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宝还有几天就满六个月了。最近几天好像很烦躁的样子,常哭闹,胃口也不好,总是流口水,还一直咬自己的手指,好像牙肉都被咬得有点肿起来了玩具一到手上,她马上就塞到小嘴里,多脏啊!我不许她咬,她就哭闹,这是怎么回事呢?
虽然你家宝宝现在有些不舒服,但还是很高兴地告诉你:宝宝在长牙了!宝宝要长牙时,牙肉的地方会有一点鼓鼓的,甚至会有红肿的感觉。这是牙齿要突破牙肉表面的征兆。
半岁左右的宝宝,看到别人吃东西,小嘴会跟着动,闻到饭菜的香味也会流口水。她已经不满足于喝奶了,想品尝更多食物的味道。这时,为了能咀嚼固体食物,牙齿也开始做好萌出准备了。当宝宝不断流口水、喜欢咬手指、烦躁不安、胃口不好时,你们就要注意了,因为宝宝很可能要长牙了。
那为什么宝宝流口水呢?难道要长牙就那么馋了?
宝宝才没有大人那么馋呢!那是因为牙萌出时刺激三叉神经,引起唾液分泌量增加,但由于小儿还没有吞咽大量唾液的习惯,口腔又浅,唾液往往流到口外,形成生理性流涎,也就是正常的流口水。这种现象,随年龄增长而自然消失。
看着宝宝每天烦躁不安的样子,真让爸爸妈妈心疼死了。有什么法子可以让牙齿舒舒服服地长出来呢?
这个不能急的!牙齿将要穿破牙龈时,会压迫牙龈的末梢神经,引起牙龈的痛痒感。宝宝把手指、玩具等塞到嘴里咬,并不一定是想吃东西,而是想让牙龈舒服点。这时可给宝宝一个能咬的玩具,让孩子咬玩具以便刺激牙龈,使牙齿穿透牙龈黏膜顺利萌出。牙齿萌出过程中,牙龈易被感染而轻微发炎,因而,宝宝的玩具一定要彻底消毒!
宝宝出牙时喜欢咬东西,能否推荐一些安全的玩具或食品?
市面上可以买到咬牙胶或者磨牙棒,一般采用无毒软塑胶制成,较柔软,在乳牙尚未萌出时使用,可减轻出牙时的不适和烦躁。不过,咬牙胶一定要保持清洁。同时,可以给宝宝买一些松脆的小饼干、地瓜干,让他随意咀嚼,一来可以锻炼咀嚼功能,二来可以减轻不适感。
当宝宝的牙齿穿破牙肉,你就可以看到那乳白色的小牙牙啦!为了保护宝宝的牙齿,请务必要记住,这时候起,你就应该定期带宝宝去找牙医检查牙齿了,至少半年一次。
牙齿对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牙齿担负切咬、咀嚼等功能外,还起保持面部外形和辅助发音等作用。如果牙齿不健康,要想长寿健康那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因此,爱牙护牙,要从小就树立起这个意识。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口腔常识:宝宝长牙问题集3”,欢迎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宝宝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使用含氟牙膏?
宝宝三岁前可以使用米粒大小的含氟牙膏,当宝宝到了三岁,就可以开始使用相当于豌豆大小量的牙膏了。
氟化物对于提高牙釉质强度及预防蛀牙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宝宝在可以正常使用含氟牙膏之前,可以从饮用水等来源得到足够的氟化物。由于各地的供水成分可能存在的差异,美国牙医协会(TheAmericanDentalAssociation,ADA)建议,6个月大的宝宝,如果饮水中未加氟或只饮用瓶装水,可能需要另外补充氟化物。关于氟化物补充剂的问题可以咨询你的儿科医生或牙医。
如果生活在高氟地区要格外注意,因为摄取过多的氟可导致牙齿着色或表面凹凸不平,称为氟斑牙。
什么时候带宝宝去看牙医?
ADA建议爸爸妈妈们应该在宝宝1岁前拜访牙医,以后随着牙齿的萌出定期进行就诊。医生会全面检查宝宝的牙齿,并给出护理意见,解答父母所遇到的任何问题。
在第一次拜访牙医的时候,牙医会检查宝宝的牙齿发育的是否正常,同时会给父母们一些基础口腔护理的建议。医生也会在必要的时候使用局部氟化物对预防龋齿提供额外的保护。
如果10个月大的儿子含着奶瓶去睡觉可能会导致蛀牙,但对于那些喜欢在睡前喝牛奶的宝宝,家长能做些什么?
牙医之所以警告不要给孩子睡觉的时候含奶瓶是因为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婴儿奶瓶龋齿(Babybottletoothdecay,BBTD),这是3岁以下宝宝经常发生的牙齿问题。如果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他们可以在睡着的时候吸上几个小时,当宝宝的牙齿长时间暴露在含糖液体(如婴儿食品、牛奶或果汁)中,将导致蛀牙的形成。如果发生蛀牙而且不及时治疗的话,将导致疼痛、感染、乳牙早失、恒牙发育障碍,并使得恒牙发生蛀牙的风险增加。
为了防止奶瓶龋,不应该在宝宝睡觉的时候让他含着奶瓶。美国儿童牙科学会(The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Dentistry)也建议不要让孩子在两餐之间一直含着奶瓶。
到宝宝1岁时建议使用杯子取代奶瓶,因为使用杯子不仅不会使牙齿完全浸没在含糖的饮品,而且宝宝也无法含着杯子入睡的。在从奶瓶到杯子的过渡时期,如果孩子在睡觉或小憩的时候不适应没有奶瓶的陪伴,可以给他一瓶装着清水的奶瓶让他慢慢脱离奶瓶。
如果你看到孩子的牙齿上有龋洞的迹象例如在牙齿上发现黑点,或在牙龈上不正常的红色的或肿胀区域,请马上咨询您的牙医。
安抚奶嘴对宝宝的牙齿有害吗?
