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网

很多人会不经意间忽略牙齿这个重要器官,牙齿承担的功能很多,除了切咬,咀嚼主要功能外,还能辅助发音等。牙齿的健康和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所以平日的爱牙、护牙一定要做到位。小编帮大家整理了牙周炎与脑中风有什么关系”,欢迎大家收藏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位留学生日前告诉记者,现在欧美人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若想知道眼前的这位黄种人是不是中国人,只需要看他的牙齿就够了”。省口腔医院修复科陈亚明博士介绍,健康的牙齿,国际上现已成为一个人、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牙病与全身性疾病”的关系,也已是口腔医学界的热门话题;人老了,牙齿脱落,是自然规律吗?不是!世界卫生组织现正倡导“8020”运动,即希望人到80岁时,仍然保留20颗牙齿。掉牙源于“水土流失”陈亚明博士介绍,理论上讲,人的牙齿,与人同寿,但为何我们的老人普遍掉牙?临床医学研究表明,牙齿不是“老”掉的,是细菌作祟,造成“水土流失”的结果。某些细菌吃饱了残留在齿缝中的食物后,形成粘着在牙齿上的牙菌斑,牙菌斑经久不清,会分泌酸性物质,硬化为齿垢,齿垢累积多了,就会破坏牙龈肉,造成细菌感染发炎,牙龈长期炎症,组织坏死脱落,就出现“水土流失”现象了。较重的牙病是牙周炎,即炎症深入到牙周膜、牙骨质、牙槽骨了。牙槽骨是疏松的结缔组织,有了炎症后,很容易被破坏而萎缩。而牙龈附着的高度,与牙槽骨的高度密切相关,牙槽骨吸收愈多,牙龈萎缩也愈多。牙槽骨是牙体扎根的“土壤”,牙龈是包在牙齿外边的组织。水土流失,树根外露,树会轰然倒下;牙龈、牙槽骨全面萎缩,造成牙根外露,牙齿能不脱落吗?美国60岁老人牙齿保有率为26颗,而我国仅8颗,这足以说明“掉牙”和“人老”没有直接关系。掉牙影响记忆力掉牙有何危害?陈亚明博士介绍,瑞典科学家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当牙齿脱落,或被拔掉时,人的部分记忆也遗失了。缺牙可能是老人易患失忆症的原因之一。原因是,牙齿有很多神经与大脑相连,人的咀嚼,会刺激大脑的发育,有助于维护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康。当牙齿被拔除,或掉落时,牙齿与脑部的神经反射弧相应消失,大脑不能接受到足够的来自牙齿的神经刺激,当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脑神经的健康。现在科学家正在进一步研究拔牙对人的记忆力更深层次的影响。牙周炎可引起脑中风陈亚明博士介绍,患有严重牙周炎的人,往往牙龈有溃疡面(相当于20厘米长的慢性创面),口腔内的有害细菌会通过牙龈创面进入人体血液系统,引起疾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牙周病可能损害身体其他器官和机能的研究,十分火热。最新研究显示,患牙周炎者,发生冠心病的几率为牙周正常者的1.5倍,发生中风的几率,是牙周正常者的2.1倍。原因是,牙周细菌入侵人体血液系统后,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在反击“入侵”者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胶状物质,这种物质依附在血管壁上,日积月累将阻塞血管,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脏病。