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网

牙齿是我们容易忽略的一个重要器官,牙齿承担的功能很多,除了切咬,咀嚼主要功能外,还能辅助发音等。牙齿是我们健康长寿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爱牙护牙,要从小就树立起这个意识。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老年患者拔牙的临床分析”,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牙齿拔除是口腔常见的治疗方法,但老年人由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因此,增加手术安全性的必要措施尤为重要[1]。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了300例老年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00例老年患者中,男性127例,女性173例,60~69岁255例,70~80岁45例。龋病(残根、残冠)180例,牙周病110例,慢性根尖周炎颏下瘘管10例,合并心脏病95例,高血压病110例,糖尿病80例,呼吸系统疾病15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2%利多卡因注射液(不含肾上腺素)分别给予神经阻滞麻及局麻。在无痛下用牙钳或牙挺,将患牙拔除,骨凿去除过高的牙槽纵隔及过高的骨尖,刮匙刮净牙槽窝内的肉芽组织、骨块或牙齿碎片,然后行牙槽骨复位,最后进行缝扎止血,有皮肤外瘘管的拔除患牙后,刮净牙槽窝内肉芽组织及搔刮瘘管上皮组织,给予瘘管内放入少许复方碘液,腐蚀瘘管上皮,促进愈合。

2 结果

本组300例中有2例拔牙术后出血不止,行彻底清理牙槽窝,用带有少许碘伏的明胶海绵放于牙槽窝内并缝扎,同时应用止血药物后出血停止。其余298例手术顺利完成。全部患者5~7 d后创面愈合,均未发生感染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老年拔牙患者要严格掌握拔牙的适应证、禁忌证,采取不同于青壮年人的措施,充分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及病情进展,实施恰当的心理治疗,使之产生一种信任感,从而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老年人麻药首选2%利多卡因注射液,经临床证明其效果满意,而且对高血压及心脏病人无不良影响,又能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快,副作用小,维持时间长,但不能使用含肾上腺素麻醉药物。在注射麻药时,回吸确认无回血,才能缓慢注射,防止麻药误入血管,产生严重的毒性反应而危及生命。对于高血压患者术前血压应控制在150/75 mmHg(1 mmHg=0.133 kPa)时方可拔牙,但术前要用镇静药物,如鲁米那片0.06 g,一次口服。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前半小时可咬碎后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片10~20 mg或维拉帕米片40~80 mg。糖尿病人空腹血糖在8.8 mmol/L以下时,方可拔牙[2]。术后必须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风心病及有瓣膜病患者,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继续用药2~3 d。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物治疗的患者,拔牙时不停药,但要注意术后出血问题,术中仔细止血,局部冷敷,牙槽窝内放置带碘伏的明胶海绵缝扎止血。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一次拔除多个牙比多次拔牙危险性小且安全,但不能盲目的拔牙而增加病人痛苦。

【参考文献】

[1] 唱润秋,鲁明英. 42例急性冠周炎期拔牙临床体会[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3):200-201.

[2] 李芳华,聂明华.对老年患者实施拔牙术的临床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2):82-83.

编辑推荐

拔牙后出血160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拔牙后出血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51例和109例拔牙后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拔牙后出血的因素可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牙位越是向后,发生出血的机会就越多。160例患者经处理后痊愈157例,3例经局部止血处理后转入内科治疗,痊愈出院。结论:严格把握拔牙禁忌证,术中严格正规操作,术后认真宣教,即可避免拔牙后出血。同时,应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减少拔牙并发症的发生。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院口腔门诊患者51例,非本院拔牙109例。拔牙创口内出血,其凝血块多位于拔牙创口正上方,多呈半球形,去除血凝块后,可见牙槽窝内缓慢渗血,有时牙龈和牙槽窝内都有渗血。牙龈出血,血凝块多位于牙龈撕裂处,去除干净后,多见损伤部位有明显的渗血点。男74例,女86例;年龄5~71岁;上颌59例,下颌101例;前牙37例,后牙123例。