如果是仅在有限的时间段使用是无害的。我通常建议父母选择方形、正畸型安抚奶嘴(包装上有正畸标识的),因为它更能保持上下牙列之间的自然对齐。
4岁以上的孩子则不应该使用任何一种安抚奶嘴,因为它可能会导致恒牙萌出等等的问题。另外,绝不要在奶嘴上滴沾甜味液体,因为这可引起乳牙龋齿,而沾食蜂蜜会导致1岁以内的宝宝肉毒杆菌中毒。
对人来讲,牙齿是我们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牙齿的功能很多,主要是咀嚼、辅助发音和保持面部外形的作用。很多长寿之人,他们的牙齿健康度都比较好,我们应该从小就要特别关注牙齿的保护和清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口腔常识:宝宝长牙问题集 1”,欢迎阅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乳牙萌出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认为宝宝牙床上出现膨出的小块,并且宝宝有容易烦躁和不适的现象意味着宝宝在长牙,但其实在出生前牙齿就已经在暗暗生长了。
乳牙在妈妈怀孕六周时就已经在牙龈下面开始孕育了,在第3到4个月的时候,恒牙也开始发育。
所以,妈妈们在怀孕期间,要遵从牙医的建议,并多吃诸如酸奶、深绿色叶类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均衡饮食,会给宝宝的牙齿发育带来一个健康的开始。
一旦宝宝萌出这些小牙齿,你需要好好照顾它们。以下是一些关于乳牙的常见问题。
宝宝的第一颗牙齿什么时候萌出呢?
第一颗牙齿最早可以在宝宝4个月大的时候萌出,但大多数宝宝在6个月大的时候才萌出第一颗牙齿。
牙齿通常成对萌出。通常正中的两颗下前牙会首先萌出,紧随其后的是正中的两颗上前牙(这两组牙被称为下切牙和上切牙)。
接下来,切牙旁边的侧切牙、磨牙,以及侧切牙旁边尖尖的尖牙依次萌出,最后的一颗磨牙最晚萌出。这是宝宝牙齿萌出的常见顺序,个别宝宝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在宝宝3岁大的时候所有的乳牙就都萌出就位了,恒牙会在4到6岁的时候开始接替这些小小的乳牙的岗位。
如果我的宝宝出生的时候就有牙齿,需要拔掉它吗?
这种情况极其罕见。但还是有些孩子在出生的时候就有了牙齿(通常是下切牙),它可能是一个真正的乳牙,或者是黄白色的小点,很象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乳牙和恒牙已经埋伏在之下啦)。
这颗额外的牙齿通常在乳牙萌出时脱落,不需要处理。但这些牙齿(不论是乳牙还是马牙)如果是松动的,为了避免喂养时牙齿可能脱落发生窒息,就要带孩子去看牙医,看看是否需要及时拔除。(无论如何,为了避免感染的风险,请家长不要自己在家擅自进行处理。)
我的宝宝已经8个月大了,可是还没有萌出第一颗牙,怎么办呢?
先别急,第一颗乳牙可以在宝宝4到12个月大的任意时刻萌出(上文所说的6个月是大多数宝宝第一颗乳牙的萌出时间)。如果宝宝生长发育正常,不用担心牙齿的萌出,只是早晚问题啦。
一岁以后如果还没有长牙,可以带孩子去看一看牙医,因为有种极其罕见的情况:先天牙齿缺失。牙齿缺失也可能是某种系统性疾病的一个表现,那么这个宝宝可能会出现其他生长发育的问题的。
四个月大的宝宝爱流口水,吸吮手指,是在长牙吗?
有可能。但是流口水和吸吮手指并不常常是长牙的象征。
首先,4个月对于宝宝来说牙齿萌出早了一些;其次,在这个阶段,宝宝的天性促使他们把东西放到嘴里去探究,去感受;再次,这个时期腺体分泌旺盛,会产生多过他可以吞咽的口水,所以就流了出来。
所以说,单凭流口水和吸吮手指不能判定宝宝是否在出牙。
但是如果你注意到宝宝在这个时期变得暴躁,容易生气,想要咀嚼或者咬妈妈的乳房或奶瓶而不是吸吮,那可能是正在出牙。
除了流口水、想要咀嚼和变得暴躁,另一个常见的出牙征兆是食欲不振。牙龈肿胀及其所带来的对冷热食物的敏感给宝宝带来不舒服的感觉从而不喜欢吃东西,同时这种不适感也会影响睡眠。
此外,当牙齿萌出的时候,牙龈会变的凹凸不平,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变深或变浅都有可能)。
甚至有时候会发现在将要出牙的牙龈上出现带一点蓝色的血泡(称之为血肿),在牙齿破出牙龈表面的时候会流一点点血。但是当血泡出现1周以上还没有牙齿萌出的时候,这是比较复杂的情况,需要带着宝宝去看牙医了。
你家宝宝长牙过慢吗
1、先天遗传
幼儿长牙较慢的主要原因来自遗传,包括家庭病史、种族等,甚至连性别也会有所差异。根据多数研究报告来看,女孩的长牙时间会比男孩早一些。
2、后天环境
除了先天遗传因素之外,后天环境也可能间接造成长牙缓慢。就拿早产儿来说,他的长牙时间就必须先扣除早产时间,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比较准确。如果是胎龄30周就出生的早产儿,那么长出第一颗牙的时间就必须延后10周(通常是出生后6~8个月时)。另外,凡是出生体重过轻的婴儿,也很可能出现长牙较慢的问题。
3、系统性疾病
唐氏症、脑下垂体分泌异常、外胚层发育不全症候群等,都有可能造成幼儿长牙的速度有所差异,必须通过抽血检查才能确定真正的病因。
如果孩子的乳牙出现高低不一的情况,则很有可能是牙齿受到过外力撞击,导致与牙齿相连的韧带坏死,而以新生骨头取代(骨粘连),从外观看来只是某颗牙齿生长较慢,实际上却会影响到恒牙的萌发。如果幼儿乳牙提早丧失,牙龈表面便会生成结缔组织,一旦恒牙此时还未充分成长,就会受到压迫而导致恒牙出牙较慢。另外,有时幼儿所服用的药物会让牙龈增厚,牙齿不易冒出,也会让父母产生长牙较慢的误解。
提醒大家:儿的长牙周期都不尽相同,虽说应在约6个月大时长出第一颗牙齿,不过就乳牙而言,出牙的时间差距在半年之内都算正常,而恒牙萌出时间的合理差距甚至可延长至1年。所以,一般无需过度担心,通常只是长牙时间的快慢不同,并不会影响到牙齿的功能。
小白兔医生你好,我家孩子已经8个月大了,和我家宝宝一样大的孩子都开始长牙了,可我家孩子还未出牙。这是不是营养不够,需要补钙吗?
