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网

人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就是身齿了,牙齿主要的功能就是切咬,咀嚼食物,还有一些其它功能。牙齿是我们健康长寿的前提条件之一,我们一定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爱牙与护牙。以下是小编吐血整理的“口腔常识:舌咽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控制呕吐反射”,希望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口腔临床诊疗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极易出现呕吐反射的患者。不同人反射程度不同,严重者会影响患者口腔疾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还可能会使一些患者逃避治疗。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口腔医生已经尝试了多种方法。

轻度至中度的呕吐反射可通过分散患者注意力的方法来控制,其他方法如表面麻醉、修整印模托盘、系统脱敏疗法及针灸疗法。对于严重的呕吐反射,药物治疗可能会使其得到控制,如静脉镇静。除此以外,舌咽神经阻滞麻醉法也可有效控制患者呕吐反射,便于口腔诊疗各步骤的实施。

舌咽神经阻滞麻醉(又称扁桃体周浸润麻醉)已成功应用于扁桃体切除术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但其在口腔医疗应用的疗效尚无文献说明。本文通过一例病例报道分析了对于呕吐反射明显的患者,牙髓治疗过程中使用舌咽神经组织麻醉的临床效果,认为舌咽神经阻滞麻醉法能有效控制患者呕吐反射。

患者,女性,38岁,主诉上颌后牙疼痛。检查发现,患者左上颌第二磨牙龋坏,无叩痛,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触诊周围粘膜无肿胀,影像学显示患牙有龋坏且牙周膜阴影较宽。经诊断,患者需根管治疗。行进一步的检查时,发现患者有明显的呕吐反射,影响治疗实施。按照Divkinson和Fiske的评估指标,在患者舌咽神经阻滞麻醉之前对其呕吐的敏感程度进行评估,这位患者属于呕吐反射五级。评估标准如下:

一级(正常):在实施高风险口腔治疗操作过程中出现呕吐反射,比如制取上颌印模、磨牙远中面、腭侧面、舌侧面的修复。在这些情况下,出现恶心呕吐是正常反应,患者能自行控制。

二级(轻度):常规口腔治疗操作中出现呕吐反射,比如牙齿充填、洁刮治及印模制取。患者常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呕吐,然后继续治疗。一般无需特殊方法控制呕吐,施行较复杂治疗时可能需要。

三级(中度):常规口腔治疗操作中出现呕吐反射,如对病变区进行常规检查,如颌平面下降的后牙的舌侧面检查。一旦出现呕吐反射,若不停止检查,恶心很难控制。常需采取预防措施预防患者呕吐。此种程度限制治疗方案的制定,影响治疗操作的施行。

四级(重度):所有的口腔操作均会引起呕吐反射,包括一般的视诊。若不采取特殊抑制方法,常规治疗操作无法进行。治疗方法的选择受到限制,呕吐反射是治疗过程中最大的难题。

五级(最重度):无需外界刺激,出现呕吐反射。患者行为受呕吐反射影响,多为此就诊。治疗方法选择严重受限,若无特殊方法控制呕吐,口腔治疗无法实施。

患者处于仰卧位,先用表面麻醉喷雾剂对患者施行口腔和咽部的单侧麻醉,再行舌咽神经阻滞麻醉,然后行左侧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待患者麻醉后,行患牙的根管治疗术。麻醉后,患者呕吐反射得到有效控制,配合程度提高,极大程度方便了口腔诊的疗实施。

舌咽神经阻滞麻醉术可用来控制口腔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呕吐反射,尤其对后牙进行操作时。舌咽神经浸润麻醉有两种方法,分别是前部扁桃体注射法和后部扁桃体注射法。其中更推荐使用前部扁桃体注射法,因为前部扁桃体更易暴露,更易学,操作方便。需将舌头压入侧方,患者更耐受,所以此项病例中应用了这种方法。

舌咽神经阻滞麻醉主要的并发症是麻醉剂注射入血管,此区域血管较多,注射前倒抽一下能有效避免。另一严重并发症是迷走神经麻醉,引起上呼吸道阻塞,应注意避免麻醉剂注射过量,防止迷走神经麻醉。成功的舌咽神经阻滞麻醉后,呕反射会减轻,临床上可根据呕反射的程度判定舌咽神经阻滞麻醉是否成功。

此项病例分析结果显示,舌咽神经阻滞麻醉能临时控制呕反射,舌后三分之一和口咽部侧壁及前壁的触觉丧失。但行麻醉时要谨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该案例为对呕吐反射明显的患者施行舌咽神经阻滞麻醉提供有力依据。

口腔护理编辑推荐

口腔常识:牙髓神经麻醉的机理


牙齿是人体最硬的器官,牙齿的功能简单说来,主要有三大类:切咬和咀嚼、辅助发音、保持面部外形。生活质量的高低,和牙齿关联在一起,所以我们要树立起爱牙,护牙的意识。以下是小编吐血整理的“口腔常识:牙髓神经麻醉的机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阅读。

牙髓神经麻醉的机理:

局麻药是通过阻断钠通道,限制钠离子流动,从而阻滞神经传导功能的。近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发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钠通道,如河豚毒素(TTX)阻断类钠通道,并推断出了它们的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质结构。钠通道主要由亚基组成,在亚基的多肽链上有四个结构类似的结构域,排列形成通道样结构。局麻药进入钠通道后,在通道的内孔区连接在一起,连接点位于亚基的四个结构域上,对此连接点性质的研究对于开发新的局麻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前认为无髓鞘C纤维对局麻药最敏感,其次是髓鞘较薄的A-纤维,髓鞘较厚的A-纤维则最不敏感。然而近来学者们采用单纤维记录技术研究显示,局麻药阻断A-和A-纤维的浓度较C纤维更低,局麻药能优先阻断髓鞘纤维,动物实验也有类似的发现。