牙周细菌所产生的酶,能促使体内血栓形成,导致心脏病或中风。新的研究证实,口腔感染还能诱发糖尿病。因为当口腔中的病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后,会使机体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变得不敏感,致使胰岛素对细胞的作用下降,从而导致血糖升高。邻居最易受危害陈亚明博士介绍,口腔内的细菌,很有可能通过血管或淋巴管,危害邻近的耳、鼻、眼等器官。科学家说,消化系统是牙周病的最直接受害者,他们在人口腔内找到了会造成肿瘤的细菌;可引起胃炎、肠道溃疡,甚至胃癌的幽门螺旋杆菌,它们主要的“居住地”就是牙菌斑。医学界又发现,胃肿瘤和牙菌斑含同样的细菌。牙周炎患者的口腔,特别适于诱发肺炎的细菌生存。临床观察,患有牙周炎的患者的肺功能低于正常人,并且易发肺炎;老年人肺炎与牙病也有密切关系。因为口腔内的大量细菌可以借助食道反流等原因,被吸入气管进入肺部,导致肺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患牙病者肺部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几率为口腔卫生良好者的1.77倍。牙周病影响后代陈亚明博士介绍,妊娠期间,孕激素水平升高,使牙龈组织对微量局部刺激物,易产生明显的炎症反应,造成牙龈自发性出血。日本研究人员调查了140名早产和有早产先兆的妇女,发现其中约30人在怀孕期间患上了牙周炎。新生儿体重过低的几率也很高,究其原因,正是牙周细菌及其毒素进入孕妇体内,影响胎儿的营养摄取和生长发育,同时使孕妇免疫力降低所致。研究还发现,一些不注意口腔卫生的男性,将有部分人可能导致不孕。因为细菌通过口腔的毛细血管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如果进一步侵入生殖系统的话,就会令精子的活动力下降。口腔是细菌的天堂人的口腔不停地分泌口水,温度37℃,湿度100%,再加上呼吸、食物残渣,给细菌提供了充分的养料和氧气,成为细菌生长繁殖的“天堂”。陈亚明博士介绍,食物残渣在口腔中,3到6个小时内会有细菌附着,细菌要经24小时,才能从牙菌斑转变为牙垢;齿细菌要演变成严重的牙周病,通常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若在这过程中把牙齿清干净,就可以阻挡牙周病的发生。所以,饭后要勤漱口;一天要刷2-3次牙,最少1分钟,最好3分钟,实验表明,刷牙能减少口腔中75%的细菌,但刷牙只能清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更多的有害物质(食物软垢、残渣、有害细菌)残存在牙缝里,国际牙医学界提出了“齿缝间清洁度”的概念,所以“牙线”出现了;即使每天注重清洁,但牙齿里也难免会有一些污垢残留,因此最好每6个月进行一次“洗牙”,将牙齿周围的牙石、牙垢及牙面菌斑彻底清除。嚼大蒜,也有杀菌作用。牙齿健康是文明象征陈亚明博士介绍,美国人对牙齿的厚爱早已形成了一种文化。在交际中,尤其是在较高档次的场合,牙齿不整洁会被人看不起,口臭更被认为不讲礼貌。牙不整洁、口不清爽,甚至会影响到求职就业。在美国,牙科诊所比医疗门诊要多得多。他们并非等到牙齿痛了才来看病,而是来洗牙、矫牙、做口腔保健的,半年洗一次牙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为什么美国的旅馆,不为客人配备牙刷牙膏?因为每个人都会根据牙医的建议,购买适合自己使用的牙具。世界卫生组织1981年制定牙齿健康标准①牙齿清洁②无龋洞②无疼痛感④牙龈颜色正常⑤无出血现象,我国达到牙齿健康标准的人口不足1%。据了解,中国口腔病患病率高达97.6%,几乎人人都有牙病。