您好!孩子出牙晚就补钙是一种误区,其实关于宝宝出牙的误区还有很多,下面我就为您详细讲解一下。
误区一
长牙晚健康有问题
宝宝长牙速度不尽相同,不能一概而论。
通常孩子会在6-10个月时长第一颗下门牙,3岁左右,乳牙萌出完全。很多家长会照着时间表紧张兮兮地算日子,若孩子过了时间还没长牙就吓得赶快去看医生,生怕宝宝发育出了问题或营养不良。其实孩子的长牙时间表只是显示平均统计值,不是绝对参照,只要宝宝长牙时间与平均值相差不大就算正常。
误区二
多补钙长牙快
宝宝摄取钙质有一定需求,盲目补钙很可能引起孩子身体不适。
对于0-6月龄的宝宝来说,每天摄取300mg钙质即可,而母乳中钙质含量可以满足他们每日所需,若宝宝能够正常饮用母乳,就不需要额外补充钙质。
误区三
不长牙要多晒太阳
晒太阳也要合理进行,避免骄阳灼伤宝宝皮肤!
虽然每天晒太阳1小时这个简单的举动就能帮助宝宝合成每日所需维生素D3,促进钙质的吸收,但是晒太阳也要有限制,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2点的炽热阳光,可以防止阳光灼伤宝宝的娇嫩肌肤。
误区四
长牙有捷径
网上妙招难辨真假,宝宝安全难以保障!
通常来讲,很多宝宝第一颗牙齿萌出是在6个月左右,但也有宝宝会提前到4个月左右,或者推后到10个甚至12个月左右。而宝宝在1岁前萌出第一颗乳牙是正常情况,如果妈妈们真的很担心,可以请专业儿童牙医诊断,不要轻信网上不良商家的夸大宣传,购买三无产品给孩子使用,以免这些虚假商品对宝宝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误区五
出牙慢不能咀嚼
孩子咬磨牙棒可以促进宝宝牙齿萌发!
有的时候,宝宝出牙慢,是因为被厚厚的牙龈包裹,萌出困难,而且宝宝还会出现红肿、热痛等局部不适,此时需要磨牙工具,比如磨牙棒、蔬菜条等,孩子在咬磨牙工具时,可以缓解牙龈痛痒,帮助乳牙健康成长,同时也可以让宝宝学习如何咀嚼,为日后饮食固态食物做好准备工作。
宝宝的出牙时间的速度和许多因素相关,如果发现宝宝出牙比同龄孩子晚,爸妈们不必着急。一般情况下,对4个月以内婴儿,每天母乳所产生的钙完全满足其生理需要,不必额外补充;对5-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适当增加含钙辅食,有利于宝宝出牙。
我们的专家向爸爸妈妈们介绍了宝宝乳牙的照护方法。其实,乳牙照护不仅仅只是在口腔清洁等方面哦!营养也是很重要的。长牙时,给宝宝补充必要的固齿食物,也能帮助宝宝拥有一口漂亮坚固的小牙齿。
小牙齿也需要营养
俗话说,牙好,胃口就好。可对于小宝宝来说,吃得好,牙就好。虽然,乳牙的发育与全身组织器官的发育不尽相同,但是,乳牙和它们一样,在成长过程也需要多种营养素。比如说,矿物质中的钙、磷,其他如镁、氟、蛋白质的作用都是不可缺少的;维生素中以维生素a、c、d最为主要。
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营养元素对于宝宝乳牙的作用。
营养素和牙健康
我们先来说说矿物质钙、磷,缺少他们,小乳牙就会长不大,坚硬度差,容易折断;而适量的氟可以增加乳牙的坚硬度,不受腐蚀,不易发生龋齿。
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结构成分,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会造成牙齿排列不齐、牙齿萌出时间延迟及牙周组织病变等现象,而且容易导致龋齿的发生。
维生素a能维持全身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少了它就会使得上皮细胞过度角化,导致小宝宝出牙延迟,当维生素a缺乏影响牙釉质细胞发育时,就会使牙齿的颜色变成白垩色。
而缺乏维生素c可造成牙齿发育不良,牙骨萎缩,牙龈容易水肿出血。
维生素d的作用是增加肠道内钙、磷的吸收并促使钙、磷在牙胚上沉积钙化,一旦缺乏时就会出牙延迟,牙齿小且牙距间隙稀。
固齿食物大拼盘
营养素
固齿食物和它们的作用
钙:虾仁、骨头、海带、紫菜、鱼松、蛋黄粉、牛奶和奶制品。钙是组成牙齿的主要成分,少了它,小乳牙就会长不大。
磷:磷在食物中分布很广,肉、鱼、奶、豆类、谷类、以及蔬菜。磷能让小乳牙坚不可摧。
氟:海鱼、茶叶、蜂蜜。咀嚼含氟丰富的食物就和用含氟牙膏刷牙一样能防止细菌所产生的酸对牙齿的侵蚀,抑制细菌中的酶而阻碍细菌的生长。