出血原因:牙龈损伤49例,炎症时期37例,牙槽骨骨折23例,牙槽窝血管损伤17例,肉芽及异物11例,高血压10例,血液病6例,慢性炎症5例,经期2例,慢性肝病3例,拔牙前正接受抗凝药物治疗5例,其他2例。

出血部位:160例中,第3磨牙48例,第1磨牙43例,第2磨牙32例,前磨牙24例,前牙13例;上颌牙71例,下颌牙89例。牙位越是向后,发生出血的机会就越多。

方法:安慰患者,使其克服恐惧心理,详细询问病史及检查,明确导致出血的原因。拔牙创口残留肉芽组织者在麻醉下彻底搔刮牙槽窝,将残留的肉芽组织清除干净,然后用明胶海绵填塞牙槽窝压迫止血;牙龈撕裂者严密缝合撕裂处,使撕裂的牙龈附着于骨壁,再压迫止血,对撕裂处不能缝合者,可用浸有1:1000肾上腺素的纱布局部压迫30分钟;牙槽骨骨折的患者将折断的骨折片进行复位后,再缝合压迫止血;高血压、血液病患者除进行必要的局部处理外,还应针对原因进行专科治疗。对于出血时间较长,出血较多的,可采取静脉推注高渗葡萄糖、输液或输血等措施。

结 果
160例患者经处理后痊愈157例,3例经局部止血处理后转入内科治疗,痊愈出院。

讨 论
引起拔牙后出血的因素可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性因素包括牙龈损伤、牙槽损伤、局部炎症。全身因素引起的拔牙后出血较少,包括高血压、慢性肝病、月经期及血液病,从本资料可看出,拔牙后出血的原因绝大多数为局部因素引起。拔牙术后出血,以牙龈出血多见。牙龈损伤撕裂是使用牙挺、牙钳不当,或牙龈分离不彻底,造成拔牙时牙龈撕裂而引起出血。手术粗暴、用力过猛可导致牙槽骨的损伤错位,术后没有复位,可引起牙槽及牙龈渗血;炎症时期牙槽窝内充满炎性肉芽组织,肉芽组织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血管扩张,充血,水肿。质地变脆,影响功能,使拔牙后创面长时间出血不止。全身性因素的高血压患者,拔牙后紧张引起血压波动,慢性肝病导致凝血因子缺少,月经期血管代偿性扩张,血小板减少和血友病等血液病患者,都可引起拔牙后出血。出血与牙位的关系,我们观察,牙位越是向后,发生出血的机会就越多,其原因可能因前牙拔除较易,损伤小。后牙特别是阻生智齿相对复杂,损伤较大。还有一些患者因为稍有出血就不停地吐口水,且有吸吮动作而造成拔牙后出血[1]。

要预防拔牙后的出血,首先要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及当前身体情况,严格掌握拔牙适应证,对一些属于拔牙禁忌症,但又确实需要拔牙的患者应慎重考虑后决定。还应做好周密的术前准备,医生的的操作要规范,要正确使用牙钳、牙挺,动作不宜粗暴。出血后医生要冷静沉着,安慰患者,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拔牙后出血大多是局部因素即术中操作不当所造成,医生严格把握拔牙禁忌证,术中严格正规操作,术后认真宣教,即可避免拔牙后出血。对老年有全身疾病者,一定要认真对待,如高血压,术前一定要采取降压措施,待血压平稳或接近正常时再拔牙,以免出现不良后果。同时,应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减少拔牙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孙文国.拔牙后出血186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255.