临床上通常以阳性嘴唇指征(即由于A-纤维被阻断而致触觉消失)来判断牙髓神经的麻醉状况,但研究表明牙源性疼痛病人出现阳性嘴唇指征并不一定代表牙髓麻醉。在一项对30名正常人的实验中,2%利多卡因(配以肾上腺素)进行IAN阻滞麻醉后,100%的人产生了嘴唇麻木,而仅有50-75%的受验者的磨牙产生了牙髓麻醉。另一项对下颌牙髓炎病人的研究,IAN阻滞麻醉能使100%的病人产生嘴唇麻木,只有38%的病人能产生牙髓麻醉。Takenchi和Tasaki报道不管麻醉神经的长度如何,只要阻断了相连的三个郎飞氏结即能产生完全的麻醉,目前的研究发现麻醉药能沿轴索累积,逐渐降低传导速率,最终导致完全阻滞,这提示增加麻醉神经的长度能增加麻醉的成功率。

口腔常识:无糖口香糖有效控制牙菌斑形成


牙齿是我们赖心健康生存的一个重要器官,牙齿担负切咬、咀嚼等功能外,还起保持面部外形和辅助发音等作用。只有健康的牙齿,才有健康的生活,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平日的爱牙护牙工作。以下是小编吐血整理的“口腔常识:无糖口香糖有效控制牙菌斑形成”,希望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牙菌斑是粘附在牙齿表面或口腔其他软组织上的微生物群,由大量细菌、细胞间物质、少量白细胞、脱落上皮细胞和食物残屑等组成,不能用漱口或用水冲洗的方法把它去除。牙菌斑中有多种细菌成分,在与口腔免疫系统拮抗平衡时并不会致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摄入更多的细粮食物,精细碳水化合物和其他糖类,这些食物的频繁摄入会抑制唾液对牙齿的保护作用,导致菌斑重复性过度产酸,有利于产酸菌和耐酸菌的生长代谢,如变形链球菌属和乳酸杆菌属。产酸菌的过度活跃使其数量大大增加,取代了对牙釉质健康有利的细菌,同时从碳水化合物中分解出更多的酸。若菌斑pH值长期处于临界pH值5.5以下,则牙釉质将溶解脱矿,产生龋齿。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学者以菌斑指数为评价指标,评价了两种市售无糖口香糖对受试者白天12小时牙菌斑控制的效果。研究采取随机、单盲、交叉设计,42名成年受试者在经过彻底全口洁治后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无糖口香糖A组、无糖口香糖B组,每个周期交换干预,并保证每个受试者经历所有三个周期。

具体的实验过程为:受试者在在第一周的洗脱期内使用统一分发的牙膏、牙刷刷牙,受试者当天统一进食三餐。早上7:00晨起进食后刷牙,之后含漱5ml标准菌斑显示剂1分钟,检查基线菌斑值并随机分组:两个口香糖受试组的受试者每2小时咀嚼口香糖一次,每次2粒,持续20分钟,最后一次咀嚼在晚餐后,咀嚼口香糖后1小时(约晚上7:00)返回测试地点;空白对照组受试者不咀嚼口香糖,同样在晚餐后1小时(约晚上7:00)返回测试地点。所有受试者含漱菌斑显示剂,检测干预后菌斑指数。如此随机交叉干预三个周期,记录所有菌斑指数。

三组间菌斑指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干预前后菌斑指数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无糖口香糖A组、无糖口香糖B组的基线菌斑指数均值分别为2.02、1.97、2.11(p=0.836),干预后菌斑指数均数依次为2.82、2.19、2.36;其中,空白对照组上升了39.60%,两无糖口香糖组分别上升了11.17%和11.85%。无糖口香糖组菌斑指数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而两个无糖口香糖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可见,虽然白天12小时后受试者菌斑指数均有所上升,但咀嚼无糖口香糖对牙菌斑的控制作用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咀嚼无糖口香糖能够有效控制牙菌斑的形成,促进口腔健康。

口腔常识:一粘合剂或可有效治疗牙齿敏感症


牙齿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牙齿的功能有很多,除了我们熟知的咀嚼切咬外,还有其它功能。要想长寿,没有牙齿的健康那就是空想,由此可见从小爱牙护牙的重要性。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口腔常识:一粘合剂或可有效治疗牙齿敏感症”,赶紧看看对您有没有帮助吧,喜欢请收藏哦!

一种能够将贻贝(如蛤贝)附着在表面上、类似于由贻贝制成的粘合剂的物质在治疗牙齿敏感症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前景。

科学家们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发布了在预防牙齿敏感方面取得的一大进步。牙齿敏感影响着全球数数百万人。他们的报告讨论了一种物质的发展,这种物质类似于贻贝附着在石头或者水里面其它表面上时使用的粘合剂。该报告发表在了《美国化学学会杂志》的《ACS应用材料和界面》上。

Quan-LiLi,ChunHungChu及其同事解释道:约3/4的人会有牙齿对热、冷、甜或酸的食物或饮料敏感的情况。当外部较硬的牙釉质层和下方较软的牙本质受到磨损后,会刺激内部的神经,因此会出现牙齿过敏症。一些无糖口香糖和特殊的牙膏能够帮助缓解这种牙齿过敏症。但是Li和Chu提出有必要找到能够同时重建牙釉质和牙本质的物质。为了迎接挑战,他们找到了一种粘性物质,类似于贻贝附着在表面上时使用的粘合剂。他们的理由是:这种物质能够使矿物质与牙本质长时间接触,保证重建过程发生。

他们在实验实中做了一个试验:将牙釉质和牙本质受到磨损的天然牙浸泡在含这种粘性物质和矿物质的液体中。浸泡在含粘性物质和矿物质的液体中的牙齿重新形成了牙本质和牙釉质。但是,浸泡在仅含矿物质的液体中的牙齿仅重新形成了牙釉质。他们推断:这种粘性物质可能是一种同时诱导牙釉质和牙本质再矿化的简单通用技术。

作者非常感谢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以及安徽省教育委员会和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会对他们的资助。

口腔常识:日研究发现新型消毒剂可有效治疗牙周炎


牙齿是人体最硬的器官,牙齿的功能,除了咀嚼还有切咬、面部塑形、辅助发音功能。如果牙齿不健康,要想长寿健康那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所以我们平时要特别关注保护牙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口腔常识:日研究发现新型消毒剂可有效治疗牙周炎”,欢迎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最新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臭氧纳米气泡水(NBW3)对引起牙周炎的两种主要致病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消毒剂。研究人员相信,这种新型消毒剂将成为治疗炎症性疾病的一种手段。目前,全球15~xxxx年人口患有严重型炎症性疾病。