蛋白质:各种动物性食物(如肉类、鱼类、蛋类等)、牛奶及奶制品中所含的蛋白质属优质蛋白质。植物性食物中以豆类(尤其黄豆)所含的蛋白质量较多。它对牙齿的形成、发育、钙化、萌出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a:鱼肝油制剂、新鲜蔬菜。可以维护牙龈组织的健康
维生素c:新鲜的水果如桔子、柚子、猕猴桃、新鲜大枣。牙釉质的形成需要维生素c
维生素d:鱼肝油制剂,另外,日光照射皮肤可使体内自己合成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会造成宝宝牙齿发育不全和钙化不良。
未雨绸缪,营养补充要趁早
怀孕最后三个月,小宝宝的乳牙胚胎已开始逐渐形成。孕妈妈每日最好能补充额外的钙制剂,为未来小宝宝出牙加油。
宝宝出生后,最初4个月内以母乳和配方奶喂养为主,但4个月后,母乳或配方奶都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此时,妈妈就需要给宝宝补充必要的辅食,这些营养辅食不仅能提供宝宝生长发育所必需营养素,同时也能促使宝宝乳牙萌出。
宝宝长牙后牙齿护理知识
宝宝乳牙萌出的时间顺序参考:
6~8个月:下两个乳门牙与上两个乳门牙萌出。
8~10个月:下两乳侧门牙与上梁乳侧门牙萌出。
12~16个月:下第一乳磨牙与上第一乳磨牙萌出。
16~20个月:上下乳尖牙萌出。
20~30个月:上第二乳磨牙与上第二乳磨牙萌出。
每个宝宝有自己的成长时间表,不能强求一致。医生建议,只要不晚于10个月出牙都属正常,如果10个月仍无任何出牙的征兆,则应该做一些适当的检查,找到迟迟不出牙的原因。
长牙后
看着宝宝那一口可爱的小白牙,欣喜之余,千万不要以为牙齿长出来就万事OK了,正确的口腔护理,是日后宝宝拥有整洁、漂亮牙齿的关键。
妈妈要做的的是正确的口腔清洁护理
宝宝吃过食物后,再喝些白开水,清洁口腔。每天早晚,妈妈最好用纱布裹手指,沾清水擦宝宝牙齿,养成爱牙的习惯。
为牙齿做保健操
有了牙齿,一定要利用它锻炼它,否则牙齿长不好。这时可以有意给孩子吃些较为粗糙、干硬或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及烤馒头等等。这些食物在口中咀嚼,有明显的磨擦洁净作用,既可以刺激牙齿生长,还能增强牙周组织结构,使窝沟变浅,从而减少和防止龋齿发生。
不接触含糖类食物
不主张给宝宝吃糖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糖块。因为此时宝宝还不会自己清洁牙齿,吃糖后口腔酸度迅速增加,发酵产酸,溶解牙齿表面的钙和磷,易促进龋齿的形成。
不含奶瓶睡觉
还要避免婴儿含奶头睡觉。孩子入睡后唾液分泌和吞咽动作大大减少,留在口腔的奶汁便为腐蚀性细菌繁殖提供了充分养料,反而助长了龋齿形成。
不可嚼食喂宝宝
患有龋齿的家长,不可用嘴嚼食物喂给孩子,以免将自己口腔中容易引起龋齿的细菌传播至孩子口中(顺便说明,因为不卫生,即使无龋齿,也不宜如此)。孩子1岁半左右,即可教他们饮食后或睡前用温开水刷牙或漱口。2~3岁的孩子,20颗乳牙出齐后,应该培养刷牙习惯,注意方法正确:刷牙时上牙向下刷,下牙向上刷,将牙齿前后、内外都刷到。晚上刷牙后、睡眠前不吃糖果和其它甜零食。小婴幼儿可由家长用清洁纱布或棉签擦洗牙齿。一旦发现孩子乳牙龋洞应给予及时治疗。
慎!长牙的宝宝半夜别喝奶
带宝宝看牙病,首选是各口腔医院(专科)的儿科,其次是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的牙科,最后才是综合医院的口腔科。
因为前三类医院的牙医不仅治乳牙疾病经验丰富,而且兼备儿童心理学知识,可以尽量避免孩子对治牙产生恐惧,还可以纠正家长对牙齿健康不利的喂养方式。
其实,6~8个月以后,孩子如果有良好的喂养习惯,已经能睡整晚。半夜喝奶不仅不利于口腔健康,也不利于孩子的睡眠。如果可能,临睡前尽量也不要喝奶。
在第一颗牙齿萌出以后,就要开始为孩子清洁牙齿,家长可以用套在手指上的指套牙刷,或者药店买的纱布蘸水缠在食指上擦拭孩子的牙齿,每天一次即可。孩子满一岁后,家长就可以用牙刷为孩子开始刷牙了,但不建议用牙膏。
3岁以后,开始用牙刷和牙膏。牙膏一定要使用儿童专用的,每次挤豌豆粒大小。刷牙的次数:1~3岁的孩子一天一次,3岁以上每天两次。
关于宝宝长牙顺序妈咪知道多少?
