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网

牙齿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重要器官之一,牙齿的功能简单说来,主要有三大类:切咬和咀嚼、辅助发音、保持面部外形。要想长寿,没有牙齿的健康那就是空想,所以我们平时就应该密切关注牙齿健康。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口腔常识:人慢性根尖周炎中白细胞介素17F的定位表达研究》,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近日,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的孙辉和李颂共同发表论文,旨在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F在人根尖周炎病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期为根尖周炎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依据。该研究指出,IL-17F存在于人根尖周炎病损组织中;IL-17F可能参与了人根尖周炎疾病的发病进程,且IL-17F在根尖囊肿和根尖肉芽肿中的表达强度具有差异性。该文发表在xxxx年47卷06期《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上。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xxxx年11月至xxxx年8月经根尖手术切除的根尖周炎病损组织并做病理鉴定。经过组织切片、HE染色和显微镜病理观察,共有根尖囊肿33例,根尖肉芽肿18例。将这些组织作为试验组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分析IL-17F的表达情况,用磷酸盐缓冲液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根尖囊肿和根尖肉芽肿阴性对照组各5例。收集埋伏阻生智齿拔除时需凿骨患者的健康牙槽骨质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根尖囊肿和根尖肉芽肿中IL-17F的蛋白平均吸光度值(A值)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若方差齐则行t检验,若方差不齐则行秩和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IL-17F在两组慢性根尖周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淋巴样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中均有表达;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未见IL-17F的表达。根尖囊肿中IL-17F的蛋白平均积分吸光度值(A值)为0.88520.0576,根尖肉芽肿为0.23650.070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35,P<0.01)。

K428.com口腔护理推荐

口腔常识:分析: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概述]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属于根尖周病的一种。根尖周病是指发生于根尖周组织的炎症性病变,绝大多数是由牙髓病发展而来,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临床上主要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根尖周炎又可分为:浆液性和化脓性两种。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又称急性牙槽脓肿,是由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发展而来的,也可由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所致。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在其发展过程中,因其脓液所在部位不同而划分为根尖脓肿、骨膜下脓肿和黏膜下脓肿三个阶段,主要症状为疼痛和肿胀,严重者伴有全身症状。

[诊断要点]

主要依据患牙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症状及体征,由疼痛及红肿程度分辨患牙所处的炎症阶段。

1.根尖脓肿患牙有自发性、持续性、定位性剧烈跳痛,患牙浮起,咬合痛;检查患牙叩痛、松动明显,根尖部牙龈潮红,有轻度扪痛。牙髓无活力。

2.骨膜下脓肿患牙持续性剧烈跳痛达最高峰,更觉高起、松动,触痛剧烈,相应颌面部软组织肿胀、压痛,并伴有全身症状;检查患牙为重度叩痛、Ⅲ松动,牙龈红肿,移行沟变平,压痛明显,扪诊有深部波动感,牙髓无活力。

3.黏膜下脓肿脓液已达黏膜下,疼痛减轻,全身症状缓解;检查患牙叩痛(+)(++),松动I,根尖区黏膜肿胀呈半球形隆起,波动感明显,牙髓无活力。

[鉴别诊断及其依据]

急性牙髓炎:其疼痛特征为自发性、阵发性剧痛,不能定位,叩诊阴性或仅有轻微反应。温度测试引起长时间的剧痛。

[治疗原则]

1.控制炎症,清除病灶,保存患牙。注意:此为根尖周病治疗成功的关键。

2.急性期应掌握时机,适时开髓引流,以缓解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骨膜下或黏膜下脓肿期应在局麻下切开排脓。

3.急性症状消除后,可选行根管治疗术或牙髓塑化术。

[病例分析]

某患者,男,36岁。今因左下后牙肿痛三天就诊。

检查:左下6龋深及髓,无探痛,松动Ⅲ,叩痛(+++),患牙根尖部牙龈红肿、扪痛,有波动感;左侧面颊部水肿,体温38℃。温度测试无反应。据此,请你:①作出诊断。②拟订治疗计划。③试述术中注意事项。

