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网

牙齿是我们赖心健康生存的一个重要器官,牙齿承担的功能很多,除了切咬,咀嚼主要功能外,还能辅助发音等。牙齿如果坏掉了,健康长寿的期望无异于空中楼阁,因此我们特别注意牙齿的健康与卫生。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正畸支抗的新手段:种植体支抗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正畸治疗是对牙齿或颌骨施力,并使之达到预期位置的过程,这一力量的反作用力必须由一稳定的装置来承担,即所谓“正畸支抗”的概念。Proffit定义正畸支抗为“对不希望发生的牙齿移动的抵抗”或“对牙齿或口外结构所提供的作用力的抵抗”。正畸支抗的设计和控制对于矫正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通常由口内的牙(组牙)或口外的装置来实现。Robertstzj认为支抗不足是限制正畸治疗的重要因素,直接负载的骨性支抗方法的发展会大大提高矫治的生物力学水平。传统的加强支抗的方法如横腭杆、 Nance弓、固定舌弓、唇挡、颌间牵引、头帽口外弓等,存在稳定性、舒适性、方便性和患者合作性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对于口内稳定有效且不依赖患者合作的新的支抗手段的需求,促进了正畸骨性支抗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一、种植体正畸支抗的发展历史

Gainsforth于1945年发表的文章被认为是最早关于正畸骨性支抗的文献,研究中所有种植体均在16-31天内松动脱落,种植体正畸支抗未能实现长期的稳定性。随着种值修复技术的发展,在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各种类型的种植体用于正畸骨性支抗的实验研究:碳化玻璃钢种植体、生物陶瓷涂层氧化铝种植体、活合金(钴铬钼合金)种植体、ticonium合金种植体等。这些动物实验研究虽然有些获得阳结果,但种植体表面与骨组织不能形成有效的直接结合,实验中种植体加载正畸力或矫形力的时间也比较短。Branemark等证明钛合金种植体表面和活性骨组织之间和结构和功能上能够达到直接的结合,并将其定义为“骨性结合”的概念。自从1965年骨性结合种植技术在临床应用以来,大量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也证明了骨结合钛合金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的有效性。

对于非修复正畸患者,传统的牙种植体用于正畸支抗受到植入部位、术式、费用等方面的限制。近五年多来,一些专门为正畸支抗设计的种植体系统得到开发,研究较多的是腭侧种植体正畸支抗系统和微型种植体正畸支抗系统,目前还处于临床应用的发展和完善阶段。专门的正畸支抗种植体是暂时的骨性支抗装置,为了避免种植体治疗后的取出手术,Glatzmaier开发设计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正畸支抗种植体系统(BIOS),该系统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正在研究中。

二、传统的修复牙种植体系统作为正畸支抗的应用研究

牙列缺损的修复患者,临近缺牙部位的牙齿往往出现倾斜、旋转和过长,同时可能存在牙列拥挤或合关系异常,因此修复前的辅助性正畸治疗经常是必要的。但是牙齿的缺失造成支抗的不足,某些类型的牙齿移动难以或不能完成。钛合金种植体为这些正畸治疗提供了良好的骨性支抗。

1.稳定性研究

1984年Roberts首次在动物实验中验证钛合金种植体的正畸支抗能力。20枚钛合金螺钉种植体植入14只兔子的股骨,种植体之间加载100克力并维持4-8周时间,结果显示20枚种植体除一枚外均保持稳定。Wehrbein和Shigeru Saito研究证实了种植体长期持续(24-32周)负载正畸力移动牙齿的有效性。Wehrbein的研究发现种植体未发生边缘骨吸收,相反在正畸力的作用下有骨沉积发生。Shigeru Saito认为加力种植体和未加力种植体的骨结合率无显著性差异,而加力种植体的压力侧和张力侧骨结合率也无显著性差异。Southard研究了钛合金种植体在垂直向的支抗能力,认为种植体支抗压低牙齿优于牙性支抗。

1969年Linkow首次发表了叶状种植体用于正畸支抗的病例报告,作者没有报告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此后相继有一些病例报告发表,利用钛合金种植体完成修复前正畸牙齿的排齐、内收、升高和压低等运动,正畸治疗结束后种植体用作永久义齿修复的基牙并保持了长期的稳定性。

2.种植体材料、大小和形状

钛合金是目前常用的种植体材料,种植体表面经过机械或化学的处理,如酸蚀、喷沙、羟基磷灰石涂层、钛浆喷涂等,可以大大提高种植体的骨性结合强度。传统的 Branemark种植体形状一般为圆柱或圆锥状,表面光滑或呈螺纹形状。种植体为了行使修复体或正畸支抗的功能,必须有足够的骨结合面积。对于柱状种植体,骨结合质罱取决于种植体的长度、直径、形状、植入部位骨密度。在后两种因素确定的情况下,调整种植体的长度和直径来达到一定的结合强度。在多数文献报告中,用于正畸支抗的传统修复种植体直径在3-5毫米,长度在6-15毫米。

3.种植体植入部位和时机

对于正畸一种植修复联合治疗的患者,种植体具有支抗和基牙的双重身份,种植体的位置不仅要符合正畸牙齿移动的生物力学,同时要满足正畸治疗后作为基牙修复的要求。因此,口腔修复、牙周、外科、正畸等多学科之间的联合协作是保证成功的前提。种植体精确的位置确定必须进行治疗前的诊断性排牙和蜡合模型的重建,预计好的种植位置信息转移到原始模型上,通过制作模板再次转移到口内以确定种植体的植入位置。修复种植体的植入需要足够的骨量支持,对于缺牙区槽嵴明显吸收的患者,目前有两种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案,一是在种植前进行牙槽嵴增高术,二是种植体植入后对螺纹暴露部分进行诱导性骨组织再生术。

在多数情况下,修复种植体在正畸治疗前开始植入。有些特殊的情况,种植体两侧牙齿的移动不能很好的预测,需要正畸治疗过程中建立诊断性蜡合模型确定种植体的位置。种植体不能随牙颌的生长而萌长,一般认为修复种植体不能用于生长发育期患者的牙槽嵴。

修复种植体植入牙槽嵴以外的部位作为正畸支抗的报道比较少。Roberts的研究在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患者磨牙后区植入标准的Branemark种植体,用以增强双尖牙区的支抗,成功的将下颌第二、三磨牙近中移动10-12毫米关闭缺牙间隙,从而避免固定桥或种植义齿修复治疗。

4.种植体植人术式和愈合期

种植体植入后周围骨组织的改建需要一个适当的愈合期。Roberts研究发现在兔股骨植人种植体后,6周即形成良好的骨结合。在人类这一过程需要4-6个月的时创。正畸一修复联合治疗的种植体需要完全的骨性结合和最大的稳定性.手术要求尽可能减少对骨的创伤,保持骨的生理活性。通常选择双期手术,一期植入后经过龈下封闭愈合4-6个月形成有效的骨性结合,二期手术暴露种植体后,进行正畸附着体或修复附着体的连接。 Ericsson的临床研究表明,Branemark种植体采用单期手术的植入方式,同样达到良好的骨性结合,有效的承担正畸支抗和修复体功能。

5.种植体加力大小和时间

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与行使修复功能相比,生物力学有明显不同。正畸支抗种植体要求在持续负载正畸轻力的情况下保持稳定,力的方向多为侧向力。大部分的实验口和临床研究表明,种植体能有效承载30-400克正畸力,作用时间从1个月到2年不等。在一些实验研究中,种植体负载500-1000克的矫形力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Vasquez应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研究指出,以骨性结合种植体支抗移动牙齿时,关闭曲法较滑动法有较低的负载应变曲线。

三、专门为正畸支抗设计的种植体系统的应用研究

正畸临床面对的主要是完全牙列或拔牙间隙需要关闭的非修复正畸患者,传统的修复种植体植人牙槽嵴提供支抗对这些患者是不适宜的。有两种途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方法是寻求有足够骨量的其他位置如硬腭部、下颌磨牙后区、上颌结节部;另一种方法是减小种植体的体积,发展微型种植体系统。

1.腭部种植体正畸支抗系统腭部解剖基础和种植体定位

腭中缝的骨化程度和硬腭部骨板的厚度,是影响腭部种植体使用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Schlege认为腭中缝完全的骨化很少发生在23岁之前,腭中缝后部钙化程度高于前部,但从临床的角度来看,0.03厘米的腭中缝裂隙相对于种植体的直径比较小,谨慎的使用也许并不影响种植体的稳定性。