相关知识

中风与牙周病的关系


中风的人如果倒在一个没人的地方是很危险的,很有可能会导致生命安全的威胁。研究表明,牙周病会提升中风发病率,那么预防牙周病就是降低中风发病率危险。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有牙周病和掉了很多牙齿的人更容易发生中风(脑卒中)。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仍未明了。

该研究对由专业人员组成的41,380名男性进行追踪调查,发现牙齿少的人通常更容易衰老,喝酒更多,较少进行体力活动,更有可能吸烟。所有这些都是中风的风险因子。

但这些共同的危险因子并不足以解释这种关系。实际上,对数据的分析得到了一个违反直觉的发现:非吸烟者中掉牙齿与中风的相关性比吸烟者的高。

其他人的研究趋向于得到相同的关系,但一直有争议。这次的研究选择的群体由大量专业人士组成,包括牙医、兽医、药剂师,大多数是白人男性,就健康习惯来说,通常这些人行为举止得当。

参与者每隔两年填写健康问卷并寄回研究人员。在12年时间里,有349例发生缺血性中风,这是因为血凝块堵塞了通向大脑的动脉时发生的。牙齿少于25颗的男性发生缺血性中风要比牙齿多于25颗的男性高57%。有17~24颗牙齿的人的风险高50%,有11~16颗牙齿的风险高66%。

值得注意的一个假设是感染与牙周病有关,失去牙齿引起发炎,损伤了动脉。研究显示掉牙与颈动脉病有关,而颈动脉是通向大脑的主要动脉。牙周病这种慢性炎症与动脉硬化有关这种可能性已经使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到C-反应蛋白—一种与心脏病有关的炎症标记。

因此希望您看到这篇文章之后能够注意自己的口腔卫生,隐患险于明火,防止牙周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祝您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牙周炎与全身疾病的关系


牙周炎与全身疾病的关系



牙周炎是人类口腔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生牙周炎时,牙面及牙周袋壁上存在有大量的细菌,使得牙周袋壁上皮变薄及表面完整性受损,形成糜烂溃疡面,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内溃疡面积可高达72cm2,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手掌的面积。人体四肢或者腹部皮肤有这么大面积的破溃,人们肯定早早重视起来并积极治疗。在牙周袋内有这么大的破溃面上有大量细菌堆积时,日常咀嚼活动可使细菌及毒性产物进入血循环中,增加全身病的风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牙周炎已经成为一些全身病的危险因素,直接威胁了全身健康。

心脑血管疾病



牙周炎是慢性感染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其细菌感染不仅直接作用于心脑血管系统,而且还诱导宿主全身的免疫和炎症反应。牙周病危及心脏,已被国内外众多医学科学研究所证实。据资料显示,在排除心脏病的其它易感因素后,牙周病患者患心脏病的危险性要比牙龈健康者高出1倍。 研究人员还从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壁上找到了与牙病致病细菌相关的脂肪多糖及毒素,而这些物质对血管壁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患牙周炎者发生冠心病的几率为牙周正常者的1.5倍,发生中风的几率则是牙周正常者的2.1倍。一项研究显示口腔卫生习惯差与脑血管意外有明显的关系,不能独自生活的老人如果一年不能清洁一次牙齿,那么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是那些一年洗一次牙的老人的5倍。

糖尿病



目前,牙周炎以被列为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牙周炎和糖尿病之间是双向关系,互相影响。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更易患牙周病,其牙周病发病率高,病变损害严重而且进展迅速,还经常伴发牙龈脓肿和牙周脓肿;牙周炎患者比牙周健康患者患糖尿病的比例高,而且血糖不易控制,因为牙周感染会影响内分泌代谢,从而影响血糖的控制,增加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控制糖尿病必须考虑控制牙周感染,而血糖的控制也是取得牙周疗效的前提。

妊娠



患严重牙周炎的孕妇发生早产低体重儿的机率是牙周健康孕妇的7.5倍。研究人员推测:牙周病是由口腔微生物感染所致,来自孕妇口腔的细菌通过血液传播和胎盘感染羊水,引发的系统炎症反应最终造成了早产。此外,女性青春期开始或经期来临时,因为女性荷尔蒙变化,也会影响牙周健康。

消化系统疾病



牙周炎长期不治疗可使牙齿支持组织逐渐遭到破坏,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最终导致牙齿脱落。由于无力咀嚼食物,可直接引起消化不良、营养缺乏,而导致消化道的溃疡性疾病。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的重要致病因子,而且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口腔可能是Hp的另一个聚集地,龈下菌斑中Hp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龈上菌斑。一些学者发现用药物治疗根除胃内Hp后,口腔内的Hp仍然存在,提出口腔Hp可能是胃十二指肠Hp再感染和消化道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另外还发现,牙周炎患者菌斑Hp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也明显高于胃炎组。牙周炎患者经基础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明显下降,龈下菌斑Hp的检出率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从而降低胃病发生的可能性。

牙周炎是怎么引起的?牙周炎与牙龈萎缩的关系


      牙周炎和牙龈萎缩,就像一对连体婴儿,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连许多口腔科专业医生,也未必能说明是先有牙周炎,还是先有牙龈萎缩。牙齿黄金专家组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牙龈萎缩是因为牙周炎的直接原因。


