康人和牙周炎的唾液进行代谢分析,发现牙周炎患者唾液里的溶血脂类水平、单酰甘油水平、脂肪酸水平、甘油磷脂产物水平、三酰甘油降解水平均升高,可能与牙周炎患者的脂肪酶上调有关,其或可以作为牙周炎代谢物标志。

2.代谢组学在口腔恶性肿瘤方面研究的应用

恶性肿瘤的发生会导致人体内代谢变化,若能在人类体液中成功找到口腔癌的代谢标记物,就能及早发现病情、及时治疗。对于早期癌症的诊断探索,代谢组学是一种良好的途径,已经有很多学者沿这个方向研究寻找早期口腔口腔癌特殊的代谢标记物,试图挖掘出一种灵敏准确快速的诊断方法。Sugimoto等用毛细血管电泳质谱分析法鉴别出口腔鳞癌患者唾液中可区别于健康受试者的生物标记物,即胆碱、甜菜碱、派可林酸和肉毒碱。而Wang等首次用亲水作用色谱法形式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对其结果进行验证,发现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唾液中胆碱、甜菜碱和派可林酸水平升高,而L-肉毒碱水平降低。对于肉毒碱水平不一致可能和受试者的差异有关。

此外,Wang等运用了高效液相色谱-电泳离子化-质谱分析法鉴定出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唾液里特定的标记物L-苯基丙氨酸和L-亮氨酸。这两种氨基酸对比健康组后发现浓度降低。早期它们以组合存在,其中,L-亮氨酸更能反映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I和II阶段,而L-苯基丙氨酸可能可以用于筛选出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III和IV阶段。并且L-苯基丙氨酸和L-亮氨酸这一组标记物对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更高。Ma等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方法研究了口腔鳞状细胞癌和健康人的血液中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pi,发现口腔癌患者血液里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pi浓度降低。

Gupta等运用1HNMR方法评估健康人群、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液的代谢标记物,结果发现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状细胞癌受试者中谷氨酰胺、丙酮、醋酸和胆碱不同。由于癌细胞需要大量氨基酸进行无限繁殖,因此其认为谷氨酰胺水平降低可能是区别OSCC和OLK的关键,胆碱极其胆碱衍生物是细胞膜磷脂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基础,OSCC胆碱水平的变化可能和细胞的凋亡有关,所以胆碱水平会是区别OSCC与OLK的关键。

3.代谢组学在龋病研究的应用

龋病是口腔最常见的疾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的牙体组织破坏,但是早期龋极其不易被发现。目前普遍认为龋病的发生和变形链球菌有关,发展与乳酸杆菌相关。因此龋病可以从细菌这一因素来预防。Zhang等为寻找出快速简单鉴定出乳酸杆菌的方法,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渡越时间质谱分析来鉴定成人龋病患者唾液中的乳酸杆菌。检测出乳酸杆菌的正确率是90.2%,此外,还鉴定出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酸杆菌。尽管此方法还存在不足,但是这一新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在寻找细菌与龋病之间的关系上起到一定的作用。Hertel等对和龋病有关联的3种细菌(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和丙酸杆菌)的挥发性产物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和质谱分析,发现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和丙酸杆菌分别有18种、3种和5种特殊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探索出可以通过呼吸实验就能评价出患龋风险以及检测早期龋坏的一种方法。

4.代谢组学在口腔黏膜病研究的应用

关键等运用气相与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和健康人的唾液样本进行代谢组学研究,成功找到7种口腔扁平苔藓的相关代谢标志物,为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诊断及发病机制的探索提供重要信息。Yang等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了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血浆代谢物情况,发现10种代谢物变化;随后又检测此类患者尿液代谢物,有12种物质发生改变。

口腔微生物在唾液乙醛的产生中有一定作用,而乙醛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念珠菌已经被证实可以通过氧化乙醇以及糖发酵产生乙醛,Gainza-Cirauqui等基于以上发现,通过气相色谱分析检测乙醇。该学者从有口腔病损的病人中分离出念珠菌,发现在相同条件培育下白斑组产生的乙醛最多,其次口腔扁平苔藓组,最后是苔藓样反应组。其还发现吸烟人群中独立出来的念珠菌产乙醛能力高于不吸烟的人群,从既吸烟又喝酒人群中独立出来的念珠菌产生的乙醛含量最高。这些都有可能说明念珠菌和抽烟喝酒与疾病的恶化有关系。

