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网

牙齿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重要器官之一,牙齿担负切咬、咀嚼等功能外,还起保持面部外形和辅助发音等作用。牙齿的健康关乎着生活质量和寿命的长短,所以我们不能等牙齿出了问题,才想到去护牙。以下是小编陆续整理的“牙科吧讲堂:出牙时间”,敬请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出牙时间:

牙齿的形成从子宫里就开始了。在你怀孕期间,你的宝宝就有了牙蕾,这也是乳齿的基础。但只有两千分之一的宝宝出生时就有牙,绝大部分宝宝会在4~7个月时冒出第一颗牙。

如果你的宝宝发育快,可能在3个月时就冒出了白色的牙尖(通常会是一颗下门牙)。如果你的宝宝发育慢,则可能要等到1岁多,才会长出第一颗牙。而最后一颗牙(第二磨牙,位于口腔最深处的上下牙)通常要到宝宝2岁左右才开始出现。到3岁,你的宝宝应该已经长齐了整副20颗乳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牙齿的形成从子宫里就开始了。在你怀孕期间,你的宝宝就有了牙蕾,这也是乳齿的基础。但只有两千分之一的宝宝出生时就有牙,绝大部分宝宝会在4~7个月时冒出第一颗牙。

如果你的宝宝发育快,可能在3个月时就冒出了白色的牙尖(通常会是一颗下门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果你的宝宝发育慢,则可能要等到1岁多,才会长出第一颗牙。而最后一颗牙(第二磨牙,位于口腔最深处的上下牙)通常要到宝宝2岁左右才开始出现。到3岁,你的宝宝应该已经长齐了整副20颗乳牙。

牙科吧扩展阅读

牙科吧讲堂:出牙期宝宝的口腔保健


出牙期宝宝的口腔保健:

4-6个月的宝宝开始出牙了,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出生后长出的第一副称乳牙,到6岁左右换牙,换牙时生长的牙齿是恒牙,乳牙长出的时间因人而异,有早有晚。当宝宝长牙时,怎样进行空腔护理呢?一般6个月开始出牙,也有的宝宝4个月就开始长牙,或9-10个月才开始出牙。通常最先长出的是下切牙(下门牙),然后长出4颗上切牙,多数小儿到1岁时即已长出4上2下6颗牙齿。此后,中间有几个月的停顿,接着又陆续长出6颗新牙,包括2颗下切牙和上下4颗乳磨牙(板牙),乳磨牙长出的位置离切牙稍远,为将来长出的尖牙(虎牙)留下空位。第一乳磨牙长出后,中间又有几个月停顿,接着上下4颗尖牙从第一乳磨牙之间的空隙脱颖而出,这通常在1.5-2岁,最后长出的4颗第二乳磨牙,其位置紧靠第一乳磨牙之后,一般是于2-2.5岁时长出。出牙的数日一般是月龄减4-6.

出牙口腔保健:

宝宝从6个月开始出牙到2岁半左右乳牙基本出齐,这段时间内宝宝基本上隔几个月就出几颗牙齿,因此特别要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宝宝长牙是一种生理现象,有的宝宝没有任何异常情况,爸爸妈妈只需在每次进食后喂点温开水,注意口腔清洁就可以了。但有宝宝会出现流口水、低热、腹泻,这时除了注意生活上的护理外,还应考虑到孩子出牙时容易受到刺激,最好用你的手指帮助宝宝轻轻按摩牙龈,最好每次晚餐后用温水或2%苏打水清洗口腔,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细菌繁殖而发生口腔感染。出牙期间生病时,应去医院看病。

流口水:

4-6个月的宝宝很容易流口水,妈妈看到自己的宝贝整天下巴湿湿的,好像总擦不干,很伤脑筋。流口水也称流涎,医学上称口水为唾液,唾液是由口腔内的唾液腺分泌的,唾液量的多少取决于唾液腺的发育情况。新生儿时期,唾液腺不发达,唾液分泌极少,所以口水不多。而4-5个月后,宝宝增加了一般性食物(辅食),唾液分泌增多,但宝宝没有吞咽唾液的习惯,口水流出增多。6-7个月时乳牙的长出易引起唾液反射性增多,但口腔发炎如齿龈炎、溃疡性口腔炎、疱疹性咽炎也易流口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随着年龄的增加,流口水现象会消失,这也称生理性流涎,家长不必担心。如果2-3岁以上孩子还经常流口水,则为病态现象,应去医院就诊。

牙科吧讲堂:宝宝出牙期的症状-口腔常识


牙齿萌出的年龄有个体差异,一般在一年左右都属于正常生理范围。正常小孩生后6个月左右乳中切牙萌出,以后按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的顺序萌出。2岁半时,全部乳牙都萌出,此时口腔内应有20颗乳牙。下颌牙比上颌同名牙萌出时间早,当家长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看医生。