1.诊断左下6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骨膜下脓肿)。

诊断依据:患牙有深龋,松动Ⅲ,叩痛(+++),根尖部牙龈红肿、扪痛、波动感等牙槽脓肿的典型症状。同时伴有左侧面颊部水肿,体温38℃等全身症状。

2.治疗计划先行应急治疗,开放髓腔,实行根管引流。同时局麻下切开排脓。待患牙急性症状缓解后,再行根管治疗。

3.术中注意事项主要有五防:

(1)防器械折断术前应检查根管治疗器械,根扩时不得跳号、遇阻力不得强扩。

(2)防器械滑脱可使用安全链。术中应集中精力,器械或手上沾有唾液时应擦干后再操作,根管冲洗时针头应拧紧。

(3)防髓腔穿通术中应注意钻针方向(与牙体长轴保持一致)与进钻深度。

(4)防疼痛肿胀术中注意器械切勿超出根尖孔,同时应正确选用根管消毒药物。

(5)防皮下气肿过氧化氢液冲洗根管后所释放的氧,如压人根尖周区,可引起皮下气肿,故根管冲洗时,严防注射压力过大,同时针头与根尖狭窄部之间应留有足够空间可供冲洗液返回。

[思考题]

1.试述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诊断要点。

2.试述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与急性牙髓炎的鉴别要点。

3.试述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治疗原则。

4.根管治疗术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口腔常识:口腔鳞状细胞癌和颊黏膜癌前病变基因表达和细胞通路的差异性研究


近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筛选出口腔鳞状细胞癌与颊黏膜癌前病变组织中的差异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探讨癌前病变转向鳞癌的分子机制。研究指出,颊黏膜癌前病变恶性转变到鳞癌共有1981条基因产生差异表达和9条通路发生异常改变,其中Casp3和CXCL12等14条基因参与了改变细胞通路,很可能就是癌前病变恶性转变成鳞癌的重要致病基因。该文发表在xxxx年第23期《重庆医学》杂志上。

通过二羟甲基丁酸(DMBA)诱导金黄地鼠来建立颊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模型,提取病变组织总RNA,合成单标Cy3荧光标记的cRNA,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两组模型口腔组织中表达差异的基因,对筛选出的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分类(GO)和信号通路(Pathway)分析,最后用RT-PCR验证其中部分差异基因。

口腔鳞状细胞癌与颊黏膜癌前病变模型组织相比,有1981条基因差异表达(120条为未知基因),其中1037条为上调基因,944条为下调基因。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包括代谢、细胞结构、机体发育等14类相关的功能基因。通路分析结果显示有9条通路发生异常改变,在已知的1861条差异表达基因中,有14条基因富集于以上9条改变的通路上。

口腔常识: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IL-17和Foxp3的表达及意义


近期,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口腔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IL-17和Foxp3的表达及意义。研究指出,IL-17及Foxp3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该文发表在xxxx年第03期《肿瘤防治研究》杂志上。

选取40例原发初诊经病理证实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为实验对象,术前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IL-17与Foxp3所占比例及CD3、CD4、CD8、CD56的表达。组织标本为术中立即取材,SP法测定IL-17及Foxp3表达。选取20例良性肿瘤患者瘤旁正常口腔黏膜作组织对照。实验分为A(Ⅰ、Ⅱ期鳞癌患者)、B(Ⅲ、Ⅳ期鳞癌患者)、C(健康者)三组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显示,A、B组外周血CD4+IL-17+细胞、CD4+Foxp3+细胞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C组,IL-17+、Foxp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72,P0.05),其中B组CD4+IL-17+、CD4+Foxp3+细胞所占比例高于A组(P0.05)。与C组相比,A、B组外周血中CD3+和CD4+细胞的百分率、CD4+/CD8+的比值降低,CD8+细胞的百分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Foxp3在A、B组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组,在A组中阳性表达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组癌组织中IL-17与Foxp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86,P0.05)。

