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网

牙齿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助发音,保持面部外形是牙齿除切咬、咀嚼外的其它重要功能。牙齿是我们健康长寿的守护神,因此我们特别注意牙齿的健康与卫生。下面是小编为您精选的“牙科吧讲堂:颅面部生长发育比例变化特征”,欢迎阅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颅面部生长发育比例变化特征:

(1)比例的变化:

胎儿初生时,颅部远远大于面部,其体积比例为7:1,其后由于颌骨的长大与牙齿的萌出,使面部大为增长,到成年时变为2:1,其高度的改变也很明显,一岁时约为3:1,乳牙合时为2:1,第一磨牙萌出时3:2,到成人时变为1:1.头部生长在出生时最快;颅部生长速度在出生时最快;而此时面部呈幼稚状态。M.K428.COm

(2)BrodieX线片颅面部生长发育特点:

1)面部的生长型在早期即已确定;

2)头部的各点按直线方向推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鼻腔底、牙弓面、下颌体下缘三者与Bolton平面保持恒定的角度;

4)蝶鞍中点通过上颌第一恒磨牙到颏点所画的直线,代表面部向前向下增长的综合方向;

5)上颌第一恒磨牙的位置、较面部其他部分变异较少而恒定;

6)头颅增长的速度,随年龄而递减。

牙科吧延伸阅读

牙科吧讲堂:成釉器的发育


成釉器的发育:

1.牙板的发生 在胚胎第6周,在未来的牙槽突区,表面上皮出现增生,开始仅在上下颌弓的特定点上,上皮局部增生,很快增厚的上皮互相连接,依照颌弓的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板。这一上皮板继续向深层生长,并在末端分裂为两个上皮板: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板(dental lamina)。前庭板与口腔前庭发生有关;牙板向深层结缔组织生长,其末端细胞增生,进而发育成牙胚。

2.成釉器的形成和分化 在牙胚发育中,成釉器首先形成。成釉器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

(1)蕾状期:

在牙板末端的20个定点上,上皮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突起,形状如花蕾,即蕾状期成釉器,也称牙蕾。其构成的细胞类似上皮的基底细胞,立方形或低柱状。邻近的间充质细胞增生活跃,但未见细胞分化。

(2)帽状期:

蕾状期成釉器中的细胞继续增生,成釉器增大,基底部向内凹陷,形状如帽子,故称帽状期成釉器。此期成釉器的细胞分化为三层:成釉器的周边是一层立方状细胞,称外釉上皮,借牙板与口腔上皮相连续;在成釉器的凹陷面,与间充质相邻的一层细胞,称内釉上皮,与外釉上皮相延续,延续处称颈环;在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之间的细胞为有长突起的星形细胞,细胞间隙大,突起相互连接成网,称星网状层,此层细胞间充满富有蛋白的黏液样液体,对内釉上皮有营养作用和缓冲作用,以保护成釉器。

(3)钟状期:

帽状期成釉器不断增大,基底部的凹陷加深,形似吊钟,称为钟状期成釉器。此期凹陷面的形态已确定,在前牙为切牙牙冠的形态;在后牙为磨牙牙冠的形态。此期成釉器的细胞分化为四层:内釉上皮仍由单层细胞构成,排列整齐,在颈环处与外釉上皮相连;星网状层较帽状期细胞间液体增多,细胞体积增大,占成釉器体积的大部分;外釉上皮此期为低立方状或扁平状。在釉质开始形成时,平整排列的上皮形成许多皱褶,将邻近牙囊的间充质包绕在内,其中含血管,为成釉器旺盛的代谢活动提供营养;此期在内釉上皮和星网状层之间出现2~3层扁平细胞,称中间层,与釉质形成有关。

(4)釉结(enamel knot)、釉索(enamel cord)和釉龛(enamel niche):

在帽状期和钟状期牙胚中出现一些短暂的结构即釉结、釉索和釉龛。这些结构不是每个牙胚必须存在的或同时出现的。釉结是在牙胚中央,内釉上皮局部的增厚,釉结在牙形态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可能是调节细胞分化和牙形态发生的信号中心。

牙科吧讲堂:腭的发育


腭的发育:

发育过程及常见异常

1.发育过程 腭部主要由两个前腭突和两个侧腭突发育而来。前腭突来自中鼻突的球状突,侧腭突来自上颌突。至胎儿第9周时,左右侧腭突与前腭突自外向内、向后方逐渐联合。两个前腭突和两个侧腭突联合的中心处,留下切牙管(incisive canal)或鼻腭管(naso-palatal canal),为鼻腭神经的通道。切牙管的口腔开口即为切牙孔,其外表面有较厚的黏膜覆盖,即为切牙乳头。

同时左右侧腭突在中缝处自前向后逐渐融合,并与向下生长的鼻中隔发生融合。这是口腔颌面部发育中唯一发生融合的部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侧腭突的融合,形成硬腭之大部分、软腭和悬雍垂。约在胚胎第3个月,腭部发育完成,口腔与鼻腔完全隔开。

2.常见发育异常

(1)腭裂:是口腔较常见的一种畸形,为侧腭突和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果。腭裂可发生于单侧,也可发生于双侧。约80%的腭裂患者伴有单侧或双侧唇裂。

(2)颌裂:颌裂可发生于上颌,也可发生于下颌,但上颌裂常见。上颌裂为前腭突与上颌突未能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常伴有唇裂或腭裂。下颌裂为两侧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的结果,罕见。

在腭突的融合缝隙中,有时有上皮残留,可发生囊肿。如鼻腭囊肿、正中囊肿

牙科吧讲堂:颌骨发育调控


颌骨发育调控:

无论是骨的新生还是重塑都依赖骨本身或邻近组织产生的局部生长因子或组织发生因子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基质合成及矿物质的沉积。骨的重塑也受全身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引起局部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变化。

生长因子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骨细胞的增生和分化,形成新骨;同一些矿物兀素结合蛋白共同释放时,结合蛋白使其处于非活性状态,且不降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生长因子可分为活化或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基质形成和矿化的两类。有些具有双露作用或多重作用。许多生长因子可活化成骨细胞的前体细胞或成熟的成骨细胞,但起重要作用的是TGFβ家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IGFs)和BMP家族。它们可影响成骨的各个方向,也可以影响其他与骨形成相关的因子。BMP对早期前体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增殖起重要作用;而TGFβ诱导成骨细胞增殖、形成骨基质的能力较强,IGFs可协同或扩大上述两个因子的作用。其他生长因子在骨形成中的作用较上述3个小。PDGFs参与炎症存在情况下的成骨调节;FGF可调节早期软骨内成骨过程。成骨细胞也可对多种细胞因子如IL-1起反应。

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甲状腺(甲状旁腺)激素如PTH和前列腺激素如PGE2对骨的形成也有影响。

目前,通过下列研究对下颌骨生长和形态发生的调节得到了许多新的认识:

1.信号分子表达的类型:

2.对信号分子和下颌上皮间的相互作用的异同点进行功能分析;

3.研究候选基因失活后导致的下颌发育异常;

4.影响到下颌骨的颅面发育异常相关基因突变的鉴定。

上述研究的结果说明,与下颌生长和形态发生相关的信号因子的作用相似于许多其他器官在形态发生时的特点。即依赖于上皮结缔组织的相互作用。

牙科吧讲堂:颌面部损伤特点简述


颌面部损伤特点简述:

颌面部是人体经常外露的部分,故其损伤是很常见的,包括平时与战时的各种损伤,如车祸、击伤、枪伤、摔伤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特点:

①由于颌面部的血液循环较丰富,损伤后常出血较多,且损伤部位肿胀较明显。也正因为颌面部血运丰富,其组织的再生能力和抗感染能力也较强,所以颌面部损伤,只要处理得当,伤口愈合较快。

②口底、咽旁、舌根处的损伤,软组织的水肿明显,加之损伤后的血块,碎骨片、呕吐物及舌后隧等均可引起呼吸道阻塞,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危及生命。