通过来自东京医科齿科大学以及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体外实验已经证实,NBW3可以有效对抗牙龈卟啉单胞菌和伴放线菌聚生杆菌。他们发现,在30秒后,这两种细菌在口腔内的分布就已经降到可测水平之下。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NBW3对人体口腔组织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在人体口腔组织模型的体外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细胞活性在24小时的暴露之后只有微量的下降。这种模型常用来测试新型牙科材料和口腔健康护理产品的毒性和潜在刺激性。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对于人体组织反应的测试结果比对动物和单细胞组织的测试结果要更可靠。

传统地治疗牙周病的抗菌治疗进场回引起副作用,严重可导致细菌耐药和不良宿主反应。然而,NBW3消毒剂主要成分为臭氧,这是一种对细菌、真菌和病毒都有效的消毒剂,不会出现耐药性。通常,臭氧水仅在短期内可保持活性,然而,这种经申请专利技术制成的新型臭氧消毒剂NBW3,可使氧化性保持6个月以上。同时,这种稳定性可以使NBW3适合于瓶装批量生产。

尽管现在的研究结果是可行的,但体外实验模型并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NBW3可能会减少患者的唾液分泌,因此仍需进一步研究。

这项题为《臭氧纳米气泡水对于牙周炎细菌和口腔细胞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EffectsofOzoneNano-BubbleWateronPeriodontopathicBacteriaandOralCellsInVitroStudies)的研究报告已发表于xxxx年9月的《材料科学与技术》(ScienceandTechnologyofAdvancedMaterials)。

口腔常识:【技术】口腔麻醉方法


口腔麻醉方法

表面麻醉

浸润麻醉

阻滞麻醉

表面麻醉

表面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涂布或喷雾于皮肤或粘膜表面,使末梢神经麻痹,达到痛觉消失。

临床上主要用于表浅的粘膜下脓肿切开引流,松动的乳牙或恒牙拔除,舌根、软腭或咽部检查,以及气管内插管前的粘膜表面麻醉。一般可用l%丁卡因作表面麻醉。

浸润麻醉

浸润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于组织内,以阻断用药部位神经末梢的传导,产生镇痛的麻醉效果。

临床上适用于口腔领面部软组织范围内的手术以及牙、牙槽突的手术。一般采用5号注射针头和5号注射器。常用药物为0.25%-0.5%的利多卡因或0.5%-1%的普鲁卡因。

阻滞麻醉

阻滞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神经干或主要分支周围,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该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临床上适用于麻醉比较广泛的区域,可以避免多次注射带来的疼痛。使用药物剂量小,麻醉效果完全,麻醉作用深,维持时间长。由于可以远离病变部位进行注射,对整形手术和感染病例尤为适用。

临床上使用的口腔麻醉剂

普鲁卡因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

丁卡因

阿替卡因

普鲁卡因的穿透力弱,不适于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可用1%~2%的溶液,每次用量不超过1g。临床上常常加入少量的肾上腺素(1:100000一200000),使局部血管收缩,减慢药物的吸收,延长作用的时间、减少麻药的毒性作用、减少出血。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作用比普鲁卡因强2倍,维持时间要长1倍,毒性也相应较大。由于其穿透性和扩散性强,可用于表面麻醉,药物浓度是2%一4%溶液。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为1%一2%溶液,每次用量不超过0.4g,是口腔科应用最多的局部麻醉药物。

布比卡因局部麻醉作用比利多卡因强约4倍。0.5%的溶液加上少量肾上腺素作阻滞麻醉,其作用时间可维持5小时。每次用量最高不超过200mg,毒副作用小,术后镇痛作用较长。

丁卡因又称地卡因。局部麻醉作用比普鲁卡因强,作用迅速,穿透力强,毒性较大,主要用于粘膜表面麻醉。一般用1%一2%溶液,总量不超过20ml。1-3分钟即可显效,维持20-40分钟。由于毒性较大,临床上不用于浸润麻醉。

阿替卡因起效时间2-3分钟,对组织渗透性强,麻醉效能高,毒副作用小,目前已用于临床。

口腔常识:口腔局部麻醉会怎样


牙齿是人身上是重要的器官,要想吃得好,发音好,面形好,都离不开牙齿的功能。牙齿的健康关乎着生活质量和寿命的长短,所以我们平时就应该密切关注牙齿健康。以下是小编陆续整理的“口腔常识:口腔局部麻醉会怎样”,希望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很多的时候对于口腔进行手术的话就是需要进行麻醉的,但是一些患者在想做的时候就不是很了解,就出现很多的情况和不必要的问题出现。所以说为了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不出现问题,就要之前好好的了解下,那么,口腔局部麻醉会怎样?希望通过下面的介绍,大家能够放松心态。

口腔局部麻醉(orallocalanesthesia)简称局麻,是指用局部麻醉药物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而使该区疼痛消失。确切的含义应该是局部无痛,即除痛觉消失外,其他感觉如触压、温度觉仍存在;病人仍保持清醒的意识。

特点

1.不需特殊设备,不需麻醉医师参与,术者可独立操作。

2.术前无特殊准备,病人保持清醒。

3.术后无需特殊护理,安全性相对较大。

4.局部麻药中加入适量血管收缩剂,可使术区出血减少,便于手术操作。

5.不适用于不合作病人及局部有炎症部位。

1.有关局部麻药过敏反应的报道局限于酯类药如普鲁卡因,而酰胺类局麻药物的过敏反应极其罕见。

2.在用普鲁卡因之前,是否常规做过敏试验的问题,尚存在不同意见,但对过敏体质的病人,建议做过敏试验。

3.临床上对普鲁卡因过敏试验阳性或有过敏史者,可改用利多卡因,但也应做过敏试验。

4.过敏反应与药物主要代谢产物对氨基苯甲酸有关。局麻药中含防腐剂对羟基甲酸甲酯也是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