一般婴儿6个月的时候开始长牙,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宝宝一笑,上面或者下面露出两颗小牙,尖尖的,很是可爱。那么,宝宝长牙的正常顺序是怎样的呢?很多妈咪都不太了解,下面跟着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宝宝长牙的正确顺序
6-8个月:下齿槽长出两颗中间的门牙,跟着上齿槽又长出两颗门牙。
8-12个月:上齿槽长出外面两颗门牙,然后下齿槽的两颗外侧门牙冒出牙龈。
12-16个月:先后在上下齿槽出现第一乳磨牙。
16-20个月:先后在上下齿槽长出犬牙。
20-30个月:长出下齿槽的两颗第二乳磨牙,上齿槽的两颗第二乳磨牙,至此20颗乳牙长齐了。
宝宝从6个月开始出牙,到2岁半左右乳牙基本出齐,长齐20颗乳牙。
以上是小宝宝长牙的正常顺序。小编提醒,宝宝的出牙顺序与遗传和营养都有关系,通常宝宝是按顺序出牙,但是宝宝长牙顺序颠倒的也不在少数,只要牙齿的质量好,长牙顺序紊乱也没有关系。
宝宝长牙要注意什么?
宝宝出牙一般是在4~7个月之间。宝宝在4个多月后,开始流口水,第一颗牙就在这个时候冒出来,位置一般在下牙床中间。
在宝宝所有的身体状况中,拥有健康的牙齿是很重要的。牙齿可以帮助宝宝咀嚼食物;当他开始学说话时,牙齿决定了他的咬字和发音;牙齿还影响着宝宝上腭的生长。
美国家庭医师学会对如何照顾正在出牙的宝宝提出了六点建议
1、出牙一般是不疼的,但有些宝宝会感到不舒服和烦躁。你可以用干净的手指或湿润的纱布,放入孩子的口中磨擦牙龈,这样会对他有所帮助;凉凉的出牙环也可以用来缓解孩子出牙时的牙龈不适。
2、要谨慎使用牙胶,过多地使用牙胶对孩子没有好处。
3、出牙不会引起发烧。如果孩子发烧,应该带他去看医生,可能另有原因。
4、母乳喂养对宝宝的牙齿发育是有利的。
5、宝宝6个月大时就可以使用水杯,1岁时就别再给他用奶瓶了。这些有利于他的牙齿发育。
6、在两餐饭之间只要添加些水或普通纯牛奶即可,不要让孩子喝果汁或其他饮料,因为里面存在大量的糖。如果你想给宝宝喝些果汁或加了甜味剂的牛奶,可以直接让孩子在用餐时饮用。
如果宝宝到6-7个月还没有长出牙齿,妈妈们也不需要过分担心,因为宝宝出牙的早晚和宝宝的体质、营养等因素都有关系。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给宝宝抽血做一个微量元素检测,根据检查结果适当补充所缺的元素就可以了。如果妈咪还是不放心,那么可以到专业的口腔机构让牙医帮助宝宝检查哦!
别人家宝宝6个月开始出牙了,还有的孩子在4个月时就开始出牙,可是有的宝宝都8个多月了,还是没有长牙怎么办?那么,宝宝长牙慢怎么办?宝爸妈们应该做什么?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些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检查微量元素
宝宝长牙慢怎么办?宝爸妈们首先应带宝宝去医院做个微量元素检测。如果检查结果一切正常,那宝爸妈们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了。
2.及时添加辅食
宝宝长牙慢,宝妈们应首先做到合理喂养,及时给宝宝添加辅食。
3.多晒太阳
宝宝长牙慢,宝妈们可以多带宝宝接受户外的活动,多晒晒太阳。避免太阳光强烈的时候暴晒宝宝皮肤,应选择在早上10点之前,下午5点之后晒太阳。这样有利于宝宝的钙吸收。
4.准备磨牙棒
宝宝长牙慢,宝妈们可以为宝宝准备磨牙棒或者磨牙饼干。这样有助于乳牙的萌出,也有助于强健牙床,同时还能提高宝宝的口腔咀嚼能力。
5.适当的补钙
宝宝长牙慢,宝妈们应适当的添加鱼肝油(每天一粒)或维生素D。还可以准备一些含维生素D的辅食给宝宝吃。
提示
另外:如果宝宝1岁之后还没有长牙,宝爸妈们可以考虑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了,按照医生的要求做了。
当妈妈看到宝宝悄悄长出第一颗牙齿的时候,心中的喜悦不言而喻,然而,这也说明宝宝已经来到人生一个重要的阶段:长牙期。长牙期摄入营养的多少、食物种类的改变,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可能会有一生的影响,所以每个妈妈都要用心去对待。
宝宝什么时候开始长牙?