口腔常识:牙周膜干细胞对口腔表皮样癌KB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近期,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药剂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ligamentstemcells,PDLSCs)对口腔表皮样癌细胞系KB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指出,PDLSCs能抑制口腔表皮样癌KB细胞的增殖和促进KB细胞凋亡。该文发表在xxxx年第07期《中华肿瘤防治杂志》上。

取拔除的阻生第三磨牙和正畸减数牙,采用酶消化法分离PDLSCs。应用Transwell培养小室将PDLSCs和KB细胞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培养,建立共培养体系。48h后,应用MTT法观察KB细胞增殖情况。在部分实验的培养体系中加入抗IL-6抗体,同法观察KB细胞增殖。收集共培养48h的KB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其Caspase-3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其-catenin表达情况。收集PDLSCs,采用RT-PCR法检测其IL-6的表达。

结果显示,PDLSCs与KB细胞共培养48h,PDLSCs∶KB细胞数量比为1∶1时,吸光度值为1.330.18,与单独KB细胞组的2.650.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PDLSCs∶KB细胞数量比为5∶1时,吸光度值为1.060.18,与单独KB细胞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PDLSCs能够显著抑制KB细胞的增殖。PDLSCs∶KB细胞数量比为1∶1时,KB细胞的凋亡率为(395)%,与单独KB细胞组的(154)%相比,P=0.022;PDLSCs∶KB细胞数量比为5∶1时,KB细胞的凋亡率为(517)%,与单独KB细胞组相比,P=0.001。在PDLSCs与KB细胞的共培养体系中,加入抗IL-6抗体后,PDLSCs抑制KB细胞的增殖作用显著减轻。RT-PCR实验发现,共培养48h后的PDLSCs的IL-6表达升高。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发现,培养48h后的KB细胞-catenin表达无明显变化。

口腔常识:激光在牙髓根尖周病中的应用


内容概要

医用激光、影响激光与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因素、激光的种类、激光在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

医用激光

经历了从气体到固体,从体外到体内,从连续到脉冲的发展。早在1963年,激光开始应用于牙科学。

目前应用于牙体牙髓疾病诊治的激光种类包括氦氖激光(HeNe),CO2激光、钕:YAG激光(Nd:YAG)、钬:YAG激光(Ho:YAG)、铒:YAG激光(Er:YAG)等。

目前在牙髓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激光是C02激光,Nd:YAG激光,Ar激光(波长从418到S15nm)、氯化氙激光(波长为308nm)。

影响激光与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因素

影响激光与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激光的频率和组织对激光能量的吸收。

C02激光的波长在组织中的水吸收高,Nd:YAG激光在水中不吸收而在有色组织和血红蛋白中吸收高,因此后者比前者引起更深的组织损伤。在有晶体结构的牙体组织中,辐射的折射和散射也应考虑。

激光的种类

C02激光

波长为10600nm的中红外激光,输出功率可高达650W,不能很好地用光传输,在牙髓病治疗上很受限制。

Nd:YAG激光

(Neodymium:Ytrium-Aluminum-Garnet,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波长为1064nm的近红外激光,不可见,输出功率可达100W,可由石英光导纤维传输同时用红色光(多为HeNe激光)指示光路。九十年代初,脉冲型Nd:YAG激光开始应用于牙科,由于可以间断发射激光而大大减少了热量积累,避免温度过高,从而减少了损伤邻近组织的几率。

Er:YAG激光

(Erbium:Ytrium-Aluminum-Garnet,掺铒钇铝石榴石)激光,波长为2940nm的近红外激光,该波长处于水的一个吸收峰(2950nm),因此对水的吸收系数较大(比Nd:YAG激光大800倍),当其作用于组织时,光照射处组织所含水分处吸收大量热,热量不能向周围传递很远,于是局部升温不高、对组织的热损伤很小。但是不能用光纤传导,使用上受到限制。