邹斌等使用代谢组学方法成功区分了口腔白色念珠菌。李兵等用同样的方法检测分析不同种类念珠菌的培养液,且找到4种念珠菌共同及各异的代谢产物,发现念珠菌的生物被膜形成与部分代谢产物有关,认为可针对此类物质开发用于治疗念珠菌病的靶点药物。李淼等用此法也成功区分了几种与口腔黏膜病相关的假丝酵母菌。

5.小结

总之,代谢组学虽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初有成效,但尚需大量的实验和临床验证,及很多未涉及到的口腔领域。当然,代谢组学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发展至今无论是现有的分析仪器和分析技术还是数据处理技术和挖掘方法都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同时生物体系的复杂性是一个巨大挑战,有效识别代谢产物,确定代谢产物的功能等等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数字化全口义齿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数字化全口义齿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利用CAD/CAM技术制作全口义齿相比于传统手工制作全口义齿具有多种优势:可减少患者就诊次数,利用可切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块制成的全口义齿基托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精确度,密合度较高,易进行义齿复制,全口义齿的质量可得到更好地控制,利于全口义齿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等。因此,数字化全口义齿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1.数字化全口义齿的制作流程介绍

1.1无牙颌印模的数字化制取

数字化印模技术可分为口外数字印模技术和口内数字印模技术。口外数字印模技术主要扫描模型或无牙颌印模。口内数字印模技术省略了制取印模和灌注石膏模型等操作,可有效节约操作时间。但对于无牙颌印模和模型,目前采用口外数字印模技术更加可行,因为利用探入式光学扫描探头直接获取口内数字印模的精度尚不能满足临床要求。苏庭舒发现口内数字化印模的扫描精度会随着牙弓扫描范围增大而降低,只有在扫描范围低于半个牙弓时其精度才符合临床要求。Tabea发现利用口内扫描仪误差较大,而口外扫描仪的精度符合临床要求。Matsuda仅利用口内扫描数据制作个别托盘。

此外,口内三维扫描用于无牙颌功能印模获取的主要局限性,在于静态光学扫描难于获得“肌肉静力区”的软组织整塑信息。魏菱等利用三维打印技术制作无牙颌个别托盘,比较了数字化个别托盘与传统工艺制作的个别托盘在技工操作时间和临床操作时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三维打印数字化无牙颌个别托盘能够节约技工的制作时间和临床操作用用时。

1.2颌位关系的记录

颌位关系的记录是全口义齿制作的关键环节。Yuan利用非接触式激光扫描仪分别对上、下颌无牙颌模型以及蜡堤进行扫描,分别形成数字化模型或蜡堤,最后形成一组颌位记录并对其精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其精度符合临床要求,证实这种间接取得数字颌位记录的方法提升了数字化全口义齿制作的准确程度。部分商用数字化全口义齿制作系统已有独特的颌位关系记录方法。然而,现阶段的颌位记录仍需要由临床医师手动完成,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直接记录垂直距离和咬合关系等将是数字化全口义齿研究领域的难题。李伟伟针对无牙颌患者颌位关系的直接临床数字记录开展了初步研究,自研了一种颌位头架在口外支持下颌的垂直向位置,水平向位置关系由医师确定,用手持式三维扫描仪获取撑开口周软组织暴露的无牙颌患者前弓区的牙槽嵴三维数据,再将上下模型三维数据配准到直接的数字记录颌位上,初步探索了直接数字记录颌位关系的可行性。但该方法仅适合牙槽嵴具有一定高度(满足直接三维扫描要求)的无牙颌患者,应用范围存在局限性,且记录过程中如何维持患者颌位关系不变是难题。

1.3数字化排牙

在全口义齿的制作过程中,人工牙的选择和排列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传统全口义齿质量的优劣,完全依赖于牙科技师排牙水平的高低。利用数字化排牙系统,既可降低技师劳动强度,也可减少对技师工艺水平和经验的依赖,使得人工牙的排列更标准化,科学化。孙玉春通过参数化定位全口义齿人工牙,建立人工牙三维图形数据库及其定位坐标系、标志点、参考线等,用人工牙参数化三维图形数据库描述排牙原则,解决了全口义齿平衡牙合的精确设计问题,可直接用于全口义齿计算机辅助设计。韩景芸将数字化技术与中性区理论相结合,研发了全口义齿数字化设计系统。该系统不仅包含了完全类型的人工牙数据库,更实现了人工牙在排牙线上的个性就位。