种植前必须评估腭部的垂直骨量,以避免种植体穿透鼻底,常用的方法包括头颅侧位片和计算机断层扫描。 Wehrbein。经过临床和头颅侧位片的对比研究,证实从头颅侧位片得到的正中腭部垂直骨量比实际的高度少2毫米,Wehrbein建议安全的植入高度至少在鼻窦下2毫米。对于腭中缝未完全闭合的年轻患者,腭正中旁区是可选择的植入部位。Bemhart应用于CT扫描的方法研究腭部垂直骨量,发现正中旁区最大骨量部位距正中线和切牙孔各3毫米,平均高度7.8毫米。腭部种植体植入前需要从头颅侧位片上确定种植体的位置、角度、深度。 Tosun为了减少腭部种植体临床植入的误差,将头颅侧位片上腭部的描记图转移到上颌模型的止中矢状剖面上,确定种植体植入的位置、角度和深度,并以此作三维模板转移至口内。

主要的支抗系统及临床应用(1)Straumann Orthosystem种植体:

Wehrbein1996年设计的腭侧正畸支抗种植体系统。该系统为一体式结构,骨内部分直径3.3毫米、长4或6毫米,由纯钛制作,带有自攻螺纹;颈部表面光滑与软组织附着,根据植入部位的粘膜厚度,颈部有1.5、2.5、11.5毫米三种高度可供选择;粘膜外暴露部分高度2毫米,可与愈合帽相连。为了补偿种植体长度减小所带来的骨结合强度降低,种植体骨内部分表面经喷沙和酸蚀处理。

该系统的植入采用单期手术,术式简单,植入时使用与种植体颈部直径匹配的粘膜冲暴露骨面,避免粘骨膜瓣的准备和术后的缝合。植入13周的愈合期。种植体即达到良好的骨性结合,能有效负载正畸力。种植体取出使用与种植体颈部直径匹配的环锯(直径4.2毫米),将种植体连同少许骨组织一起植出。

Wehrbein在前瞻性的研究中拔牙治疗9例II类错合患者,应用Orthosystem种植体作问接支抗稳定后牙,覆盖平均减小6.2毫米,两侧尖牙分别内收6.6和6.4毫米。临床和组织学检查均证明种植体的稳定性,由于连接腭杆的挠曲,两侧后牙支抗分别丢失0.7和1.1毫米。 Ortho

延伸阅读

应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压低磨牙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在压低磨牙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例需要压低磨牙的患者(包括3例开牙合患者和两例因对牙合牙缺失而致磨牙伸长的修复前正畸患者),使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压低磨牙,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比较磨牙在矫治前后的压低量。结果:矫治结束后开牙合患者前牙达到正常的覆牙合覆盖,修复前正畸患者矫治至缺牙区能进行常规修复。磨牙平均压低31mm。结论:应用种植体作支抗能有效地压低磨牙,为某些错合畸形的矫治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微型种植体 支抗 磨牙压低
Applications for micro-implant anchorage lower molars
Feng Yao
(Chencun Shunde District of Foshan City in Guangdong Foshan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528313)

[Abstract]Objective: To show the efficiency of mini-screw implants as anchorage for molar intrusion Methods: Three patients with anterior open-bite and two patients with extruded molars were treated with mini-screw implants as anchorage for molar intrusion Lateral cephalograms were taken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 The movement of molars in vertical dimens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In open-bite patients overjet and overbite were corrected, and the molars were average intruded 31mm Conclusion:To intrusion molar,mini-srcew implan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Key words] Mini-screw implant Anchorage Molar intrusion

对于浅覆牙合、开牙合、长面型、唇部丰满度欠佳的患者,在矫治过程中控制磨牙的升高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在治疗计划中将增加覆牙合作为目标之一,则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将磨牙压低。使用常规的手段,由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压低力作用于被压低磨牙,必然在其它牙上产生一个伸长的力;通常会将支抗设计在双尖牙上,伸长双尖牙的结果同样会减小覆牙合,增加下面高,减少唇部丰满度,如此看来,并没有真正达到压低磨牙的效果,所以支抗不足会使治疗效果打折扣。

若后牙因龋病或其它原因而早失且未能及时修复,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邻牙倾斜旋转,对牙合牙伸长。此时进行修复治疗,就要增加切割牙体组织的量;更甚者,伸长的对牙合牙可能需要根管治疗甚至拔除。为了避免这些情况,治疗过程中应当压低伸长的牙。然而临床上磨牙的绝对压低是非常困难的,采用传统的正畸方法,需要设计复杂的矫治器或者为了增强支抗而将尽可能多的牙包括在治疗体系中,这些方法,除了患者感到不便之外,还会引起支抗牙的伸长和倾斜,疗效往往不确切。如何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正畸医师常常需要面对的问题。

本文的目的是观察在开牙合和修复前正畸患者中应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压低磨牙的可行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5例需要压低磨牙的病例(包括3例开牙合患者和两例因对牙合牙缺失而致磨牙伸长的修复前正畸患者),应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压低磨牙。在治疗前后及植入种植体前后均拍摄口腔全景片和头颅侧位定位片。所选材料:德国Medicon生产的微型钛钉种植体,长11 mm,直径23 mm,并配有慢速车针和十字改锥。

12 植入微型钛钉种植体的过程如下 1)首先,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2)标记出植入部位,摄全景片、根尖片检查牙根的形态和位置,检查植入部位相邻组织结构的分布,供术中参考[4]。3)在需压低磨牙的颊舌侧根尖之间,用直径16 mm车针钻透骨皮质。然后将直径23 mm的微型钛钉种植体植入。不需切开植入部位的黏膜。4)当在上颌腭侧植入种植体,考虑植入深度时,还需测量软组织的厚度。5)为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左右侧分开两次植入种植体。

2 结果

矫治结束后开牙合患者前牙达到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开牙合患者在矫治过程中不使用前牙区的垂直牵引。修复前正畸患者矫治至缺牙区能进行常规修复。

3 讨论

种植支抗是将外科使用的钛钉、微型钛板、修复种植体置入骨内,并利用它们提供绝对支抗。在各种各样的用作支抗的种植体中,微型钛钉使用较多。动物实验已经证实骨内种植体作为支抗在近远中向移动牙齿时是非常可靠的[1,2],人体中种植体作为支抗提供水平向力也是非常成功的。Robert等报道利用种植体作支抗成功地压低磨牙[3,4]。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修复缺失牙时对牙合牙伸长的情况,若直接进行义齿修复由于颌间距不足效果可能不佳,有时甚至无法修复;最好是将伸长牙压低,增加上下颌间的垂直距离,以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用传统的正畸手段压低磨牙常常会引起支抗牙的伸长。如何防止副作用的发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现有的方法中,为保证足够的支抗,矫治系统需包括较多的牙单位和复杂的矫治器,尽管做了很大的努力,要想把磨牙有效地压低仍是非常困难的。邻牙的伸长会引起下颌顺时针方向的旋转,使前牙咬合打开、颏部后缩。有些临床医师没有更好的方法,他们更愿意多磨牙体组织而不愿或无法压低伸长牙。如果利用骨支抗就可以将后牙真性压低而且能避免上述问题[5~9]。有时甚至只需在被压低牙的颊舌侧植入种植体,即能完成伸长牙的压低,其它牙齿无须再戴矫治器。微型种植支抗能够解决原先的一些压低装置所伴随的问题,并且还有它特有的优点。由于设计简洁,使患者感到相对舒适;可以避免支抗牙伸长,从而使治疗结果更加稳定可靠,种植技术比较简单,临床上矫治力的方向和大小也容易控制。

本文上述修复前正畸患者的牙合条件非常差,双侧上颌磨牙均有伸长,尤其是第二磨牙,几乎与下颌磨牙区的黏膜相接触,根本无法作修复治疗。由于该患者前牙反牙合,在治疗过程中为解除反牙合需要做Ⅲ类牵引。在后牙区Ⅲ类牵引的垂直牙合向分力,对于已伸长的上颌磨牙非常不利,很容易加重磨牙的伸长程度。对于该患者,如何抵消Ⅲ类牵引时作用在上颌磨牙上的垂直分力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将微型钛钉种植体植入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牙根之间,颊腭侧各一枚,当作Ⅲ类牵引时,计算出垂直分力的大小,使通过种植体支抗加在磨牙上的压低力大于垂直分力150~200 g。压低磨牙结束后,磨牙被压低42 mm。上颌磨牙至下颌牙槽嵴黏膜的距离约为6 mm左右,已经能满足修复义齿的需要。