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拔牙70例临床观察


2008年10月~2009年5月收治老年患者70例,男32例,女38例,年龄62~86岁,平均年龄75岁,其中只患高血压者46例,只患糖尿病者18例,同时患两种疾病者6例。

方法:麻醉剂为1%~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70位患者共拔牙126颗,其中残根47颗,残冠39颗,松动牙30颗。术前对高血压患者在服降压药的同时进行血压追踪监测2~3天,血压控制在BP 150/90mmHg左右;糖尿病患者服降糖药,空腹血糖控制在8.88mmoL/L以下,为预防术后感染,口服抗生素。术中作者根据牙位的不同均采用阻滞麻醉、浸润麻醉加牙周膜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在无痛的情况下,用牙挺或牙钳拔除患牙,并用明胶海绵碘伏填塞拔牙创。对于创口较大的拔牙创则予以缝合止血。术后均予以口服抗生素。

结 果

70例患者术后5天复诊检查可见拔牙创愈合良好,无明显红肿,患者自诉拔牙术后1~2天疼痛消失。

讨 论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日趋老龄化,老年口腔医学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老年患者除常因自己的生理状况的限制而无法拔牙外,还常因大部分老年人均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以及其他系统疾病,在拔牙术中术后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对于老年人,血压较高在拔牙后容易出血,而且有发生脑溢血危险的可能;即使拔牙术前已经服药稳定血压,但是在拔牙术中由于大多患者心情紧张,拔牙创伤等可能造成头晕、血压不稳定。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存在凝血功能低下,抗感染力差,而且常合并多种慢性并发症,拔牙可能导致出血不止,发生伤口感染,而感染又会加重糖尿病。若感染加重或扩散,甚至引起败血症,加重并发症,导致病情恶化。这系列问题应当引起口腔医生的高度重视。目前,很多医生都畏惧为这类患者拔牙。笔者所收集的老年患者均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从结果来看,患者拔牙术后均正常愈合,情况良好。笔者认为在以上观察病例的经验中有以下方法有其优越性。

70例患者中,笔者均采用1%的盐酸利多卡因。该麻药局麻作用较奴弗卡因强,其维持时间较长,并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是目前口腔科临床应用最多的局麻药物。同时它还有迅速而安全的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它不会引起血压的明显变化,并且可以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术中可消除患者的恐惧与不安,这样可避免因疼痛而引起的血压波动[1]。

笔者根据牙位的不同采用阻滞麻醉、浸润麻醉加牙周膜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牙周膜注射法又称牙周韧带内注射法,笔者用皮试针头,自牙的近中和远中侧刺入牙周膜,深度约0.5cm,分别注射0.2ml麻醉药,既可麻醉牙及牙周组织。笔者通常在浸润麻醉后使用,这样可避免牙周注射时的剧烈疼痛,造成的麻醉意外。而且能产生很好的镇痛效果。在无痛的情况下,用牙挺或牙钳拔除患牙,并用明胶海绵填塞拔牙创,棉卷压迫拔牙创20分钟,经检查无出血即可。术后均予以口服抗生素。

术中术后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术前进行血糖、血压观察,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高血压患者术前口服降压药,这样即使血压没有控制在正常范围,术中术后也不会引起不良反应。糖尿病患者术前服用降糖药和抗生素,预防感染效果较好。由于老年人新陈代谢缓慢,伤口愈合的比较慢,抗感染能力也较差,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笔者在术后对所有患者均采取用明胶海绵碘伏填塞拔牙创、口服抗生素的处理,这样止血效果明显,并预防感染。对于创口较大的拔牙创则予以缝合止血。以上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拔牙所积累的一些成功经验。谨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20.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开展心电监护拔牙120例分析


拔牙虽然不是大手术,老年人拔牙却要慎重对待,特别是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拔牙在国内外口腔科都列为禁忌证,因拔牙导致患者心脏病发作甚至死亡的情况屡见不鲜。我院通过老年病科及口腔外科充分协作,开展心电监护拔牙,在术前术中术后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患者安全拔牙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心血管病患者,男68例,女52例,年龄62~85岁,平均72岁,高血压45例,冠心病32例,冠心病伴高血压25例,风心病4例,肺心病11例,心肌病3例,拔牙指征为牙周炎,残根、残冠及个别因镶牙需要拔除之牙。