Zhang利用多机械手排列机器人原型系统进行人工牙的排列,验证了使用多个机械手排列机器人实现全口义齿制作策略的可行性。范骐磊研究了一种基于个性化特征驱动的排牙方法,只需手动提取患者的口腔约束可完成自动化排牙。Han使用3 Shape Dental System 2013设计系统进行虚拟排牙,其人工牙可在矢、冠状面和水平面上移动,继而可调整牙列的长、宽和高,因此,该系统排牙个性化程度较高;而Dentca系统的模型解剖特征都是通过软件自动提取,因而其排牙个性化程度较低。此外,国外多个商业制作系统也把研究重点集中在排牙自动化上,通过坐标系统实现人工牙的自动定位。今后,利用前牙或唇侧丰满度的检测自动调整前牙空间位置,通过干涉检测实现邻接、咬合关系的自动调整仍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但数字化全口义齿的设计并非意味着完全自动化,医师、技师和患者的参与能够使得排牙的过程更加个性化,而且让患者参与到CAD设计中有助于实现高水平的医患交流。

1.4虚拟调牙合

不同于传统制作全口义齿的调牙合方法,在全口义齿数字化设计中,调牙合能在设计时进行。在CAD设计时通过改变牙齿咬合面的局部形态消除对颌牙之间不合理的干涉,这种方法称为虚拟调牙合。虚拟调牙合的工具为虚拟牙合架,在修复体CAD过程中应用虚拟牙合架,可降低牙科技师利用机械牙合架调牙合时对经验的依赖。寇小希利用Imageware11软件解决了人工牙轴向以及径向干扰问题,但是没能研发自主寻找、自主调整牙合干扰的程序。张翔利用当上下颌牙齿处于牙尖交错位时标准冠牙合面到对颌牙牙合面的法向距离图,引入体样条插值算法,完成虚拟调牙合。

范骐磊使用了一种基于Laplacian的咬合面调整方法,先找出上下颌牙齿的干扰情况及其强度,利用Laplacian变形方法,迭代地对牙齿咬合面进行调整。以上对于虚拟调牙合的尝试大都建立在静态咬合的基础之上,但是口腔在行使咀嚼功能时,下颌处于运动状态。如何解决下颌运动中义齿的虚拟调牙合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1.5全口义齿基托的设计和制作

利用CAD/CAM技术可有效地制作全口义齿基托,减少技师工作量。韩景芸设计了全口义齿基托设计系统,利用三角网格和NURBS曲面相结合的混合造型技术实现基托美观的功能重建。范骐磊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线驱动变形的建模方法,获取高质量的牙龈表面形态,使得全口义齿基托建模变得更有效率。全口义齿基托建模完成后,可用CAM进行基托制造;而对于人工牙,因CAM技术直接完成的人工牙达不到强度、耐磨度和美观的要求,因此,人工牙目前仍主要采用成品牙。CAM的加工方式分为加法制作和减法制作;加法制作即快速成形技术,而减法制作以数控切削为主;两种制作方法各有优劣。加法制作可节约材料,而减法制作可避免基托材料在固化反应过程中造成的变形或收缩,提升固位力和基托强度等,被目前更多的数字化全口义齿制作系统使用。现有的商业化制作系统中,Dentca采用的是加法制作全口义齿的暂时基托(试牙用),而Ava Dent Digital Dentures,Baltic Denture System等主要采用减法制作全口义齿基托。基托制作完成以后,人工牙和基托还要粘接在一起,如Ava Dent Digital Dentures系统;对于BalticDentureSystem,成品人工牙与基托树脂块是预成为一体的,切削完树脂基托即完成了义齿的制作。

王函使用切削机器制作人工牙与全口义齿基托,人工牙与基托之间的粘接装配精度仅达0.5mm量级,仍需提高。然而,无论是数控切削还是三维打印,直接用于制作最终全口义齿时,均难以兼顾全口义齿的多层颜色、机械强度与牙列-基托装配精度;多色一体化打印技术已经可实现真彩色打印,但目前该技术和所应用材料仅适用于视觉参考模型,打印制件的机械强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数字化全口义齿制作系统的比较