5.在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之前,应备好肾上腺素、氧气等急救药物,以防意外。

6.过敏试验

普鲁卡因皮内试验:1%普鲁卡因0.1ml稀释至1ml,皮内注射0.1ml。20min后看反应。局部红肿,红晕超过1cm者为阳性。

普鲁卡因粘膜试验:1%普鲁卡因0.1ml稀释至1ml,涂布一侧鼻腔粘膜。每隔2min检视局部反应。粘膜充血肿胀,甚至该鼻孔完全堵塞者为阳性。

利多卡因皮内试验:1%利多卡因0.1ml稀释至1ml,皮内注射0.1ml。20min后看反应。局部红肿,红晕超过1cm者为阳性。

上文中关于口腔局部麻醉介绍的很到位了,这样的话就会避免很多的问题。同时还有别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是需要做到位,这样的话才能更好的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对于自己的身体才是最关键的保证,生活才会更加的愉快。

口腔常识:牙科麻醉之疼痛


牙齿是人体最硬的器官,除了我们常知的咬切功能外,牙齿还和发言,面部形状相关。牙齿如果坏掉了,健康长寿的期望无异于空中楼阁,我们需要从小就建立爱牙、护牙的健康意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口腔常识:牙科麻醉之疼痛”,希望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疼痛是个体化和主观的体验。即使是在相同个体,对于相同的刺激,在不同时间点的痛觉都可能不同。在一定程度上,痛觉(包括对疼痛的反应)并不能以身体损害的强度和受伤害的程度来衡量。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将疼痛描述为一种负面的体验。虽然疼痛的体验被确切地描述成负面的术语,但是疼觉引起的快速反应能够保护机体远离伤害,这是有益的。

回避疼痛是一种强烈的、天生的特质。在口腔治疗中若存在痛感,势必需要提供止痛的策略和处理。疼痛可以导致焦虑和恐惧,从而使得人们不愿接受口腔治疗。如果患者能够理解疼痛,并能配合牙医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口腔局部麻醉等,进行疼痛控制,那么将保证患者在口腔治疗过程中获得舒适的体验。

大多数的患者是愿意接受口腔治疗的。而拒绝口腔治疗主要是因为对局部麻醉的强烈恐惧。以往痛苦的口腔治疗体验是负面的,并且不容易被改变。换句话说,恐惧使口腔治疗被否定了。

有报道说,患者不愿意行口腔治疗的主要原因是恐惧。有40%的患者对于口腔治疗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大约有5%的患者由于恐惧注射而拒绝口腔治疗。患者恐惧的体验可以从轻度的焦虑至惊恐。

恐惧是麻醉的主要障碍。恐惧的患者往往更关心口腔治疗本身,但是恐惧妨碍他们体验到舒适和成功的口腔治疗。有些患者只对注射恐惧,注射后就不再焦虑和恐惧了。在注射前评估和克服恐惧可以改善麻醉效果。

随着口腔局部麻醉药物、器械以及技术这三个方面的不断改进,牙医已经能通过局部麻醉对疼痛做到有效的控制,让患者从麻醉注射时开始,整个治疗中都能有舒适的体验。所以不要因为恐惧而不去看牙。

口腔常识:什么是生理性支抗控制?


牙齿是我们赖心健康生存的一个重要器官,牙齿的功劳很大,吃、发音、面形,都与它密切相关。牙齿的健康关乎着生活质量和寿命的长短,因此,爱牙护牙,要从小就树立起这个意识。根据大家的需求,小编特意准备了“口腔常识:什么是生理性支抗控制?”,希望小编收集的这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理性支抗控制的两层含义

生理性支抗控制概括起来说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防止由非矫正器的机械力引起的支抗磨牙的前移;第二层是支抗控制的结果应符合牙列生理健康。

尽管从广义上说支抗可以是任何一颗提供矫正力的牙齿或其他结构,但大多数情况下,正畸减数治疗的目的是解除拥挤或前突。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磨牙被视为支抗牙。当磨牙支抗不够时,正畸医师会采取不同支抗辅助手段,如口外弓、种植钉等;当需要磨牙前移时,支抗控制已不再是一个焦点的问题,矫治难度因而减轻。

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研究的是当正畸医师不希望患者磨牙前移时,如何利用患者自身的口腔生理特点,来达到符合口腔生理健康的最大支抗效果的目的。

非矫正器的机械力引起的磨牙前移

生理性支抗的丢失

让我们先解释第一层含义――什么是非矫正器的机械力引起的磨牙前移?

正畸医师习惯于把矫治过程中所有牙齿的移动归因于矫正器的作用,因此,若减数矫治的病例发生磨牙前移,通常被认为是使用磨牙提供拉前牙的矫治力时发生的支抗丢失。因此我们目前所有的支抗辅助手段都是针对如何削弱拉前牙的矫治力对磨牙的反作用力为出发点的,如口外弓可对抗磨牙上受到的拉前牙链圈的反作用力;再如,种植钉可使拉前牙的反作用力绕道而不再作用于磨牙上。

但如果磨牙没有受到拉前牙的反作用力也向前移动呢?其同样会占据部分拔牙间隙,同样会减小前牙内收量,这就是我所说的生理性支抗丢失。

生理性支抗丢失的研究证据

虽然对于我们课题组来说,认识到生理性支抗丢失源于我们10多年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但对于研究颅面生长发育的学者来说,生理性支抗丢失也许丝毫不新鲜。让我们举几个例子佐证其存在。

Begg磨耗(牙合)理论早就告诉我们牙齿会不断地向前移动,古人类由于食物粗糙,牙齿会发生大量邻面磨耗而很少出现拥挤,而现代人在食物精细后失去了这一调节功能,因此Begg主张拔牙矫治。

颅面生长发育知识告诉正畸医师下颌骨生长量通常大于上颌骨,而且其停止生长的时间也晚于上颌骨,若上磨牙自己不向前移动,大多数远中尖对尖的Ⅱ类错(牙合)应该可以自动变为中性(牙合);但实际临床情况却是,Ⅰ类和Ⅱ类(牙合)的磨牙关系在建(牙合)后,并未因下颌骨生长量大于上颌骨而改变。著名正畸临床研究专家约翰斯顿(Johnston)教授近期采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颅面生长发育中心的纵向跟踪样本,研究了这一现象的原因。他发现,上磨牙向前移动的量基本等于下颌骨矢状向超过上颌骨向前的生长量,那么在11~13岁或12~14岁这个正畸治疗最常实施的时间段内,下颌骨向前发育的量比上颌骨多出多少呢?研究结果显示约为2毫米。因此可以推测,在平均两年的正畸治疗期间,上颌磨牙生理性支抗丢失的量约为2毫米。这一研究结果为生理性支抗丢失的量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数据,论文发表于xxxx年3月的《正畸学研讨》(SeminarinOrthodontics)杂志。