Ho:YAG激光

(Holmium:Ytrium-Aluminum-Garnet,掺钬钇铝石榴石)激光,波长为2130nm的近红外激光,该波长接近水的另一吸收峰(1960nm),对水的吸收系数较大,对组织的热损伤较小,可由石英光导纤维传输。

准分子激光

(Excimer-Laser)是以稀有气体卤化物为工作物质的一种脉冲激光,波长是从真空紫外线到可见光区域,对组织没有热损伤。

氩离子激光

一种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激光,医学上常用波长514.5nm的绿光和波长为488nm的蓝光,可用光纤传输,连续输出功率可达10W。

激光在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

主要是降低牙本质的通透性、根管预备、清洁和消毒以及牙根末端的外科手术。

降低牙本质渗透性

采用CO2激光和Nd:YAG激光使牙本质表面熔融达到降低牙本质通透性的目的。用Nd:YAG激光10W,脉冲2次/秒时,可见根管壁产生不规则的钙化物使牙本质小管封闭。也有学者采用Nd:YAG激光1.9W和3.0W照射根管壁时,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根尖部牙本质熔化,硬组织内蛋白变性,出现炭化、龟裂,激光冷却阶段牙本质产生裂缝,熔融的牙本质再固化时沉积在牙本质小管内封闭小管口。激光剂量增大时,出现熔化的牙本质断裂,小管口重新开放。使用氯化氙激光可以封闭牙本质小管。

根管预备

利用激光进行根管预备能有效地清洁根管壁。在进行根管清理过程中,可选用气-水冷却的Nd:YAG激光,能量0.75~1.7W,脉冲15次/秒,可将根管壁上的碎屑和站污层去除,清除根管内残留的坏死牙髓组织及其分解产物,软组织蒸发气化。当能量达到1J/cm2时,熔化牙本质,封闭牙本质小管,使根管内清洁干净。氢激光配合根管预备常规冲洗,可提高根管壁的清洁度。

根管消毒杀菌

在离体实验中用Nd:YAG激光照射接种有链球菌的根管,当用功率大于10W的激光照射大于3秒时可抑制根管内68%的细菌活性,大于5秒则可杀灭99%细菌,因此在采用Nd:YAG激光消毒根管时,所用能量为10W,照射时间5秒。

清除根管内髓石

位于根管内的髓石,可用极细的光导纤维伸入到根管内髓石的部位,用脉冲32次/秒,波长504nm的激光照射,可将髓石雾化消失。

根管内残余活牙髓的处理

利用Nd:YAG激光处理新鲜拔除的含有牙髓的根管根冠1/3时,牙髓组织被完全气化去除。原理可能为激光使牙髓组织蒸发、溶解或贴附在硬组织表面。

口腔常识:NKG2D及其配体MICA/B在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NKT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牙齿对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牙齿担负切咬、咀嚼等功能外,还起保持面部外形和辅助发音等作用。如果牙齿不健康,要想长寿健康那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因此,爱牙护牙,要从小就树立起这个意识。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口腔常识:NKG2D及其配体MICA/B在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NKT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欢迎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日前,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杨辉俊、杨宏宇和孟玉生等研究人员共同发表论文,旨在探讨NKG2D及其配体在口腔鳞癌患者与正常人中外周血NK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该研究指出,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NKT细胞数量和NKG2D及其配体MICA/B表达量相对下降,这可能影响NKT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使口腔鳞癌细胞逃避免疫监视。他们可以作为口腔鳞癌免疫状态的参考指标,也为口腔鳞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向。该文发表在xxxx年28卷06期《口腔医学研究》上。

该研究的方法是,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28例口腔鳞癌及25例正常人的NKT细胞计数,PCR检测NKG2D及其配体在不同组中NKT及配体MICA/B的表达情况,分析表达率与临床意义。

该研究的结果是,与正常组相比口腔鳞癌病人中的外周血中CD3+CD56+NKT的含量较低((1.740.15)个/L),并且口腔鳞癌患者CD3+CD56+NKT细胞中NKG2D,MICA和MICB表达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口腔常识:乳牙尖周炎的治疗方法