本文上述使用种植体作支抗矫治开牙合的患者在矫治过程中,利用压低磨牙来矫治开牙合,未在前牙区使用垂直牵引。矫治结束后,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如果不采用种植支抗,常规方法在矫治开牙合的过程中一般不能避免使用前牙区的垂直牵引。不在前牙区作垂直牵引可使患者免去许多不便。

为保持微型钛钉种植体的牢固度和避免折裂,尽量选择直径2mm左右的产品。在植入微型钛钉种植体4周后再开始加力有利于软组织的愈合。压低后牙需使用相对较大的力,如果用于腭侧的种植体过短,就容易松动脱落。腭部的软组织比其他区域更厚,并且自牙龈向根尖方向增厚,所以,在挑选种植体长度时,测量软组织的厚度是非常必要的。在植入种植体之前,要确定种植体的数目、位置、与牙根的关系,可利用根尖片和全景片。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伤及邻近的牙根、神经、血管等组织,只要足够小心,就可避免这些问题。在下颌区,应注意避免下颌管;虽然上颌存在切牙管和腭大神经、血管,但它们离植入部位相距一定的距离,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

最容易引起种植体失败的是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炎症,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宣教,重视口腔清洁护理,平时保持口腔卫生,防止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

在决定压低后牙前,正确的诊断和病例的选择是非常必要的。需要压低的磨牙的牙槽骨高度,与邻牙的关系,牙周状况都要考虑周全。Melson等[10]认为牙周组织可随着压低而形成新的附着。临床上,对严重牙槽骨丧失的患者不考虑采取磨牙压低的方法;如果存在轻度的牙周疾病,正畸治疗之前应进行牙周治疗。在确认炎症已得到控制、口腔卫生维持较好的情况下才可开始正畸治疗。另外,磨牙需压低的量、治疗周期,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都需进行考虑。压低磨牙时关于压入力的选择[11],Umemori等[12]推荐使用500 g的初始力值。对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Kalra等[13]建议在压低磨牙时,每个牙使用90g左右的力。 Melson and Fiorelli[14]使用50 g左右的力压低成年患者的上颌磨牙。作者用50~200 g的力值压低3个牙根的上颌后牙,没有明显的牙根吸收。

4 结论

应用微型钛钉种植体作支抗压低磨牙具有一些值得推广的优势,它很少需要患者的配合,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不失为临床上一种可供选择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Turley PK, Kean C, Schur J, et al Orthodontic force application to titanium endosseous implants [J] Angle Orthod, 1988, 58∶151-152

[2] Roberts WE, Helm FR, Marshall KJ, et al Rigid endosseous implants for orthodontic and orthopedic anchorage [J] Angle Orthod, 1989, 59∶247-255

[3] Higuchi KW, Slack JM The use of titanium fixtures for intraoral anchorage to facilitate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J] Int J Oral & Maxillofac Implants, 1991, 6∶338-344

[4] Roberts WE, Marshall KJ, Mozsary PG Rigid endosseous implant utilized as anchorage to protract molars and close an atrophic extraction site [J] Angle Orthod, 1990, 60∶135-152

[5] Umemori M, Sugawara J, Mitani H, et al Skeletal anchorage system for open-bite correction [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1999, 115∶166 -174<

种植体支抗矫牙效果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牙齿畸形令人难以笑口常开,这是人生中的一大憾事。

矫牙是改善牙齿畸形的有效方法,已成时尚流行,特别是年轻人,在美容热潮的冲击和美眉重围的诱惑下,纷纷踏足美容院和医院,以求美一回。据南海人民医院口腔科彭国光和梁景章两位主任介绍,近年来到该科矫牙的人数不断上升,尤其是在学生寒暑假期间,前来矫牙美容的人数翻倍,为此,该医院口腔科推陈出新,在佛山市率先开展了种植支抗矫牙的新技术。

该技术是用微型螺钉种植体进行植入,以使需要矫正的畸形牙齿达到有效的支抗控制,从而达到快速矫正畸形牙齿的目的。该技术方法尤其适用于:

1.需要改善面型,要求最大限度回收前牙的患者;

2.需要压低牙齿的情况;

3.成人或低角病例,需要推磨牙向后者;

4.不愿戴用口外弓、横腭杆等附件的患者。

据悉,该项新技术在南海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已常规开展,从目前应用的情况来看,矫正畸形牙齿的速度较快,箍牙时间较短,效果明显,且价格适宜,患者普遍反映良好,并容易接受。同时,应用种植体支抗这种技术,扩大了牙齿畸形矫正的范围,取得了与传统方法不能比拟的良好效果。

支抗微种植体对兔牙周组织损伤的影响


随着瑞典科学家BRANEMARK等[1]骨结合理论的提出和现代种植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系列的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专业得以开发应用并取得了成功[2~5]。近年来发展很快的微型种植体支抗(MIA),以其支抗性能稳定[6]、体积小、植入部位灵活、低创伤、手术操作简单等特点受到了广大正畸临床医师的欢迎,逐渐成为支抗研究的亮点和热点。MIA由纯钛制成,直径一般在1.2~2.0 mm,可植入相邻两牙的牙根之间、上颌结节处、腭部及磨牙后区三角,可以说,微型种植体有效克服了传统的种植体支抗所受到植入部位的限制,几乎能够植入正畸医师所需要的任何一部位。临床上最常用的植入部位是两牙牙根之间的牙槽骨中。但是,由于两牙牙根之间的牙槽骨骨量的限制,在操作中植入点和 植入方向稍有偏颇,就容易导致不必要的组织损伤,最容易导致的并发症之一就是两侧邻牙的牙周膜被损伤。本项实验通过建立兔牙周膜MIA损伤模型,观察其损伤后组织愈合、修复的过程和方式,并探讨这种损伤可能会造成的后果和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健康家兔12只,雄性9只,雌性3只,体质量为(3.0±0.4)kg,兔龄8~11个月。微型种植体12枚,西北中邦公司生产,非自攻型,直径为1.2/ 1.4 mm ,长度为7 mm。

1.2 实验方法应用0.2 mL/kg地西泮和盐酸氯胺酮混合液,对家兔进行麻醉后,局部消毒,选择5号尖刀片切开上、下颌中切牙之间的牙龈黏膜组织,切口长约 2 mm ,距龈缘约3 mm,用骨膜剥离器剥离牙龈组织,用微型种植体专用的慢速车针钻开骨皮质。然后用专用螺丝刀将微型种植体直接旋入牙槽骨中。旋入微型种植体时要使植入方向发生偏移,以确保能够损伤相邻牙齿的牙周膜。术后即刻用螺旋CT对手术部位进行断层扫描(层距为1 mm),然后利用三维软件进行该部位的三维重建,观察种植体所处的位置以及与邻牙牙根之间的解剖关系,如经检查方向有误,种植体与邻牙牙根无接触,则取出后变换方向重新植入,再次经CT检查与邻牙牙根有接触后为成功。即刻用专用螺丝刀直接将微型种植体直接从骨组织中旋出。将12只家兔分别在手术后的第1、5、28、56天处死,每次处死3只。

1.3 标本的制作及病理结果的观察 取下包含受损伤牙齿的上、下颌骨骨块,修整、固定、脱钙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厚3 μm),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100~200倍)观察受损牙周膜的愈合过程及其修复方式,并照相。

2 结果

手术后第1天,受损伤部位的牙周膜连续性受到破坏,产生机械断裂,牙周膜纤维与牙骨质的连接中断,牙周膜局部增宽。手术后第5天,受损伤部位开始修复,牙周膜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排列稍乱;纤维母细胞增多,细胞核较大,胶原明显增多;牙周膜下方可观察到有化脓性炎症,周围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手术后第28天,受损伤部位的牙周膜内纤维结缔组织的修复已经基本完成,牙周膜纤维与牙骨质的连接重新建立,但牙周膜的宽度比正常情况下增宽,胶原纤维增多,排列稍有紊乱,炎症已经基本消退;牙周膜与牙槽骨之间的连接逐渐建立。手术后第56天,受损伤组织的修复已经基本完成。牙周膜、牙骨质及牙槽骨三者之间又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但修复后的牙周膜宽度增加,胶原增多,可见比较粗大的胶原纤维带的形成,其细胞成分相对较少,与牙槽骨的连接仍欠平滑,束状骨板还未完全修复。