利用生理性支抗丢失特点简化支抗控制

那么上文所提到的上磨牙生理性支抗丢失的这2毫米重要吗?正畸最大支抗控制的定义为磨牙向前移动的量不超过一颗双尖牙拔牙间隙的1/4~1/3,也就是2.2毫米左右,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成人拔牙矫治病例在最大支抗措施下磨牙支抗允许前移的量。

但对于生长发育期的患者,我们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均配戴头帽的情况下,上磨牙支抗丢失量平均达4.3毫米。据此可以推测这其中有大约2.1毫米左右是由生理性的支抗丢失造成,该丢失量几乎为磨牙总的支抗丢失量的一半。

若2.2毫米即可达到强支抗控制的矫治目标,为什么我们只去关注机械力支抗能节省的2.2毫米,而不去关注生理性支抗丢失的2.1毫米呢?传统的支抗控制概念只关注机械力引起的磨牙前移。当使用种植钉拉尖牙时,正畸医师就会放心地以为磨牙是不会向前移动的,因为其并未受到向前的牵拉力,故有可能只控制了机械力最大支抗定义的那一半支抗丢失,却丧失了生理性支抗丢失的另外一半。当然由于种植钉支抗的强度,它可以在换到不锈钢方丝阶段后,把生理性支抗丢失的部分挽救回来。但我们若能一开始就注意到生理性支抗的控制,是不是就有简化正畸治疗的可能呢?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就是研究如何利用生理性支抗丢失的特点来达到简化支抗控制手段的一个新型矫治体系。

符合牙列生理健康

牙齿应位于牙槽骨内

下面让我们来谈谈其第二层含义:什么叫符合牙列生理健康?

健康的牙齿首先要立足于牙槽骨内,对于口腔各科的医师来说,这似乎不构成一个问题,但对于正畸这个能移动牙齿的学科来说,却可能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正畸被称为是6毫米的专业,但不要以为牙齿的任何部位都可以在任何方向移动6毫米,正畸最安全的移动是让牙齿沿着牙槽突的弓形移动,但如果你认为切牙的根尖也能随牙冠唇向或舌向整体移动6毫米,正颌外科医师就大部分失业了。随着锥形束CT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正畸医师可以看到一些患者正畸后的骨开窗、骨开裂、根吸收等现象。虽然我们目前尚不知道什么程度的骨开窗、骨开裂、根吸收会影响到牙齿的生存,但牙根应该在牙槽骨内,这才更加符合牙列健康,这也是口腔医师的共识。

生理性支抗与种植钉支抗的区别

生理性支抗与种植钉支抗一个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不是绝对支抗,当切牙牙根内收达到舌侧骨皮质边界时,磨牙仍然在牙槽骨骨松质内,此时会通过丢失部分支抗来保全切牙牙根的健康;而种植钉支抗是绝对支抗,其不会因切牙牙根遭遇骨皮质阻力后就前移,其需要正畸医师通过影像学手段及时发现停止牵引的时间点。因此生理性支抗多了一个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机制,虽然其也不能保证100%的牙周安全,但至少可以提高安全系数。

生理性支抗技术的初学者通常会担心这样的支抗是不是足够强?我个人的临床印象是当你正确地掌握其原理和技术后,生理性支抗基本可以达到口外弓的支抗强度,但没有种植钉支抗强。

在生理性支抗的矫治理念中,是否能达到最大支抗并不是由支抗本身的强度决定,而是由切牙容许内收的生理性边界来决定的。如果切牙牙根已经移到了生理性极限仍不能解决突度问题,设计方案就应该考虑正颌外科、骨皮质切开术等能改变骨骼位置的治疗手段,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牙齿的移动。

生理性(牙合)曲线

牙列生理健康的第二个要点是要建立生理性的(牙合)曲线。然而,现代直丝弓技术的矫治标准之一却是(牙合)曲线平坦。

正畸医师都知道整平下颌的(牙合)曲线是需要间隙的,但这一理论仅被用于指导拔牙还是不拔牙的设计,真正到了治疗阶段,直丝弓技术教给正畸医师的是用一根根的直丝去整平上下牙弓。

虽然整平下牙弓从打开咬合的角度来看似乎无可厚非,但整平上后牙的(牙合)曲线却可以立竿见影地丢失上磨牙的支抗,使拔牙间隙迅速减小,给正畸医生造成拔牙病例支抗很容易丢失的印象。

这大概是近年来种植钉支抗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如果大家回顾一下Tweed、Begg技术时代,我们会去整平上颌后牙(牙合)曲线吗?事实恰恰相反,我们会去后倾上磨牙,而上颌后牙逐渐后倾正是Spee曲线的基本特征。

遗憾的是,虽然Spee医师本人并没有定义Spee曲线到底是上牙弓的还是下牙弓的,但口腔医师普遍认为Spee曲线是属于下牙弓的。正畸医师在设计是否需要拔牙治疗时,测量的也是下牙弓的Spee曲深度,完全忽略了上牙弓也存在这样一个生理性的(牙合)曲线。

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系统(PASS)

我们近期的临床研究显示安氏Ⅱ类错(牙合)上牙弓的Spee曲线要大于安氏Ⅰ类和Ⅲ类错(牙合),而安氏Ⅱ类错(牙合)恰恰是我们最不希望上磨牙前移的错(牙合)。因此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与现代直丝弓技术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是从第一根弓丝开始就努力维持上牙列的生理性(牙合)曲线,不仅不去整平,甚至对已经丢失的(牙合)曲线要刻意去恢复。因此到最后关闭间隙阶段时,上磨牙相对于平面是略后倾的,在类似于Tweed支抗预备的磨牙姿势内收前牙关闭间隙,这就是为什么其可以达到类似于Tweed支抗控制效果的内在原理。

