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网

牙齿对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咀嚼、切咬是牙齿的第一功能,还有其它一些功能如辅助发音。牙齿伴随我们一生,它的健康良好与否,决定我们的生活好坏与否,我们应该从小就要特别关注牙齿的保护和清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得一次手足口病能终身免疫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阅读。

春季,万物复苏,手足口也悄悄地抬头了,妈妈们会问,如果宝宝已经得过了手足口病,今年是不是不用担心了呢?

问:得过一次手足口病是不是就能获得终身免疫了?

答:一次得病后,虽然孩子能对引起此次感染的肠道病毒产生一定的抵抗力,但是多种肠道病毒都可以引起这种疾病。所以,得过一次手足口病的孩子,以后还有可能再次感染。

问: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答:会传染的。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问:目前有没有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

答:由于每次引起手足口病流行的病毒不确定,而且这种病的病程轻微,因此没有特别针对这种疾病的预防接种疫苗。

预防小儿手足口病的4个妙招

手足口病的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妈妈要学会基本的家庭护理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应对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生。

关于手足口病,相信各位妈妈不会陌生,因为这是经常困扰着宝宝的一种常见疾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主要症状表现在:宝宝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宝宝因口腔疼痛而变得烦躁不安、发热、流涎不停,且不肯进食。

要预防小儿手足口病,妈妈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宝宝在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后,应及时清洗双手;

2、手足口病的流行期间,应少带宝宝去人多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3、保持居室内的清洁、通风;经常给宝宝的餐具、玩具进行清洗消毒;

4、为宝宝补充充足的营养,并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在饮食上,妈妈可以参考下面这道“百合杏仁赤豆粥”,对于手足口病患儿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百合杏仁赤豆粥:解毒排脓、润肺止咳、利水消肿

原料:百合10克、杏仁6克、赤小豆60克、大米60克

调料:冰糖20克

做法:

1、将百合剥片后洗净;赤小豆、大米分别淘净;

2、锅内加水,先将杏仁放入锅中浸泡10分钟,然后开火加热,待水沸后捞出备用;

3、另起一锅水,放入赤小豆和大米,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炖煮20分钟;

4、放入百合、杏仁同煮,继续煮约10分钟后,调入冰糖即可。

牙科吧扩展阅读

根管治疗能一次完成吗?


根管治疗能一次完成吗?对此专家告诉我们,根管治疗并非都是一次完成治疗,医生往往根据需要患者临床检查情况,分步分次进行治疗,一般来说,根管治疗要分2-4次就诊才能完成。

在实施根管治疗时主要有两种方法:

1、二次或多次法:首先制洞开髓,冲洗髓腔,去除坏死的牙髓,扩大根管,再次冲洗洁净根管,吸干后封入消毒药物约2-7日;复诊如明显反应,科重新封入消毒药物,下次再充填根管。

2、一次法:制洞开髓。冲洗,扩大根管,随即充填根管,一次完成。

专家指出,由于根管治疗较繁杂,尤其后牙所处于口腔位置以及根管数目多且形态较复杂,要求医生必须熟悉牙体结构的解剖知识及熟练操作技术,同时需要专用配套的根管治疗器械及设备和材料,因而,后牙根管治疗较费时且费用相对较高些。

牙科专家谈根管治疗一次能完成吗?


根管治疗是针对牙齿、牙髓、根尖病变的一个治疗过程。根管治疗术是通过清除根管内的坏死物质,进行适当的消毒,充填根管,以去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围组织的不良刺激,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或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的一种治疗方法。那么根管治疗一次能完成吗?

牙科专家介绍,按照传统的根管治疗,一般需要3次: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每次间隔在一周左右;但是,现在的根 管治疗技术比以前相比有了质的飞跃,随着镍钛针、超声、显微镜、热牙胶的运用,很多情况下是3次合成1次完成,当然实际情况需要考虑很多原因:

每个牙齿做根管治疗的难度是不同的,相对来说前牙比较简单,前牙做一次完成的相对比较多,当然后牙也是可以一次完成的。另外牙根的长度,狭窄度,弯曲度等等也会对根管治疗的操作次数产生影响。每个牙齿做根管治疗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有些情况是不能一次做的,比如牙齿根尖有脓的,需要分开做的,让脓流出来一些再做下次治疗。

另外,每个医生的技术和习惯是不一样的,有些医生喜欢一次完成,给病人节省一些时间,有些医生喜欢分次做。每个患者的身体情况是不一样的,有些患者是不是能够耐受一次性治疗的。医疗机构的设备不一样,传统的根管治疗都采用冷牙胶系统,而目前很多专科医院和高档门诊部采用了热牙胶系统,相对来说热牙胶系统一次完成的质量更高一些。

对于“根管治疗一次能完成吗?”这个问题,相信您已经通过上面的文字介绍都了解的很清楚了吧。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者有任何疑问,都可以点击和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她们将会为你解答更多!