3 讨论

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其中牙周膜的作用最为重要[7]。本文结果显示,牙周组织在受到损伤后基本可以顺利地进行自我修复。牙周膜的修复仍为纤维结缔组织的修复,在功 能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但是牙周膜的修复并不是完全的、彻底的。正常的牙周膜纤维排列规则有序,含有大量的细胞成分,这对维持牙齿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修复后的牙周膜,宽度略有增加,胶原成分相对增多,可见比较粗大的胶原纤维带的形成,其细胞成分相对较少,这些变化对受损伤牙齿的生物学行为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总体而言,微型种植体对家兔牙周膜所造成损伤的修复整体结果是较好的,因为这种损伤的范围较小,作用时间短,而且是在无菌手术操作的条件下发生的。有研究表明,牙周组织再生困难的可能原因是缺乏足够的活性细胞,残余的牙周膜及骨组织自身固有修复能力较弱[8]。本实验中,微型种植体致牙周膜损伤的范围较小,作用时间短,而且是在无菌手术操作的环境下发生的,所以有足够的剩余牙周组织进行修复。但是在临床上,如果微型种植体植入后损伤了牙周组织而没有被发现,或者手术时损伤的范围较大,损伤是否会加重,组织修复结果是否仍如本实验的结果,以及受伤牙齿在受到正畸力时是否还能够发生正常的移动,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探讨。本实验是人为地用微型种植体造成兔牙周组织的损伤,损伤较为轻微,但是大部分的牙骨质都被不同程度的伤及,说明微型种植体已经和牙根发生了接触,可是在种植体植入的操作过程中,手术者并没有感觉到明显的阻碍感。提示,在临床操作中,尽管使用的微型种植体是非自攻型的,但是仅凭手感来确定微型种植体有无损伤牙根还是不确定的,必须拍摄X线片予以确认。当然,在的临床工作中,让每一个病人植入微型种植体后都做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也是不太现实的,但是起码应该拍摄X线根尖片,对可疑与牙根有接触者,应再从不同角度拍摄,直至确定是否有接触。此外,许多学者认为,植入颌骨内的微型种植体在受到正畸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少量的位移,主要发生在垂直方向上[9,10]。虽然水平方向位移较小,但是随着治疗的进程,很有可能会使原本没有接触的牙根与微型种植体发生接触,这时病人可能会产生疼痛的感觉或者受力牙齿不再发生移动,重要的是微型种植体可能会伤害到一些重要的组织器官,如上颌窦、下颌神经管以及小血管等[11]。所以,定期拍摄X线片复查有一定的必要性,尤其是原本牙槽骨骨量较少或植入后的微型种植体与周围的组织器官比较接近者,而且如果选用的是自攻型微型种植钉则更要注意此类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进行微型种植体植入手术的操作过程中,必须对植入的位置和方向进行精确地控制,尽量避免伤及邻牙的牙周组织。

国产种植体与进口种植体的临床应用价值


国产CDIC牙种植系统在部分牙缺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8枚种植牙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CDIC种植牙2年观察临床成功率达93.0%,失败率7.0%。结论CDIC牙种植系统具有美观、舒适、固位良好、咀嚼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就来听听口腔专家,对大家关心的问题所作的解释吧。

[关键词] CDIC种植体系统;牙缺失;种植

CDIC牙种植系统是国家卫生部口腔种植科技中心研制的多系列、多规格纯钛种植体,是目前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种植体。现将我们治疗的88例患者128枚CDIC人工种植牙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所有患者植入的128枚种植体全部采用卫生部口腔种植科技中心(简称中心)研制生产的CDIC系统种植体(应用纯钛金属螺旋种植体,单桩叶状种植体,组合式柱状螺旋种植体)及配套工具,种植机采用CDIC—Ⅲ型种植机。

1.2 病例选择
1997-1998年间来我院要求种植修复缺失牙的患者,且符合以下条件:①全身无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肾脏病、内分泌病、糖尿病、精神疾病等。②缺牙区域局部牙槽嵴条件好,有一定高度和宽度,骨质致密。③口腔卫生条件好,无严重牙周疾病。④无明显的咬合异常。

本组病例共88例失牙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36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2岁。

1.3 术前准备
摄曲面X线全景片,了解骨质密度情况,了解下齿槽神经管的走向、颏孔位置、上颌窦底的位置,测量植牙区域的牙槽骨厚度和高度,确定种植体的型号,植入的位置、方向和深度。

1.4 手术方式
CDIC系统种植体的植入方式不尽相同:根据不同系列种植体的标准手术方式植入牙种植体。受植区局部浸润麻醉。注意在制备窝洞的全过程中必须使用低速钻钻孔和有效冷却,植人种植体。

1.5 义齿制作修复
种植手术后4—6个月期间避免种植体与对牙合牙在口腔内接触,经过约半年的骨整合后,可制作烤瓷冠,并进行粘接固定。

2 结果
88例失牙患者,共植入牙种植体128枚。其中锥状螺旋种植体66枚,抗螺旋组合式柱状螺旋种植体56枚,单桩叶状种植体6枚。随访观察1~2年,成功119枚,占93.0%,失败9枚,占7.0%。失败者多为1年内种植体脱落。其中5例为锥状螺旋种植体,占7.6%,3例为组合式柱状种植体,占5.4%,1例为单桩叶状种植体,占16.7%,1例有外伤史,其余6例均有口腔咬合异常、早接触和牙合力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3 讨论

对种植病例的选择及手术指征的掌握,要求严格掌握适应证。种植体体部应位于骨缘下1~2mm,使龈组织包绕种植桩。CDIC种植体骨内段密螺纹,基桩颈部表面光滑有利于龈组织附着,保持上皮袖口的形成和封闭,阻止细菌的侵入,对种植成功有很大的影响。

按照颌面外科手术的无菌要求对待种植体植入手术。规范的手术操作包括手术者稳、准、轻、快的操作,钻头间断性地制备植入床,不间断地用水冷却钻头及植入窝,不规范操作会影响种植体的骨性结合.

植入术和修复都要符合生物力学原则,即在做种植手术和上部义齿修复时,牙合力要正对种植体的方向,对种植体产生垂直方向的压力,避免侧方牙合力、创伤,后牙牙冠的颊舌径要小于自然牙,以减少种植体所受扭矩力。

关于种植体类型的选择,本文所采用的CDIC种植体,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条件,决定其类型、规格。若患者骨量充足时,可选用锥状螺旋种植体,具有操作技术简单,便于掌握,自攻作用即刻稳定性好,适用于上下前牙区域。单桩叶状种植体,具有基桩方向调节性大,适用于牙槽嵴较窄的上前牙区域。组合式柱状螺旋种植体,属于生物力学原则优化设计,大直径可承受较大咀嚼力,自攻作用稳定性好,适用于牙槽嵴丰满的前后牙。

在临床的种植工作中,我们应注意到种植义齿修复的各个环节,需要手术、修复和义齿制作不同专业的人员密切合作,共同检查和分析患者口腔颌面部系统的情况,制定合理的种植修复计划,提高种植义齿的成功率。

最后,建议消费者在选择口腔机构时应该选择有资质的,最好到更为专业的数字化口腔机构,效果会更好,更安全。

本文关键词:种植牙专题种植牙系统种植牙病例展示

微螺钉种植支抗临床实践的焦点


微螺钉的应用不仅能为多种正畸治疗提供便利,还能使某些以前难以完成的治疗得以实现。但是, 和其他所有治疗手段一样,微螺钉的使用也有其并发症和风险。我们要牢记的一点是没有医疗界的前辈和那些愿意接受最新治疗手段的患者就没有医学领域的任何进步。微螺钉的重要实验开展于2000年。到今天它的应用已被广泛接受并稳步增长,这也意味着微螺钉的潜力和局限性已经得到充分显示了。

在设计和实施微螺钉植入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会导致几种不同的后果和并发症,常常引起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而我们往往第一眼还看不出失误和/或并发症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些研究领域没得到充分研究。但是我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哪些操作是有效地,哪些是介于失败和成功之间的灰色区域,哪些是注定要失败的(表一)。因此,告知患者潜在的风险和可采用的其他治疗手段是非常重要。微螺钉种植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微螺钉脱落。

成功率/失败率微螺钉植入的失败率有多低,或者说,成功率有多高?从已发表的研究中拷贝数字很容易但那没有意义; 比如,成功率在百分之0-100之间。已发表的临床观察或研究的文章的结果均在此范围内。那么,我们现在能知道微螺钉XY好坏吗?这是一种合适的评价治疗方法或者系统的标准吗?