道理虽不难理解,但要做到这一点却并非现有的直丝弓矫正器可以轻易实现的,因此我们根据生理性支抗控制的理念研发了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系统――PASS(PhysiologicAnchorageSpees-wireSystem)。

令人欣慰的是,在刚刚结束的成都正畸年会上举办的中国科协会员知识更新工程专场――PASS技术新进展及临床应用报告会上,部分xxxx年刚刚学习了该技术的正畸医师竟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已能够拿出完成的漂亮病例。

口腔常识:术中查口腔癌新法――漫反射


牙齿是人身上是重要的器官,要想吃得好,发音好,面形好,都离不开牙齿的功能。生活质量的高低,和牙齿关联在一起,爱牙和护牙,要从小建立起意识和习惯。以下是小编陆续整理的“口腔常识:术中查口腔癌新法――漫反射”,欢迎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以色列的一项研究显示,直接漫反射扫描是一种具有巨大优势且简便的可在术中检测残余病变的新方法。该论文4月2日发表于《牙科研究杂志》(JDentRes,2014:0022034514529973)。

研究人员使用4NQO(4-硝基喹啉-N-氧化物)诱导大鼠舌部鳞癌,将非结合的金纳米棒(GNR)结合在切片标本上,并应用了一种高光谱和漫反射测量方法。实验选用Wistar来源的雄鼠,实验组中的6只大鼠使用4NQO处理,在第32~37周时处死;对照组有2只大鼠,在第32~36周时处死。

结果为,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镜下共发现19个癌变位点(包括11个侵袭性位点和8个原位癌)。GNR可选择性地与癌变部位结合,当使用高光谱系统检测时,在激发波长780nm时强度超过17个强度单位(总体特异度为97%,总体灵敏度为87%)。漫反射斜率结果表明反射强度在侵袭性位点中升高>80%,在原位癌中升高>30%。高光谱系统强度单位结果显示该强度在侵袭部位显著高于原位癌部位(t检验,P=0.0002;曼-惠特尼检验,P=0.0024)。

口腔常识:浅谈生理性支抗控制之谜


牙齿是人体最硬的器官,牙齿的功能有很多,除了我们熟知的咀嚼切咬外,还有其它功能。牙齿的健康和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平时要特别关注保护牙齿。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口腔常识:浅谈生理性支抗控制之谜》,敬请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正畸支抗技术的发展

在正畸拔牙病例的治疗中,磨牙前移被认为是支抗丢失,越是拥挤或前突的病例,对后牙支抗的要求越高。早在托槽发明前,正畸医师就知道用后牙的整体移动阻力来唇倾前牙、解除拥挤,并将之定义为静止支抗;Tweed提倡拔牙矫治后,对后牙的支抗要求明显增加,于是将磨牙的整体移动发展为先后倾支抗牙,再用后倾磨牙拉前牙,即支抗预备技术,可以形象地将其描述为拔河比赛;在比赛中,除裁判员在喊预备时,队员须后倾外,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规律――体格大、人数多的一方占优势,所以正畸治疗中也经常采用这种以大欺小、以多胜少的手段,如先用双尖牙和磨牙将尖牙拉到后方,再把策反后的尖牙和磨牙、双尖牙结成新的联合体拉切牙,充分体现了这一朴素的力学常识。

沿着这一拉帮结派的思路,正畸医师又发明了横腭杆及舌弓,将两侧的磨牙联为一体;Nance弓,将硬腭前部拉入两侧磨牙的联合体;当口内支抗没能挡住磨牙前移的脚步时,正畸医师会增加口外支抗;当口外支抗患者戴用时间不够时,正畸医师又发明了种植支抗。纵观正畸支抗技术发展史,貌似一场研究后牙与前牙拔河比赛的历史,正畸医师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努力帮后牙赢得比赛。但不同的是,拔河比赛的胜负一目了然――一方被拉过中线就被宣告失败。但正畸拔牙间隙中却无明确的中线,正畸先驱为前后牙拔河比赛划定的规则是,如果磨牙前移量不超过拔牙间隙的1/4或1/3,则被认为是强支抗(后牙胜);超过了拔牙隙的3/4或2/3则被认为是弱支抗(前牙胜);位于强弱之间的为中度支抗。在临床实践中,正畸医师真正在意的是如何获得强支抗?即磨牙前移量控制在一个双尖牙宽度(平均7.5mm)的1/4或1/3(平均约2.2mm)范围内的支抗方法。那么对于需要强支抗控制的病例,我们真的能把磨牙的前移量控制在2.2mm之内吗?

我们的研究

1998年,笔者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启动了一项检验在正畸治疗的拔河比赛中先策反尖牙到后牙支抗组再拉4颗切牙,与直接拉6颗前牙向后关闭拔牙间隙对支抗磨牙影响的前瞻性随机临床实验,纳入的64例病例均需强支抗控制,因此均佩戴口外弓治疗。

该研究仅完成病例治疗就花了6年多时间,加上前面的试验设计及后期的测量分析等,10多年后才于xxxx年在正畸界权威杂志――《美国正畸学杂志》(AmJOrthodDentofacialOrthop)上发表,当年入围该杂志年度最佳临床论文前五名。那么这篇论文究竟发现了什么?

这篇长达10多年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发现,以多胜少的策略在需要强支抗控制的拔河比赛中并没有表现出优势,先拉或不先拉尖牙对磨牙支抗丢失量来说,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两组合并后,上磨牙支抗平均丢失了4.3mm。远大于最大支抗的经典定义。

更加令人惊讶的是,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该研究发现对磨牙支抗丢失量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患者的性别和年龄。

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外读者立即在《美国正畸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牛顿先生的苹果的缴文,文中质疑道:这篇文章发现的性别与年龄对支抗的影响就像在讥讽牛顿先生: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不能仅考虑苹果的质量,还要考虑苹果的颜色和苹果树的年龄。

于是,课题组给出了如下答复:虽然口腔正畸学和牛顿力学都涉及力,但力作用的对象是截然不同的,正畸学中用到的力学被称之为生物力学,它不仅与力有关,还与受力部位的生理性因素相关。从此,我们的课题组开启了探索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之旅。

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

该矫治理念xxxx年推出以来已经发表了3篇SCI论文;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应邀8次国际正畸会议发言;于xxxx年获得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临床新技术新疗法重点项目立项;xxxx年获得北京首都特色医疗项目立项及中国科协会员知识更新工程项目中第一个口腔继教项目的立项。

口腔常识:漱口水有效吗?