1、乳牙尖周炎的治疗原则

控制根尖周组织的炎症,消除疼痛,充填根管,治愈根尖周病变,保存患牙至正常替换。

2、乳牙尖周炎的治疗方法

(1)根管开放术

乳牙急性根尖周炎,无论浆液期或化脓期,主要矛盾集中在根尖部渗出物或脓液的聚集与扩散,理想的引流方式是人工开通髓腔引流通道,打通根尖孔使渗出物或脓液通过根管得以引流,缓解根尖部压力,解除疼痛。开髓宜用锋利的牙钻或在局麻下进行。开髓后可用过氧化氢及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然后髓室内置一碘酊棉球,以免食物堵塞根管,根管开放3~5天,待急性症状消退后再做常规根管治疗。

(2)脓肿切开引流术

已形成骨膜下或粘膜下脓肿者,除建立髓腔引流外还需在口内前庭沟底脓肿部位作局部切开引流。时机的掌握应是急性肿胀3天以后,局部有较为明显的波动感或穿刺检查有脓液者。

(3)根管治疗术

对于牙髓坏死或尖周炎症应保留的乳牙,通过根管预备和药物消毒去除感染物质对尖周组织的不良刺激,并用可吸收的充填材料充填根管,促进乳牙尖周炎愈合。

①治疗步骤

根管预备:常规备洞,开髓,揭髓室顶,清理或扩大根管。

根管消毒:3%过氧化氢、生理盐水冲洗根管,吸干。将蘸甲醛甲酚、木榴油或樟脑酚的小棉球置于髓室,以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暂封,待5~7天后复诊。

根管充填:复诊时若无症状,即可充填根管,若炎症未能控制或仍有渗出液应换封药物,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根管充填。

②注意事项

根管预备时勿将根管器械超出根法孔,以免将感染物质推出根尖孔或损伤恒牙胚。

在乳牙替换过程中,因乳牙的生理吸收,继承恒牙方可萌出正常位置上。因此乳牙的根管充填材料应采用可吸收的、不影响乳、恒牙替换的糊剂充填。

术前须摄取X线片,了解尖周病变和牙根吸收情况。

③常用的乳牙根管充填材料

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碘仿制剂、氢氧化钙制剂、抗菌药物制剂,均为易于吸收材料。但目前尚无与乳牙根同步吸收的材料。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要管治疗术仍是乳牙尖周炎的首选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主要根据根管预备和根充材料的质量,根充材料应是具有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材料。但由于乳牙根管解剖的复杂性和不规则性,治疗中难以做到全部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及进行良好的根管充填。

(4)空管药物疗法

该疗法是指不充填根管的治疗方法。在清理、预备根管的基础上,经消毒之后,将抗生素糊剂置于髓室底,并尽量压入根管内,但不完全充填根管,并于根管口上覆盖2mm厚的药物,通过抗生素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疗者缺一不可,实际上根管内并非完全是空管。

①适应证:乳牙尖周炎。

②治疗步骤:

根管预备的特点:只强调清理根管,不要求扩大根管。

根管消毒:将蘸木榴油或甲醛合剂的小棉球置于髓室内,以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封固5~7天后复诊。

置药充填:若无症状,去除原封药,再次清理冲洗根管、吸干,在有效隔湿条件下,将抗生素糊剂置于髓室底前用棉球尽量压入根管内,并于根管口上覆盖2mm厚的药物,再垫磷酸锌水门汀基底,银汞合金充填。

③乳牙空管治疗药物的性能:

该药物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且作用时间长,毒性小,并可通过根管壁扩散到尖周组织。

空管药物治疗过程中,根管清理是治疗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但是由于根管系统的复杂性,在清除主根管的感染和坏死组织的基础上,剩余感染则要靠药物的作用。尖周病变愈合的必要条件是清除和控制根管内感染。

④乳牙空管药物治疗的优点:

该药是抗菌药物糊剂,不存在难以吸收的问题;不论年龄、牙位、牙根所处时期均可应用;操作方便,无须完全充填根管;对乳牙替换和恒牙萌出无影响,临床效果良好。

口腔常识:丙戊酸钠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生长的实验研究


对人来讲,牙齿是我们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牙齿的功能很多,主要是咀嚼、辅助发音和保持面部外形的作用。只有健康的牙齿,才有健康的生活,所以保护牙齿,爱牙要从小做起。面对这些问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口腔常识:丙戊酸钠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生长的实验研究”,敬请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日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吕永昌、毛立民和李国松等研究人员共同发表论文,旨在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钠(VPA)对口腔鳞状细胞癌(Tca-8113)生长抑制情况以及促进凋亡的作用。该研究指出,丙戊酸钠体外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生长,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并诱导细胞凋亡。该文发表在xxxx年28卷03期《口腔医学研究》上。

该研究的方法是,采用0、0.1、2.5、5、10、12.5、25、50、100mmol/L丙戊酸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进行干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ELISA方法及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对细胞凋亡的作用。

该研究的结果是,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到对照组细胞呈多边形,贴壁,生长活跃;实验组细胞形态改变明显,大部分细胞核固缩,细胞变小、变圆、脱壁.细胞生长曲线显示,随丙戊酸钠浓度增加、时间延长,Tca-8113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各实验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5、10mmol/L丙戊酸钠作用24h,细胞总凋亡率分别为9.2%和26.7%,与对照组3.6%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口腔常识:bFGF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组织中的表达研


牙齿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重要器官之一,牙齿担负切咬、咀嚼等功能外,还起保持面部外形和辅助发音等作用。生活质量的高低,和牙齿关联在一起,因此,爱牙护牙,要从小就树立起这个意识。小编已为您准备好了《口腔常识:bFGF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组织中的表达研》,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日前,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湘雅医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发表论文,旨在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在正常颊黏膜(normalbuccalmucosa,NBM)、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submucousfibrosis,OSF)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FGF在OSF发生发展中可能发生的作用。该研究指出,bFGF在OSF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该文发表在xxxx年28卷06期《口腔医学研究》上。

该研究的方法是,收集10例NBM,30例颊部OSF上皮组织,利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WesternBlotting(WB)的方法研究bFGF在其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该研究的结果是,IHC提示:bFGF在NBM和OSF上皮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正常黏膜中,bFGF主要表达在黏膜下层的成纤维细胞胞浆中。在OSF早期,bFGF主要表达在上皮细胞间隙,基底膜和细胞浆中,发展到中晚期后则逐渐扩大表达,广范分布在细胞核中。bFGF的阳性表达率与其病理级别呈正相关。PCR提示正常黏膜组织中有bFGFmRNA的表达。在OSF组织中,bFGFmRNA随病变的加重而表达增加。WB提示:NBM上皮组织中未探及bFGF蛋白的表达,在OSF标本中bFGF随病变的加重而表达增强。

口腔常识:口内口外窦道与根尖周病


慢性根尖周炎一般无疼痛症状,其病变类型有慢性根尖周肉芽肿、慢性根尖周脓肿、慢性根尖周囊肿和慢性根尖周致密性骨炎等。

患慢性根尖周肉芽肿的病人一般不感到疼痛,咬合乏力,患牙常烂得厉害而且变色,遇冷热刺激也没什么反应,有时有异样感或叩痛,X线检查能见围绕根尖部的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的透射区,提示根尖周骨质已经破坏。

慢性根尖周脓肿的患者也多数感觉不到什么症状,无窦道口时很难与慢性根尖周肉芽肿区别。有窦道时,常开口于患牙根尖部的唇、颊侧,有时开口在舌、腭侧,偶尔开口于远离患牙的位置,X线片上可见根尖部边界模糊的透区。