新生儿就长牙

医学上称“先天性出龈乳牙”。指从出生到生后30天萌出的牙齿。发生率约0.05%.其原因是乳牙胚在牙槽骨的表层与牙床粘膜靠得太近所致。这种现象如同把种子撒在土壤的表层,刚一发芽就破土而出的道理是一样的。“出生牙”只要不造成哺乳困难、不松动就不用处理。如果松动,应去医院诊治,及早拔除松动乳牙,以免脱落后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乳牙晚萌

如果小孩超过1周岁以上,或长期不长第一颗乳牙时,就应考虑到有无全身疾病的影响。如佝偻病、呆小病、极度营养缺乏等。个别孩子患有先天性无牙畸形,所以牙齿晚萌应去医院照X线片查明原因。

口水增多

口水医学上称唾液,是口腔周围唾液腺分泌物。新生儿期唾液腺不发达,口水量少。6-7个月时,开始出牙,由于牙齿的萌出使牙床发痒,唾液分泌量显著增加,所以孩子出牙时口水量多。由于婴儿口腔深度不够,神经系统发育和吞咽反射差,控制唾液在口腔内流量的功能差,所以常常流口水。这种情况应及时擦干,保持下唇皮肤干燥,清洁。随年龄增大和牙齿萌出,流口水将逐渐消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吮手指和咬乳头

出牙期小孩爱咬妈妈乳头、奶嘴及自己的手指。这是由于牙齿萌出时,刺激牙龈充血、水肿,小孩总有牙床发痒等不适感所致。通过咬乳头,吮手指以解除发痒的不适感。此时期,可给婴儿清洁纱布,橡皮圆棒玩具或较硬食品,让孩子咬这些东西以解除牙床发痒的不适感。

萌牙血肿

有的孩子萌牙时期,接近萌出牙齿的局部牙龈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包,表面蓝紫色,肿胀范围大小不等,但局限在即将萌出牙的切缘或耠面处。肿胀是由于在牙萌出过程中,牙齿穿破牙囊在龈下聚积血液所致,外表似一小血肿,称萌牙血肿。一般无自觉症状,不需特殊治疗,可以自行吸收。

牙科吧讲堂:宝宝出牙时期四大问题巧应对


当宝宝的第一颗牙冒出来时,有的宝宝会出现身体不适或其他反常的状况,如流口水、咬硬物、发烧哭闹等,如何让宝宝顺利度过出牙期,让其乳牙健健康康地长出来呢?小编针对出牙期间常出现的四大问题制定了四大护理策略:

1、流口水。

出牙时,宝宝口腔的唾液分泌会增多,但由于吞咽能力还不完善,所以,一部分唾液就会溢出,形成流口水现象。

应对策略:做好卫生护理

给宝宝围上围嘴,防止口水弄脏衣服。父母要经常为宝宝擦去嘴边的口水,并经常用温水洗净,擦上润肤露,不要让口水淹坏了下巴的皮肤。如果宝宝口水流得特别严重,就要去医院检查,看看宝宝口腔内有无异常病症、吞咽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2、啃咬硬物。

出牙期间,宝宝会感到牙龈痒痒的,所以,常喜欢找一些较硬的物品来啃咬。

应对策略:给予磨牙食品

当宝宝产生出牙不适感而喜欢啃咬东西时,妈妈可以准备一些专为出牙宝宝设计的磨牙饼干,还可以亲自制作一些手指粗细的胡萝卜条或西芹条,让宝宝啃咬,以缓解不适。另外,这些磨牙食物还能为宝宝提供营养、锻炼其咀嚼能力,强壮脸部肌肉。有的家长喜欢给孩子用安慰奶嘴,建议使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孩子10个月。

3、哭闹发低烧。

出牙时的不适感常使得宝宝吃不好、睡不香、脾气火爆、爱哭闹,有一部分宝宝在出牙时会出现低烧现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应对策略:按摩及冰镇牙龈

妈妈可以戴上指套或用湿润的纱布巾帮宝宝按摩牙龈,也可以将牙胶冰镇后给宝宝磨牙用。这样做除了能帮助宝宝缓解出牙时的不适外,还能促进乳牙的萌出。

4、腹泻。

有些宝宝出牙时会有腹泻。

应对策略:当宝宝大便次数增多、但水分不多时,应暂时停止给宝宝添加其他辅食,以粥,细、烂面条等易消化食物为主,并注意餐具的消毒;若次数每天多于10次、且水分较多时,应及时就医。

牙科吧讲堂:正确刷牙的次数和时间


正确刷牙的次数和时间:

1、每天早晚刷牙2次

人的一生中,需要不断有效彻底地清除牙菌斑,才能保持牙齿和牙周的健康。牙菌斑一般会在被清除后的1至6小时内新生,因此对牙菌斑的清除每天至少要两次;在清除牙菌斑时,应特别注意牙齿邻面和龈沟等隐蔽处。有条件者,每餐之后应立即刷牙,无条件者起码也要用清水漱口。睡前不刷牙可能引发龋,所以睡前刷牙很重要,刷完后不再吃任何东西,维护一夜的口腔卫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

刷牙的目的是清除牙菌斑、软垢、食物残渣与色素沉着、保持口腔清洁,同时按摩牙龈,增进牙周健康。建议每天要刷牙两次,每次每个部位刷10次(来回5次),刷牙时间因人而异,但一般不应少于3分钟。

牙科吧讲堂:儿童换牙的时间和顺序


儿童换牙的时间和顺序:

人的一生中都要长两次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乳牙20只,通常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2-3岁长齐,恒牙28-32只(智齿的数目0-4),通常6岁前后开始长出,12-13岁长齐28只(智齿因人而异),那么换牙期通常是在宝宝6-12岁期间。换牙有一定的规律,简单来讲就是“一定时间,一定顺序,左右对称,先下后上”,左右对称先下后上是对于同名牙而言的。

第一颗乳牙的生理性脱落多数发生在6岁左右,但也有早在4岁多,或者迟至7-8岁的,不必担心。自然脱落的乳牙没有根,脱落面呈蚕食状,父母应该注意观察,不要跟乳牙牙根折断相混淆。宝宝最先长出的恒牙到底是哪颗,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是说,通常6岁左右长出的第一个恒磨牙是紧靠最后一个乳磨牙长出来的,叫做六龄磨牙,比下中切牙的萌出稍早或同时。另一种说法是宝宝先换的是下排正中间的两颗门牙,每个宝宝可能会有不同。有的宝宝是先长的两颗六龄磨牙,位于下排牙齿的最里面,左右各一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很大。这两颗恒牙不是换出来的,也就是说没有相对应的乳牙。然后,宝宝7-8岁时长上中切牙和下侧切牙,8-9岁长上侧切牙,9-12岁长第一,二双尖牙,10-12岁长恒尖牙。

牙科吧讲堂:胎儿的牙齿形成时间


胎儿的牙齿形成时间是人们需要了解的口腔内科常识,医学|教育网整理相关知识如下:

牙齿的发育过程是一个相当长且较复杂的过程,在婴儿出生之前的胎儿时期,牙齿就开始发育成长了。在母亲怀孕的第七周左右乳牙开始发育,先是形成乳牙胚,类似于牙齿的"胚芽"。到怀孕五个月左右时,胎儿就基本形成了乳牙的牙尖。至怀孕七个月时,胎儿的乳牙冠会形成1/2左右;到胎儿出生时,20颗乳牙的牙冠几乎全部形成。

在乳牙成长的同时,恒牙也在悄悄的酝酿着,在怀孕四五个月时恒牙胚也开始逐步发育,但恒牙的钙化大多是在出生后逐渐开始的,直到婴儿六个月大之后才陆续的长出来。也就是说,当您的孩子出生时,颌骨内已经有20颗乳牙胚和16颗恒牙胚了。虽然当你的宝宝呱呱落地时,你是看不到他(她)口中有牙的,这是因为此时它们藏在牙龈(俗称"牙床子")下还没长出来。直到大约半岁时,第一颗牙才会从小宝宝的牙床子下面钻出来。等到两岁半到三岁时,孩子的一口小乳牙(20颗)就可以长齐了。因此,母亲妊娠期的健康状况就会直接影响孩子牙齿的健康。

有的孩子出生时口中就有牙,称为诞生牙(俗称“马牙”)。当然,这是极少见的情况,绝大多数人出生时口中是没有牙的。

牙科吧讲堂:洗牙


洗牙:

洗牙的作用:

洗牙是维持牙周组织健康、预防牙周疾病发生或者复发的重要措施。简单的理解就是让专业牙医使用专业的器械帮助你刷牙。洗牙可以清除牙齿表面着色,帮助牙齿恢复正常光泽及颜色,去除刷牙等其他家庭口腔保健措施不能去除的牙菌斑、牙结石、预防牙病。

洗牙后的注意事项:

1、洗牙后当天牙龈表浅位置有少许血丝属正常现象,二到三个星期不要吃太冷或太热的食物,以免物理刺激牙齿和牙龈。

2、洗牙后两个星期内牙齿有少许酸软属正常现象,因洗牙时的洗牙器械的震动清除了牙结石和顽固牙垢,暂时不要吃太硬的食物。

3、洗牙后注意改变刷牙方式,早晚要刷牙,不要横向刷牙,每次吃完食物时漱口,尽量保持口腔清洁。

牙科吧讲堂:拔完牙后要谨遵医嘱,不能“左耳进,右耳出”!