漱口水其实是使用于口腔内的化学药剂的统称。广义的说:凡是用于口腔内对抗细菌的药剂均是。漱口水的使用已有一段很长的历史,不过对于这些药剂的功效的研究郄是近一、二十年来才蓬勃发展的事。

口腔疾病有三大类-蛀牙、牙周病和齿列不整,其中蛀牙与牙周病均和牙菌斑有关,尤其是牙周病和牙菌斑更是密不可分。如何控制口内的牙菌斑是治疗和预防牙周病一项重要的课题。使用传统的口腔清洁工具,牙刷、牙线等仍然是主要的方法,不过要熟练这些传统的清洁工具需要时间和技巧。对于一些无可避免的死角地带或是先天障碍无法好好使用传统的清洁工具的人,漱口水无疑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于是科学家们对

这方面的研究不遗余力地去寻找一种合适的药剂,希望可以帮助患者做好囗腔清洁的工作。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报告甚多,不过,截至目前为止仍然以传统式的清洁工具为最好,这些药剂只能做为「辅助性」的工具而已!

市面上有各式各样相当多种类的漱口水,依药剂的实际上的作用可分为第一代及第二代抗菌剂。所谓第一代抗菌剂是指漱口药剂直接和口内细菌作用,但无法在口腔内停留。第二代抗菌剂是指这些漱口药剂除了和细菌作用外,还可口停留住囗腔内一段时间。在巿售的抗菌剂中除了Chlorhexidine和氟代物中的氟化亚锡被列入第二代外,其余均属第一代。

将来也许还可以找到第三售代的漱口药剂,不但具有第二代的特性,还可直接杀死某一类有害的细菌,而且对于其它有益的细菌没有伤害,可维持一个良好的口腔生态环境!那是最理想不过的啦。

目前漱口水的使用,在国内要取得第一、第二代漱口水很容易,可依照说明书来加以使用,但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使用的漱口水,对于下列的情形,我们大力推荐使用漱口药水患有全身性疾病,无法清洁口腔的患者如白血病患者等,二、先天性脑部障碍患者,三、因手术或其它原因上下颚牙齿须接受固定时的患者、戴有矫正器和牙周手术后的患者。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漱口药剂的研究已显示这些药剂实际上或多或少有效。而其中以Chlorhexldine效果最佳。不过我们仍要再一次的强调,这些化学药剂只能做为辅助剂,传统的帮助病患牙刷、牙线等清洁工具仍然是最重要的。

口腔常识:控制频率 吃糖不一定蛀牙


牙齿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牙齿承担的功能很多,除了切咬,咀嚼主要功能外,还能辅助发音等。很多长寿之人,他们的牙齿健康度都比较好,所以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地爱牙和护牙。根据大家的需求,小编特意准备了“口腔常识:控制频率 吃糖不一定蛀牙”,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妈妈,我想吃糖!

不可以,吃糖会长蛀牙!

吃糖导致蛀牙,不吃糖或少吃糖就可以减少蛀牙的几率,是很多家长的共识。然而,口腔医生告诉您,这种观点并不准确。

其实,只要方法得当,孩子多吃一点糖也不会发生龋齿。日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预防科主任韩永成,在做客人民网名医大讲堂时说,减少次数,而不是减少总量,是孩子吃糖不长蛀牙的秘诀。

为什么要控制频率而不是量呢?

首先,糖对人体的健康有很重要意义,过分控制孩子的糖摄入,或许会影响孩子的发育,特别是婴幼儿时期的神经发育、大脑发育,因此要保证糖的摄入量。

第二,糖果之类的零食对牙齿危害大,是因为多次吃零食,会使口腔长时间处于酸的环境中。长此以往,会增加龋齿发生的几率。口腔处于酸环境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吃的频率,而不是吃的量。

根据这个原理,香港的一些幼儿园就采取了一种黄布袋的方式,帮助儿童预防龋齿。幼儿园给孩子们每人发一个黄色的小布袋,当孩子想吃糖时,就把糖放到黄布袋里;想吃饼干,就把饼干放进去,然后攒在一起吃。这样既保证了孩子的营养和需要,又减少了吃零食的次数,可以预防牙病。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效仿上述做法,减少孩子吃零食的数量,同时,在孩子吃完之后,要及时漱口,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刷牙,尽量保持口腔环境的卫生。

口腔常识:糖尿病控制不佳不影响植牙


糖尿病控制不佳不影响植牙

从理论上来讲,糖尿病可影响种植牙的存活。因为,糖尿病可改变骨骼形成、增加感染风险、延迟伤口愈合,并常常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既往研究显示,在糖尿病控制不佳的患者中种植牙的稳定性更差。因此,一些共识和文献综述不推荐对此类患者进行植牙。但是,这些研究持续的时间均较短,大多只关注了在进行最终修复之前的种植体状况。

为了解糖尿病患者种植牙的长期结局,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健康科学中心的Oates等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糖尿病控制不佳的患者中也可以安全地植牙。该研究发表于JournaloftheAmericanDentalAssociation杂志中。

研究共纳入117名牙齿缺失患者(共植牙234颗),在完成植牙后随访1年。研究者根据植牙时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患者进行分组:50名患者无糖尿病(HbA1c5.9%);47名患者有糖尿病但控制良好(HbA1c6.0%-8.0%);xxxx年后种植牙的存活率分别为93%、92.6%和95%,三组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还发现,与无糖尿病组(3.8个月)和糖尿病控制良好组(4.0个月)相比,糖尿病控制不佳组患者种植牙达到100%稳定所需的时间更长(7.3个月)。

综上所述,在完成植牙后的1年随访期内,2型糖尿病患者较高的血糖水平并未对种植牙的存活造成显著影响。但是,高血糖或可影响植入种植体后的愈合时间以及种植牙的稳定性。因此,尚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观察糖尿病对种植牙的长期影响。