随着对数字化全口义齿研究的不断深入,部分公司和大学正在或已研制出相应的制作系统。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至少有六款商业性制作系统已经投入使用,还有部分系统正在研发中。不同系统之间存在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制作流程、就诊次数和适应证等方面;此外,在细致的流程方面,如水平和垂直颌位关系记录,牙合平面、唇侧丰满度、标志线记录,试牙义齿及最终全口义齿的基托材料及制作方法等方面,不同系统也有不同的特点。利用Ava Dent Digital Dentures制作全口义齿,患者需就诊两次,若存在试排牙的必要,则需三次。

Ava Dent Digital Dentures系统利用个性化热塑可调节个别托盘制取终印模以确定基托伸展范围,同时用结构测量工具(anatomical measuring device,AMD,类似哥特式弓)记录颌位关系,利用激光扫描终印模和AMD托盘并形成具有颌位关系的上下颌三维数据,然后在CAD软件上进行虚拟排牙和设计;然后对蜡块或PMMA树脂块进行切削并在基托内插入人工牙,可进行临床试牙,调整排牙和设计;最后切削基托并粘接人工牙和基托,完成全口义齿的制作。该系统不仅能制作全口义齿,还能进行即刻全口义齿修复、单颌全口义齿的制作以及固定全口种植义齿的修复。

Baltic Denture System利用带有指示器的专用面弓(BDKeys)记录颌位关系,将垂直距离、正中关系、牙合平面、中线以及唇侧丰满度等信息转移到设计软件上,以上步骤均由临床医师一次完成。技工室收到相关数据后进行全口义齿的设计,然后用五轴切削机器制作完成全口义齿。不同于Ava Dent Digital Dentures的独立人工牙,Baltic Denture System系统的人工牙和基托是连在一起的。该系统的最大优势是一次预约就可以看到最终的修复效果,但该系统目前只能制作双颌全口义齿,不能制作单颌全口义齿。在Ceramill Full Dental System制作系统中,技师的工作占了非常大的比重。

临床医师利用传统印模技术获得初印模、功能性印模,利用面下1/3距离获取垂直距离,通过哥特式弓获得水平颌位关系。灌注无牙颌模型,再到获取数字化无牙颌模型都需技师来完成,然后在数字化模型上需要找出解剖标志以生成排牙线,进而依照排牙线进行自动排牙。排牙完成后,用CAM将蜡块切削成基托形状,和人工牙装配以后转入临床进行试排牙或者试基托,接着进行装盒装胶,打磨抛光完成义齿制作。利用Ceramill Full Dental System系统进行全口义齿修复,患者需要就诊5次,其中包括全口义齿的试戴。DENTCA系统(曾被称为Whole You Nexteeth)采用特制的Dentca印模托盘(三种标准尺寸,托盘在后牙区可分开)制取功能性印模,下颌托盘上安装描记针,上颌托盘上带有描记平面,通过该哥特式弓描记器记录颌位关系。最后进行模型的扫描、CAD虚拟排牙和基托设计,3D打印白色树脂基托及人工牙进行试排牙。该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因而个性化制作程度较低,需进行义齿的试戴以确保良好的修复效果。

利用该系统进行全口义齿修复,患者只需就诊3次,但目前只能进行双颌全口义齿的修复。Wieland Digital Denture系统需在患者第一次就诊时用正中托盘(centrictray)确定垂直距离,在第二次就诊时使用带有合适垂直距离的切削个别托盘再确认和调整,同时,应用功能印模和专门制作的哥特式弓描记装置(click-in set called gnathometer CAD)记录水平颌位关系。接下来的制作步骤和AvaDentDigitalDentures系统的制作步骤相同。Wieland Digital Denture系统目前也只能进行双颌全口义齿的修复。