人的一生会有两副牙齿,即乳牙(20个)和恒牙(32个),出生的时候颌骨中已经有骨化的乳牙牙孢,但是没有萌出,一般出生后4~6个月乳牙开始萌出,有的孩子会到10个月,这都是正常的,12个月还没有出牙视为异常,最晚宝宝两岁半的时候20颗乳牙会出齐。
一般两岁内计算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去4或6,但乳牙萌出的时间会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出牙为宝宝正常的生理现象,这个时候有的宝宝会有低热、烦躁、流口水增多等等情况,这些都是正常的。
家长要注意不要和其它疾病引起的发热烦躁混淆了,宝宝出牙基本上会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是下颌早于上颌,由前往后的原则,最先萌出的一般是下牙的门齿,它的名字是下中切牙,然后是上中切牙,以后挨着中间的门齿会左右长出一颗颗稚嫩的小牙。
20个乳牙宝宝的萌出是有顺序的,虽然不一定一成不变,但是也可以作为参照的依据,原则上是左右对称,其中上下颚的第一臼齿,和上下颚犬齿的萌牙时间则约略相当。
长牙的5大阶段需注意
其实在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之前,妈妈可根据宝宝的发育情况,给予糊状的食物,比如牛奶麦片和稀粥,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宝宝的营养,还能促进宝宝萌牙。
下面按照长牙不同的时期,根据宝宝的摄食习惯和成长发育需要,跟大家分享一些宝宝长牙阶段的注意事项。
2颗牙期
宝宝一般在4-8个月时,下颌的一对乳中切齿悄悄萌出,从此宝宝就脱离没有牙齿的行列。这个时期的宝宝很喜欢将任何他拿得到的物品放到口中咀嚼,让人很是哭笑不得,有时更会模仿大人的动作咀嚼筷子和汤匙。
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试着给予宝宝一些半固态的食物,比如马铃薯泥、蛋黄泥、麦片粥等等,让宝宝体验由水状饮食到糊状饮食的过度。稍有稠度的辅食,可以让宝宝意识到他的食物开始有所变化,为日后添加固态食物让宝宝锻炼用牙齿咀嚼打基础。
4颗牙期
大概8~12个月之时,宝宝的上颌又会长出两颗牙齿甚至更多。此时宝宝的营养需求越发的高,在这个时期妈妈应该给予宝宝更多的选择,比如肉泥、肉末、西红柿、豆腐等等。
但是宝宝如果咀嚼能力不好,宝宝的消化功能又薄弱,块状的食物没有经过牙齿的碾碎进入消化系统,营养物质是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的。因此家长在这个时期,要有意识的用固态食物来引导宝宝练习咀嚼。
6~8颗牙期
宝宝在9~13个月时上颌的侧门牙萌出,10~16个月时下颌的侧门牙也将萌出。宝宝在这个时期开始慢慢地适应固体的食物,肠胃的消化机能也渐趋成熟。
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给予宝宝固体的食物,比如水蒸蛋,蔬菜之类的。
8~12颗牙期
大概在13~19个月的时候,宝宝会萌生第一颗乳磨牙(大牙)。
有了乳磨牙之后,宝宝的咀嚼功力大大提升。在这个时期,宝宝会很有热情地自己用勺子把食物送到嘴里,即使吃得满桌子都是,也是值得妈妈去鼓励的,这对于宝宝以后的性格也有影响。
这个时期可以减少液状食物的摄入,增加固体食物,比如软饭、面包、蔬菜、肉片等。
12~20颗牙期
在此后的第16到20个月期间,宝宝的20颗乳牙逐渐长齐,完成了乳牙系列的全部萌出过程,这个时期宝宝不但可以自己吞咽食物,而且摄食的技巧也渐趋完美,妈妈可以给予普通稍偏软的食物,如米饭、面条、大豆等等。
长牙和钙有关系吗?
有关系。钙低了、维生素低了,小孩出牙会慢一些。出牙主要的因素还和遗传有关系,父母出牙晚,孩子就出牙晚一些。出牙早,换牙也早。出了八个和六个牙以后,后面的磨牙也要有一段时间才能出来。牙和食物也有关系,你给的食物特别软,不用咀嚼,因为牙的生长需要有刺激,就像你出门有人领一样,你要老没有刺激,没有人领他,这个牙就出不出来。
损害宝宝牙齿的八个坏习惯
1、舔牙吐舌
多发生在孩子的换牙期,孩子常用舌头舔松动的乳牙或新长出的恒牙,从而形成吐舌头或伸舌头的坏习惯。
如果不停地用舌尖舔上下前牙,会导致上下牙之间形成局部开合,牙齿之间会出现缝隙,同时还会使上下颌均向前移位,导致双颌前突畸形及开合。如果常舔下前牙,可导致下颌向前移位,形成下颌向前突的反合。
2、偏侧咀嚼
孩子在乳牙发展的后期,由于乳牙脱落,一侧牙齿正常的咀嚼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偏侧咀嚼习惯。
偏侧咀嚼会使牙弓向咀嚼侧旋转,废用侧发育不良,使下颌向咀嚼侧偏斜、导致脸型左右不对称。而且由于不常咀嚼的一侧没有了食物摩擦和冲刷,不能自我清洁,更容易堆积牙垢,很容易出现龋齿、牙龈红肿等牙周疾病。
3、口呼吸
正常的呼吸应用鼻子进行,但如果孩子患有鼻炎或腺样体肥大等疾病,鼻道不通畅,就会形成口呼吸的习惯。
长期进行口呼吸,孩子的舌头和下颌后退,会导致上颌前凸,上牙弓狭窄,牙齿不齐。外观表现开唇露齿,上唇短厚,上前牙突出。
4、咬东西
很多孩子喜欢啃手指甲或者咬衣角、袖口、被角及吮吸奶嘴等,在咬这些物体的时候一般总固定在牙齿的某一个部位,所以容易在上下牙之间造成局部间隙,时间久了,就容易形成牙齿局部的小开合畸形。
5、不良睡眠习惯
有的宝宝习惯在睡觉时把手肘、手掌、拳头等枕在一侧脸的下方,或是喜欢经常用手托着一边的腮部,这些习惯对于孩子颌面部的正常发育及面部的对称性都有影响。
6、刷牙用力过大
刷牙用力过大会造成牙齿表面釉质与牙本质间的薄弱部分过分磨耗,形成楔状缺损,引起牙齿过敏,继发龋齿,甚至牙髓暴露或出现牙龈损伤、萎缩。
7、睡前吃糖
晚上睡觉时,很少喝水,人体各个器官大多也休息了,唾液分泌减少,睡前吃糖,糖分在细菌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乳酸,腐蚀牙齿形成蛀洞,从而发生龋齿。
8、乱剔牙
牙缝会慢慢变宽,食物容易嵌进牙缝里。另外,剔牙的牙签如果不卫生,在剔牙时牙龈的黏膜被剔破后细菌进入,可能会形成感染。
宝宝长牙是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啦!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爱护牙齿,为将来的牙齿健康奠定基础。
作为父母,必须要了解这些宝宝长牙的问题!