1.2 治疗及结果:本组术前均明确诊断,并做心电图、血尿常规及生命体征检查,对症分别采取强心、利尿减轻心脏负担,提高心肌收缩力,纠正心律不齐,降低血压,镇静安神和心理治疗。经上述治疗后,血压在手术安全范围内(<160/95mm Hg),心功能属代偿期II级以下,常规心电图无危险指征,无各种阵发性心律失常,稳定型心绞痛。手术在心电监护下进行,用2%利多卡因局麻,未加入肾上腺素,在无痛前提下,快速拔牙,拔牙结束后,继续观察心电监护30min,其间若有异常应立即对症治疗,以防意外发生。在心电监护过程中有9例患者术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心率加快,一过性血压升高,无高血压危象发生,及时内科对症处理后缓解。拔牙后嘱患者在门诊休息1h,确信拔牙创口无明显出血,患者无其他不适时方可离院。其余109例均顺利完成拔牙术,无并发症发生。

2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增高,部分心血管病患者对患牙拔除,进行修复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依据本病发病有关原因,临床特点,可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术前由内科医生体检,严格把握适应证,利用药物控制本病发作,使心功能、血压等指标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同时做好心理调节,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最主要的是恐惧心理,害怕麻醉并发症,拔牙刺激与疼痛,术前做好患者安慰工作,对其病情以及麻醉、拔牙术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详细的解释和分析,消除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取得患者配合下进行拔牙术。有冠心病的老人,拔牙术前医生做一次心脏检查,服用长效扩张冠状动脉药,拔牙前半小时服镇静剂,并备好硝酸甘油等药物。拔牙麻醉时,操作要熟练,动作要轻巧,尽量减少疼痛刺激、出血和损伤,以免引起患者精神紧张和血压的波动,从而增加心脏的负担。 麻醉剂选择利多卡因,不加入肾上腺素,以免出现心动过速而诱发心律失常或心衰。拔牙由两科医护人员在手术室或床旁做好一切准备在心电监护下进行[1]。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拔牙手术,根据心电监护仪动态观察心电图形、呼吸、心率 (律) 、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病情的细小变化来调节拔牙的动作和时机,使拔牙刺激降到最低点,防止原发病及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对提高拔牙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120例拔牙是在全程心电监护下进行的,无1例发生原发病及并发症,所以全程心电监护对提高拔牙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佩戴全口义齿患者的心理分析


佩戴全口义齿患者的心理分析

因各种原因牙齿全部缺失的患者,为进食、恢复面形、发音 及保护牙槽嵴和维护心身健 康,应配戴全口义齿修复缺牙。笔者在几十年临床过程中,完成上千例全口义齿修复工作 ,总结出戴用全口义齿的特点及患者的心理反应:

1.初戴义齿易产生急燥情绪

义齿戴入后,大部分患者经过练习和复诊调改均可适应,逐渐使其成为口腔中的一部分而发 挥功能。但有些患者特别是长期缺牙未曾修复者,一时无法接受全口义齿,其适应能力较差 ,稍有问题便认为过去不带假牙也能吃饭,戴上假牙问题多,反而太麻烦。这就需要医生 耐心解释,嘱其耐心练习适应,出现问题应及时复诊解决,并让其知道不戴义齿的不良后果 .遇个别患者对义齿期望值过高时,应让其认识到,义齿的咀嚼功能仅能达到自然牙列的30 %~50%,而且会产生固位、稳定、磨损等诸多问题。医师作上述解释工作的前提是,义齿质 量 没有问题,符合口腔生理功能的要求。