3.数字化全口义齿的临床应用情况

Kattadiyil综合多位学者发表的临床报告,归纳了影响数字化全口义齿临床应用效果的方面主要有固位力、言语影响、美学、患者选择、需复查调整的次数、就诊次数以及患者满意度等。Kattadiyil让患者分别戴用Avadent数字化全口义齿和传统全口义齿,评价共分为指导教师对义齿各方面的评价、患者满意度、义齿制作人对义齿的评价;结果显示数字化全口义齿更加标准、科学;传统义齿对医师取模、技师制作要求高,经验依赖性强,而数字化全口义齿的制作对于年轻医师、技师更易学;患者对于其评价也远远好于传统义齿,这表明数字化全口义齿制作已成必然趋势;但是依然需要长期的临床研究才能得出上述结论。Bidra对戴牙1年后的数字化全口义齿的使用情况做了追踪;由于椅旁时间的缩短和就诊次数的减少,患者对于数字化全口义齿的认可度要好过临床医师;同时数字化全口义齿可进行数码预览效果和促进医技交流的优点值得重视。Saponaro发现,由于某些义齿固位力不足或咬合关系不准确,就诊次数会比系统预定的略多。

Kattadiyil对数字化全口义齿的临床纠纷和质量评估进行总结,患者的不满意、固位力不足和美学修复效果差异成为最常见的临床纠纷;有时,修复效果的不可预知性也可能导致临床纠纷。除用全口义齿制作外,数字化技术也可用于种植全口义齿和即刻全口义齿修复。Alhelal结合传统与数字化技术制作种植全口义齿,减少了患者的就诊次数,为低牙槽嵴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修复方法。Amato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拔牙后的患者实施即刻全口义齿修复,不仅减少了患者就诊次数、节约了椅旁时间,还维持了患者现有垂直距离和容貌。

4.数字化全口义齿的发展趋势

现有的数字化全口义齿制作技术还不能实现全程数字化,如功能印模的直接数字获取尚未实现,垂直距离和颌位关系的确定需要人为干预,CAD设计时不能考虑唇颊侧肌肉的支持作用,无法借助计算机选择人工牙的颜色,不能一体化完成基托及人工牙的数字化制作等;此外,数字化全口义齿所需的材料和加工费过高也是其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针对以上不足,未来数字化全口义齿制作系统应进行针对性地改进。因此,随着上述问题的逐步解决,数字化全口义齿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来源:王子轩,孙玉春,周永胜. 数字化全口义齿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7,(05):291-295.

口腔正畸与口腔修复的区别 详细解析


口腔正畸与口腔修复的区别 详细解析

在口腔医学中,其分类是很明细的。口腔正畸与口腔修复就是两个不同的分类。那么口腔正畸与口腔修复的区别有哪些呢?


口腔正畸与口腔修复的区别

口腔科医生介绍,口腔正畸与口腔修复的区别首先是定义不同。口腔正畸是通过正畸或外科手术等方法治疗错颌畸形,又称牙齿矫正。口腔修复主要是针对牙齿缺损、牙齿缺失后的治疗工作,俗称镶牙。定义是第一个口腔正畸与口腔修复的区别。

其次,口腔正畸与口腔修复的区别是适用症状不同。口腔正畸适用症状包括下牙突出,覆盖住上牙,讲话口吃不清的情况。牙齿间有较多的缝隙或者是缝隙不多但比较大的情况。牙齿排列较为拥挤者,外部表现为牙齿参差不齐的情况,以及前牙咬颌过深的情况。这些是口腔正畸的主要适用症状。

口腔修复适用症状包括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外形和质地的破坏和异常,表现为牙体失去了正常的生理解剖外形,造成正常牙体形态、咬合及邻接关系的破坏的牙体缺损。由外伤、磨损、楔状缺损、酸蚀和发育畸形造成的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等情况。可见,口腔正畸与口腔修复的区别最明显的就是适用症状不同。

以上是口腔正畸与口腔修复的区别详细解析的介绍,口腔正畸与口腔修复的区别主要是定义不同和适用症状不同。

全口义齿修复_全口义齿修复的应用


全口义齿修复:随着中国人老龄化的成熟,全口义齿的广泛应用,也就随后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义齿基托折断问题,当然钴铬、钛合金以及金合金基托的应用解决了此问题,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匀,各个地区差异较大,所以就形成了许多地区承受不了合金基托的费用,因此树脂基托还广泛应用于许多经济中等发达以下水平地区。下面我谈一下树脂基托折断的原因与加强方法。