宝宝拒吃东西,或为手足口病信号


全国各地出现多起手足口病病例,卫生部门提醒,目前已进入手足口病发病季节,但还未到发病高峰期。目前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社区流行趋势,一般手足口病在5~7月多发。医师提醒家长注意,若孩子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疼痛有溃疡,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的传染病,直接接触病毒可能染病。有些家长想,孩子去年得过手足口病,身体有抗体了,应该不再会犯病吧。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医师李静介绍,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很多,这次是一种病毒,下次可能是另外一种病毒。况且,即使是同一种病毒也会造成重复感染。也没有疫苗可预防,孩子可能一犯再犯。所以,对5岁以下,特别是3岁以下的宝宝,家长得做好预防措施。

家长是个潜伏的“毒源”

病毒多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患者多接触沾有病毒的毛巾、餐具,飞沫而传染。有些患儿家长有这样的疑问:我的孩子没出门,也没接触过病人,怎么也会传染上手足口病呢?事实上,家长有可能是病毒携带者,虽没症状,但仍有传染性。

李静说,成人也会被病毒感染,只不过,因为自身抵抗力较强,感染了病毒没什么明显症状,有的人仅有轻微的咽喉痛。这类隐形感染者也是“毒源”,会传播病毒给孩子。成人可比儿童接触杂物多得多。不管是坐公共还是数钱买东西,都会频繁接触到来自外部的千万种细菌。如果回家后不洗手就喝水、吃东西或者抱孩子,很快就会把病毒传染给孩子。所以,不管出于预防何种疾病的目的,家长下班后就要换衣服、洗手,再去抱孩子、陪他们玩耍。

不愿吞东西是个疼痛信号

正值手足口病发作期,家长应关注小孩的身体变化。如果孩子自己接触了患病儿童,一般3~7天后就会出现症状,过了这个时间再发病的可能性不大。李静说,虽然手、足的皮疹、发烧是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但其实口腔皮疹才是先发症状。

口腔中皮疹一般在口腔接近咽喉的部位,平时很难看见,家长也很难察觉。婴幼儿又不会表达,所以家长更要留心宝宝的“疼痛语言”。因为口腔长皮疹会让宝宝非常疼痛,连咽口水都痛,所以会抗拒食物。因而当宝宝出现吞咽困难,抗拒吃东西,流口水时要考虑为手足口病,检查一下孩子的口中靠咽喉部位有没有水泡。

广州的手足口病多数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很少重症病例。若及时发现并治疗,一般问题不大。绝大多数情况7~10天可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李静说,手足口病没有特效药,医师得根据孩子表现出的症状对症处理。

比如,口腔疼痛可以喷点西瓜霜、涂维生素粉末等;对高烧则用药退烧,低烧则用冰敷等物体方法降温,多喝水促进降温。同时吃些抗病毒的金银花液、小柴胡颗粒等。因为手足口病让口腔产生病症,家长得为孩子准备柔软的食物,让他进食后用清水洗洗口腔,免得食物残渣黏在口腔造成继发感染。

但是,李静提醒,如果孩子持续高烧3天以上,精神萎靡甚至出现昏迷,或者剧烈呕吐,则要立即看急诊接受治疗。不然,手足口病可能发展为脑炎、心肌炎多器官衰竭,可能造成致命伤害。

基本预防

春季传染病多,勤洗手准没错

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部分肠道传染病也开始出现,麻疹、流脑、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目前表现活跃。所以,注意下列事项不仅能预防手足口病,也能预防其他春季传染病。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流动水及肥皂、洗手液给儿童洗手。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彻底洗手。

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要与他人共用餐、饮具。

食饮具要彻底清洗,定期煮沸消毒。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或煮沸消毒。

居室要经常开门窗通风,勤晒衣被、毛巾等,定期清洗玩具。

一旦发现手足口病患儿,就不要让他上学了,留在家中休养隔离吧。

对患儿接触过的东西,可用含氯的消毒水擦拭。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