慢性根尖周囊肿较小时不易被发现,较大时,可见根尖部相应软组织膨隆,表面不红,扪压富于弹性,有乒乓球感;囊肿过于肥大时可引起牙齿松动,或压迫邻牙使其牙根吸收或邻牙移位。X线片示患牙根尖有圆形透射区,边界清楚,周围有白线围绕。

慢性根尖周致密性骨炎只有在X线检查时才能被发现,表现为根尖部局限性不透射影像,患者无自觉症状,根尖部也无反复疼痛、肿胀史。

口腔常识:BSG基因与重度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牙齿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重要器官之一,牙齿的功能简单说来,主要有三大类:切咬和咀嚼、辅助发音、保持面部外形。牙齿是我们健康长寿的前提条件之一,所以保护牙齿,爱牙要从小做起。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口腔常识:BSG基因与重度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欢迎阅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日前,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十堰太和医院口腔科的研究人员共同发表论文,旨在重度慢性牙周炎在不同人群中患病率较为稳定(10%~15%),提示遗传因素是重度慢性牙周炎重要的危险因素。探讨汉族人BSG基因多态性与重度慢性牙周炎的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该研究指出,湖北汉族人群BSG基因rs4682和rsxxxx年28卷06期《口腔医学研究》上。

该研究的方法是,纳入湖北汉族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139名,130名牙周健康至轻度牙周炎患者为对照组,从BSG基因上选取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位点rs4682、rs2072310,采用时间飞行质谱(MALDI-TOF-MS)技术进行检测,分析BSG基因多态性与重度慢性牙周炎的关系。

该研究的结果是,湖北汉族人群BSG基因rs4682、rs2072310位点存在多态性C/T、T/C,低频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11、0.413.X2检验显示病例和对照组间rs4682和rs2072310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隐性、显性、共显性模型中采用x2检验显示2个SNP位点在2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对吸烟情况的分层分析发现吸烟者和不吸烟者2个SNP位点等位基因优势比在病例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口腔常识:β-catenin在人恒牙牙髓及牙乳头中的表达


牙齿对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牙齿的功能有很多,除了我们熟知的咀嚼切咬外,还有其它功能。牙齿的健康关乎着生活质量和寿命的长短,我们应该从小就要特别关注牙齿的保护和清洁。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口腔常识:β-catenin在人恒牙牙髓及牙乳头中的表达”,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日前,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和大连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的研究人员共同发表论文,旨在比较人恒牙牙髓、牙乳头组织中连环蛋白(-catenin)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探-catenin与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发育之间的关系。该研究指出,-patenin在年轻恒牙和成熟恒牙的牙乳头、牙髓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提示catenin在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发育及牙髓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发表在xxxx年21卷03期《上海口腔医学》上。

该研究的方法是,收集48颗因正畸而拔陈的健康前磨牙,拔除后立即取出牙髓和牙乳头组织。实验分为3组,第1组为年轻恒牙的牙乳头组织第2组为年轻恒牙的牙髓组织,第3组为成熟恒牙的牙髓组织。用RT-PCR及Westerr印迹检测-eaterin的表达,图像分析软件(MetaMorph)对阳性条带进行灰度值的测定。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两样本t检验。

该研究的结果是,-catenin在年轻恒牙的牙乳头、牙髓及成熟恒牙的牙髓组织中均有mRNA和蛋白表达,在年轻恒牙牙髓组织中的表达强于在牙乳头组织以及成熟恒牙牙髓组织中的表达(P<0.05)。

口腔常识:模拟微重力对人牙髓干细胞微丝及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牙齿可谓是我们是紧要的身体一部分,牙齿的功能很多,主要是咀嚼、辅助发音和保持面部外形的作用。生活质量的高低,和牙齿关联在一起,所以平日的爱牙、护牙一定要做到位。以下是小编吐血整理的“口腔常识:模拟微重力对人牙髓干细胞微丝及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赶紧看看对您有没有帮助吧,喜欢请收藏哦!