全口义齿修复首先分析树脂基托折断的原因,可以从制作、材料以及使用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㈠制作方面:1.基托制作的太薄。 2.树脂的粉、液比例不好。3.充填树脂的时机不对,或是早或 是过晚。4.水浴热处理的问题,包括升温时间、升温温度、保持水沸时间等。(注:厂家与批量的不同,水浴热处理的时间也不同) 5.出盒问题,包括出盒时的各种动作。6.打磨问题。7.要用同一厂家的粉、液。8.人工牙的排列问题。

㈡材料方面:1.厂家。2.价位。3.材料本身的内原料质量问题。

㈢全口义齿修复后患者使用问题:1.外力的撞击。 2.不正确的使用。 然后谈一下解决的办法: 1.用直径1.0mm或0.9mm的不锈钢丝加强,具体的办法:①.上颌在牙槽脊顶上加一道,再在3|3之间加一道以及6|6之间加一道,之后用焊锡焊接。 ②.下颌在牙槽脊顶上加一道,然后在牙槽脊顶的舌侧(离顶2.0mm处)加一道。

2.用钠米弹性纤维材料加强,方法同上。 这种办法经济实用,基本可以解决患者要求不高的,既解决了经济问题,也解决强度问题,适合经济发展不高的地区。希望大家广泛推。

本文关键词:口腔修复方式 专家谈口腔修复 口腔修复须知

抗菌不锈钢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抗菌不锈钢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不锈钢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刚性、加工成型性、耐腐蚀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并且价格低廉,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及人体植入材料。在口腔医学中,不锈钢材料可用来制作正畸托槽、弓丝和微种植体,义齿支架、卡环,颌骨夹板等。口腔是多种微生物共同定植的复杂环境,不锈钢材料在口腔中的存在可能改变局部微生态构成,使口腔致病菌增多或毒力增强,从而导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抗菌不锈钢是近年来研究发展的一类新型材料,通过在不锈钢中添加抗菌元素,使其既可作为结构材料,又具备功能材料的抗菌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公共保健设施、食品加工设备、医疗器械及其他卫生敏感领域。抗菌不锈钢具有广谱抗菌、抗菌时效长、不产生耐药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大大拓展了医用不锈钢的临床应用范围。本文将就抗菌不锈钢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作一综述。

1.抗菌不锈钢概述

1.1抗菌不锈钢的抗菌原理

抗菌不锈钢的抗菌性能来源于其加入的抗菌物质,如抗菌剂、光催化剂及抗菌金属元素。研究表明,金属离子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能力,综合安全性考虑,学者们认为银的抗菌效果最好,其次是铜和锌。目前金属离子抗菌的原理尚不完全清楚,普遍接受的抗菌机理为“接触式杀灭”,即细胞接触金属离子后死亡。Ag+、Cu2+等金属离子在有氧的情况下可催化相关反应产生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ROS的作用对象是细胞存活所必需的基本成份,如细胞膜蛋白、脂类,尤其是细胞膜磷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以铜为例,Cu2+从金属析出后与细菌直接接触,最先引起细胞膜损伤,使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细胞膜电位消失,细胞呼吸停止,同时细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导致细胞膜穿孔,细胞内容物外泄;随即Cu2+进入细菌细胞内,使酶类等蛋白质变性,甚至DNA降解,从而损伤细胞的正常组成及其功能,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或消灭细菌的目的。

1.2抗菌不锈钢的种类

根据抗菌物质或抗菌相在不锈钢材料中的分布,抗菌不锈钢可分为涂层型及合金型。涂层型抗菌不锈钢是指以不锈钢为基体,通过喷涂、离子注入、溶胶-凝胶等工艺将具有抗菌功能的材料涂覆于不锈钢表面,如表面涂氟、洗必泰、Ti、Ag等。涂层型抗菌不锈钢的缺点是其抗菌性可能随着抗菌涂层的磨损和剥脱而衰退。合金型抗菌不锈钢是指在不锈钢材料中添加抗菌金属元素,一般添加Cu、Ag,经过特殊热处理使不锈钢表面与内部均匀分布着抗菌相。相比涂层型抗菌不锈钢,合金型抗菌不锈钢具有稳定且持久的抗菌性能。抗菌不锈钢还可根据不锈钢所含抗菌金属元素来分类,如含银、含铜抗菌不锈钢。