2.要克服舌的不良习惯

一些患者因初戴义齿常有口腔异物感,加之舌体肥大,戴义齿后舌运动空间减小,舌尖会不 自主地舔动下颌义齿基托边缘,造成义齿脱位,从而产生厌烦心理。应告诉患者注意舌体位置,使舌尖处于下前牙之舌面。医师 排牙时尽量留出舌运动的空间,基托磨光面、厚度、外形要有利于义齿的固位。

3.注意进食方式

戴全口义齿的患者进食时,若张口过大,进食过多,会因肌肉粘膜运动幅度大,舌体搅拌及 食物拥挤而造成义齿脱位,而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应嘱患者进食速度减慢,一次进食量要 适当,慢慢咀嚼,同时不宜吃过硬食物,促使牙槽嵴吸收,产生压痛及义齿折断。

4.正确转移颌位关系

正确转移颌位关系是全口义齿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记录和转移颌位关系时,一定要认真细致 ,多 做检查,不能有丝亳误差。义齿使用时间过长,面已磨平, 牙槽嵴吸收过大,造成垂直距离减小,下颌前突者,确定颌位关系时不应恢复到原来拔牙前 的垂直距离高度。

总之要做一副良好的全口义齿,不仅要求医生有专业理论和精湛的技能,以及丰富的临床经 验,还需要了解患者心理状况,才能更好地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修复质量。

老年患者的活动义齿修复


了解老年人缺牙及修复情况。方法依据本院门诊修复科就诊的785例老年人缺牙,缺牙病因及义齿修复情况。结果785例老年人中,缺牙者628 例,占总人数的80%,缺牙病因是龋病和牙周病,修复者342人,占55%,接近其他调查[1],其中97例为不良修复体。结论积极开展老年人口腔卫生 保健,修复体要适应老年人心理、生理特点,以提高义齿修复率及合格率。

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本院修复科1996年8月~1998年9月就诊的55岁以上的离、退休职工、居民、干部等共785例,男性408例,女性377例,其中缺牙者628例占总数80%。

2.方法进行问诊和口腔检查,①牙缺失情况。②失牙原因。③修复情况。

结果

1.缺牙情况:本组病例按肯氏分类法来统计,其中以肯氏Ⅰ,肯氏Ⅱ类最多见,占统计人数的65%(见表1)。

表1628例老年人失牙状况


2.失牙原因: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为龋病(389/62861.9%);其次是龋病兼牙周病(223/62835.5%);其它如外伤、肿瘤等16例(2.32%)。

3.失牙修复情况:628例失牙患者中,已修复的病例为342例(55%),未修复的有286例(45%)。其中有97例为不良修复体。

讨论

1.本组785例老年人中,缺牙率为80%,低于其他调查[2],可能与近年来对老年人口腔保健宣传较以往重视有关,值得一提的是在已修复的病例中有97件不良修复体。

2.心理状态

老年患者大致分为两大类型,一部份患者由于年龄增长,有关组织退行性变,对外界的反应能力低下、免疫力日趋降低或在心理上表现对义齿修复缺乏信心, 此类病员往往修复效果不太理想。而另一类文化层次较高、平时社交活动多的老人,对义齿修复有足够的信心并有一定的要求,尤其前牙缺失的患者,他们要求恢复 年轻时的容貌,追求年轻时的风采,此类病员在修复工作中,往往获得理想的效果。

3.老年人的全身特点及口腔特征

3.1老年人全身疾病多,尤其是糖尿病可加重口腔牙周病的症状,加之老年人手脚不灵,行动不便。

3.2牙周组织条件差,随着机体老化,牙周组织发生退化,造成生理性,无炎性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