经常有父母会问芽芽医师:我的宝宝怎么到9个月了还不还不长牙?我的宝宝怎么长牙的次序和别人不一样?我的宝宝乳牙还未脱落,恒牙怎么就长出来了?欣慰的是当今的父母们都开始关心自己宝宝的牙齿问题,奈何大家的口腔知识还有所匮乏!
一般来讲,宝宝在6个月的时候就开始长牙,然后平均以每个月一颗的速度增加,大概一周时会有六颗牙齿,在两岁半的时候二十颗乳牙会长全。
首先长出的是上面的门牙,然后是下面的门牙,再是尖牙。然而并非所有的宝宝都会按部就班的将牙齿长好,不同的宝宝长牙快慢次序也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有些宝宝一岁才开始长牙,而有些宝宝长出门牙后很长时间不再长牙等等,并非全是不正常的,但是粑粑麻麻们一般自己判断不了,还是让医师检查一下再下结论!
长牙齿要吃钙片吗?
对于长牙慢的情况,不少亲戚朋友可能会提出建议:如果牙齿长的慢,可以吃钙片。这一种说法在医学上并不成立,牙齿长的慢的小宝宝时常骨骼发育的很好,没有任何钙质缺乏的症候,补充了钙对促进牙齿的生长,毫无助益,反而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长牙齿会发烧吗?
大家常说:大家常说:「长牙会引起发烧及拉肚子」。的确,有的小宝宝在长牙的时候发烧的机会会比较多,但是这不是绝对的。长牙本身并不会造成任何发烧现象,长牙时候出现的发烧现象主要因为长牙阶段牙龈会痒,如果咬了不清洁的东西会造成牙龈感染或者肠胃感染,继而引发发烧或者拉肚子,并非牙齿本身造成的。
宝宝的乳牙为什么缝隙大?
通常情况下,乳牙会比较小,而且乳牙中间会留有缝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位于下部的恒牙可以从牙齿的间隙里长出,如果乳牙长得太过密集,可能会在换牙时产生空间不足的问题,因此家长不必为此着急。
宝宝的牙齿从什么时候开始清洁?
基本上从宝宝满月后,家长就要买医用纱布,套在手指上,每天早晚帮宝宝清洁牙龈,不要以为多此一举,其意义是很大的。其实经常有许多不注意的护理小问题容易引起宝宝生病,而家人往往想不到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反而可能会把责任赖给麻烦的宝宝或母乳喂养的妈妈,受害者瞬间变成躺着中枪者。
宝宝没长牙齿时怎样保持口腔卫生呢?
保护宝宝的牙齿,应该从妈妈的孕期开始。
1、胎龄28周后,宝宝的牙齿骨骼开始发育,这时妈妈要补充钙质,比如吃秋葵、牛奶等。
2、宝宝还没长牙时护理的方法是:先喂宝宝喝一点温开水,让他的口腔湿润,同时冲洗口腔。然后用纱布蘸取温开水,将纱布包在食指上,手指擦拭宝宝牙床。力度要轻柔。
3、孩子长牙后,一天至少给孩子刷2次牙。早饭后一次,完成喝完奶睡觉前再清洁一次。乳牙是恒牙的先锋军,乳牙长得好,恒牙的基础就好,所以不能因为孩子会换牙就不在意。
没长牙的宝宝,主要吃的都是流食和奶粉还有母乳。可以使用湿纱布轻轻擦拭宝宝的牙龈,每天一到两次,洗澡时顺便洗最好。
除了婴儿的口腔内清洁还应该注意外部环境的清洁。
避免新生儿鹅口疮(白色念珠菌就是许多微生物中的一种,通常多发生在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的婴儿中,在体弱的成年人中亦可发生。白色念珠菌在健康儿童的口腔里也常可发现,但并不致病。)
1.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
2.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牙床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容易把细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另外做到这几点可以保持婴儿口腔卫生,减少日后婴儿萌牙阶段发生的问题
1、母乳喂养孩子至少一年。一方面母乳产酸较少并能补充宝宝营养所需。另一方面采取母乳喂养。容易使宝宝的上下颌关系协调生长发育,避免日后反颌,俗称地包天。
2、当孩子开始有其他液体和固体食物的摄入时,控制进食含糖食物的频率。这是可以降低孩子萌牙后患龋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3、尽早建立宝宝的睡眠规律。婴儿在6-8周大的时候就应该学会自己入睡而不需要通过哺乳或轻轻拍打助睡。在6个月大的时候,大多数婴儿的睡眠应该能持续整晚。
4、要避免每次哺乳的时间过长,尤其是当孩子非常困或者出现在哺乳期间入睡的情况。
5、少用安抚奶嘴,戒除咬嘴唇、吸手指,吐舌头等习惯,从早期开始,让宝宝有个良好的口腔咬合。
口腔单纯性疱疹的典型症状
充血高热红晕继发感染结痂局部淋巴结肿大拒食剧烈疼痛口炎溃疡
1.疱次性口炎