      早期的牙龈萎缩,会导致紧密包裹牙齿的天然屏障出现缝隙,成为牙石进入龈下的缺口,而龈下牙石是牙周病菌滋生的必要载体,因而可以说是牙龈萎缩导致牙周炎的直接原因。


      牙龈出现萎缩后,不能像从前一样紧密包裹牙根,结果导致牙周组织(内牙龈)也被暴露出来,口腔中的各种细菌(尤其是厌氧菌)及牙结石直接侵袭牙周组织引发牙周炎。
牙周炎又会反过来加剧牙龈萎缩,加速牙槽骨被吸收,这种相互关系的恶性循环,导致牙龈水平下降,牙缝增大、牙根外露、牙齿松动,其结果最后是摧毁牙龈健康、毁灭牙齿。

      这就是牙周炎与牙龈萎缩不为人知的关系。

牙周炎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牙周炎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牙周炎是由菌斑引起的以牙周组织破坏为特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表现为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牙周袋形成、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终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是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人类的口腔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来,牙周炎与多种高发的全身系统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胰岛素的生成不足、功能不足或细胞表面缺乏胰岛素受体等机制,引起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糖耐量降低。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和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近年来研究显示,糖尿病与牙周炎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影响的双向关系,即糖尿病是牙周炎的一个危险因素,糖尿病的存在增加了牙周炎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反之,牙周炎也影响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甚至促进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现就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糖尿病对牙周炎的影响

与非糖尿病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患病率及严重程度增加的观点已成为专家和学者们的共识。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炎的风险较无糖尿病者高3倍。因此,糖尿病已成为牙龈炎和(或)牙周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此外,前瞻性研究的证据表明,血糖控制情况影响患者未来患牙周疾病的风险。早期Taylor等对患有2型糖尿病的皮马印第安人进行了1~7年的随访,以糖化血糖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9%作为血糖控制不佳的标准,结果表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牙槽骨吸收的危险性比健康者高11.4倍(95%CI2.5~53.3),牙周病进展的风险显著增加。但血糖控制良好患者(HbA1c<9%)的牙周情况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

Demmer等为期5年的大样本研究进一步涵盖了2型糖尿病患者,以HbA1c>7%作为血糖控制不佳的标准,结果表明牙周病的进展(进一步的附着丧失和牙丧失)与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

2.牙周炎对糖尿病的影响

牙周炎作为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增加了血糖控制不佳的风险。成功的牙周治疗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牙周基础治疗(辅以或不辅以抗生素)能有效改善血糖控制水平,良好的牙周基础治疗可使HbA1c降低0.29%~0.65%,空腹血糖降低8.95~9.04mg/dL(0.497~0.502mmol/L)。从临床角度看,明确牙周治疗能否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英国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HbA1c水平每降低1%,因糖尿病致死率即可降低21%,心肌梗死发生降低14%,微血管并发症降低37%。炎症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胰岛素抵抗和并发症密切相关。牙周炎作为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如果牙周炎是血糖控制的不利因素,那么牙周炎是否为糖尿病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仍不明确。

一个系统评价总结了4个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其中三个研究调整了混杂因素后支持严重的牙周炎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相关的结论。例如,探诊深度>6mm的重度牙周炎患者比牙周健康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高3.45倍。另一项研究仅认为牙周炎有使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后的多个前瞻性研究表明,牙周炎特别是中度或重度牙周炎未来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Chiu等纳入5885名中国台湾居民随访观察5年,发现探诊深度≥4mm的患者5年内发生2型糖尿病或前驱糖尿病的风险是牙周健康者的1.33倍(95%CI1.09~1.63)。Miyawaki等观察日本某公司2895名35~55岁血糖正常的职工,根据问卷了解基线牙周情况(有无牙龈出血和牙松动),随访5年观察血糖变化,发现牙松动与糖尿病的发生相关。Liljestrand等基于对8446名芬兰人口的13年调查与随访发现缺失牙>9颗可能预示未来糖尿病的发生。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到重度的牙周炎与2型糖尿病发生相关。Thorstensson等首次提出牙周炎增加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观点。他们通过配对研究,对39对匹配了年龄、性别和患糖尿病时间的1型糖尿病患者随访6年,发现重度牙周炎组出现蛋白尿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无或轻度牙周炎患者。另一项对628例患有2型糖尿病的皮马印第安人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重度牙周炎的糖尿病患者因心肾并发症致死的概率是轻中度牙周炎的糖尿病患者的3.2倍(95%CI1.1~9.3)。随后针对该人群529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发现,当糖尿病患者患有牙周炎或为无牙颌时可能预示微白蛋白尿和晚期肾病的发生。

