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网

牙齿可谓是我们是紧要的身体一部分,牙齿除了咀嚼切咬的功能,还有辅助发音等功能。牙齿的健康关乎着生活质量和寿命的长短,所以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地爱牙和护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预防宝宝龋齿,尽早做窝沟封闭”,敬请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预防宝宝龋齿,尽早做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是让宝宝远离蛀牙的有效方式,这一点是很多妈妈都知道的,可是窝沟封闭的具体做法,却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下面,口腔专家就为你揭秘窝沟封闭的具体步骤。

窝沟封闭第一步:清洁牙面

医生会用电动的锥形小毛刷或橡皮杯为宝宝清洁牙面,除了这些洁牙工具,还会在宝宝的牙面上放适量的清洁剂。大约清洁1分钟左右的时间,医生会让宝宝冲洗漱口,再用尖锐探针将可能残留在牙齿窝沟中的清洁剂清除干净。

窝沟封闭第二步:酸蚀

在开始酸蚀步骤前,需要让宝宝的牙面变得干燥。清洁牙面后通常用棉纱球简易隔湿,用压缩空气将牙面吹干。然后医生才会用小棉球或细毛刷蘸取酸蚀剂放在要封闭的牙面上。妈妈们听到做窝沟封闭先要酸蚀牙齿,不由会神经一紧,怕这个步骤会对宝宝的牙齿造成损害。

对此,专家解释称,其实酸蚀剂只是让牙面表层轻微脱钙,以增加其与即将粘上的树脂跟牙齿接触面的黏结度,使树脂在牙面吸附得更牢固;即使因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造成树脂脱落,口腔唾液含有丰富的钙,很快也会使牙面再矿化恢复原状,不会对牙齿造成损伤。

窝沟封闭第三步:冲洗和干燥

在完成宝宝牙面的酸蚀步骤后,医生会帮宝宝冲洗牙面,以去除牙釉质表面和反应沉淀物。随后,医生会用压缩空气吹干宝宝牙面,也可采用挥发性强的溶剂辅助干燥,如:无水酒精、乙醚等。

窝沟封闭四步:涂布封闭剂

这一步就开始正式地给宝宝的牙面涂封闭剂了,涂布范围覆盖全部的酸蚀面。在不影响咬合的前提下尽可能涂有一定的厚度。如果涂层太薄就会缺乏足够的抗压强度,容易被咬碎。有妈妈担心,封闭剂的主要成为为树脂,长期留在宝宝口腔中十分会造成健康风险?

专家指出,窝沟封闭的主体成分是树脂类的高分子材料,这类合格的封闭剂都必须具备无害的性能,即使黏附不牢脱落了,也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相反,树脂覆盖封闭了牙齿表面的窝沟后,可将细菌和食物残渣阻挡在外,完成牙刷无法达到的保洁目的。

窝沟封闭第五步:固化

在封闭剂涂布完成后,只需要1到2分钟就可以自行固化了。光固化封闭剂涂布后,立即用可见光源照射,引发固化。照射距离约离牙尖1mm,照射时间通常为20-40秒,具体照射时间要根据可见光源性能与使用的封闭材料类型决定。照射的范围要大于封闭剂涂布的范围。

窝沟封闭第六步:检查

当封闭剂都已经固化完成,还需要做好最后的全面检查。医生会用尖锐的探针进行全面检查,观察其固化程度,与牙面的粘接情况,确认有无气泡存在,寻找遗漏或未封闭的窝沟并重新封闭,检查咬合是否过高,如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果封闭剂没有填料,咬合高点可不调和,2-3天后可被磨去;如果使用含有填料的封闭剂,应调整咬合。封闭后,还应定期(3个月、半年或一年)复查,观察封闭剂保留情况,如脱落应重新封闭。

扩展阅读

窝沟封闭能预防龋齿吗


窝沟封闭能预防龋齿吗

网友咨询:我家小孩6岁了,特别爱吃甜食,怎么都改不了。怕他长蛀牙,听说窝沟封闭能防止蛀牙,是不是真的?我打算带儿子做窝沟封闭,不知道效果怎么样,安全性怎么样,还有一般得多少钱呢?