Ag+具有很强的抗菌性能,其抗菌活性是Cu2+的100倍、Ni2+的800倍,少量的银即可发挥出优良的抗菌效果,具有广谱抗菌性,并且几乎不产生耐药性。但由于银的价格较贵,目前研究及应用较多的是含铜抗菌不锈钢。铜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作为许多金属蛋白和酶类的辅助因子参与多种生理和代谢过程,适量铜元素的添加能赋予不锈钢材料强烈而广谱的杀菌功能,且生物相容性良好,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抗腐蚀性等几乎没有影响。

2.抗菌不锈钢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2.1抗菌不锈钢应用于正畸矫治

正畸矫治用托槽、弓丝、带环、微种植体以及绝大多数附件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固定矫治装置在口腔中的存在,使局部微生态环境改变,口腔致病菌大量增殖,从而导致牙釉质脱矿、龋病、牙龈炎及种植体周围炎等疾病的发生。为此,学者们致力于开发具有抗菌性能的固定矫治用不锈钢材料。

2.1.1载Ag涂层抗菌不锈钢

固定矫治最常见的细菌源性不良反应为牙釉质脱矿。在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高达80%以上。研究显示,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乳杆菌、放线菌等与牙釉质脱矿有关,其中S.mutans是最重要的致龋菌。另外,固定矫治附件使牙周致病菌更容易在龈缘处堆积,引发牙龈炎、种植体周围炎等。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作为一种证据充分的牙周致病菌,是牙龈炎、种植体周围炎的优势菌。研究证实,添加银离子的正畸矫治用不锈钢材料可有效抑制口腔致病菌的生长。有学者的体外实验证明镀Ag涂层不锈钢托槽对S.mutans具有强抗菌性。Mhaske的体外研究显示,镀Ag涂层不锈钢弓丝对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有明显的抗黏附性和抗菌性。

Metin-Gürsoy等进一步证实,纳米银涂层的不锈钢托槽在动物模型中可有效抑制S.mutans的生长并降低平滑面龋的发生。Morita的体外研究分别检测了镀银涂层正畸固定保持器对S.mutans和远缘链球菌(S.sobrinus)2种致龋菌以及P.gingivalis、中间普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3种牙周致病菌的抗菌性能,在径向扩散实验中,所有镀银涂层组周围2mm内均无细菌生长。

2.1.2光催化活性抗菌不锈钢

光催化抗菌材料主要为N型半导体材料,最常见的是TiO2型光催化剂,其在光照作用下会产生电子空穴,表面的空穴与吸附的水分子及氢氧根离子生成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OH),分解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和脂类,使细菌失去活性死亡,达到抗菌目的。有学者发现,在正畸弓丝表面覆盖一层TiO2后可以有效的抗S.mutans和P.gingivalis黏附。Shah等也发现,经TiO2表面改性的不锈钢托槽对L.acidophilus有较强的抗黏附和抑制生长作用。张晟等进一步通过载入具有光学诱导还原作用的贵金属Ag作为纳米TiO2的活性剂,提高了纳米TiO2的光催化性能,使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在微弱光甚至无光照条件下同样产生抗P.gingivalis的效果,并且证明纳米Ag/TiO2能够降低P.gingivalis重要毒力因子——牙龈素的活性,其可能的机制为纳米TiO2产生的强氧化性自由基干扰牙龈素蛋白酶的合成及纳米Ag与牙龈素的巯基结合进而使牙龈素失活。

2.1.3含Cu抗菌不锈钢微型支抗钉

目前使用的支抗钉材料一般为纯钛、钛合金及不锈钢。钛的骨结合能力强,但其材质较脆易折断,且价格较高。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强度,可抵抗一定程度的旋转力,降低微型支抗钉折断的风险。学者已证实,不锈钢合金与钛合金具有相近的组织相容性和稳定性。但微型不锈钢支抗钉脱落率较高,种植体周围炎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开发抗菌不锈钢微型支抗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张丹等评估了含铜不锈钢(304-Cu、316L-Cu)体外抗P.gingivalis的能力及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含铜不锈钢与不含铜医用304不锈钢相比,前者对P.gingivalis有更强的抗菌性,并且二者的细胞毒性无显著差异。有学者将医用纯钛、医用不锈钢和含铜抗菌不锈钢分别与人骨肉瘤细胞共培养120h,根据5级毒性评价标准对各组细胞毒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三者的细胞毒性等级均为0级。