3.牙周炎与糖尿病相互作用机制

3.1糖尿病的高炎症状态改变机体对感染的反应

早期的研究认为糖尿病可改变患者龈下菌斑构成和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因此促进牙周疾病的发生、发展。但随后的研究发现牙周组织龈下菌斑的构成在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糖尿病可能通过改变宿主对致病菌的免疫反应而加重牙周疾病,包括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改变。有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患者的单核细胞与健康人相比表现出高炎症表型,使机体处于一种高炎症状态。这些细胞对牙周致病菌的内毒素的刺激产生高水平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前列腺素E2,使龈沟液内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增加。

糖尿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的黏附、趋化及吞噬功能受损使牙周致病菌更易于在牙周袋内生存。研究表明,聚集在胰岛素敏感组织的T淋巴细胞可能通过调节巨噬细胞的功能影响糖代谢过程。虽然各类型的T淋巴细胞在牙周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但有关T淋巴细胞是否加重糖尿病患者牙周病易患性的研究较为缺乏。Camen等报道,与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相比,伴有2型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牙龈结缔组织内聚集了更多的T淋巴细胞。然而由于缺乏全身健康的牙周炎患者作为对照,该研究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这种优势究竟是由牙周炎症本身引起的还是由糖尿病所致。Duarte等提出伴有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中聚集的T淋巴细胞主要为辅助性T细胞17和调节性T细胞,提示这类T淋巴细胞可能与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病发展有关。同时这类患者龈沟液内检测出较高水平的IL-17,在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龈沟液内IL-17升高更为明显,进一步说明辅助性T细胞17在糖尿病患者牙周病发展中的作用。

然而该课题组的系列研究中IL-17信使RNA的表达仅在牙周炎的牙龈组织中升高,与是否患有糖尿病没有显著相关性。这可能是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所致。龈沟液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反映了宿主细胞对牙周致病菌的免疫反应情况。虽然不少证据表明IL-1β和IL-6在伴有2型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的龈沟液中升高,但是Javed等基于10个相关研究的分析认为龈沟液内炎性因子水平更多地受局部牙周炎症程度的影响,其次才是系统性疾病。一项Meta分析支持IL-1β在伴有2型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的龈沟液中升高,而IL-6和TNF-α在伴或不伴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的龈沟液内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1型和2型糖尿病小鼠对牙周致病菌的免疫反应增强,龈沟液中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增加。

3.2糖尿病的骨吸收与修复失衡

骨改建的过程始于破骨细胞造成骨吸收,随后在骨吸收陷窝内由成骨细胞形成新骨。在生理情况下,骨吸收和修复活动保持平衡,维持骨代谢的稳态。病理情况下,这两种活动失去平衡。糖尿病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牙周膜内的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使骨吸收和修复关系失衡。一些研究主要探讨了影响破骨细胞生成的因素在糖尿病患者牙周感染中的作用,如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factor κB ligand,RANKL)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RANKL是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的配体,主要表达于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活化的T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或者以分泌型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

前破骨细胞表面的RANK识别RANKL并与其结合后分化为成熟破骨细胞。OPG是RANKL的另一种受体,两者结合后抑制破骨细胞发育。血糖控制情况影响RANKL和OPG的表达,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较血糖控制良好者的龈沟液中RANKL和RANKL/OPG比值升高。然而研究者没有发现血糖控制情况对牙周炎的牙龈组织内RANKL信使RNA表达的影响。Antonoglou等检测了伴有1型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血清中RANKL和OPG的水平,发现牙周炎的严重程度与血清中OPG水平相关。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糖尿病患者严重的牙槽骨吸收的原因。采用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小鼠颅骨缺损或大鼠牙齿丝线结扎建立牙周炎的动物模型研究提示,糖尿病可能通过增加骨表面细胞的凋亡影响骨吸收后的新骨形成。