日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学牙体牙髓科的董海波、李艳萍和牛玉梅等研究人员共同发表论文,旨在探讨模拟微重力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dentalpulpstemcells,HDPSCs)微丝及迁移能力的影响。该研究指出,人牙髓于细胞微丝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发生改变,呈时间依赖性并使细胞迁移能力降低。该文发表在xxxx年28卷07期《口腔医学研究》上。

该研究的方法是,利用旋转培养系统(rotarycellculturesystem,RCCS)将HDPSCs分为常规对照组和微重力培养组,分别于4、12、24、48、72h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微丝的变化;72h后,透射电镜观察微丝骨架变化及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

该研究的结果是,4h时即有粗大的微丝纤维束解聚,24~72h变得模糊,紊乱,且出现多向排列趋势;实验组细胞迁移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

口腔常识:丹参对人口腔黏膜白斑中MMP-2及MMP-9表达的影响


近期,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口腔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对丹参对人口腔黏膜白斑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s-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s-9,MMP-9)表达的影响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指出,丹参治疗可有效改善口腔黏膜白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对抑制其癌变进展有积极的作用。该文发表在xxxx年第03期《安徽医药》杂志上。

以该院xxxx年2月xxxx年3月收治的112例口腔黏膜白斑患者(病理组)以及100例同期口腔检查正常成年人(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病理组患者确诊后给予口服丹参片治疗2个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组口腔检查当天以及病理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结束治疗1个月后和结束治疗3个月后口腔黏膜白斑中MMP-2及MMP-9表达,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病理组患者治疗前其病灶组织MMP-2和MMP-9阳性表达相比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病理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其病灶组织MMP-2和MMP-9阳性表达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患者治疗2个月后其临床总有效率可达97.3%,较结束治疗后1个月有明显增长(P0.05),而患者在结束治疗3个月回访其临床治疗效果相比结束治疗1个月并无明显变化(P0.05),且治疗结束一年后患者癌变发生率为1.9%。

口腔常识:层黏连蛋白在大鼠磨牙成釉器、牙囊和牙龈中的时空表达


牙齿是人身上是重要的器官,牙齿是我们切咬、咀嚼、辅助发音、保持面部外形的功能承担者。人的健康长寿和牙齿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平时就应该密切关注牙齿健康。面对这些问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口腔常识:层黏连蛋白在大鼠磨牙成釉器、牙囊和牙龈中的时空表达”,欢迎大家收藏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日前,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黑龙江省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龙江学者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共同发表论文,旨在观察层黏连蛋白(laminin,LN)在大鼠磨牙成釉器、牙囊和牙龈组织中的时空表达,并探讨其与上皮细胞形态和极性变化之间的关系。该研究指出,LN在大鼠不同齿龄成釉器、牙囊和牙龈组织中的表达方式和表达强度不同。LN在组装牙龈上皮基底膜的同时,其表达强度可能受控于牙龈上皮细胞的形态和极性。该文发表在xxxx年28卷06期《口腔医学研究》上。

该研究的方法是,雄性Wistar幼鼠、青春期鼠和成年鼠各4只,取上颌磨牙区牙周-牙体联合组织块,免疫组化PV法显示LN在成釉器、牙囊和牙龈组织中的时空表达,同时观察上皮细胞形态和极性。

该研究的结果是,LN不连续线形表达于成釉器外釉上皮-牙囊间叶组织界面,细胞间存在LN阴性表达间隙;连续线形表达于牙龈上皮和血管内皮基底膜内;散在颗粒形表达于早期牙胚牙囊间充质细胞外基质内和牙龈上皮基底膜下个别牙龈成纤维细胞外基质内。LN表达强度随大鼠齿龄的增加而逐渐下调,成年期基本稳定,上皮细胞形态和极性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牙科吧K428.com为您提供2022全网优质的口腔护理相关内容,由资深口腔护理编辑撰写或转载,希望《口腔常识:人慢性根尖周炎中白细胞介素17F的定位表达研究》对您有所帮助,以及访问我们精彩的“根尖周炎”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