Behrens和Wiechmann的研究报道了放置在下颌舌侧的微螺钉的失败率,发现Dual-Top的失败率是100%,AbsoAnchor的是76.9%,这真正意味着什么呢?难道AbsoAnchor就比Dual-Top好?在此,因果关系很容易被混淆。同一个位置、两种微螺钉的高失败率只能证明植入位置有问题。很可能其他的微螺钉种植在该位置,也会是同样的结果。所以要牢记仅仅根据数字就得出不成熟的结论是非常不明智的。微螺钉脱落或者部分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并不是系统本身出了问题。临床状况和实验设计是否可比是一个问题。患者的反应和习惯不同,生物力学的反应也会变化很大。已发表的研究中经常忘记描述操作者在实验开始阶段的操作熟练程度。这是一个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鉴于有如此多的影响因素,直接比较不同研究之间的结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统计数字本事没有什么价值,个人经验更重要。医师要有学习的意愿,不仅是从自己的失败中,也要从其他人的失败中学习。一般来说微螺钉植入的成功率能达到90%以上,但是一个医生在刚开始使用微螺钉时可能达不到。这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尤其是植入手术,大多数问题都是由于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的。

医源性问题

图1和表1中显示了导致微螺钉脱落的一系列可能原因。在这里我们仅讨论以下几个方面。

设计和组织

仔细的制定治疗方案无疑是成功的基础。和常规正畸治疗一样,病史,临床检查(包括可能的禁忌症,见总结1)诊断和治疗目标都是必须的。微螺钉的禁忌症借用了种植牙的,这些禁忌症对微螺钉种植的预后的影响尚不确定。

植入位置

根据生物力学机制选择最佳植入位置。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 微螺钉周围需要至少0.5mm骨组织

• 微螺钉头部要放置在健康的附着龈上。

观察植入区域牙槽骨的质量和数量很重要,这是决定微螺钉质量的首要因素(图2)。虽然X光片提供的信息有限,但也能够估计二维的空间关系,可防止或减少植入微螺钉时伤及牙根(图3)。

说到X线片(尤其是根尖片),它的投照方向,放大率和可能丢失的信息都要考虑进来(图4a-b)。空间位置也可以在模型上根据牙齿长轴,牙根和膜龈联合线来估计(图5)。微螺钉植入的最大长度也可以在模型上进行测量(图6a),这样可以防止微螺钉的贯穿(6b和c)。牙齿的移动方向也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到,微螺钉一定不能影响或者成为牙齿移动的障碍(图7)。

种植体颈部的优化设计在预防种植体周围炎中的应用


种植体颈部的优化设计在预防种植体周围炎中的应用

种植体周围病变是牙种植体周围的炎性病损,根据其发生部位和严重程度分为种植体周围黏膜炎(mucositis)和种植体周围炎(peri-implantitis)。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是局限于种植体周围黏膜的可逆性炎症;而种植体周围炎是发生在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炎症性损害,其特征是支持骨的丧失。它是造成种植体松动、甚至脱落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种植体周围种植修复6个月后黏膜炎和种植体周围炎的患病率分别为19%~65%、1%~47%。

近年来,关于种植体周围病变的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治疗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通过优化种植体颈部设计以预防种植体周围炎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1.种植体周围炎的病因及常规治疗方法

1.1种植体周围炎的病因分析

目前,菌斑作为种植体周围炎的始动因素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细菌粘附、定植于种植体表面进一步引起周围组织的免疫应答可引起种植体周围病变,进而导致骨吸收甚至种植体脱落。研究表明,种植体-基台微间隙对种植体颈部周围骨的吸收有重要影响,细菌可通过微间隙进入种植体内部定居、繁殖,成为种植体周围炎的感染灶。种植体颈部表面的宏观形状设计影响应力分布,过度的生物力学应力可能会导致骨-种植体界面出现“微裂纹”,从而促进细菌滞留,最终引起种植体周围炎;另外,种植体表面的微观形貌及化学组成可通过影响细菌的粘附、定植参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及发展。牙周炎是种植体周围炎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牙周病患者更易发生种植体周围炎。从全身看种植体周围炎的危险因素还包括糖尿病、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放疗、化疗等。

近年研究还表明,基因多态性可影响个体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敏感程度,影响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发展。

1.2种植体周围炎的常规治疗方法

与牙周治疗类似,种植体周围炎的常规治疗主要包括菌斑控制、单独使用机械方法(手动/超声洁治、激光等)进行清创或联合应用抗菌剂、抗生素等非手术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然而,目前各种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方法均存在局限性,还没有建立统一的“金标准”,因此,通过优化种植体颈部设计从而预防种植周围炎的发生及发展有切实可行的应用前景。

2.通过优化种植体颈部设计预防种植体周围炎

在种植修复中,“骨结合”是指有生命的骨组织与种植体之间直接的结合,这种结合为种植体上部结构提供支持,发挥固定和支持作用,是种植体发挥功能的基础;而“软组织结合”是指结合上皮和结缔组织在种植体上的附着,作为一种重要的屏障,阻止口腔微生物的粘附、定植,为种植体骨结合提供稳定的环境;良好的骨结合和软组织结合是种植修复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通过优化种植体颈部设计以获得理想的骨结合和软组织结合并减少细菌的粘附与定植,对于预防种植体周围炎,进而提高种植体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2.1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设计在预防种植体周围炎中的作用

研究表明,由于行使生理功能时的咀嚼负荷、制造的误差及微动,种植体—基台微间隙不可避免[。平台转移是指基台直径小于平台直径,使基台连接位置向种植体平台中心内移。采用平台转移技术,种植体-基台微间隙内移,一方面能够转移应力,避免应力集中于种植体平台的边缘,起到减少骨吸收、保护骨结合的作用;另一方面减小了微间隙暴露于软硬组织中的范围,有利于减少细菌的粘附与定植。

研究证实,平台转移技术能够预防并减少种植体颈部的边缘骨吸收。Canullo等进一步研究发现,种植体颈部的边缘骨吸收与平台转移的距离呈显著负相关;同时观察到,当基台底部的直径比种植体平台直径小时,能够形成一个更浅的、更一致的结缔组织袖袋,从而形成更好的软组织封闭。此外,研究表明内连接系统比外连接系统存在更小的微间隙、微渗漏及微动,种植体颈部周围牙槽骨的吸收更少、碟形吸收更窄。

2.2种植体颈部表面的宏观形状设计在预防种植体周围炎中的作用

种植体在负载时,应力主要集中于种植体颈部与骨皮质接触的区域,因此,种植体的颈部的宏观结构设计对优化种植体应力分布有重要影响。从生物力学角度,种植体颈部的螺纹设计能够提供维持边缘骨水平的机械应力刺激。研究证实,相比光滑的颈部设计,螺纹结构更有利于保存骨水平。从结构上看,每个螺纹单元主要包含三种几何参数:螺纹形态、螺距、螺纹深度。Oswal等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评价三种种植体螺纹形态(V形/偏梯形/反偏梯形)的应力分布模式,结果提示不同的螺纹形态对不同类型的骨质作用有差异,其中反偏梯形螺纹更有利于保存骨组织。

Kong等认为,从生物力学角度考虑,种植体螺距的最佳选择应大于0.8mm。然而,螺距越小,螺纹数目越多,总表面积越大,更有利于提高初期稳定性。Sun等将具有不同颈部螺纹深度的种植体植入比格犬下颌骨,观察其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影响,发现螺纹深度对骨-种植体接触、骨水平及软组织水平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Kang等发现,较大的颈部螺纹结构(螺距/深度=0.6mm/0.35mm)与较小的颈部螺纹结构(螺距/深度=0.3mm/0.15mm)在功能性负载1年后,平均边缘骨吸收量的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

理想的种植体颈部的螺纹设计能够优化应力分布,有利于保护骨结合,进而降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的风险,然而螺纹的具体几何参数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影响尚存在争议。此外,通过改良种植体颈部的宏观结构可能促进种植体周围上皮和结缔组织的附着。Huh等发现,颈部具有凹形颈圈设计的种植体周围的生物学宽度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凹形颈圈周围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形成宽500μm的“O”形封闭圈,能够加强结缔组织对种植体表面的附着。Lai等发现,穿黏膜颈部具有宽60μm、深5μm或10μm的沟槽设计的种植体能够促进牙龈成纤维细胞纤连蛋白及黏着斑蛋白的表达,从而有利于软组织结合。