Pacios等将Goto-Kakizaki2型糖尿病大鼠口腔内接种伴放线聚集杆菌以建立牙周炎动物模型,细菌感染后5周牙周膜内邻近牙槽骨区域和骨表面的凋亡细胞达90%,并伴随成骨细胞数目下降。成纤维细胞的凋亡与凋亡相关蛋白———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活化有关,使用caspase-3抑制剂能减少细胞凋亡,增加成纤维细胞数量,使新骨形成增加。通过抑制TNF-α的作用也能够使2型糖尿病大鼠的实验性牙周炎病变新骨形成增加,凋亡细胞数目减少,表明调控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一系列生长因子在2型糖尿病大鼠的牙周组织中表达降低。

另外,有关伴有1型糖尿病的牙周炎大鼠促炎细胞因子IL-17,IL-23和RANKL/OPG比值在牙龈组织的异常表达亦有报道,这些细胞因子通过影响破骨细胞形成和炎症反应的持续时间影响骨代谢平衡。

3.3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的积聚加重牙周组织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

在持续的高血糖作用下,糖与蛋白质或脂类结合,形成AGE。AGE受体(receptors for AGE,RAGE)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胞。有研究表明,伴有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中AGE和RAGE表达均升高。AGE-RAGE的相互作用与多种炎症反应的加重密切相关,并参与胶原和骨代谢过程,可能是糖尿病加速牙周炎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AGEs在组织内积聚后激活核因子κB途径,启动炎症过程,促进牙龈成纤维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和IL-6、IL-8,促进牙周组织胶原降解和牙槽骨吸收。

当AGE在牙周组织积聚时,牙周组织内胶原蛋白相互交联,使其不易降解、修复和更新。在交联的胶原蛋白中,细胞的迁移也受到阻碍。而且,炎症状态下活性增加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又加快了新生胶原蛋白的降解。因此在AGE持续作用下,牙周组织内积聚了大量的相互交联的衰老的胶原蛋白,难以抵抗牙周致病菌的侵袭。另外,AGE-RAGE作用使骨代谢失衡,使骨修复活动受到抑制,而破骨活动增强。例如,AGE能够使成骨细胞周期停止,促进细胞坏死,成骨相关基因表达下降,并进一步通过RANKL和TNF-α表达上调促进破骨细胞形成。破骨细胞表达RAGE与其配体AGE结合后促进破骨细胞的成熟。AGE的积聚和AGE-RAGE相互作用通过上调RANKL,抑制OPG形成参与破骨细胞形成。组织学研究进一步证实骨基质内AGE的积累与破骨活性呈正相关。

3.4牙周炎影响糖尿病的机制

大多数已发表的文献更关注糖尿病对牙周炎影响的机制,而有关牙周炎对糖尿病影响的机制研究较少。牙周感染的缓解使局部炎性介质水平得到改善,从而降低全身系统的炎性介质水平。此过程中的关键细胞因子有IL-6和TNF-α,这两种细胞因子均能诱导急性期蛋白的产生,参与胰岛素抵抗。通过抑制TNF-α的治疗能够改善Zucker肥胖2型糖尿病大鼠的糖耐量和牙周破坏情况。