为人父母的总是为孩子操心不少,怕孩子摔着、磕着、碰着,特别是不能病着,龋齿(蛀牙)对孩子的危害不容小觑。窝沟封闭是预防龋齿的最佳方式,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有效使用,下面就由口腔医生带您详细了解窝沟封闭术吧!

为什么牙齿要进行窝沟封闭

儿童在5~6周岁时,在第二乳磨牙的后方,上下左右各长出一颗的第一恒磨牙,这就是“六龄齿”。六龄齿患龋率非常高,这主要是因为牙表面牙釉质发育不成熟,矿化程度差。它的咬合面大,牙尖高耸,小窝及裂沟较多,而且裂沟比较深,六龄齿的“窝沟”类似于山峰、山谷的形状,在这些山峰的交界处有个V型的凹陷区域,普通牙刷无法进入到深V区域进行有效清洁。因此,就算勤刷牙也不一定能起到预防窝沟龋的作用,所以有窝沟龋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因为不讲卫生造成的,此时我们就必需要借助“窝沟封闭”技术来为孩子预防窝沟龋。

什么是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是预防龋齿的最佳方式,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有效使用,窝沟封闭没有任何痛苦,不用打磨牙齿,减少孩子对钻牙的恐惧。大量事实表明,家长在儿童口腔健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六龄齿萌出时,家长应主动带孩子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窝沟封闭,预防龋齿的发生。

窝沟封闭是将牙齿表面易存食物的窝沟、点隙、好发龋坏的部位清理干净,再用一种高分子合成树脂(称为窝沟封闭剂)封闭起来,这种材料封闭磨牙可以防止微生物和食物碎屑在窝沟内堆积,可以防止龋齿的发生。

哪些牙齿需要窝沟封闭?

乳磨牙3-4岁,第一恒磨牙6-7岁,第二恒磨牙11-13岁,双尖牙9-13岁。

为什么要预防龋齿(蛀牙),龋齿有什么危害?

“龋齿”就是我们说的虫牙,龋齿发病率非常之高,是世界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影响生长发育,导致口腔疾病甚至是全身性疾病的发生。

乳牙龋齿对恒牙的危害:

1、增加恒牙患龋风险

乳牙一旦龋齿,龋洞内食物残渣滞留,细菌聚集,使口腔环境恶化,将大大增加恒牙患龋齿的危险。

2、牙釉质发育不全

牙釉质发育不全是指人体在牙齿的发育期间,由于全身和局部的原因,导致牙釉质结构发育障碍,造成牙釉质矿化不良甚至出现实质缺损。乳牙龋坏如果治疗不及时,发展到根尖炎症,对其下方恒牙的牙胚发育造成影响,常见的影响有恒牙釉质发育不全等,其直接危害就是牙齿颜色、形状都会出现异常。

3、恒牙畸形

由于乳牙起着恒牙的向导作用,恒牙会沿着乳牙的位置萌出,如果乳牙因龋坏早失,会使邻牙发生移位,使恒牙因间隙不足而出现位置异常或萌出困难,导致恒牙排列不齐、错位,甚至影响牙齿咬合。

4、影响脸型

颌骨的正常发育需要咀嚼功能的生理刺激,当咀嚼功能降低时,颌骨的发育会不充分,而由于龋齿的疼痛经常使用对侧咀嚼,就会造成面部发育不对称,会使一侧颌骨发育良好或发育过度,而另一侧的颌骨的发育不足。因此,面部会呈一侧大、一侧小的状况,严重影响美观。

不论乳牙或恒牙发生龋齿,病变的进行一般都很缓慢,先是牙釉质发生龋蚀,牙冠龋坏的部位色泽变灰黯,牙面不光滑,易有牙垢堆积。龋齿初期患者不感疼痛,当龋洞发展到牙本质时,遇到冷、热、酸、咸、甜的食物感觉疼痛。如果龋洞较深,与牙髓接近或蛀穿到牙髓,上述性质的刺激可引起难以忍受的酸痛。龋洞内经常有食物嵌入,发出腐败难闻的臭气,随着龋洞不断地扩大,牙冠就会一块块地崩溃,最后只留下残余牙根。