2.3种植体颈部表面的微观形貌设计在预防种植体周围炎中的作用

目前研究表明,种植体表面粗糙度对种植体周围上皮以及纤维结缔组织的附着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光滑表面更适合上皮细胞粘附,而粗糙表面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粘附。Baharloo等在6种不同粗糙度的材料上培养上皮细胞,发现较光滑表面(Ra:0.06μm)能促进上皮细胞粘附增殖,并通过对黏着斑蛋白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发现其黏着斑更多更大,提示上皮细胞在较光滑表面具有更强的粘附力。Wang等发现,在纳米级别粗糙度(Ra:2.75~30.34nm),成纤维细胞的粘附力随粗糙度增大而增加。因此,通过对种植体颈部表面粗糙度的改良有望优化上皮下结缔组织排列方式,进而提高软组织封闭效果,从而降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的风险。

然而,一般认为菌斑易于附着在种植体粗糙表面上附着。研究表明,当Ra小于0.2μm时,生物膜的定性及定量检测随粗糙度减小未见明显降低,因此将“阈值Ra”定义为Ra<0.2μm。然而,目前研究尚未明确既能促进种植体软组织封闭又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粘附定植的粗糙度范围。种植体表面自由能对细菌粘附、定植的影响尚存在争议。大多数口腔微生物表面自由能较高,提示疏水表面可能更有利于阻止微生物粘附。然而,Villard等将钛及氧化锆种植体进行表面硅烷化,在表面粗糙度及化学组成相同的条件下,发现钛表面自由能降低而氧化锆表面自由能增高,白色念珠菌菌落形成单位(CFU)都显著减少。

研究表明,亲水表面更有利于促进骨结合。Rochford等将聚醚醚酮(PEEK)薄膜进行氧等离子体处理以提高表面自由能,并在其上共培养表皮葡萄球菌及人骨肉瘤细胞(U-2OS),发现U-2OS细胞附着增加,提示氧等离子体处理的PEEK能够促进成骨样细胞的附着而不增加细菌粘附的风险。因此,亲水表面可能更有利于种植体周围炎的预防。

2.4种植体表面化学改性在预防种植体周围炎中的作用

局部应用抗生素是控制菌斑的有效手段,因此也被用于种植体表面处理。对于抗生素的选择,广谱及良好的耐热性是最重要的要求。庆大霉素是最广泛应用于钛种植体表面涂层中的抗生素之一,其他广谱抗生素如万古霉素等,也被用于种植体表面的抗菌涂层。抗生素结合于涂层的方法及其释放速率会对抗生素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的磷酸钙被认为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生物活性分子载体,然而该体系难以达到缓释的效果;此外,生物降解聚合物和溶胶-凝胶涂层也被用于种植体表面控释抗生素涂层的研究。Lucke等将一种新型的载庆大霉素生物可降解聚乳酸(PDLLA)涂层应用于大鼠模型,发现其能有效预防钛金属植入物相关的骨髓炎,且PDLLA涂层在最初48h内释放80%的抗生素,相比磷酸钙涂层其释药更为缓慢。硅溶胶-凝胶涂层可在2周内实现万古霉素的控制释放。在体外研究中发现,直接将万古霉素共价修饰于种植体表面能够长期维持抗菌活性。

然而,种植体植入体内后,其表面很快会形成一层蛋白质层,共价修饰的抗生素能否穿过蛋白质层发挥有效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考虑到应用抗生素涂层可能出现的细菌耐药问题,各种非抗生素有机/无机抗菌涂层近年来也有研究报道。氯己定是最常用于口腔消毒的药物,体外实验表明,醋酸氯己定涂层(CHA)能减少种植体表面及其周围介质的细菌数,但其使用会影响成纤维细胞的生长。Lee等发现,氯己定对成骨细胞也有细胞毒性,在0.005%浓度下即显著抑制成骨细胞的生长,其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因此,虽然氯己定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但是由于其对种植体周围细胞具有潜在的影响,可能并不适合涂覆于种植体表面。乳铁蛋白(LF)是一种具有抗菌性的蛋白。Nagano-Takebe等发现,乳铁蛋白吸附于钛表面能够抑制格氏链球菌粘附,提示将乳铁蛋白吸附于种植体穿黏膜颈部表面有利于抑制细菌粘附,进而预防种植体周围炎。银离子通过“僵尸效应”可有效抑制细菌的粘附及增殖。

Zhao等发现,载纳米银颗粒的TiO2纳米管(NT-Ag)在实验前4d能杀死细菌悬液中的全部浮游细菌,并能持续作用30d,提示NT-Ag结构能够预防种植术后早、中甚至后期的种植体周围感染。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低浓度下银离子能够杀死细菌而对成骨细胞及上皮细胞没有细胞毒性。聚醚醚酮/纳米含氟羟基磷灰石(PEEK/nano-FHA)生物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Wang等发现,在体外实验中,PEEK/nano-FHA生物复合材料能有效抑制细菌增殖和菌斑形成,在体内实验中能够促进骨结合,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牙种植体材料。此外,抗菌肽、氮化物等也被应用于种植体表面抗菌涂层的研究。

理想的种植体表面抗菌涂层应具有长期有效抑制细菌的粘附、定植,并且有利于骨结合及软组织结合的作用。目前研究的各类抗菌涂层多数处于体外研究阶段,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并应用于体内研究中证明有效性。

3.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优化种植体颈部设计,特别是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表面宏观形状、微观形貌以及化学组成的改良,有望优化应力分布、促进种植体周围上皮和结缔组织的附着、减少细菌的粘附与定植,进而预防种植体周围炎,提高种植成功率。

来源:王雨薇,王了,包崇云.种植体颈部的优化设计在预防种植体周围炎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2018,38(02):177-180.

北京牙齿种植体哪个系统好


美国3i系统由biomet3i公司在1987年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和优秀的工程师和整形巨头Biomet共同创立,总部设在佛罗里达州,业务遍及全球,是一个在牙科领域的领导者种植体,种植体表面微结构和较高的临床成功率为biomet3i赢得世界赞誉,美国3i种植系统已被世界各大医院信任。

美国3i种植系统的技术优势

手术时间短:独特的Osseotite一定连接系统克服了传统种植,种植在连接系统固有的弱点,可以缩短治疗时间,简化操作,降低成本,提高治疗效果的可预测性。

快速固化时间:SLA喷砂酸蚀减面处理工艺,有效避免了植入物表面层的腐蚀和降解。在磷酸钙结晶沉积的基础上进行双酸处理,种植体更加稳定,愈合时间大大缩短,更适合即刻种植。

微创无痛:美国3i种植体,不仅融入了全数字检测和设计,还采用了微创种植方法。领先的微创种植模式,摆脱了传统的种植方式,如牙龈切开、缝合等步骤,只需一个小切口,在手术过程中即可完成舒适、无痛、轻松的状态。微创技术应用于种植牙种植领域,只有3-4毫米的小切口。

使用寿命长:3I种植在美国,该技术具有与人体相容性高,密度高,因此,使用寿命长,如果使用得当,它将用于生活。

稳定性:加厚内壁,内连接特点,不脱落,不烦恼。扩大骨面积增加稳定性。

精确定位:数字全息即时植入技术,定位更精确,种植牙手术安全舒适。

结果可以预测:氮化钛处理后类似牙齿颜色,更加美观。

国产种植体在个别牙缺失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评价国产CDIC牙种植系统在部分牙缺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8枚种植牙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CDIC种植牙2年观察临床成功率达93.0%,失败率7.0%。结论 CDIC牙种植系统具有美观、舒适、固位良好、咀嚼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关键词] CDIC种植体系统;牙缺失;种植
CDIC牙种植系统是国家卫生部口腔种植科技中心研制的多系列、多规格纯钛种植体,是目前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种植体。现将我们治疗的88例患者128枚CDIC人工种植牙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所有患者植入的128枚种植体全部采用卫生部口腔种