4.小结

糖尿病与牙周疾病之间的双向关系已得到证实:糖尿病是牙周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牙周炎已成为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反之,牙周炎不仅影响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而且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甚至病死率相关。多个Meta分析表明,牙周治疗对血糖控制存在有利影响。多个前瞻性研究表明,中度或重度牙周炎患者未来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现有的文献对机制的研究大多关注糖尿病影响牙周组织对特定牙周致病菌的反应,如单核细胞的高炎症表型,中性粒细胞的黏附、趋化及吞噬功能受损,以及辅助性T细胞17和IL-17在牙周组织的高表达状态。然而有关其他淋巴细胞亚型在糖尿病患者牙周炎发病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另外,糖尿病导致骨代谢平衡失调,破骨活动加强以及骨修复减弱,加速了牙槽骨吸收;AGE的积聚和与RAGE间的相互作用加重牙周组织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有关牙周病对糖尿病的影响的机制研究较少,可能是由牙周感染所致的全身促炎因子水平升高,加剧胰岛素抵抗所致。今后仍需要进一步阐明牙周感染是否为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潜在机制。最后,综合牙周炎与糖尿病病因的复杂性,人们对两种疾病之间相互联系的认识势必为牙周炎和糖尿病的筛查、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策略,改变患者全身和口腔健康管理模式。

牙龈炎与牙周炎有什么不同


牙龈炎与牙周炎有什么不同

牙龈炎与牙周炎有什么不同,它们有相同的症状表现吗,又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牙龈炎与牙周炎的区别:牙周炎与牙龈炎有很大的关系,从某一程度来看它们是同一种疾病,叫做牙周病,牙周炎往往是由牙龈炎恶化引起的,牙周疾病在早期只侵犯牙龈组织,称为牙龈炎。

牙龈炎的症状

牙龈炎的早期症状是牙龈轻度充血、血肿,患者无任何不适感。当疾病继续发展时,则充血、肿胀明显,于刷牙或咬食物时有出血症状。

爱康健专家指出,一般情况下,出现牙龈红肿、牙龈出血现象,可判断有牙龈炎。如果在刷牙时出血或咀嚼较硬食物(啃苹果)时发现牙齿出血,说明你的牙龈有炎症了。牙龈炎不可怕,多数只要洗牙就可以解决。但如果牙龈炎不及时治疗会发展为牙周炎,就会进入不可逆的状态了。

牙周炎往往要经过牙龈炎病期,因此只要牙龈炎期间就将病情控制,或者撤底治疗,就不会出现牙周炎。从这里也可以知道,牙周炎的危害比牙龈炎要大。

牙周炎的症状

牙周炎的主要症状是形成牙周袋、牙周溢脓、牙齿松动,是人类丧失牙齿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牙周炎的人还有不同程度的口臭。

患了牙龈炎、牙周炎怎么办?牙周疾病的预防主要是以自我口腔保健为主,每天进行有效地刷牙,以清除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

牙齿松动与牙周病的关系


牙齿松动与牙周病的关系

当牙周病发展至较为严重时,大多数患者的牙齿会发生松动。牙周病引起的牙齿松动,特点是牙周支持组织广泛破坏,严重地影响咀嚼功能。加上溢脓,出血,口臭等症状,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患牙周病时,牙周膜长期受到慢性炎症的刺激,使牙周膜纤维逐渐变性破坏。当这些支持牙齿的牙周组织逐渐破坏后,牙齿就会出现松动现象。松动的程度则要视炎症的轻重而不同。

牙齿松动会导致塞牙现,而塞牙则容易出现充填物缺损、重度磨耗、邻面龋坏、牙齿移位、外伤性牙齿缺损、牙齿排列紊乱。

牙齿松动是一种慢性疾病,疗程较长,由于病因复杂,治疗的方法也是多方面的。在全身的治疗中,应注意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增加营养,增强体质。

在局部治疗上,主要控制炎症感染,学会正确地刷牙方法,保持口腔卫生。有牙石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去治疗,把牙石等清除干净,患有牙周袋,牙周经常肿胀,溢脓者须手术治疗,以清除牙周袋内的肉芽组织及牙龈下结石,使牙周支持组织再生,恢复,牙齿松却者可采用钢丝结扎或夹板固定,使松动牙相互支持,依靠,达到相对稳定,能承受一定力的效果。

深圳齿科专家提醒:牙周病患者应该尽快就诊,否则极有可能造成牙齿松动,过早脱落甚至全口牙的丧失。牙周病得到良好控制后,由于每时每刻都有新的牙菌斑形成,所以还要注意自我的口腔清洁,定期复诊检查。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