新式方法预防儿童龋齿:窝沟封闭


儿童的牙齿如果不注意保护,很容易患上龋齿,而这个时候,家长是最为烦恼的。口腔专家表示,青少年90%以上的龋病(虫牙)发生在窝沟部位。因此,一种新式的预防儿童龋齿的方法诞生了,那就是窝沟封闭。

什么是窝沟呢?当我们张开嘴时,都能看到后边大牙的咬合面(咀嚼食物的一面)是凹凸不平的,凹陷的部位就叫窝沟。如果发育不好,这些窝沟非常深,食物和细菌嵌塞进去,很容易发生龋病(虫牙),医学上称这种龋为窝沟龋。

窝沟封闭是指医生采用医疗手段将高分子复合树脂剂涂布在磨牙窝沟裂隙内,与牙齿表面结合,将窝沟封住,形成保护膜,有效防止细菌侵入和食物存留,从而达到预防龋齿的目的。窝沟封闭是目前世界上防治龋病广泛采用的最有效的方法。从现代口腔医学上来说,窝沟封闭是可以最大程度预防龋齿的措施。

窝沟封闭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具有无损伤、无痛苦、操作简单等优点,在预防儿童龋齿方面疗效显著。窝沟封闭是一种无痛、无创伤的方法,该技术在国际上已有50多年的使用历史。窝沟封闭使用的是无毒害的封闭材料,对牙齿无伤害,即使封闭材料脱落被吞咽,对人体健康也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窝沟封闭预防龋病(虫牙)的方法主要用于儿童与青少年新萌出的恒磨牙。六龄齿是承担咀嚼功能最主要的牙齿,由于萌出早,如不注意保护,很容易患龋病(虫牙),因此成为窝沟封闭的主要对象。通常六龄齿在7~8岁完全萌出,是封闭的最佳年龄。

口腔医生介绍说,封闭剂一般可以长期保留。刚刚做完封闭,最好在3~6个月作一次复查,以后每年作口腔常规检查时,应同时检查封闭的牙齿,以便及时发现有无封闭剂脱落的情况,以便及时给予弥补。

预防龋齿,从窝沟封闭做起


一、什么是"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就是在不去掉牙体组织的同时,将材料(一般为合成有机高分子树脂)涂布于牙齿的点陈裂沟内,通过材料液态流动性渗入牙齿表面和窝沟内,经光照和固化。细菌和食物残渣不能再次进入窝沟,而窝沟原有的细菌也断绝营养而逐渐死亡。从而预防窝沟龋齿的发生。
注意:(乳磨牙在3~4岁,第一恒磨牙6~7岁,第二恒磨牙11~13岁为最适宜封闭的年龄)
二、"窝沟"封闭的治疗
"窝沟"封闭的治疗一般分为六个步骤。
1、清洁牙面:来回的刷洗患牙的牙面和窝沟。
2、酸 蚀: 将酸蚀剂(一般为磷酸液态或含磷酸的凝胶)涂布于接受封闭的牙面窝沟。
3、冲洗和干燥:将牙面上的酸蚀剂冲洗干净,随后用压缩空气吹干牙面。
4、涂布封闭剂:将封闭剂涂布于经过酸蚀后的牙面上,将封闭剂渗入窝沟。
5、固化:光固化封闭剂涂布后,用可见光源照射,引发固化。
6、检查: 封闭剂固化后, 进行全面检查用来观察其固化程度,与牙面的粘结情况,同时寻找遗漏未封闭的窝沟。并重新封闭。

进行一颗牙齿的窝沟封闭只需要5~10分钟,不需磨除牙体组织。病人不会感到痛苦,材料固化后会与沟壁紧密贴合,对进食无影响,材料固化后无毒。对人体无害。
三、窝沟封闭术后注意事项
1、后发现封闭材料脱落或部分脱落,请及时复诊
2、术后数天内发现被封闭的牙齿有咬合过高或吃东西时疼痛,请及时复诊
3、术后每隔6个月或12个月复查一次,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