拔完牙后要谨遵医嘱,不能“左耳进,右耳出”!牙科吧小编将搜集到相关资料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有所帮助。

拔完牙后,医生通常会告知医嘱。这时候,可不能“左耳进,右耳出”:

纱布:拔牙后半小时内紧咬纱布,半小时后吐出,期间不要更换;

饮食:拔牙后2小时后才可进食、喝水;拔牙当天避免食用过热、过烫或过硬的食物,避免用拔牙侧咀嚼;

洗漱:拔牙后24小时内不可刷牙漱口

施力:拔牙当天避免用手触摸、用舌舔舐、用硬物刺激伤口;拔牙后1——2天内避免剧烈运动;

出血:拔牙后24——48小时内伤口少量渗血或唾液带有血丝属正常现象,应咽下唾液;如果出现大量鲜红血液,应及时就诊;

用药:拔牙数目多、创伤大、时间长或年老体弱者,可适量应用抗生素或止血剂;

拆线:牙槽手术、阻生牙拔除术或创口缝合者,拔牙后7——10天拆线。

“拔完牙后要谨遵医嘱,不能“左耳进,右耳出”!”的内容,由牙科吧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对想要了解相关问题的人提供参考,更多口腔知识,敬请关注牙科吧口腔医学知识栏目。

2021口腔助理医师高效定制辅导,你的医考值得拥有!一键查看>>

牙科吧讲堂:黄牙原因


黄牙原因:

1、食物

日常生活饮食中,我们不可避免的食用有颜色的食物。除了豆腐,鸡蛋等浅颜色的食物外,其他绝大多数的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美食,都是导致黄牙原因。牙齿表面存在多种细菌,它们在牙齿表面分泌许多黏性物质。烟草(吸烟或咀嚼烟草)、喝茶、饮咖啡、可乐、红酒,及有颜色的食物等等的摄入,都会在我们的牙齿上留下色素。这些色素吸附在这些黏性物质上,逐步使牙齿表面变黄或变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日积月累,这些物质还会从牙齿表面逐渐深入牙齿内部,形成内部污渍,使牙齿内部也慢慢变色,这种牙齿被成为外源性染色牙齿。也就是说,生活中只要牙齿对颜色有“亲密接触”,都完全拥有了被染色变黄的可能!

2、药物和水质

在牙齿发育时,特别是8岁以下儿童,服用了四环素类药物,容易引起牙齿变色为四环素牙。有些地区,特别是有些山区,由于水中含氟量高,过多地饮用氟会让牙齿发黄,而且不是1~2个牙齿,是满口大黄牙,成为氟斑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这些染色牙齿被称为内源性染色牙。这些“病态”牙齿,深色色素埋藏在牙齿的深层,是日常刷牙无法触及的,只有通过特殊的美白方法才能令牙齿“脱胎换骨”。

3、卫生习惯

有些人不注意口腔卫生,没有早晚正确刷牙的习惯,使牙齿表面堆积一层食物残渣、软垢、牙石、烟渍、茶渍等“劣迹”。这些黄牙并不是牙齿本身发黄,而是不注意口腔卫生造成的。

4、龄性黄牙

我们永远无法抵抗的,就是自然的老化。随年龄增长,我们的牙齿难抵沧桑,颜色逐渐黯淡发黄。岁月使皮肤留下皱纹,同样也能让牙齿不再亮白如初。

牙科吧讲堂:牙健康表现


牙健康表现:

长假一向是都市忙人修牙的好时光。有些人平时牙齿没什么不适的迹象,也不知道是否存在隐患。对此,医生称,“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口腔健康标准。真正的口腔健康不仅要求牙齿健康,牙齿所扎根的“土壤”牙周也要健康才行,但后一层常被人们所忽视。按他推荐的自测方法,你不妨自己当医生,给自己的口腔做一个全面的检查:

1.轻扣牙齿,或用牙刷帮助观察整口牙是否个个稳固无松动现象;

2.用舌尖“巡扫”满口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确实是否无缺失、无残冠、无残根;

3.张大嘴,对着镜子看看牙齿是否无龋齿、无黑点、无牙结石、无色斑色素沉着、无食物嵌塞;

4.感受一下口腔是否无溃疡、无异味;

5.观察牙龈颜色是否呈正常的粉红色、无红肿迹象;

6.吃冷热酸甜食物和刷牙时,细心体会有无酸、痛、软感,有无出血现象;

7.日常口腔内唾液分泌是否充足,有无干燥感。

若以上7种症状全无,说明你的口腔健康比较有保障;但若出现其中任一项症状,说明你的口腔健康已亮起红灯,建议到医院找医生确诊,及早定下相应的治疗对策。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