植科技中心(简称中心)研制生产的CDIC系统种植体(应用纯钛金属螺旋种植体,单桩叶状种植体,组合式柱状螺旋种植体)及配套工具,种植机采用CDIC—Ⅲ型种植机。
1.2 病例选择
1997-1998年间来我院要求种植修复缺失牙的患者,且符合以下条件:①全身无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肾脏病、内分泌病、糖尿病、精神疾病等。②缺牙区域局部牙槽嵴条件好,有一定高度和宽度,骨质致密。③口腔卫生条件好,无严重牙周疾病。④无明显的咬合异常。
本组病例共88例失牙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36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2岁。
1.3 术前准备
摄曲面X线全景片,了解骨质密度情况,了解下齿槽神经管的走向、颏孔位置、上颌窦底的位置,测量植牙区域的牙槽骨厚度和高度,确定种植体的型号,植入的位置、方向和深度。
1.4 手术方式
CDIC系统种植体的植入方式不尽相同:根据不同系列种植体的标准手术方式植入牙种植体「1,2」。受植区局部浸润麻醉。注意在制备窝洞的全过程中必须使用低速钻钻孔和有效冷却,植人种植体。
1.5 义齿制作修复
种植手术后4—6个月期间避免种植体与对牙合牙在口腔内接触,经过约半年的骨整合后,可制作烤瓷冠,并进行粘接固定。
2 结果
88例失牙患者,共植入牙种植体128枚。其中锥状螺旋种植体66枚,抗螺旋组合式柱状螺旋种植体56枚,单桩叶状种植体6枚。随访观察1~2年,成功119枚,占93.0%,失败9枚,占7.0%。失败者多为1年内种植体脱落。其中5例为锥状螺旋种植体,占7.6%,3例为组合式柱状种植体,占5.4%,1例为单桩叶状种植体,占16.7%,1例有外伤史,其余6例均有口腔咬合异常、早接触和牙合力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3 讨论
对种植病例的选择及手术指征的掌握,要求严格掌握适应证。种植体体部应位于骨缘下1~2mm,使龈组织包绕种植桩。CDIC种植体骨内段密螺纹,基桩颈部表面光滑有利于龈组织附着,保持上皮袖口的形成和封闭,阻止细菌的侵入,对种植成功有很大的影响。
按照颌面外科手术的无菌要求对待种植体植入手术。规范的手术操作包括手术者稳、准、轻、快的操作,钻头间断性地制备植入床,不间断地用水冷却钻头及植入窝,不规范操作会影响种植体的骨性结合「3」.
植入术和修复都要符合生物力学原则,即在做种植手术和上部义齿修复时,牙合力要正对种植体的方向,对种植体产生垂直方向的压力,避免侧方牙合力、创伤,后牙牙冠的颊舌径要小于自然牙,以减少种植体所受扭矩力「4」。
关于种植体类型的选择,本文所采用的CDIC种植体,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条件,决定其类型、规格。若患者骨量充足时,可选用锥状螺旋种植体,具有操作技术简单,便于掌握,自攻作用即刻稳定性好,适用于上下前牙区域。单桩叶状种植体,具有基桩方向调节性大,适用于牙槽嵴较窄的上前牙区域。组合式柱状螺旋种植体,属于生物力学原则优化设计,大直径可承受较大咀嚼力,自攻作用稳定性好,适用于牙槽嵴丰满的前后牙。
在临床的种植工作中,我们应注意到种植义齿修复的各个环节,需要手术、修复和义齿制作不同专业的人员密切合作,共同检查和分析患者口腔颌面部系统的情况,制定合理的种植修复计划,提高种植义齿的成功率。

牙齿种植:螺旋状牙种植体的临床应用


材料和方法

1.临床检查常规询问病史,口腔检查,拍X线片或全骨片,测定齿槽嵴高度,以判断所需种植体的长度。取模型,在其上确定齿槽嵴的厚度以确定该种植体的直径,同时研究颌间关系,确定种植桩的长短,决定桩冠修复的可能性。

2.种植体的选择本文病均采用卫生部口腔种植科技中心提供的螺旋状种植体,用于骨内牙种植。

3.手术方法局部清洁消毒,浸润麻醉,按种植体型号用相应骨钻制备骨孔:直接自牙槽嵴粘膜沿牙轴方向钻入,深度与种植根长度一致,钻孔时注意速度要慢,多次间歇停顿,以防骨组织灼伤。同时,要注意掌握钻孔方向,防止近远中向的过度倾斜与唇舌向骨皮质侧穿。种植骨腔制备完毕后,用专用旋入器将种植体旋入就位,旋入深度应达1~2mm,颈部恰好在骨缘下,以便种植牙就位后其根上端或肩位于牙槽嵴骨缘下1mm,与牙槽骨密合、稳固。要求基桩彼此平行,与邻牙及对颌牙关系协调,继而缝合粘骨膜。常规给予抗生素,一周拆线。

4.义齿修复骨整合后,于种植桩部以桩形式作单冠或连冠修复。每隔3~6个月复诊,复查种植体稳固性,牙周情况,并拍片了解种植体颈部骨吸收情况。

临床资料和结果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49例,其中男性31例(63.3%),女性18例(36.7%)。患者年龄范围为17~58岁,各年龄段分别为:15~19岁4例(8.16%);20~29岁16例(32.6%);30~39岁14例(28.5%);40~49岁12例(24.5%);50~59岁3例(%);以20~45岁的病员最多,42例,占总病例的85.7%。49例病人共植入5.枚种植体,上颌34例(64.2%),下颌19例(35.8%),共修复55个牙单位的义齿,其牙位分布以中切牙居多,共21颗,占38.2%,其次为侧切牙11颗,占20.0%,第一、二双尖牙14颗,占25.5%。

2.随访结果:本组所有病列均做义齿修复,包括塑料牙冠、桥、锤造冠桥、金属烤瓷冠,经4~17个月的随访观察,除3例3个种植体失败,其余均获得满意的近期效果。定期复诊,经临床检查表明:龈组织与种植体紧密接触,种植体无松动,无叩痛、咬合痛,修复体固位好。X线片示骨组织与种植体接合紧密,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无投射线,少数种植体颈部有轻度吸收现象。近期成功率为94.3%,失败率为5.7%。失败者中双尖牙1颗,占总数的33.3%,前牙2颗,占66.7%。失败的原因主要为病例选择不当、义齿修复不合理,有侧向力干扰、慢性牙周病,口腔卫生差等。

讨论

种植义齿临床应用成败的关键首先在于适应征的选择:一方面,要求患者自愿接受种植义齿修复,能积极配合医师并按期复诊者,而且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另一方面,医师客观地检查病人,消除影响种植体的全身和局部因素,严格按适应症选择患者。

其次是手术操作,种植手术需精细准确,制备钻孔时,要严格控制局部产热,否则手术中产生的摩擦热超过47℃就会导致周围细胞死亡,造成骨的灼伤,使骨整合困难,这也是种植体和骨组织间形成软组织层的常见原因之一。有医师提出边边用生理盐水降温,也是值得借鉴的。对于螺旋状种植体,制备床应小于种植体直径0.1mm,深度等同,切忌过大过深,否则不易达到初期的稳固,影响骨的整合。也不可太小太浅,太小则种植体无法植入,强行植入则可能导致种植体折断或牙槽嵴劈裂。

种植牙修复中合理的设计,精确的制作也是保证成功的关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种植牙未达到骨整合不可负重或早期使用,即须在种植体与牙槽骨形成牢固结合后才可做永久的修复。本组失败的病列中就有因过早负荷使种植体脱落者。②种植义齿修复应距齿龈1mm,便于自洁,磨牙区要形成卫生桥,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种植体龈周炎。③力应沿种植义齿长轴传导,均匀分散,并控制侧方合力。本文中失败的3例中有2例有前牙,可能与前牙承受的力方向与种植体长轴方向不一致,水平向分力较大有关,这与文献报道的义齿失败原因一致[1]。

种植体的菌斑控制和肃清办法


一、种植体四周组织对菌斑的反应

Berglundh等(1992)比拟了狗的牙龈及其种植体四周组织(以下简称种周组织)对 菌斑堆积3周时的反应[1]。发如今种植体和自然牙上的菌斑堆积量及菌斑成分的变 化都很类似,标明种植体四周细菌的定植与自然牙无分明差别。在3周时,种植体四周结缔 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的部位和范围均与自然牙类似。Pontoriero等(1994)对人的研讨也取得 了相同的后果,20例牙列缺损的种植患者在中止口腔卫生措施3周后,种植体四周的菌斑量 、成分及软组织炎症均与自然牙类似[2]。这标明种周组织在短期内对菌斑堆积的 反应与自然牙相同,即种植体四周粘膜炎(peri-implant mucositis)有着与牙龈炎相同的临 床和病理特征。