本病多为初发,亦称原发型疱疹性口炎。多见于婴儿或儿童,以2~3岁最易发生。单纯疱疹进入人体后,有10天左右的潜伏期,患儿有躁动不安、发热、头痛、咽痛、啼哭拒食等症状。2~3日后体温逐渐下降,可在口腔粘膜任何部位出现病损,如唇、颊、舌以及角化良好的硬腭、牙龈和舌背。初起粘膜充血、发红、水肿,并出现数目较多成簇的、针头大小、壁薄透明的小水疱,直径约1~2mm,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绕以细窄的红晕。疱很快破裂,留有表浅溃疡,可相互融合成较大的溃疡,覆盖黄白色假膜,周围充血发红。此时唾液显著增加,有剧烈疼痛,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该病有自限性,病程在7~14天左右(图1)。
2.唇疱疹
常见于成年人,多在原发型疱疹感染后当全身抵抗力降低时发生。表现为在唇红粘膜与皮肤交界处有灼痛感、肿胀、发痒,继之红斑发疱,数目多,呈粟粒样大小,常成簇。初期疱液稍黄透明,以后水疱高起扩大,相互融合,疱液变为混浊。疱破裂后干涸结黄痂,痂皮脱落后不留瘢痕,但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疱若继发感染则形成脓疱,疼痛加剧。本病亦有自限性可自行愈合。
牙齿是我们容易忽略的一个重要器官,牙齿的功能有很多,除了我们熟知的咀嚼切咬外,还有其它功能。如果牙齿不健康,要想长寿健康那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我们应该从小就要特别关注牙齿的保护和清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口腔常识:宝宝长牙五阶段必须的护理秘籍你知道吗?”,赶紧看看对您有没有帮助吧,喜欢请收藏哦!
小宝宝到了长牙的阶段,爸妈们要注意科学的护理,这样才能让小宝宝健康的度过长牙期,长出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宝宝长牙五阶段的护理常识。
其实在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之前,妈妈可根据宝宝的发育情况,给予糊状的食物,比如牛奶麦片和稀粥,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宝宝的营养,还能促进宝宝萌牙。
2颗牙期
宝宝一般在4-8个月时,下颌的一对乳中切齿悄悄萌出,从此宝宝就脱离没有牙齿的行列。这个时期的宝宝很喜欢将任何他拿得到的物品放到口中咀嚼,让人很是哭笑不得,有时更会模仿大人的动作咀嚼筷子和汤匙。
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试着给予宝宝一些半固态的食物,比如马铃薯泥、蛋黄泥、麦片粥等等,让宝宝体验由水状饮食到糊状饮食的过度。稍有稠度的辅食,可以让宝宝意识到他的食物开始有所变化,为日后添加固态食物让宝宝锻炼用牙齿咀嚼打基础。
4颗牙期
大概8~12个月之时,宝宝的上颌又会长出两颗牙齿甚至更多。此时宝宝的营养需求越发的高,在这个时期妈妈应该给予宝宝更多的选择,比如肉泥、肉末、西红柿、豆腐等等。
但是宝宝如果咀嚼能力不好,宝宝的消化功能又薄弱,块状的食物没有经过牙齿的碾碎进入消化系统,营养物质是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的。因此家长在这个时期,要有意识的用固态食物来引导宝宝练习咀嚼。
6~8颗牙期
宝宝在9~13个月时上颌的侧门牙萌出,10~16个月时下颌的侧门牙也将萌出。宝宝在这个时期开始慢慢地适应固体的食物,肠胃的消化机能也渐趋成熟。
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给予宝宝固体的食物,比如水蒸蛋,蔬菜之类的。
8~12颗牙期
大概在13~19个月的时候,宝宝会萌生第一颗乳磨牙(大牙)。
有了乳磨牙之后,宝宝的咀嚼功力大大提升。在这个时期,宝宝会很有热情地自己用勺子把食物送到嘴里,即使吃得满桌子都是,也是值得妈妈去鼓励的,这对于宝宝以后的性格也有影响。
这个时期可以减少液状食物的摄入,增加固体食物,比如软饭、面包、蔬菜、肉片等。
12~20颗牙期
在此后的第16到20个月期间,宝宝的20颗乳牙逐渐长齐,完成了乳牙系列的全部萌出过程,这个时期宝宝不但可以自己吞咽食物,而且摄食的技巧也渐趋完美,妈妈可以给予普通稍偏软的食物,如米饭、面条、大豆等等。
按照长牙不同的时期,根据宝宝的摄食习惯和成长发育需要来照顾孩子,可以让宝宝健康成长。
牙科吧K428.com为您提供2022全网优质的口腔护理相关内容,由资深口腔护理编辑撰写或转载,希望《口腔常识:宝宝长牙的症状有哪些?》对您有所帮助,以及访问我们精彩的“牙龈萎缩的症状有哪些”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