徐璐等证明316L-Cu不锈钢有利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及增殖,并有效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早期凋亡率。Li等的研究显示,316L-Cu不锈钢较传统不含铜316L不锈钢可通过抑制TNF-α、IL-1β等炎症因子,从而减少白细胞的招募、浸润,降低血管支架植入后的炎症反应。以上结果提示,含铜不锈钢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传统不锈钢微型支抗钉的替代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2抗菌不锈钢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

不锈钢材料在口腔颌面外科学领域应用也较为广泛,例如正颌手术、唇腭裂修复手术及骨折固定用克氏针、夹板等。Liu等研究显示,纳米银颗粒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共涂层的不锈钢植入体在感染的大鼠股骨腔中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同时可诱导骨的形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人类骨髓基质干细胞迁移、启动ERK1/2信号并上调成骨性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成骨向分化。铜也是研究较广泛的抗菌及骨诱导元素。有学者在模拟体液实验中发现,随着Cu2+的释放,316L-Cu不锈钢可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生长。铜离子还可以刺激机体细胞释放多种生长因子,进而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及钙盐的沉积。有学者研究表明,317LCu不锈钢同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抗菌性,且具有比钛合金更强的成骨能力。Wang等通过体内外实验证明,317L-Cu不锈钢在早期阶段,Cu2+通过促进TNF-α的分泌从而调节NF-κB信号通路和Caspase3,引起植入物周围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但随着组织的愈合,炎症反应和凋亡显著降低,提示317L-Cu不锈钢异物反应较小。

镁基金属在人体内降解会引起周围环境的碱性增加,从而破坏细菌的生存条件,起到杀菌的作用。Robinson,杨柯等学者均证实镁基金属在体内可以杀死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感染细菌。Sutsha等通过体外实验,综合考虑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后得出,含2mol%镁的羟基磷灰石/甲壳素共涂层316L不锈钢具有强抗菌性,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镁含量的增加更为敏感。Sutsha等还发现,羟基磷灰石/甲壳素共涂层316L不锈钢随着表面硅质量分数的增加,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能力增强,且当硅的质量分数为1%时,表面活性最佳,可诱导类骨样羟基磷灰石层的形成。

3.展望

抗菌不锈钢在口腔医学领域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除前述在正畸矫治附件及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儿童乳牙及第一恒牙大面积缺损修复用不锈钢预成冠,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卡环及牙合支托,全口义齿和颌面赝复体的固位不锈钢材料,松牙固定不锈钢丝等,均可采用抗菌不锈钢制作,从而预防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发生。新型抗菌不锈钢的生物安全性和组织相容性等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将进一步拓展抗菌不锈钢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寇育荣,周帅,孙程佳. 抗菌不锈钢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7,33(11):691-693.

双线排龈在口腔临床全冠修复上的应用


双线排龈在口腔临床全冠修复上的应用

排龈是固定修复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影响着印模的精确度。可是这么重要的临床操作在口腔修复教科书上却是一带而过,许多讲课老师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深入讲解,这样造成很多临床医生对排龈工作认识不深。国内修复同仁有很大一部分在临床操作中不排龈,有的医生排龈但不知道正确的排龈方法。

排龈的作用:1、防止车针等磨切工具损伤牙龈组织,获取安全的切削空间;2、通过物理的方法先用排龈线将牙龈排开为印模材的进入创造方便条件,从而获得牙颈部和游离龈缘的精确印模。

排龈分单线法和双线法,如果修复医生能熟练掌握两种排龈法,制取一副清晰的制备牙模型,应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作者在临床工作中90%的情况下使用双线法,下面作者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详细介绍一下该排龈法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首先按常规方法完成牙体制备,制备牙体的肩台位于龈上0.5mm或平齐牙龈,这时应该将牙体基本制备完成,仅留下肩台部分还没有制备完成。

这时排龈要注意:排龈应该用专用的钝圆形的排龈工具,放置排龈线时力量应轻。放置时间一般为3-5分钟,不要超过20分钟。排龈完成后行牙体及肩台最后精细制备,最后取印模。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