随着菌斑堆积时间的延伸,种周组织也可发生与牙周炎类似的毁坏,主要表现为附着丧失和 边缘骨吸收[3~5]。但种周组织的病损较牙周组织更向根方扩展[3],实 验性种植体四周炎(peri-implantitis)组织毁坏的临床和X线表现分明重于实验性牙周炎。 组织学检查发现,牙周的病损局限在牙龈内,与牙槽骨之间总有一层约1mm宽的无炎症的结 缔组织相隔;而种植体四周的病损多累及牙槽骨[6,7]。这些都标明种周组织对菌 斑惹起的炎症的防御才能及其修复作用较自然牙弱。
Marinello等(1995)进一步的研讨 [8]以及一些临床病例报告[9]也证明了这一观念。惹起这种差别的缘由能够是 由于种周组织与牙周组织构造及成分差别所致。研讨标明,种周组织没有牙骨质和牙周膜, 其软组织中的纤维走向多与种植体平行,纤维只是包绕种植体而无与种植体附着的置入纤维 ,在最贴近种植体外表为一薄层瘢痕样组织,很少有血管的散布;而且种周软组织的成纤维 细胞较牙龈少,而有较多的胶原成分[10,11]。

二、种植体四周菌斑控制和肃清办法

1.个人口腔卫生措施:研讨标明,软毛牙刷、单束牙刷、间隙刷、牙线、洗必 太漱口液等对钛种植体无损伤,可用于种植患者的本身维护[12,13],若将漱口液 与牙刷合用,可最大限制地抑制菌斑构成[14]。对一些特殊的部位,可教患者用牙 线缠绕牙签或用棉签蘸洗必太悄悄擦拭基台加以清洁[14];也可用软纱布或尼龙条 悄悄清洁种植修复体的间隙[12]。

2.菌斑的专业肃清办法:在确保足够刷牙时间的前提下,牙刷可以有效地肃清菌斑,但要完 全地去尽菌斑牙石还有赖于专业手腕[15],因而,种植患者的菌斑控制和肃清必需 结合定期的复查和专业清洁。

手用洁治器械:Thomson-Neal等(1989)最先比拟了不同洁治器械对种植体外表的影响,发现 手用金属洁治器会在钛种植体外表构成分明的划痕,不宜用于种植体的维护[12]。 以后一些学者的研讨也证明了这一后果,无论是钛合金、纯钛、还是镀金的金属洁治器都会 损伤种植体外表[14,16,17]。

这种损伤,不只会因外表粗糙利于菌斑堆积[ 18];而且会毁坏种植体外表的氧化层,影响其生物相容性和抗腐蚀性[19,20] 。由此,学者们建议运用一些非金属器械,如塑料洁治器、聚四氟乙烯头的洁治器等作为专 业清洁手腕[12~17]。但塑料洁治器虽然对种植体外表无分明影响[12,15, 17],洁治后不会促进菌斑的再堆积[21],不影响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附着 与生长[20],可是它去除牙石和龈下菌斑的效果差,而且能够会有塑料因摩擦而遗 留于种植体外表[14,15]。

超声洁治器械:和手用金属洁治器一样,超声金属洁治器也会对钛种植体外表形成分明的损 伤[12~17],而且毁坏的范围更为普遍[15],因而以往大多数的研讨都认 为超声洁治器械不能用于种植体的维护。最近的一项研讨标明,碳纤维头(carbon-tip)超声 洁治器对钛基台无分明损伤,并且能彻底地肃清钛基台外表的菌斑牙石,其效率分明优于单 束牙刷、手用塑料洁治器和橡皮磨光杯[15]。橡皮磨光杯:橡皮磨光杯与手用塑料洁治器一样,对种植体外表无分明影响[12,15, 17],洁治后不会促进菌斑的再堆积[21],不影响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附着 与生长[20]。但由于其质地和外形的限制,它对牙石及邻面和龈下菌斑的肃清效果 较差[14,15]。在运用橡皮磨光杯时应留意不时变换地位,不能加过大压力,否则 也有能够损伤钛种植体[21]。

气压喷砂磨光器(air-abrasive polishing system):气压喷砂磨光能有效地去除菌斑、牙 石及种植体外表的内毒素[22],而且对粗糙的钛浆喷涂种植体外表的菌斑肃清有其 优越性[23]。但它对种植体外表形貌和粗糙度会有影响,这种影响因磨光颗粒大小 、作用时间、压力、种植体类型以及种植体的不同部位而有所差别。普通地,多用20μm~1 40μm的碳酸氢钠颗粒,以作用时间不大于10秒、气压不超越50psi为宜[17,18,21~ 23]。在开放的伤口使用气压喷砂磨光器对种植体进行清洁时该当慎重,有能够惹起气栓 或皮下气肿[14]。

激光:近来也有学者试用激光对种植体进行清洁,但应思索其惹起热损伤的风险性[24 ]。
近年来的研讨发现了一些对种植体外表无损伤,而且可以有效、彻底地肃清种植体菌斑的方 法,但多数的研讨仍只停留在体外实验阶段。到目前为止,对种植体运用这些器械清洁后所 能够发生的生物学方面的影响仍知之甚少,种植体的专业维护仍需更为平安、有效的清洁工 具。

作者单位:李晓军(浙江大学医学院隶属口腔医院310006)
沙月琴(浙江大学医学院隶属口腔医院310006)

参考文献

1.Berglundh T,Lindhe J,Ericsson I,et al.Soft tiss ue reactions to de novo plaque formation at implants and teeth.An experimental s tudy in the dog.Clin Oral Impl Res,1992,3:1.
2.Pontoriero R,Tonelli MP,Carnevale G,et al.Experimentally induced peri-imp lant mucositis.A clinical study in humans.Clin Oral Impl Res,1994,5:254.
3.Ericsson I,Berglundh T,Marinello CP,et al.Long standing plaque and gingiv itis at implants and teeth in the dog.Clin Oral Impl Res,1992,3:99.
4.Hanisch O,Cortella CA,Boskovic MM,et al.Experimental peri-implant tissue breakdown around hydroxyapatite coated implants.J Periodontol,1997,68:59.
5.Lang N,Bragger U,Walther D,et al.Ligature induced peri-implant infection in cynomolgus monkeys.I.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findings.Clin Oral Impl Res,19 93,4:2.
6.Lindhe J,Berglundh T,Ericsson I,et al.Experimental breakdown of periimpla nt and periodontal tissues.A study in the beagle dog.Clin Oral Impl Res,1992,3:9 .
7.Schou S,Holmstrup P,Stdtze K,et al.Ligature induced marginal inflammation around osseointegrated implants and ankylosed teeth.Clin Oral Impl Res,1993,4:1 2.
8.Marinello CP,Berglundhh T,Ericsson I,et al.Resdution of ligature induced peri-implantitis lesions in the dog.J Clin Periodontol,1995,22:475.
9.Piattelli A,Cosci F,Scarano A,et al.Localized chronic suppurative bone in fection as sequel of peri-implantitis in a hydroxyaptite coated dental implant.B iomaterials,1995,16:917.
10.Berglundh T,Lindhe J,Ericsson I,et al.The soft tissue barrier at implant s and teeth.Clin Oral Impl Res,1991,2:81.
11.Berglundh T,Lindhe J,Jonsson K,et al.The topography of the vascular syst em in the periodontal and peri-implant tissues in the dog.J Clin Periodontol,199 4,21:189.
12.Thomson-Neal D,Evans GH,Meffert RM.Effects of various prophylactic treat ments on titanium,sapphire,and hydroxyaptite coated implants.An SEM study.Int J Periodont Res Dent,1989,9:301.

BLB种植体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BLB种植体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BLB种植体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0年5月至2006年3月期间在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行BLB种植体修复的患者共236例,共植入360枚BLB种植体,统计观察时间达到3年的种植体数,统计种植体的累积成功率.结果 观察年限达到3年的种植体共160枚,种植体1、2和3年的累积成功率分别为99.4%、97.5%和97.5%.结论 BLB种植体植入后骨整合形成良好,适合于常见的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种植修复,是一种较理想的种植体.该种植体短期内的成功率较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