口腔常识:如何有效预防牙龈萎缩


1.牙周炎症导致的牙龈萎缩在临床上最多见,病变早期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胀痛,刷牙时常见出血,长期炎症得不到控制,会造成局部牙槽骨吸收,进而牙龈退缩。

2.老年牙龈萎缩也称谓生理性萎缩。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多或少发生萎缩,使牙根暴露,如无不适不需治疗;但若出现牙齿对冷热的温度变化及酸性食物等异常敏感,或妨碍进食,则需脱敏治疗。

3.全身性疾病引起;如糖尿病、营养不良、贫血、白血病、恶性肿瘤等也会引起牙龈萎缩。

4.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大力横刷法、错误的竖刷法也会造成牙龈萎缩。

5.某些口腔科手术留下的后遗症,需对症治疗。不大合适的假牙或牙结石的局部压迫刺激也会造成牙龈退缩。

6.咬合紊乱,尤其是咬合创伤,也会造成牙龈萎缩。

为了预防牙龈萎缩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1.保持口腔清洁是延缓牙龈萎缩的最有效的方法,定期洗牙尤为重要。

2.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如正确的竖刷法或每天刷牙至少2次,每次3-5分钟,晚睡前的一次必不可少。养成每晚或定期用牙线,是更好的、更实用的预防牙龈萎缩方法。

3.定期到医院口腔科检查,防治炎性口腔疾病。牙周炎、牙结石、口腔溃疡、牙龈炎、牙龈脓肿、食物嵌塞、咬合创伤及不大合适的假牙等,都是刺激引致牙龈萎缩的原因,所以应治疗,并进行有关口腔自我保健知识的咨询;对于已经萎缩的牙龈,也可以手术治疗。

4.治疗引发牙龈萎缩的老年性全身性疾病。如内分泌紊乱可导致牙龈萎缩;贫血和缺乏维生素C,易牙龈出血;糖尿患者容易发生口腔炎症;白血病等严重疾病也可引起牙龈萎缩。在治愈原发疾病之后,牙龈萎缩也随之好转。

5.远离环境污染。如砷、铅等金属中毒可导致牙周炎,牙龈水肿及牙龈萎缩,故应重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接触有毒物质。

口腔常识:看牙医之前,慢性病控制好了吗?


看牙医之前,慢性病控制好了吗?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也大大提升,再不是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年龄的增长常伴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种种慢性病的罹患。慢性病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不利于牙科疾病的治疗和恢复。那么哪些常见的慢性病会影响牙科治疗呢?

高血压

很多老年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上升,如果超过了正常范围(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则需要咨询内科医生进行药物控制。如果身体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则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很大,同时肾脏和眼球的也会受到血管病变的累及。

血管内流动的血液有着过大的压力,不仅久而久之会使血管性质变差,一旦出现伤口,出血之势会更加汹涌;拔牙或钻磨等牙科操作造成的刺激或紧张情绪必然会造成血压的骤然升高,过高的血压会引发生命危险。这些都是牙科治疗必须要考虑的风险。

收缩压高于180,舒张压高于100的患者均被认为不能承担牙科治疗的风险。

糖尿病

虽然大家都叫它糖尿病,但是比起尿来,血液中的糖含量偏高才是最需要重视和控制的。由于血液中成分的变化和免疫力的降低,导致糖尿病患者的炎症和感染症状比血糖正常的人更加严重。糖尿病患者如不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蛀牙、牙龈退缩牙根暴露、牙齿松动和掉落的风险会比正常人更大,且牙科治疗也不容易达到良好的效果。

临床规定空腹血糖超过8.88mmol/L的患者不能接受拔牙或其他口腔小手术。

心脏病

血管和心脏都会随着年龄逐渐老化,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心脏病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冠心病

据xxxx年在美国的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男性冠心病的患病率为24.3%,而冠心病患者可因拔牙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房颤、室颤等严重并发症,为了避免严重后果,出现以下情况的冠心病患者是不能拔牙的:

1.6个月内出现过心肌梗死,在此期间拔牙可能再次诱发心梗,极其危险;

2.近期心绞痛频繁发作

心律失常

严重心率失常的患者,如医学检查显示二度或三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接受牙科治疗的风险较大,应该先由内科医师治疗心律失常,得到控制后才能进行口腔治疗。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常感乏力,无法完成体力活动以及身体浮肿。如若心功能尚可,日常活动和休息时不引起乏力或呼吸困难,则可以耐受拔牙和其他口腔手术类操作。但是对于安静休息也喘不上气,或是出现口唇发紫、颈部血管突出、下肢水肿的较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牙科治疗是无法承受的。

肿瘤

肿瘤是目前公认的老龄化问题,也是医疗界面临的重大难题。肿瘤患者接受牙科治疗前,除了检查证明全身状况可以承受治疗过程外,还有两点需要注意:

1.放疗:如果因为肿瘤而需接受放疗,患者需要注意放疗的范围是否波及了牙齿和牙齿生长的上下颌骨。如果位于放疗部位的牙齿需要拔除或治疗,那么牙科治疗应该选在放疗7~10天之前进行。经过发射治疗后的骨再生能力和免疫力受损,牙科操作引起的创伤难以恢复并且极易感染。

2.如果需要治疗的牙位于肿瘤之中,且肿瘤是恶性的,那么拔牙等操作有可能引起肿瘤扩散,是不能进行的。通常情况下外科医生会将肿瘤和该牙一同切除。

以上只是列举了最常见的影响牙科治疗慢性疾病,当我们去口腔医院咨询具体的问题时,专业的医生会更详细的询问相关疾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判断治疗存在的风险,这是为了患者的安全着想,因此回答时可千万不要隐瞒病情,切记切记!

同时也要提醒大家:按时体检,积极控制慢性疾病。希望大家都能享受高质量的美好人生。

牙科吧K428.com为您提供2023全网优质的口腔护理相关内容,由资深口腔护理编辑撰写或转载,希望《口腔常识:舌咽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控制呕吐反射》对您有所帮助,以及访问我们精彩的“拔牙麻醉”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