3.3由于牙周萎缩,龈乳头退缩或牙接触点破坏,多造成食物嵌塞。

3.4面磨损大,牙冠变短,面下1/3降低。

3.5松动牙多,残冠,残根较多,因老年人的健康及心理要求,不能或不愿拔牙。

4.修复时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老年人有以上的特点,临床上极大多数是以可摘部份义齿来修复缺失牙,在进行义齿设计时应注意:①取模:首先要维持病员的保持体位,保持呼吸道通 畅,保护唇部粘膜不被划伤。②义齿设计:应以粘膜支持为主,基托设计尽力稍大,加强结构的塑料基托。卡环设计应利于余留牙的稳定及取戴方便。③义齿颊舌径 较小,减少侧向力或缩短游离距,避免因力过大而造成基牙松动或松动增大及牙槽骨吸收。

5.排牙

①根据牙槽骨的丰满程度,上下颌间距离高低来选牙型号。②修复时应尽量恢复外观及面容的协调,尤其注意恢复面下1/3的高度。

6.戴牙

①义齿基托小巧,厚薄均匀。②除去一切影响义齿就位的因素,保证义齿能取戴方便。

老年患者愈来愈成为我们的主要服务对象,我们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生理等特点,严格按照合理的设计与制做,使老年患者能生活得更加美好。在义齿修复工作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Nevalainen MJ,Narhi To,Siukosddrip,et al,Prosthetic reha-bilitation in the elderly inhabitants of Helsinki,Finland.J oral Rehabil,1996,23:722~728

[2]蔡玉惠,胡家琨,张全芬等.南京市411名老年干部牙齿缺失后修复情况的调查.口腔医学,1991.11.194~196

戴全口义齿患者的心理分析


因各种原因牙齿全部缺失的患者,为进食、恢复面形、发音 及保护牙槽嵴和维护心身健 康,应配戴全口义齿修复缺牙。笔者在几十年临床过程中,完成上千例全口义齿修复工作 ,总结出戴用全口义齿的特点及患者的心理反应:

1初戴义齿易产生急燥情绪

义齿戴入后,大部分患者经过练习和复诊调改均可适应,逐渐使其成为口腔中的一部分而发 挥功能。但有些患者特别是长期缺牙未曾修复者,一时无法接受全口义齿,其适应能力较差 ,稍有问题便认为过去不带假牙也能吃饭,戴上假牙问题多,反而太麻烦。这就需要医生 耐心解释,嘱其耐心练习适应,出现问题应及时复诊解决,并让其知道不戴义齿的不良后果 .遇个别患者对义齿期望值过高时,应让其认识到,义齿的咀嚼功能仅能达到自然牙列的30 %~50%,而且会产生固位、稳定、磨损等诸多问题。医师作上述解释工作的前提是,义齿质 量 没有问题,符合口腔生理功能的要求。

2要克服舌的不良习惯

一些患者因初戴义齿常有口腔异物感,加之舌体肥大,戴义齿后舌运动空间减小,舌尖会不 自主地舔动下颌义齿基托边缘,造成义齿脱位,从而产生厌烦心理。应告诉患者注意舌体位置,使舌尖处于下前牙之舌面。医师 排牙时尽量留出舌运动的空间,基托磨光面、厚度、外形要有利于义齿的固位。

3注意进食方式

戴全口义齿的患者进食时,若张口过大,进食过多,会因肌肉粘膜运动幅度大,舌体搅拌及 食物拥挤而造成义齿脱位,而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应嘱患者进食速度减慢,一次进食量要 适当,慢慢咀嚼,同时不宜吃过硬食物,促使牙槽嵴吸收,产生压痛及义齿折断。

4正确转移颌位关系

正确转移颌位关系是全口义齿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记录和转移颌位关系时,一定要认真细致 ,多 做检查,不能有丝亳误差。义齿使用时间过长,面已磨平, 牙槽嵴吸收过大,造成垂直距离减小,下颌前突者,确定颌位关系时不应恢复到原来拔牙前 的垂直距离高度。

总之要做一副良好的全口义齿,不仅要求医生有专业理论和精湛的技能,以及丰富的临床经 验,还需要了解患者心理状况,才能更好地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修复质量。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