③由于颌面部有许多腔窦,如车娲伤部位相通,又为易引起伤口感染的因素。

④颌面部损伤常伴有颅脑损伤。而且可引起咀嚼,吞咽、呼吸、言语多种生理功能障碍。出现面瘫,涎瘘、张口困难、外伤错位畸形,复视等障碍。

牙科吧讲堂:爱滋病口腔特征


从感染HIV艾滋病毒到艾滋病发病之前的很长时间内(平均7年以上)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在此期间,绝大多数患者本人及其他人并不知道其已被感染,但这些患者仍可以传播艾滋病病毒。据国际研究和许多人的临床经验提示,在艾滋病发病前1~4年内,大多数艾滋病患者都会先行出现口腔症状,表现为各种口腔病损,这是发现和诊断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重要指征。

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口腔病变有几种,牙科吧整理:

白色念球菌病

又分红斑型和假膜性两种类型。多发生于上腭及舌背;在病损的红色区域上有时可见白色斑点或斑块。病损也可发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表现为白色或黄色斑点或斑块,斑块可以擦去,留下红色区域并伴有出血。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口腔念珠菌病在HIV感染人群中具有相当高的患病率,在HIV感染的不同阶段均有发生,最高可达96%.口腔念珠菌感染常常是HIV感染的最初表现,在口腔损害中最为常见;对绝大多数病例而言,是HIV感染后免疫抑制的早期征象,表明有其他机会性感染出现的可能。有人认为,口腔念珠菌感染和毛状白斑可作为发现或预测艾滋病的指标。

毛状白斑

毛状白斑是发生于舌两侧边缘的白色或灰色的病变,病变也可延伸到舌腹部及舌背部,不能擦除。毛状白斑在HIV感染及艾滋病患者中,是发生率仅次于念珠菌病的常见的口腔表征,也是HIV相关疾病的标志,几乎仅见于HIV感染和艾滋病人人群,有非常显著的特异性。因此,对毛状白斑的出现应予以高度重视。

牙周病

表现为牙龈发炎、牙龈溃疡、牙龈坏死以及牙齿松动,并可出现牙龈出血疼痛和恶变等症状。据报道,19%~29%的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有牙周炎。

卡波济肉瘤

呈单个或多个红色、淡蓝色或紫色的斑块或肿块,有或无溃疡,先见于上腭和牙龈,卡波济肉瘤在一般人群中很罕见,随艾滋病的流行,卡波济肉瘤大量出现于艾滋病危险人群中。在美国,艾滋病患者患卡波济肉瘤的可能至少比一般人群大2万倍。在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口腔表征中,卡波济肉瘤的患病率仅次于念珠菌病和毛状白斑,具有较高的发生率。“ 一些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所有HIV阳性者或艾滋病患者,从婴幼儿至成年人,均可发生口腔损害。通常发病率最高的人群为男性同性恋患者、异性恋者、静脉注射毒品者等成年人。

牙科吧讲堂:牙本质的理化特征


牙本质构成牙齿的主体。牙本质色淡黄,稍有弹性,硬度比釉质低,比骨组织略高。成熟牙本质重量的70%为无机物,有机物为20%,水为l0%.如按体积计算,无机物、有机物和水分的含量约为50%、30%和20%.医学|教育网|整理|牙本质的无机物主要也为磷灰石晶体,但其晶体比牙釉质中的小,与骨和牙骨质中的相似。微量元素有碳酸钙、氟化物、镁、锌、金属磷酸盐和硫酸盐。

有机物中胶原蛋白约占l8%,为所有有机物的85%~90%.主要为I型胶原,还有少量V型和Ⅵ型胶原。在发育中的前期牙本质中可见Ⅲ型胶裕。牙本质中非胶原大分子物质有几大类:磷蛋白、含7羧基谷氨酸蛋白(Gla)、混合性酸性糖蛋白、生长因子、血清源性蛋白、脂类和蛋白多糖。其中最主要的是牙本质磷蛋白(dentin phosphoproteins,DPP或phosphophoryn),约占所有非胶原有机成分的50%,在牙本质矿化前沿分布,与胶原纤维关系密切,可结合钙,有利于牙本质的矿化。牙本质中的生长因子有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牙本质中还有一种由成纤维细胞形成的特殊的骨形成蛋白,有人称之为牙本质骨形成蛋白或牙本质基质蛋白。这些生长因子可能在诱导新的成牙本质细胞形成、创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